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莺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f seve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回顾性分析268例重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男性131例,女性137例;搭桥数2~6(4.01±0.99)支/人.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二次开胸3例(1.1%),低心排综合征9例(3.4%),应用IABP 1例(0.4%),反复发作房颤22例(8.2%),肺功能不全13例(4.9%);死亡2例(0.7%),其余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合理地选择患者、成熟的手术技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尽早应用及术后处理的加强是提高重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肾功能、呼吸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1例老年(≥60岁)冠心病的患者分为CCABG(33例)和OPCAB(28例)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CREA(血肌酐)、BUN(尿素氮)结果,平均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平均ICU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中输血量,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CCABG组与OPCAB组术后CREA和BUN在术后当天,第1、3、5、7、9天及出院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ABG组与OPCAB组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为(41.03±61.09)h、(14.67±14.40)h(P<0.05);平均ICU时间为(124.21±82.91)h、(77.54±46.44)h(P<0.05);平均住院时间为(14.91±8.18)d、(13.B9±7.86)d(P>0.05);术后第1天引流量为(562.57±376.92)ml、(478.25±176.48)ml(P>0.05);术中输血量、红细胞悬液、血浆及总输液量两组无差异(P>0.05);术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OPCAB组低于CCABG组.结论 OPCAB对老年患者安全和有效,尤其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研究 7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和 82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CABG)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0年 12月~ 2 0 0 2年 1月间 15 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治疗结果 ,将 15 8例分为OPCAB和CCABG两组。OPCAB组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旁路移植 ;CCABG组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在心脏停跳下完成旁路移植。结果 :两组间性别、年龄、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心功能分级、不稳定型心绞痛 ,并发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 ,平均每例冠状动脉病变OPCAB组 2 .2支 /例 ,CCABG组 3.6支 /例等无统计学差异 ,但平均每例旁路移植数分别为 2 .1与 3.4支 (P <0 .0 5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 ,术后OPCAB组无死亡 ,CCABG组死亡 4例。神经精神并发症OPCAB组 2 .6 % (2 /76 )、CCABG组 6 .1% (5 /82 ) (P <0 .0 5 ) ;术后随访 1~ 13个月 ,OPCAB组 3例复发心绞痛 (4.0 % ) ,CCABG组 4例复发心绞痛 (4.9% ) ,两组随访期间均无死亡。结论 :OPCAB安全可行 ,疗效确实 ,与CCABG相比 ,有一定优势 ,但不能取代CCABG。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 1998年3月至2004年10月,280例冠心病(CAD)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平均年龄63.1岁.OPCAB实施率(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为94.7%.合并瓣膜病变11例,合并室壁瘤9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47±14)%.5例急诊手术,2例术前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2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248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术中改施体外循环6例.其中5例全动脉化、2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术.结果 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3.31个.4例左前胸部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术,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CABG手术.死亡3例(1.07%).结论 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7月至2010年 8月共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82例,年龄38~78(61.8±12.7)岁,病程3个月至12年;有心肌梗死病史13例(15.6%),合并高血压56例(68.3%)、糖尿病30例(36.5%).术前心功能(NYHA)Ⅰ~Ⅲ级,Ⅰ级21例、Ⅱ级48例、Ⅲ级13例.手术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大隐静脉(SVG)与左乳内动脉(LIMA),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LAD)搭桥,其余用大隐静脉搭桥,平均每例搭桥(2.60±0.85)根,二尖瓣成形4例.结果 全组死亡1例,死于急性胰腺炎.术后低心排6例、房颤 10例,并发肺不张2例,4例术后引流多,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第3天发现上纵隔增宽,二次开胸清除血块.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显著,确切恢复和重建心肌血运,手术安全,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1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循环下CABG组(On-pump组,n=85例)和非体外循环不停跳CABG组(Off-pump组,n=85例)。观察两组患者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差(AaDO2)、呼吸机辅助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及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输血量及心肌酶值。结果 Off-pump组在出血量、输血量、辅助呼吸时间、呼吸指标均明显优于On-pump组,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及心肌酶值显著少于On-pump组(P<0.05,P<0.01)。结论 采用非体外循环进行CABG治疗冠心病优于体外循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32例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行OPCAB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手术结果,总结围手术期治疗体会。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旁路移植3.2支,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81.2%患者术后4~6 h拔除气管内插管,34.4%患者未输血,术后心绞痛均消失。