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345例胰腺癌患者中68例经手术、病理及影像诊断学证明为肝转移的胰腺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40岁以下者肝转移率13.80%。同期>40岁者肝转移率21.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全胰腺癌,肝转移率22.60%,与胰头、颈部、体及胰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高中分化癌与低分化癌两组肝转移率分别为8.65%和55.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肝转移的血管受侵率分别为44.10%和30.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肝转移率为23.50%,无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肝转移率为18.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胰腺癌局限在胰内者,肝转移率10.59%,胰腺癌侵及胰腺周围者,肝转移率3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胰腺癌肝转移与胰周血管受侵、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查癌症患者切除淋巴结内有无微小癌转移 ,具有临床、病理重要性。方法  350例 期癌症患者包括非小细胞肺癌 94例 ,乳腺癌 112例 ,食管癌 115例及外阴癌 2 9例病理报告无癌转移的淋巴结 3715枚。应用单克隆抗细胞角蛋白 ( AE1/ AE3)、抗上皮细胞膜 ( EMA) ,及多克隆抗角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重新检查。结果 所有病例的 32 .3% ( 113/ 350 )、被检淋巴结的 5.5%( 2 0 3/ 3715)有淋巴结内隐匿性肿瘤转移。肺癌患者及被检淋巴结的阳性率均比其他肿瘤高。肺鳞癌58%、腺癌 53.8%的淋巴结为阳性 ,分别比食管鳞癌 2 2 .5%、外阴鳞癌 10 .3%及乳腺癌 2 7.7%高 ( P<0 .0 5)。部分乳腺癌患者术后随访显示 :淋巴结阳性患者比阴性者预后更差 ( P<0 .0 5)。结论 说明免疫组化技术可大大提高淋巴结微小癌转移的检出率 ,其阳性率的不同可能与患者的临床经过甚至癌患者的死亡率相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颈微小偏离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4例宫颈微小偏离性腺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宫颈微小偏离性腺癌临床表现为血性和水样黏液性白带增多 ,均见宫颈糜烂、肥大 ,呈桶状 ,表面可呈结节状。镜下表现为宫颈腺体增多且大小不一 ,腺体形态类似正常宫颈腺体 ,并向深层浸润 ,浸润生长的腺体呈分枝状 ,部分腺上皮有异形。结论 :宫颈微小偏离性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癌 ,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复习我院 1980~ 2 0 0 0年间病理活检资料 ,发现乳腺鳞状细胞癌 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病例 1,女 ,5 0岁。发现左侧乳腺肿块 2个月 ,于 1982年 3月 10日入院。查体 :左乳腺外上象限有一大小为 4 .0×3.0cm无痛性肿块 ,质硬 ,无明显界限。病理检查 :巨检 ,淡黄色软组织一块 ,切面可见一肿物 ,大小为 4 .0× 2 .8×0 .5cm ,灰白灰黄色 ,细颗粒状 ,与周围脂肪组织无界限。镜检 :瘤细胞较大 ,由多角形大细胞构成不规则实性团块状 ,或呈条索状 ,瘤细胞之间可见到细胞间桥。胞浆呈颗粒状 ,可见到多量的角化珠 ,呈深红色。胞核中等 ,有的较小 ,呈空泡状 ,病理性核分裂相易找见。间质中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血管内可见到瘤栓。病理诊断 :乳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病例 2 ,女 ,37岁 ,发现右侧乳腺肿物半年 ,于 2 0 0 0年 5月 2日入院。查体 :右侧乳腺内下象限可触及一大小为3× 1cm的肿物 ,边界不清。腋下未见肿大淋巴结。病理检查 :巨检 ,灰白色肿物一个 ,2 .8× 1× 0 .6cm ,带少量脂肪组织。切面为灰红色 ,质地较脆 ...  相似文献   

5.
