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围手术期患者提供全程的安全治疗护理措施,以提高应用立体定向适形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成功率.方法医护密切配合,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问题,术前、术中、术后分别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172例脑出血患者,1个月死亡率9.3%;远期随访(平均22个月)死亡率12.2%;优良率70.3%;平均带管时间2天(1~3天),8名患者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4.7%,经鞘内给药和应用敏感抗生素后均治愈.结论带管时间长短、颅内感染、再出血、肢体康复、并发症等诸多问题是应用立体定向适形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为围手术期患者提供全程的安全治疗护理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因此,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及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道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强调术前护理应全面了解病情及详细健康教育;术中注意舒适护理,严格核对制度及病情观察,术后加强血肿腔置管护理,维持颅内压稳定,有效进行康复训练,认为上述护理措施对疾病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针对2005-07/2007-06收治的108例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结果:脑出血108例全部行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辅助置管抽吸引流术,经过药物治疗及围手术期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辅助置管抽吸引流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加强了为手术期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应用立体定向仪、CT 定位,计算出血量,确定靶点,在定向系统引导下置管抽吸引流治疗1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前、术后对血压、呼吸、心率、瞳孔、体温、引流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监护。[结果]17例手术成功,1例术后因气管切开后并发症死亡。[结论]加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腔内置管抽吸和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对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立体定向血肿腔内置管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死亡1例,病死率为3.9%,生存25例,恢复良好15例,占60%,中残6例,重残3例,占12%,随访期内死亡1例。结论:该术式操作较简单,置管位置准确,损伤少,再出血发生率低,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诊立体定向置管择期引流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45例血肿有扩大倾向、急诊行立体定向血肿置管择期引流术的患者,对护理过程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术后恢复良好31例(68.9%),中残11例(24.4%),重残2例(4.4%),死亡1例(2.2%).结论:掌握好引流管的开放时间,彻底引流是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恢复优良率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置管、抽吸引流配合尿激酶的方法,根据出血量、部位和血肿形态的不同,选择相应的靶点进行手术治疗,并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本组152例患者死亡25例,占16.4%;其中18例术后1~3d死于严重脑功能衰竭,7例死于2周内严重的并发症。余病例均于术后3~7d内拔除引流管,CT复查脑组织完全或基本复位,血肿清除率85%以上,无一例发生严重再出血。结论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损伤小,方法简单易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后的血压动态变化特点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血肿引流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首次测到的收缩压水平分为3组:A组收缩压18.7kPa(140mmHg);B组收缩压18.7~22.5kPa(140~169mmHg);C组收缩压≥22.7kPa(170mmHg)。动态监测并分析患者血压变化特点。结果入院时首次收缩压较大的患者,术后收缩压也较高,从术后第6天开始B组与C组患者之间的收缩压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行立体定向微创置管引流术后患者应严密监测入院时首次收缩压较高患者的血压变化。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是脑血管病患者中死亡率和致残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为此,医学界十分重视脑血管病的研究,随着高血压知识的普及,高血压得到了控制,脑出血的发病率有所下降;有关脑出血的治疗,众多的医疗机构都在不断的探索,70年代从CT问世以前,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死亡率高达65%。为此,一般都采用内科治疗。CT问世以后,对脑出血的诊断能做到准确定位和定量,外科治疗逐渐成熟,开颅清除血肿的死亡率下降到20%,手术方法也在不断改进;特别是80年代立体定向手术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从2001年1月至今,我科共收治经CT确诊的脑出血患者75例,其中14例采用血肿定向穿刺抽吸引流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04例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骨瓣开颅血肿清除72例;CT导向下血肿抽吸血肿腔置管引流 UK(尿激酶)注入22例;脑室持续外引流术10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04例中,死亡24例,占全部病例的23%.存活病例中,根据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Ⅰ~Ⅱ级29例.占36%;Ⅲ级33例,占41%;Ⅳ~Ⅴ级18例,占23%。结论:灵活掌握手术适应症,尽早解除脑受压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控制并发症及加强护理等术后综合治疗措施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CT导向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明 《中国临床医学》2002,9(4):414-416
目的:介绍应用CT导向立体定向穿刺抽吸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60例的治疗结果。就其临床价值。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并发症进行讨论。方法:利用德国产LeibingerFisher立体定向系统在基础麻醉 局部麻醉下钻颅血肿穿刺置管抽吸引流,辅以尿激酶血肿腔内注入直至血肿大部清除后拔管,观察意识状况,中线移位,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死亡13.3%。疗效标准以ADL表示,ADL1-2级45%,ADL3级30%,ADL4级8.3%。结论:CT导向立体定向钻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术,能有效降低高血压脑溢血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治疗及护理的方法与意义。方法手术前精确的准备,手术中减少对脑组织损伤;术后双腔管引流,严格控制高血压,预防并发症等。从手术中及手术后的细节上规范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及护理。结果规范化围术期治疗及护理能明显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结论注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术期治疗及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生活自理31例,生活不能自理16例,死亡2例,术后再出血1例。结论: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较好,加强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S100β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可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指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行立体定向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给予体位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引流管护理等措施.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100%,术后痊愈12例,好转15例,死亡3例,27例存活者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立体定向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可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微创置管引流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10例脑出血患者微创置管引流的常规准备,三维定位正确操作及周密细致的术后护理.结果2例因出血量较多及部位特殊死亡,其余8例痊愈出院.结论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死亡率高,致残率高,通过运用微创置管引流,以及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引流术后护理、肢体功能锻炼指导,可降低死亡率,减轻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与保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7 d内每日血压变异性(BPV)的差异。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9例,分为保守治疗组及手术治疗组(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回顾性分析2组入院治疗后连续7 d的收缩压资料,比较2组收缩压、收缩压标准差(SD)、收缩压变异系数(CV)之间的差异。结果:手术治疗组入院后7 d内收缩压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手术治疗组入院后前3 d内收缩压SD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从入院后第4天开始,2组收缩压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后7 d内收缩压CV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血肿引流术后早期收缩压血压变异性增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死亡2例,病死率为3.8%;生存50例,恢复良好30例,占60.0%;中残12例,占2,4.0%;重残6例,占12.0%,随访期内再死亡2例。结论该术式操作比较简单,损伤少,再出血发生率低,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立体定向仪的指导下,定出穿刺靶点,将backlund血肿排空针送至靶点,并固定,负压抽出血凝块。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存活57例,死亡3例.结论:CT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定位精确,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发病急骤、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是立体定向术与颅内血肿清除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吸取两者的优点,减轻了开颅血肿清除术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与立体定向手术相比,不需要过于精确的定位,减少了手术盲区,设备也不复杂,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