结论OPCAB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治疗是可行、有效的;对于多支弥漫性支架再狭窄病变,OPCAB可考虑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OPCAB)术后移植血管通畅率。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37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CCABG组176例和OPCAB组196例,比较两组移植血管数量、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24 h引流量及输血量、肾功能不全发生率、神经系统并发症、肺部并发症、住院时间等,以及移植血管通畅率。结果 CCABG组呼吸机辅助时间长于OPCAB组,住院时间短于OPCAB组,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均大于OPCAB组,肾功能不全发生率、神经系统并发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OPCAB组(P0.05)。术后2周、3个月以及1年,两组移植血管〔包括左乳内动脉(LIMA)和大隐静脉(GSV)〕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ABG和OPCAB术后移植血管通畅率差异不明显,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7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59例75岁以上老年患者,Off-pump CABG组(10例);On-pump CABG组(49例)。结果:Off-pump组手术时间、引流量600mL、呼吸机辅助时间20h、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36h指标均少于或低于On-pump组(P0.05,或P0.01)。On-pump组死亡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Off-pump组无死亡。结论:对75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安全可行的。2组比较,Off-pump组手术有时间短、引流量少、呼吸机辅助时间短及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32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19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13例。对患者手术方法、桥血管的选择及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搭桥3.5根,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29例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3例症状较术前减轻,住院一段时间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显著,手术安全性较高,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和单纯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在高危患者中的早期临床情况。方法高危患者的定义是其由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VuroSCORE)得出的评分≥5分。将我院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所行197例高危CCABG和318例高危OPCAB两组患者的早期临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OPCAB组和CCABG组EuroSCORE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1.2比6.3±1.4,P〉0.05)。OPCAB组年龄为(71.1±6.0)岁,高于CCABG组的(60.2±8.5)岁,P〈0.01。OPCAB组外周血管病患病率(47.8%)高于CCABG组(23.4%,P〈0.01)。OPCAB组手术死亡率[1.6%(5/318)]低于CCABG组[6.1%(12/197),P〈0.01];术后恢复室(ICU)总时间[(90±169)h]少于CCABG组[(126±187)h,P〈0.05];术后辅助通气总时间[(21±45)h]少于CCABG组[(54±169)h,P〈0.01];术后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比例(2.5%)、术后因心脏问题再次手术比例(1.9%)、术后脑卒中比例(0.3%)及术后心跳骤停比例(2.8%)均低于CCABG组(分别为10.2%、5.6%、2.5%、6.6%,P〈0.01或P〈0.05)。结论在危险评分类似的高危患者中,与CCABG相比,OPCAB能够减少术后ICU时间和术后辅助通气时间,降低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目前尚不能替代CCAB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CABG)围术期心肌酶的变化.方法 择期手术的冠心病患者52例,分为OPCAB组和CCABG组.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3,5,8日晨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glutamic-oxal (o)acetic transaminase,GO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B(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同工酶1(LDH-1).结果 两组择期手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前心肌酶的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术后第1天两组的心肌酶释放达到高峰(P<0.05),术后第3天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OPCAB组的所有心肌酶释放量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ABG组的CK-MB也恢复到手术前水平(P>0.05),但CCABG组在术后第5天和第8天的LDH和LDH-1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两组病人术后第3天的CK-MB恢复到术前水平,但CCABG组其他心肌酶在术后第1天和第3天都明显高于OPCAB组(P<0.05),CCABG组在术后第5天和第8天的LDH和LDH-1仍明显高于OPCAB的对应值(P<0.05).结论 OPCAB组的心肌的损伤要轻于CCABG组,表现为心肌酶的释放少而且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6例O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6例中支病变40例,支病变109例,支病变617例,其中左主干病变83例,均选择胸部正中切口,每例移植血管1~6支,平均移植血管3.78支;随访1~56个月,631例(82.4%)症状完全消失,127例(16.6%)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提高,6例死亡(0.78%),8例(1.04%)术中改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3~12个月2例因血管桥堵塞需要作PTCA。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16.35±19.8)h。住院时间(18.2±8)d。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绝大多数病例的首选术式,可以做到完全再血管化,满意的桥血流量,低并发症,操作安全,近期效果好,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2002年4月至2004年12月6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方法男性58例,女性9例,年龄41~76岁,平均58.5岁.合并二尖瓣病变同期手术3例,3支血管病变39例,2支血管病变28例.采取体外循环下手术(on-pump-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手术(off-pump-CABG)两种方式,各有其适应指征.结果全组死亡1例,其余治愈出院,随诊1~18个月,心绞痛消失,疗效满意.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安全,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Aim

