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鞘内注射巴氯酚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脑瘫是造成儿童残疾的重要疾患之一。尽管在过去 2 0年中围产期医学得到了发展 ,但脑瘫 (cerebralpalsy ,CP)的发病率没有明显改变 ,仍在 1 5‰ - 2 5‰左右[1 ] 。脑瘫患儿 6 0 % - 80 %是痉挛型 ,如何缓解痉挛一直是康复医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过去只重视痉挛后果的治疗 ,现在开始重视痉挛本身的治疗[2 ] ,出现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肉毒毒素注射[3] 等方法。Penn等人于 1984年首次报道了鞘内注射巴氯酚 (in trathecalbaclofen ,ITB)缓解痉挛[3] ,开辟了一条治疗痉挛的新路。后来发展为将…  相似文献   

2.
脑性瘫痪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先天性或围产期所发生的脑功能障碍性综合征。国内脑性瘫痪的发病率为1.8‰—4‰[1],是儿科康复的主要对象之一。由于脑损伤的部位及程度不同,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症状,程度也千差万别,这给脑瘫疾病的分类造成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选取了2001年5月—2002年10月间在我院康复中心确诊的30例痉挛型四肢瘫和18例痉挛型偏瘫的患儿在进行康复治疗前实施头颅CT检查,临床分析发现头颅CT的异常改变与病型、病情、病因等有着一定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集了48例脑瘫患儿,其中四…  相似文献   

3.
正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由发育中的大脑静态(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一系列儿童姿势和运动障碍综合征,是造成儿童终身残疾的最常见原因[1]。2013年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2]显示,我国脑瘫的患病率为2.46‰。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是脑瘫最常见的类型,包括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四肢瘫和痉挛型偏瘫[3]。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海南省0—6岁脑性瘫痪(CP)儿童的流行特征及康复现状,为脑瘫儿童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性治疗及政府和相关行政部门制定脑瘫儿童的预防、康复医疗救助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原则,以居委会(村)为最小单位抽取全省18个市县乡镇0—6岁全体常住儿童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市县随机抽取3—4个区(乡镇),所抽取的区(乡镇)中再随机抽取2—4个居委会(村),抽取到的居委会(村)中全部0—6岁儿童均纳入调查,由海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医师进行诊断分型,收集并整理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实际调查海南省18地区0—6岁儿童38267例,实际有效37862例,发现脑瘫患儿80例,脑瘫患病率为2.11‰;各地区的脑瘫患病率在0‰—9.33‰,各年龄组患病率分布在1.98‰—3.22‰;不同性别间男女患病率之比为4∶1;脑瘫分型以痉挛型为主(占61.29%);曾接受康复训练的比例为66.2%。结论:海南省0—6岁儿童脑瘫患病率为2.11‰,分型以痉挛型为主,围生期保健及早期随访工作尚待加强,康复干预现状有待进一步改善,可作为进一步研究脑瘫防治工作的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5.
正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1]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随着新生儿监护病房的普及和新生儿急救医学的发展,低体重、早产等高危儿的存活率逐渐增加,脑瘫的患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据统计我国六省(区)1—6岁小儿脑瘫的患病率为1.92‰[2],其中以痉挛型居多,占全部脑瘫的53.6%。中医无"脑瘫"这一概念,根据症状可归结为"五迟"、"五硬"范畴[3]。国内对于脑瘫的治疗,充分发挥中医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合并认知、语言交流、行为等问题。我国脑瘫发病率约为1.8‰—4‰,随着新生儿急救医学的发展,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成活率的提高,多年来世界范围内脑瘫发病率和患病率没有明显下降的趋势[1]。目前脑瘫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常常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溶栓胶囊为国家正式批准的药物,在临床应用于成人脑血管意  相似文献   

7.
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儿童发育过程中最主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痉挛性脑瘫是其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脑瘫患儿的50%—70%,临床以肌张力异常,运动功能障碍等为特点[1—2]。痉挛型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家属的积极配合,督促、鼓励患儿持之以恒的进行正确足够的训练是影响其康复效果的关键之一[3],目标细化结合游戏可较好地达到上述要求,提高其康复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瘫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脑瘫临床分型包括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偏瘫、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是目前儿童主要致残疾病之一~([2])。国外文献中脑瘫的发病率为1.5‰~4.0‰~([3]),我  相似文献   

9.
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小儿脑性瘫痪是小儿神经系统残疾的主要疾患之一。 1998年我国“九五”攻关课题报道 ,全国 0— 6岁脑瘫患儿有 31万 (患病率为 1.86‰ ) ,并以每年 4 .6万的速度递增。所以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所面临的形势越来越紧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使脑瘫患儿获得理想康复疗效的关键。1脑性瘫痪定义脑性瘫痪简称脑瘫 ,是指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 1个月内发育时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同时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等障碍[1] 。2高危因素[2— 6]小儿脑瘫的主要高危因素有 :①早产、低出生体重 ,尤以胎龄 …  相似文献   

