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诊断口腔鳞癌病例是否存在颈淋巴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0~2005年首诊收治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口腔鳞癌病例48例,术前均行颈部淋巴结MRI检查及临床触诊检查。对照术后病理结果,计算MR/检查及临床触诊检查对颈部转移淋巴结检出的敏感率、特异率及准确率等。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术前MRI对本组口腔鳞癌病例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检查的敏感率、特异率及准确率均高于临床触诊,对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评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决定头颈癌患者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触诊、CT、MRI和超声(US)检查。触诊的准确率低,结果不可靠。CT及MRT可发现临床不能触及的淋巴结及隐匿转移,但其花费昂贵,难以重复应用。US具有花费低、可反复使用的优点,能发现小淋巴结,诊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 47例口腔癌患者颈淋巴结超声检查进行前瞻性研究 ,并与触诊检查进行对比 ,初步评价超声检查在转移淋巴结诊断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有 47例口腔癌患者 ,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1 1例 ,年龄 30岁~ 72岁 ,平均年龄 46 .8岁。 47例患者中 ,舌癌32例 ,口底癌 1 0例 ,颊癌 5例 ,所有患者符合以下条件 :①有活检证实 ;②以前未做过放、化疗及手术治疗 ;③以局部扩大切除同期行颈淋巴清扫术作为初次基本治疗方法。在术前 ,对每位患者的患侧颌下区颈部进行触诊及超声检查 ,先详细记录触诊查到的肿大淋巴结的数量、大小、质地、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虽然CT和MRI对口腔颌面部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很大的帮助,但评价颈部淋巴结病变的方法仍有缺陷。本文对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诊断标准进行再评价。方法:运用显微病理方法检查了口腔颌面部鳞癌病人42例,颈淋巴结清扫术的1722个淋巴结的形态学特征。结果:37%恶性转移淋巴结的直径小于10mm,而淋巴结结外膨隆在很小的淋巴结也可发现。结论:目前,评价颈淋巴结状态的影像学标准主要建立在淋巴结的大小上,本文结果提示,现有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对判断颈淋巴结转移存在局限性,本文旨在对改善口腔颌面部鳞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新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颈部淋巴结有颈前淋巴结、颈外侧浅深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颌下和颏下淋巴结,枕后淋巴结和耳后淋巴结等。除双侧颌下淋巴结偶尔易触及外,其余通常因体积小、质地较软,不易触及。而超声检查对淋巴结的检查优于触诊,且不受部位的影响。可以作为触诊的完善和补充[1]...  相似文献   

6.
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诊断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意义,作者用MRI检查62例患者的颈部淋巴结情况,并用双盲法对照(磁共振图像诊断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显示:MRI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敏感率为85.7%,特异率为94.8%,准确率为89.6%;而单纯触诊发现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率、特异率、准确率分别为67.8%、69.2%、68.9%。经统计学处理,MRI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触诊。同时提出,颈部淋巴结转移灶除了在形态、大小方面发生改变外,淋巴结的内部信号及其周围邻近的软组织结构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临床触诊、B超和磁共振(MRI)诊断口咽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分析B超、MRI在口咽鳞癌颈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口咽鳞癌患者的100个颈部分区行术前临床触诊、B超和MRI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双盲法分析临床触诊、B超和MRI所见,将其结果在SPSS13.0软件中分别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病理证实16个区存在淋巴结转移,临床触诊检出其中的7个区(敏感度43.8%,特异度96.4%,准确度88.0%);B超确诊其中的10个区(敏感度60.0%,特异度97.6%,准确度92.0%),可以发现33.3%的临床触诊隐匿性转移区;MRI确诊其中的13个区(敏感度81.3%,特异度96.4%,准确度94.0%);可以发现66.7%的临床触诊隐匿性转移区。B超联合MRI检出其中的13个区(敏感度81.3%,特异度95.2%,准确度93.0%)。结论:B超或MRI评价口咽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准确度均优于临床触诊,B超联合MRI的可靠性并不优于单独使用MRI,但两者存在互补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与CT、MRI和临床触诊比较,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判断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于术前两周分别进行PET、CT或MRI检查,分别获取①PET影像;②CT或MRI影像;③临床触诊的淋巴结状况.以病理结果 为金标准,分析3种方法 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PET在判定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方面较CT、MRI和临床触诊高14.3%(P=0.648);特异性比CT或MRI和临床触诊分别高15.4%(P=0.188)和7.7%(P=0.482).PET、CT或MRI和临床触诊的准确率分别是85.0%、70.0%和75.0%.结论 PET在头颈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判定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方面略好于CT、MRI和临床触诊.虽然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ET在头颈癌淋巴结转移判定中作为一种辅助方法 有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确定磁共振(MRI)诊断口腔癌的颈淋巴结隐匿性的效果。方法:41例临床触诊检查颈部淋巴结转移阴性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前行MRI颈部扫描,了解颈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的情况,并在术后同病理诊断对照。结果:41例病人被手术切除的颈淋巴清扫标本内有12例经病理证实为颈淋巴结转移,其中MRI发现9例,其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7%,3列假阴性,主要是转移的淋巴结体积小,形态无明显的变化,其内部信号变化不明显,结论:MRI技术可作为临床诊断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对口腔癌早期颈淋巴转移进行准确诊断将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癌症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尝试从基因水平上预测口腔癌早期的淋巴转移.本文从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前哨淋巴结病理检测和基因蛋白分子检测及联合应用等方面对近几年来口腔癌早期淋巴转移的诊断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头颈部癌多是扁平上皮癌,常向颈淋巴结转移,对预后有很大影响。以触诊判断转移不太准,而通过CT和回声画像诊断虽已掌握,但和摘除的标本所作组织学检查不完全一致。颈部清扫术已不盛行,近来有用放疗和化疗来治疗  相似文献   