乳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是发生于乳腺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成年女性,但在儿童期内发生率甚低,往往不为临床儿科医师所重视。儿童乳腺纤维腺瘤在儿童乳腺肿瘤中最为常见,且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我们收集了14例,均为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证实,就此病展开讨论和分析,以提高对儿童期此肿瘤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咽原发性腺癌的发病情况、临床规律及临床诊治、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05-2008-10在我院经过病理确诊和治疗的23例鼻咽腺癌的临床资料.普通型腺癌12例,涎腺型腺癌11例.17例单纯放疗,1例单纯手术治疗,3例术后辅助放疗,1例术后残留补救放疗,1例术前放疗.随访4~20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5个月),随访率100%,生存期计算自病理确诊日开始至死亡或随访截止日.利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局控率、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 法计算,颈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结果:本组病例占我院同期鼻咽癌病例总数的0.37%.发病年龄32~62岁,男女比例2.3∶1.颈部淋巴结转移率35%.5和10年局控率分别为64.8%和15.2%;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2%和29.3%,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腺癌临床表现与鼻咽癌类似,淋巴结转移主要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有关;涎腺型、低度恶性普通型腺癌淋巴结转移少见,而高度恶性普通型腺癌淋巴结转移率高.虽放疗为主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生存率,治疗上应进一步探讨根据具体病理类型采取以手术为主或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为了总结脾脏不同占位性病变的超声特征,将32例脾脏肿瘤按术后病理分类,分别对其术前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脾脏血管瘤与肝脏血管瘤声像图表现一致,形态规则,边界清晰,无包膜,后方回声无衰减;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可呈弥漫性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或呈局限性低回声或蜂窝状低回声,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可轻度增强;脾脏转移瘤呈无回声型、低回声型、高回声型及牛眼征4种不同类型的回声。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超声检查对脾脏肿瘤具有较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高梨状窝癌近远期疗效及保留和重建发声功能的方法及可能性.方法回顾分析自1984年4月~1996年12月共收治70例梨状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43个梨状窝癌的全喉下咽标本常规脱钙、脱水、石蜡包埋,37例行水平连续切片,6例行冠状连续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全组70例手术患者无手术死亡,其中69例重建手术成功并在短期内恢复经口进食功能,占总数的98.6%.保留全喉和部分喉的2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了发声功能.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70.3%和48.6%.43个全器官连续切片结果证明梨状窝内壁癌5例,外壁癌3例及内外壁癌35例.其中内壁癌和内外壁癌常向喉内侵犯致半喉固定.结论上述材料证明所提供上消化道重建方法是有效而可靠的,部分病例还可保留或重建发声功能.全器官连续切片方法是研究梨状窝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的最好方法之一.肿瘤防治杂志,2001,8(特)244-246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例原发于胃的NK/T细胞淋巴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分析,并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胃NK/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及大体病理无特征性,比较罕见,具有特殊的免疫表型与临床病理特点.结论 胃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位甲状腺及异位甲状腺癌的发病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右上肺异位甲状腺癌的诊治经过,复习9例国内外文献关于肺异位甲状腺及肺异位甲状腺癌的诊治资料,同时参考国内外文献关于异位甲状腺及异位甲状腺癌的报道资料。结果异位甲状腺及异位甲状腺癌属临床少见病,其临床无特征性表现,容易误诊误治。10例患者中只有1例是术前诊断,其余均为手术切除病理明确,术前诊断率不高。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先治疗方式,术后辅助治疗不够统一规范。结论异位甲状腺及异位甲状腺癌的正确诊断需结合B型超声、MRI、核素扫描等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临床评价等综合资料。在正确诊断的前提下,再给予合理的治疗,如保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等,才能给患者带来最大的利益。提高异位甲状腺的术前诊断率,则能尽量避免误治。了解异位甲状腺癌的分期与预后,则能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1.
