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随机对照研究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及镜前180°部分胃底折叠术2种手术方式在术后5年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03/12共有107例接受腹腔镜抗反流手术的患者随机分入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组和腹腔镜前180°部分胃底折叠术组,各组均采用标准手术操作.术后定期随访,对随访记录包括有无烧心反酸、吞咽困难、胀气症状、嗳气、是否排气过多等症状及手术满意度等进行主观评分.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之间烧心症状以及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出现吞咽困难的比例无明显差异,但是前胃底折叠术组患者吞咽困难的程度比Nissen组患者明显较轻.Nissen组的患者出现上腹胀气、无法有效嗳气及排气过多的比例较高.两组的总体临床效果满意度基本相同.术后5年大多数患者没有或只有轻微的反流症状.结论:腹腔镜前180°部分胃底折叠术抗反流效果持久,术后出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低于Nissen胃底折叠术.腹腔镜前180°部分胃底折叠术可以作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常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LNF)与腹腔镜Toupet胃底折叠术(LTF)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价值和意义。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5年第二期);PubMed(1978~2016);Embase(1966.1~2016.5);CMB(1978.1~2016.5);VIP(1989.1~2016.5);CNKI(1989.1~2016.5);OVID(2006~2016.5)。查阅文章后所附的参考文献及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及会议论文集中未发表的文献。 结果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 468例患者,试验组(LNF)769例,对照组(LTF)701例。结果显示LNF与LTF治疗GERD的疗效,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术后6个月和1年吞咽困难、胃灼热、腹胀、胸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eMeeste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术后6个月和2年食管反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 结论现有有限证据表明如果把握好手术适应症,运用LNF较LTF治疗GERD并不缩短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1年吞咽困难、胃灼热、腹胀、胸痛发生率和2年食管反流病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术后DeMeester评分LNF组明显低于LTF组,但反流症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下括约肌总长度(LESL)在Nissen胃底折叠术中的监测价值.方法:2003-2007年利用食管测压指导短松式Nissen手术治疗滑动型食管裂孔疝31例.采用台式高分辨八通道胃肠动力监测系统液导法测定.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LESP和LESL、术后并发症、手术远期疗效等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术中LESP较术前升高10-12 mmHg.LESL较术前长1-1.5 cm.术后随访2年以上,手术有效率96.5%.全组仅1例24 h pH监测有明显酸反流,但无症状.结论:通过抗反流手术加术中测压,能够更准确判断胃底折叠缝合的松紧程度,有利于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食管吻合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对食管中段癌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并行食管癌切除术31例食管中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即接受胃食管吻合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15例(观察组),接受胃食管吻合术16例(对照组),术后2周待患者恢复正常的胃肠道功能后采用pH动态监测仪对其进行24 h pH监测,术后1、3、6、12个月依据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GerdQ)对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进行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情况。 结果2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术后均未发生有吻合口瘘及胸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24 h酸反流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最长酸反流时间和pH值<4的总时间短于对照组,DeMees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Gerd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胃食管吻合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对食管癌切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病情起到更为理想的控制效果,为食管中段癌患者术中吻合术式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以胃灼痛、反酸为主要特征,并发症包括食管溃疡、食道狭窄及巴雷特食管(BE)等。手术治疗GERD主要是强调避免其并发症。Geagea及Dallemagne等于1991年首次报道了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LNF)治疗GERD,与药物治疗相比手术治疗的长期抗反流效果更为明显,而在欧美国家腹腔镜手术治疗GERD是增长最快的术式,相比  相似文献   

6.
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伴有胃食管反流。近年来食管裂孔疝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食管裂孔疝带来的食管症状及食管外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内科治疗的局限性,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的关注。食管裂孔疝手术旨在修补缺损,通过胃底折叠恢复食管下端括约肌的作用,达到抗反流的效果。腹腔镜技术以其安全、有效及方便等优势而成为治疗食管裂孔疝的首选方法。本文对近年来我院腹腔镜疝修补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经验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西藏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的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林芝市人民医院普外科41例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08.0±33.3)min,平均出血量为(22.7±18.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5±2.1)d。平均随访14个月,未见复发病例。 结论在西藏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安全有效,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Nissen和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的57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Nissen胃底折叠术式(Nissen组),33例行Toupet胃底折叠术式(Toupet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抗反流效果及发生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57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8~115 min,平均手术时间(75.8±6.4)min;术中出血量15~30 ml,平均出血量(22±5)ml;2组患者均使用补片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术后24 h进流食,术后平均住院日(10.5±3)d。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日无明显差别。57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术后均未出现反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无复发病例。Nissen组术后有2例(8.2%)患者出现吞咽困难,Toupet组术后有8例(24.2%)出现吞咽困难,Toupe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Nissen组。术前伴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行胃镜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炎症,所有患者术后均复查胃镜、食管测压及食管24 h pH值监测。复查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较术前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均有明显改善,食管下括约肌长度也均明显延长。 结论腹腔镜下Nissen术式在术后出现吞咽困难发生率上少于Toupet术式,但2种术式抗反流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对高血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6—2012-08期间20例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的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反流病诊断问卷在手术前和手术后进行反流症状评分。[结果]20例均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并于术后第12个月随访。反流总积分(Sc)由术前20.0±9.5降至术后0.5±0.9(P0.05),术后收缩压下降了(11.0±12.0)mm 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下降了(9.0±11.5)mm Hg(均P0.05)。术后随访12个月11例血压恢复正常,停药时间均在9个月以上;2例减少2种降压药,1例减少1种降压药;6例无效,仍用术前降压药物。