10.
痉挛型脑瘫232 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围产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成熟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大大提高,脑瘫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小儿脑瘫中痉挛型脑瘫在各种类型中发病率最高,大约占全部脑瘫患儿的60%~70%.我们对23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高危因素、分型、合并症进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期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干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Fasano[1]在1978年首先采用电刺激法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痉挛,收到明显疗效,为SPR手术提供了新的经验.国内自1991年报道采用SPR手术治疗脑瘫痉挛,收到明显疗效[2-6].我院于1995年10月在胸腰段、腰骶段采用SPR手术治疗肢体痉挛,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脑性瘫痪的病因很多。妊娠期间母亲患糖尿病或各种感染 ,分娩过程中受到产伤或缺氧及生后 1个月内婴儿患各种脑炎、病毒感染、头部外伤等均为脑性瘫痪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了能早期发现 ,早期干预治疗 ,本文总结了 6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诊治经验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资料选择 1997年 5月~ 2 0 0 2年 5月我院脑瘫科门诊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共 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诊断均符合 1988年全国脑瘫会议制定的标准[1] 。其中男 46例 ,女 2 2例 ;2岁以下 2 4例 (35 .3% ) ,2~ 4岁 2 7例 (39.7% ) ,4岁以上至 6岁 13例(19.1% ) ,6…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以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设定为建库至2018年11月。全部文献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并进行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  相似文献   

14.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痉挛型脑瘫是脑瘫的常见类型,约占60%-70%。痉挛不仅阻碍儿童正常运动的发育,还可以造成挛缩  相似文献   

15.
脑瘫是脑性瘫痪(Cerebralplay,CP)的简称,是指从妊娠到新生儿期各种原因而致未成熟脑的损害,病变是非进行性的、永存的[1].脑瘫可伴有智能、癫痫、视力、听力、语言、发育迟滞等多种重复障碍,其患病在我国占人口的0.4%[2],并且以活产婴儿的0.2%~0.3%的速度递增,脑瘫给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及负担.脑瘫的治疗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类,非手术疗法包括药物、高压氧、运动疗法、针灸按摩、物理疗法等;手术疗法一百多年来都以肢体矫形为主,但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采用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治疗痉挛性脑瘫取得肯定成果,手术准确地解除了肢体痉挛,改善了肢体功能,为进一步康复训练健康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我院2001年对53例痉挛性脑瘫进行了SPR手术治疗,术后痉挛解除,肢体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经随访半年以上未发现椎管狭窄.脊椎滑脱及膀胱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患者康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脑性瘫痪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在我国0-6岁脑瘫患儿有31万,患病率为1.86‰,并以每年4.6万的速度递增,其中痉挛型脑瘫约占脑瘫的60%-70%[2].目前关于推拿按摩治疗脑瘫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些手法针对某些症状的临床疗效.中医治疗疾病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离不开辨证论治,辨证施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它也同样贯穿于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始终.辨证康复观认为,在康复过程中,既要辨证,又要辨病,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而辨证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于2005-03/12选择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康复科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20例为实验对象。年龄1.5~5.0岁,中度脑瘫11例,重度脑瘫9例。小儿脑瘫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制订的诊断标准:痉挛型脑瘫分型参照1956年美国脑性瘫痪学会分类方法修订,以伸张反射亢进作为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特征。临床分度参照患儿瘫痪部位、智能发育、语言发育、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合并症等分轻、中、重三度。以站位促通训练方法为主,辅以抑制性手法,促通患儿独站、独行。疗程6个月。以治疗前后患儿下肢髋关节外展角、腘窝角、踝背屈角变化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第四项得分变化作为疗效评定指标。结果显示,20例患儿治疗后关节活动角度均有改善,治疗后站位项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评定显著提高,显效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18.
脑瘫即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多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脑瘫是儿科难治之症,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2],婴儿期大脑发育的可塑性强,故本病发现越早,治疗越及时,症状改善越明显[3],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如针灸、按摩、高压氧及功能锻炼等),以改善残存的运动功能,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诱导正常的运动发育,促进患儿正常运动模式形成[1].我们在临床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发现按摩配合速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的缓解有明显的作用,大多数患儿经过10 d左右的治疗,痉挛肌肉群即有明显缓解,今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水疗配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痉挛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水疗与传统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并以临床痉挛指数评价其疗效。结果: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痉挛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差值为1.79±1.06较对照组1.23±0.84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中药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优于传统水疗。  相似文献   

20.
痉挛状态的口服药物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痉挛状态是脑性瘫痪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其发生与上运动神经元对脊髓下行运动通路的抑制减弱或中断以及α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有关。脑瘫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存在一定差异 ,总体水平约为 0 .1 5%~ 0 .80 %。痉挛型脑瘫是其最常见的类型 ,单纯痉挛型脑瘫及合并痉挛的混合型脑瘫患儿约占发病总数的75 %。其他原因 ,如大脑损伤、脊髓损伤、肿瘤、脑梗死、神经退行性功能障碍、代谢紊乱或脑积水等亦可导致出现痉挛状态。痉挛状态可导致患者运动受限、工作能力低下、生活质量差以及疼痛等不适 ;长期处于肌痉挛状态可出现关节挛缩、关节强硬 ,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