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急诊抢救中常见的危重症.早期溶栓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可使梗死的相关冠状动脉再通.从而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肌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引言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急诊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心肌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reperfusion injury;MRI)已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学工作者的重视,有效地防治MRI更具有现实意义。卡托普利是1977年问世,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口服高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目前它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卡托普利等ACEI对缺血心肌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诸如缩小心肌梗塞面积、改善缺血心肌功能和抑制再灌注性心…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Ⅱ及受体与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血管紧张素Ⅱ及受体和受体拮抗剂、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折返性机制,延迟后除极与触发活动,异常自律性增高是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机制,Ca2+超载、钠超载是其发生的离子机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在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其AT1受体拮抗剂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电生理作用及细胞膜多种离子通道的作用进行综述,揭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其AT1受体拮抗剂具有直接的抗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是促使肾小球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能降低全身血压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保护肾脏,延缓肾衰进展.多种药物能在不同环节阻断RAS,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产生,ATⅡ受体拮抗剂(ARA)则通过阻断ATⅡ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降压作用.由于ACEI和ARA阻断RAS的机制不同,这二类药物在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方面是否存在差异[1],二者联合应用是否更为合理?本文从ACEI、ARA作用机制及特点等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6.
7.
在离体大鼠心脏模拟的缺血模型上,发现心肌心钠素(ANF)和血管紧张素Ⅱ(AGTⅡ)含量显著增加,但ANF/AGTⅡ比值仍维持正常,再灌注时心肌AGTⅡ含量进一步增加,ANF/AGTⅡ比值显著降低。应用AGTⅡ再灌注缺血心脏,显著加重其再灌注损伤,而用转换酶抑制剂或ANF再灌注则减轻其再灌注损伤。结果提示,心肌ANF和AGTⅡ的相互作用影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期、不同脏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蛋白表达水平.方法: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前后不同时点取心肌组织、肾脏、睾丸及肝脏等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ACE2的表达.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1~12 h肾小管上皮细胞ACE2表达增多,缺血再灌注12 h后心脏ACE2开始表达增加.肝脏无论再灌注早期还是再灌注晚期几乎都不表达.缺血再灌注1~12 h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gⅡ含量增高.结论:心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及心肌AngⅡ表达增高, ACE2主要由肾脏器官分泌产生,心肌在再灌注晚期表达ACE2.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近年最引人注目的一类新降压药,其研制成功及临床应用是近20多年来非常重要的进展,是心血管药理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为高血压药物治疗开创了一片新领域。最早的一个药物是卡托普利,于1977年问世,目前可供临床应用的ACEI已有10多个。  相似文献   

1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剂的主要药理作用,对其临床应用情况、副作用和目前常用制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心脏对不同类型的工作负荷过度增加的反应不同,因而所产生的病理性心肌肥厚的类型也不同,血管紧张素Ⅱ在压力和容量负荷性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二种病理性心肌肥厚的影响却不尽相同,ACEI对容量负荷性心肌肥厚的影响尤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1)用ACEI对517例EH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降压治疗,所用药物为咪达普利或苯那普利.(2)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患者的ACE基因多态性,ACE基因有3种表现型Ⅱ型、DD型和DI型.(3)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进行监测.结果 (1)在总共517例患者中,ACE基因型为DD者有132人(25.5%),Ⅱ者有130人(25.2%),ID者有255人(49.3%).(2)不同基因型组间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及心率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在这三组患者中,治疗前后收缩压的降幅分别为(-14.5±12.7)mmHg,(-14.3±13.1)mmHgand(-14.0±12.2)mmHg(P=0.94),舒张压的降幅分别为(-8.7±7.4)mmHg,(-8.7±7.7)mmHg and(-8.5±6.7)mmHg(P=0.96).