[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与部分高血压密切相关,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可行性、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7年9月,淄博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价其临床和预后效果。 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行Nissen术患者16例、Toupet术4例,20例患者均使用不吸收线修补,7例患者使用U型补片。手术时间95~18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30~70 ml,平均40 ml;术后24~48 h进流质饮食,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1例胸骨后疼痛患者术后当晚症状消失,3例患者术后3 d出现吞咽困难及进固体食物时轻度哽噎感,经饮食教育2周后症状均得到缓解;4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腹泻,给予对症治疗后1周症状缓解;3例患者术后2周反酸症状复发,应用抑酸药物后症状缓解;术后住院时间3~7 d,平均4.1 d;2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平均2.6年,无死亡病例,无解剖学复发病例,手术结果满意率95.0%。 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充分体现了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疗效可靠的特点,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在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胃切除消化道各种重建术的疗效已被临床肯定,但目前尚无适合所有患者的理想代胃术式。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我们对84例胃癌实施全胃切除,其中42例应用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并与应用Roux-en-Y吻合术的22例、应用顺行间置空肠代胃术的20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补片修补+短松Nissen胃底折叠术在猪动物模型中应用的必要性。 方法在猪动物模型中施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补片修补术+短松Nissen胃底折叠术,并在术中首次使用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的多层复合修补网片及可吸收钉固定器。 结果术中未发生麻醉意外、二氧化碳气栓、食管穿孔、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手术过程中幼猪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完成。 结论建立腹腔镜手术猪动物模型很有必要;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新开发的多层复合修补网片安全、可靠,并且弥补了不能提供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的小面积补片的空缺;其可吸收钉固定器击发准确度高、使用流畅,能起到很好地固定修补材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PPI)。对于依从性较差及症状持续患者来说,抗反流手术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laparoscopic Nissen fundoplication,LNF)是另一种替代疗法。尽管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已明确,但在美国过去10年的手术量明显下降,可能与其术后长期存在腹胀、吞咽困难、腹泻、胃排空延迟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腹腔镜180。前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远期效果。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9月,48例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接受腹腔镜180。前胃底折叠术,术后3个月、12个月、3年、5年及之后每年通过电话或邮寄信件以标准化问卷的形式,对其进行随访,评估烧心、吞咽困难等症状以及术后并发症、整体满意度情况。结果获得43例随访数据,随访时间60~98个月,平均78个月。最近的一次随访结果显示:37例烧心症状消失或偶尔出现,40例患者可正常嗳气,38例患者可以正常进食,39例(90.7%)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2个月和38个月因反酸再次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手术,效果良好。结论腹腔镜180。前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一种持久有效的术式,大多数患者对术后长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患者胃底折叠术后出现吞咽困难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后,出现吞咽困难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吞咽困难出现的原因、时间、处理方式及效果。 结果21例患者中,根据Saeed评分:0分0例、1分2例、2分3例、3分5例、4分11例;出现时间:术后1周内5例、1~2周10例、>2周6例;折叠方式:Nissen折叠15例、Toupet折叠4例、DOR折叠2例;处理方式:药物治疗14例、胃镜下球囊扩张6例、再次手术改折叠1例;所有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缓解。 结论吞咽困难是胃底折叠术后常见并发症,大部分为轻度、经保守治疗可缓解,一部分中重度吞咽困难需要通过胃镜下扩张,且胃镜下球囊扩张效果明显,球囊扩张失败患者需要再次采取手术改折叠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住院治疗并使用聚丙烯补片(强生PHY补片)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上述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24 h食管pH监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GERD-Q)量表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特点。 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术式等情况,其中Nissen术式27例,Toupet术式8例,Dor术式3例。术后患者反流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GERD-Q量表评分等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吞咽困难3例,腹部胀气2例,随访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复发。 结论使用聚丙烯补片行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方法,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中巡回护士的护理配合体会,便于指导临床手术配合工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80例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巡回护士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措施。 结果280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或开胸。 结论巡回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准确的体位摆放、密切的术中巡回配合是保证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顺利完成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儿童开腹与腹腔镜食管裂孔疝(HH)修补+胃底折叠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为HH的42例患儿。其中20例行开腹HH修补+胃底折叠术(开腹手术组),22例行腹腔镜HH修补+胃底折叠术(腹腔镜手术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儿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同时观察2组患儿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儿切口长度短于开腹手术组患儿[(2.2±0.3)cm vs (7.5±1.1)c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33,P<0.05);但2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5.4± 20.5)min vs (104.2±18.6)min,(2.9±0.3)ml vs (3.1±0.5)ml,t=1.552、1.857,P均>0.05]。腹腔镜手术组患儿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手术组患儿[(1.3±0.3)d vs (2.2±0.4)d,(5.2±1.6)d vs (9.3±1.1)d],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82、9.753,P均<0.05)。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 (2/22)vs 5.0% (1/20),χ2=0.264,P>0.05]。开腹与腹腔镜HH修补+胃底折叠术均为小儿HH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术后禁食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更美观。  相似文献   

19.
1989年5月至1990年5月,我们对5例胃溃疡患者施行幽门再造式胃大部切除术(RPG),效果极为满意。一、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18~65岁。全部病例均有溃疡病史,并经X线钡餐或纤维胃镜和手术确诊。病程1~13年,平均5年。(一)手术方法:①上腹正中切口。探查后进行胃的游离。弓内分离胃网膜右血管束,直至幽门下。于胃窦体交界处大弯侧保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02~2016-04该院收治的80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病情状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胸痛、烧心感、反食、反酸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GLQ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患者实施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能有效优化各项手术指标,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