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是一种发生于眼后极部的少见的良性血管瘤,无症状者只需定期随访,一旦因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出现症状时,则要进行治疗。激光在眼科的应用为其治疗提供了更准确,更方便的手段。本文就激光光凝、经瞳孔温热疗法及光动力学疗法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脉络膜血管留是在先天血管发育不良基础上发展的良性肿瘤,可孤立出现于眼底后极部,或弥漫侵入大部分脉络膜,其治疗方法包括微波治疗、外放射治疗、激光光凝等。最近,我院采用经瞳孔温热疗法(rt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成功治疗1例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脉络膜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其病变多发生在眼底后极部,瘤体渗液及侵及黄斑区可导致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造成视力损害。脉络膜血管瘤可分为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和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前者并发症较少,而后者多表现为Sturge-weber症。目前对于脉络膜血管瘤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光凝术、放射治疗、经瞳孔温热疗法、光动力学疗法等。我们旨在介绍各种疗法的现状及最新进展,探索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的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吲哚青绿介导的光栓疗法是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激光-染料治疗形式。初步临床结果表明,它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以及视网膜毛细血管瘤。本文主要就该疗法的由来、作用原理及临床疗效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吲哚青绿介导的光栓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吲哚青绿介导的光栓疗法是一种新型的、非侵人性激光一染料治疗形式。初步临床结果表明,它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以及视网膜毛细血管瘤。本主要就该疗法的由来、作用原理及临床疗效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脉络膜血管瘤是血管的错构瘤,有局限孤立型和弥漫型两种类型。后者常见于Sturge-weber综合征。激光光凝被认为是对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最近研究表明放射疗法也能有效地治疗此病。作者的研究目的是对脉络膜血管瘤施行钻一60治疗以观察其疗效。41例患者,男31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6岁。患者的自觉症状包括视力下降、闪光感、视物变形、中心暗点、阴影、周边视野缺损、进行性远视和昼盲,其最后诊断依靠双目间接眼底镜的检查和超声波检查。41眼中38眼为局限性和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且眼有两个孤立性血管瘤,另2例并发Sturge-Weber综…  相似文献   

7.
陆融  胡甸萍 《眼科研究》2008,26(4):305-305
脉络膜血管瘤是在先天性血管发育不良基础上发展的良性肿瘤,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边界清楚,多位于以中心凹为中心的25 范围内[1-2].视网膜光凝是临床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常用方法之一[3-4].我们以高能量大光斑532 nm眼底激光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9例,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随访1~3年病情无复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B超及OCT检查确诊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21例21只眼,伴有不同程度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和黄斑水肿.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HM/眼前~0.8,B超检查瘤体最大直径6.7~15.6mm(平均8.9mm).光敏剂为维替泊芬,激光波长689nm,功率密度600mW/cm2,曝光时间166s.结果 所有患者经1~2次(平均1.3)光动力治疗,光斑直径4200~7500μm,1~5个光斑(平均1.5个).随访6~7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提高者7只眼(33.3%),视力稳定者14只眼(66.7%),无视力明显下降病例.B超检查显示瘤体变小甚至萎缩,FFA、OCT显示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及黄斑水肿吸收.结论 光动力疗法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安全有效,可使瘤体萎缩,视网膜内积液及视网膜下液吸收,保存或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探讨脉络血管瘤的临床光凝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7例27眼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资料。27例中男16例,女11例,平均年龄45.4岁,右眼12例,左眼15例,均为单眼发病,均属于脉络膜血管瘤病(chomidal Hemangioma,CH),按照瘤体大小、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广泛性视网膜脱离,将本病分为三期。治疗方法均采用激光治疗,全部病历随访12个月以上,平均随访时问35.5个月。结果 其中25只眼治疗后,全部血管瘤得以控制,其中视力提高者11眼,不变者8眼,下降者7眼,1眼病情进展至无光感。结论 激光是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ICGA对10例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的10只眼进行检查。 结果10只被检查眼中8只眼ICGA能比FFA更清晰显示瘤体的范围大小;10只眼在瘤体显影的1-5秒内均见整个瘤体由不规则脉络膜血管网团组成;10只眼造影晚期均有特征性的“冲洗现象”;9只眼有瘤体周围的扇形脉络膜灌注不良。 结论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ICGA特征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指导激光光凝治疗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81-83)  相似文献   

11.
孙心铨  王燕琪 《中华眼科杂志》1993,29(5):263-265,T017
报告氩绿激光治疗8例伴有浆液性黄斑视网膜脱离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激光光凝治疗后的血管瘤瘤体大部分或基本消失,脱离的视网膜复位,除黄斑中心凹部位血管瘤者外,患者视力明显提高。随访期内未见肿物复发。激光参数:光斑大小300μm~400μm,暴交时间0.2~1.0s,输出功率0.3~0.5W。  相似文献   