结论本研究没有发现EH患者的ACE基因多态性与ACEI的降压疗效相关,据此,不能根据EH患者的ACE基因型来指导ACEI的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临床上应用已有20多年,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线药物,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咳嗽.为减少该类药物的副作用,本文对40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服用此类药物治疗期间发生的咳嗽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ACEI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复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在高血压病的应用。特别讨论了:可能的作用机制,目前市售 ACE 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和利西诺普利)的药理学,其对肾的作用,使用的安全性和疗效。由于 ACE 抑制剂对轻、中或严重高血压的治疗非常有效,并有很好的耐受性,因此正成为治疗手段中的重要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1 7) [Ang (1 7) ]与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在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离体大鼠心脏置于Langendorff装置上 ,采用主动脉逆灌法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15min后 ,剪断丝线再灌流 30min ,造成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缺血期和再灌注期分别用含有Ang (1 7)或AngⅡ的缓冲液灌注 ,浓度均为 1.0nmol L ,观察它们对再灌注期室性心律失常、左室收缩压 (LVSP)及冠状动脉流量的影响。结果 :AngⅡ明显增加再灌注期室性心律失常程度记分 ,不利于再灌注期冠状动脉流量和LVSP的恢复 ;而Ang (1 7)可减少再灌注期室性心律失常程度记分 ,促进再灌注期冠状动脉流量的恢复 ,并能预防再灌注期LVSP进一步下降。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 硝基精氨酸甲酯可阻断Ang (1 7)对再灌注期冠状动脉流量的影响 ,但不能改变其对再灌注期心律失常及LVSP的影响。结论 :外源性Ang (1 7)在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不同于AngⅡ ,能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它对再灌注期冠状动脉流量的影响可能与一氧化氮的合成与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一、作用机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有益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主要通过两个机制 :(1)抑制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RAAS)。 (2 )作用于激肽酶Ⅱ ,抑制缓激肽的降解 ,提高缓激肽水平。ACEI不仅抑制循环的RAAS ,而且也抑制组织的RAAS。研究表明 ,组织的RAAS在CHF的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当心肌受到急性损伤时循环的RAAS激活 ,血浆中儿茶酚胺水平增高 ;当心脏处于相对稳定的代偿状态时神经体液因素活性降低 ,但组织的RAAS仍处于持续激活状态。ACEI促进缓激肽的作用与抑制血管紧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拉对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并观察两药能否对抗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细胞内钙超载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心肌细胞培养72小时后分为对照组、卡托普利组和依那普利拉组。药物于实验前30分钟加入,终浓度为10-5mol/L。Indo-1AM标记后,应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粘附式细胞仪连续观察缺血前、缺血及再灌注细胞内游离钙浓度(荧光比率)的变化。测试结果组间采用t检验。结果:缺血前卡托普利组和依那普利拉组细胞内荧光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0.05);而缺血及再灌注阶段,对照组细胞内荧光比率持续升高,卡托普利组和依那普利拉组均保持相对平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拮抗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内钙超载,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心血管作用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结构的差异可以带来不同的生理作用,除了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外。它的非肾素依赖作用不容忽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常见的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对心血管以上两方面作用差异的研究新发现。  相似文献   

19.
E-选择素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分子,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过程,与炎症或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白细胞的募集有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E-选择素表达明显增加,降低E选-择素的表达或阻断其作用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8 0年代初第一种人工合成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ACEI)卡托普利用于临床以来 ,ACEI的研究进展迅速。许多临床试验已证实 ,ACEI对高血压、心衰、心室功能障碍、心肌梗死后糖尿病肾病均有治疗作用。现将 ACEI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1  ACEI的药理学作用ACEI通过与 ACE的锌结合而发生作用 [1 ]。卡托普利为最先合成的 ACEI,它有五个结合段 ,其中四个为毒蛇毒液中的成分 ,可抑制 Ang I转化为 Ang ,增加的 - SH基 ,增强药物亲合力与作用时间 [2 ]。目前已开发出 75个 ACEI,有 16个已用于临床。ACEI的主要药理作用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