The aim of this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on-pump versus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CA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performed using a propensity score analysis in 290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CABG between April 2009 and March 2014, of them, 54 patients undergoing off-pump CABG (OPCABG) were matched with 54 patients undergoing on-pump CABG (ONCABG) by propensity score. The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hospital mortality were documented.

Results

Preoperative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able in both groups following propensity matching. Postoperati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incidence was lower in OPCABG group than in ONCABG group (3.7% vs. 14.8%, P=0.046); both hospital mortality and the major complications rates were similar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propensity adjustment for preoperative characteristics.

Conclusions

The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re similar in both off-pump and on pump CABG groups, the short-term effect of OPCABG is similar to that of ONCABG.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可行性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总结45例老年人、31例非老年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老年组平均搭桥3.6±0.9根,心肌阻断时间92.4±38.3分钟,手术死亡率为2.2%,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住院时间为30.3±18.6天;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经过严格的手术适应证选择,老年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5例重症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268例,占63.1%;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157例。比较两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合并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组搭桥(4.09±0.75)支/人,CCABG组搭桥(4.17±0.86)支/人(P〉0.05)。两组新发心房纤颤、围术期心肌梗塞、肾功能不全、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CCABG组比较,OPCAB组手术死亡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输血量、二次开胸率、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或减少(P〈0.05~〈0.01)。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重症冠心病患者中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97例射血分数(EF)<0.30的冠心病患者的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选择97例EF<0.30的高危患者,全部采用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性55例,女性42例.术前测定射血分数0.18~0.29(0.240±0.031).合并心肌梗死史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9例,支架置入治疗史16例.NYHA心功能Ⅱ级39例、Ⅲ级35例、Ⅳ级23例.冠脉造影提示双支病变21例、多支病变65例、左主干病变11例,合并轻、中度二尖瓣反流43例,合并室壁瘤13例,左室血栓2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3~76 (61.3±4.2)mm.结果 97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平均远端吻合口(3.7±1.1)个,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7例,均在手术中安放.住院死亡2例.1例脑梗塞导致左侧肢体偏瘫,未愈出院,1例肺梗塞,保守治疗好转.随访2~21个月.出院后死亡3例,3例有心功能不全表现,需要长期强心利尿药物治疗.其余患者心功能良好,未再次接受心导管术.结论 低射血分数患者实施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有良好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能有效降低手术与麻醉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一个普适生活质量量表和一个疾病特异量表随机对照研究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生活质量改变的情况。方法:应用健康标准化量表简短表格36(SF-36),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问卷(SAQ)分析研究2006-01-2010-10这5年间14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96例、体外循环组51例。调查时间是术前1周,术后6~12个月。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问卷结果相似。术后6~12个月,SF-36问卷显示在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方面,非体外循环组优于体外循环组;SAQ问卷在心绞痛程度、心绞痛频率、生活质量方面,非体外循环组优于体外循环组。结论:术后6~12个月非体外循环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式对老年患者手术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老年患者各20例,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 h、24 h和术后3 d抽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DM及ET-1的浓度.结果 体外组和非体外组患者术后即刻ET-1及ADM浓度均明显升高,ET-1分别为(67.59±10.18)ng/L和(58.73±9.64)ng/L,ADM分别为(284.90±36.24)ng/L和(243.25±25.70)ng/L,且体外组升高更明显(P<0.05);体外组和非体外组术后6 h ET-1及ADM浓度开始下降,并延续至24 h后,术后3 d非体外组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体外组尚处于较高水平.结论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导致血浆ET-1及ADM水平升高,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