12.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12例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12只患眼采用TTT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使用Iris810 nm红外激光,能量220~1000 mW,光斑直径1.2、2.0、3.0 mm,照射时间1~2 min。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视网膜下液、脉络膜血管瘤的厚度及渗漏的变化以及治疗的并发症等情况。随访6~16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
结果
12例脉络膜血管瘤患者中伴有周边视网膜脱离者8例,经TTT治疗后周边液体完全吸收6例,部分吸收2例。治疗后视力不变者7例、提高者3例、下降者2例。8例治疗前曾行B型超声检查者,治疗后B型超声检查7例瘤体厚度较治疗前降低,其厚度平均下降21.75%。10例治疗前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者复查均可见瘤体的渗漏明显减轻。治疗的并发症有视网膜出血5例、视网膜皱褶1例。
结论
TTT是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的有效方法,特别适用于伴有明显视网膜脱离的患者。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190-192)  相似文献   

13.
Xiong Y  Zhang F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12):1085-1088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5例,均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彩色超声多普勒(CDI)检查确诊。其中4例伴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和黄斑水肿。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为0.02-0.8,CDI检查瘤体最大厚度为2.8-5.4mm,最大直径6.5-12.5mm。经PDT治疗后,患者随访时间为13-56周。结果所有患者均经1次PDT治疗后,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完全吸收,视力均稳定和提高。最终随访,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为0.2-0.9。结论PD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特别是位于黄斑部的脉络膜血管瘤的效果好且安全,可使瘤体萎缩并保存或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单次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血管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0例孤立型脉络膜血瘤患者11只眼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402岁;1例双眼发病,6只左眼,5只右眼;均采用单次光动力疗法治疗,随访1~1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2个月。结果11只眼治疗后,全部瘤体都有不同程度萎缩,视网膜下液吸收,其中视力提高者8只眼,视力稳定者3只眼 。结论光动力疗法是治疗孤立型脉络膜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111-11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倍频532 nm激光光凝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choroidal angiography,ICGA)检查确诊为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21例21眼患者行倍频532 nm激光治疗.治疗后2周、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诊(最长5 a),包括眼压、眼底照相、FFA及ICGA检查;如发现仍有活动性渗漏者,再次行眼底激光治疗.结果 经激光治疗后患者视力提高15例,无变化4例,下降2例.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平复,瘤体高度下降、呈青灰色,FFA和ICGA显示病灶无荧光渗漏,OCT示脉络膜毛细血管光带增厚、瘢痕形成.21例患者在激光治疗中期和后期未见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倍频532 nm激光光凝是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述患限局性脉络膜血管瘤的3只眼用光动力治疗后的临床所见。患者和方法:在第三级转诊中心,患限局性、位于后部脉络膜血管瘤(厚2.4及2.9mm),邻近视神经上缘并伴扩展至黄斑的感觉视网膜浆液性脱离的2例患者,用Zeiss二极管激光(692nm)及光敏染料verte-porfin做光动力治疗。患限局性中心凹下血管瘤(厚3.9mm)和严重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第3例患者,同时进行治疗。用超声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法研究肿瘤。随访时用Goldmann视野计做视野检查。结果:光动力治疗后,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消除,所有3只眼的脉络膜血管瘤在2—5个月内退化至未能检出的厚度。每一病例的视力分别从20/50改善至20/20、从20/150改善至20/20、从.3/200改善至20/200。2只眼治疗2次。在从11—16月随访时肿瘤无复发。用Goldmann视野计检查未显示神经纤维束视野损害。结论:光动力治疗似乎在限局性脉络膜血管瘤治疗中有效。光动力治疗后,3只眼中用超声检查法未再发现脉络膜血管瘤,并且伴随的浆液性脱离消除,中央视力改善,未发现神经纤维束损害。  相似文献   

17.
戴奕娟  梁丽  徐斌  杨璐 《眼科研究》2006,24(3):236-236
脉络膜血管瘤是在先天血管发育不良基础上发展的良性肿瘤,可孤立出现于眼底后极部或弥漫侵入大部分脉络膜。我院采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对脉络膜血管瘤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孤立型脉络膜血管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用氩绿激光治疗6例(6只眼)孤立型脉络膜血管瘤,使用相适应的激光参数,分次治疗。结果经激光治疗后,视力提高5例,1例不变;瘤体周围渗液吸收。结论激光治疗孤立型脉络膜血管瘤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科从2003年4月开始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illary,thrmotherapy(TTT)治疗有临床症状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3例3眼观察资料完整,现将临床疗效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脉络膜血管瘤是脉络膜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其自然病程结果可因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与继发性视网膜囊样退行性变的逐渐加重而最终失明,甚至并发顽固性青光眼而摘除眼球。它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孤立型和弥漫型。本文6例均为孤立型。我们对其采用氩激光光凝治疗,其中3例合并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