12.
该文旨在研究声弹性成像在鉴别甲状腺癌和下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精确度。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41个颈部淋巴结(43例患者)进行检测,其中60个为转移性、81个为非转移性淋巴结。对诊断为甲状腺癌或下咽癌并准备接受手术的患者行颈部灰阶超声、多普勒和声弹性成像检查。在灰阶超声、多普勒检测的过程中,记录淋巴结的影像学特点,如淋巴结短轴直径、短长轴比、内部回声、钙化和血流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报道1例原发多灶性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此例原发多灶性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现及时,在右侧腮腺中发现两个独立存在的多形性腺瘤,病理诊断明确,手术彻底,愈后良好。原发多灶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罕见,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详细触诊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颞下颌关节的放射影像学检查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曹鸿涛  王美青 《口腔医学》2002,22(2):99-101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omandiular disorders,TMD)是多发病,常见病,放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颞下颌关节病变的常用手段。近年来,传统的X线检查方法不断改进,现代医学影像学(CT、MRI等)迅速发展、推广,并与其他手段联合应用,极大地丰富了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的影像学检查内容。本文综述近年来TMJ影像学检查方法新进展及新发现。  相似文献   

15.
颈淋巴清扫术系由Crile于1906年首创,为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之重要手段。但对于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迄今尚缺乏有效的手段,因此多年来各国学者在颈淋巴结触诊阴性患者的治疗问题上一直存在有较大的争论。本文收集近年来有关文献资料,试就颈清扫适当症的一般原则,关于选择性颈清扫的争论,近年来在减少颈清扫手术并发症及探索早期诊断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6.
MRI成像技术。由于其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对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独特的优点及相当高的准确率。远远超过传统的颈部触诊。因此。MRI可指导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级、分期、放疗和化疗和疗效评估。帮助选择较佳的颈淋巴清扫的术式、作者就MRI的技术特征。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MRI特征表现及颈部淋巴结MRI的诊断价值等方面的最近进展进行了综述报道。  相似文献   

17.
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颈部情况评价至今仍是个问题。触诊颈淋巴结转移的假阳性率在4%~42%之间,假阴性率主要与肿瘤的原发部位和大小有关,约在0~77%范围内。有许多人强调用CT作为评价颈部情况的影像学手段,然而,其错误率也保持在7.5%~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分别分析51例OSCC患者的CT检查资料及20例OSCC患者的MR-DWI影像资料,采用SPSS16.0软件包中的χ2检验,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OSCC颈部转移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确定OSCC患者头颈部MR-DWI扫描的最佳参数设置。结果 :CT、MR-DWI扫描检查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69.2%和85.0%。MR-DWI取b值为800s/mm2时图像质量最佳,其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7.5%和83.3%,CT为76.2%和63.3%。经χ2检查,MR-DWI扫描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中等相关性,Kappa值=0.694(P〈0.005)。结论:OSCC颈部转移淋巴结的MR-DWI影像特征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与CT检查相比,MR-DWI能够更准确地预测OSCC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9.
老年口腔鳞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预测老年口腔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提高病理准确性的方法。方法:对18例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阴性的老年口腔鳞癌患者,采用1%美兰示踪定位识别前哨淋巴结,随后行全颈淋巴结清扫,将SLN做连续病理切片检查。结果:18例患者中检出SLN14例,其中13例的SLN能准确预测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状况。结论:应用美兰能准确定位SLN,前哨淋巴结连续病理切片活检结果,能准确预测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状况,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汪卫东,罗济程,邱蔚六,孙大熙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是其能发生转移,就头颈部癌而言,主要向颈淋巴结转移。头颈部癌是否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对其预后的影响较大 ̄[1],并影响肿瘤的分期及治疗。目前,临床医师主要采用触诊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