肝癌免疫组化诊断谱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Cong W  Tan L  Zhang S  Xian Z  Wu W  Pan J  Zhang X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6):553-556
目的:探讨鉴别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肝转移性腺癌(MAC)的免疫组化诊断谱特点。方法:对手术切除的300例HCC、35例ICC和30例MAC分别进行AFP、Hep Pau 1、CK18、CK19、CA19-9、CD34和pCEA等7种免疫组化染色,将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综合性能计分(CCS)≥8分的抗体定为具有高度诊断价值。结果:CCS≥8分的抗体在HCC中为Hep Par 1和CD34,在ICC中为CK19,在MAC中无。Hep Par 1的CCS(9分)明显高于AFP(7分),其对HCC的敏感性达到83.7%,特异性达到96.7%。结论:HCC的一线抗体由Hep Par 1和CD34组成,二线抗体由pCEA和AFP组成:ICC的一线抗体为CK19,二线抗体为CA19-9。由3种一线抗体组合成肝癌的核心免疫组化谱,酌情使用二线抗体,可以较好地解决对HCC、ICC和MAC之间的免疫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乳腺腺纤维瘤癌变1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腺纤维瘤癌变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 196 3- 2 0 0 1年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腺纤维瘤癌变 11例进行分析 ,重点分析诊断方法、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因素。结果 :11例均为手术检出 ,其中 8例为管内癌 ,1例小叶原位癌 ,2例浸润性导管癌。保守性手术 8例 ,根治术或仿根治术 3例 ,随访 3个月~ 2 5年 ,均健在。结论 :乳腺良性肿瘤均应手术切除并做病理检查 ,本病属乳腺癌的早期病变 ,保守性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的全乳腺切片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Tian Y  Li S  Fu X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290-292
目的了解乳腺乳头状瘤病的生物学特性,重点观察其早期癌变及与大导管乳头状瘤的关系。方法对行全乳腺切除或根治术的重度乳头状瘤病14例、乳头状瘤病癌变22例进行次连续大切片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两类病变分布均较广泛,分布在两个象限以上者分别占71.4%(10/14)和63.6%(14/22)。在乳头状瘤病癌变病例中,发现乳头状瘤病组织与癌组织常相互交错分布,可见前者移行为后者。两者伴发大导管乳头状瘤亦较常见。结论乳头状瘤病是乳腺癌的一种癌前病变,其与大导管乳头状瘤可能发生自同一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4.
恶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恶性胸腺瘤的形态特点、临床分期、治疗等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诊治的64例恶性胸腺上皮肿瘤,按照Levine等提出的恶性胸腺瘤的标准分为Ⅰ型和Ⅱ型,参照Muller-Hermelink等提出的组织学分型标准对MT进行分类,依Masaoka提示的标准进行临床分期。 MT41例,TC23例。MT中无一例髓质型及混合型。皮质为主型、皮质型、分化好前胸腺癌、鳞癌及淋巴产癌5年生存率分别为7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研究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与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临床及病理特征,以期增进对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方法 对49例原发性胃淋巴瘤和200例胃癌患者比较其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肿块部位、内镜及大体分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组织病理学等临床资料,并详细分析12例早期胃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49例PGL和200例GA组患者,均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和上消化道出血等非特异性症状.PGL多发于胃体及胃窦,病灶常为多发溃疡或巨大结节,GA组病灶以胃窦部为主,常呈单发溃疡;PGL组的Hp感染率显著高于胃癌组(P<0.05);PGL术前诊断率显著低于GA组(P<0.05).12例早期PGL患者中,8例为Ⅱc型病变,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内镜检查示胃黏膜有多发糜烂溃疡时,应考虑PGL可能.早期PGL确诊后通过手术、化疗或根除Hp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原发及转移性精原细胞瘤的细胞学特征,提高细胞病理医生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男性精原细胞瘤患者[4例原发纵隔,3例原发睾丸(隐睾),1例原发腹膜后,2例转移瘤]的11个针吸标本,从涂片背景,肿瘤细胞排列和特征等方面总结,并与相应的组织病理学结果 (6例)进行对照。结果精原细胞瘤穿刺涂片显示主要由分散的大细胞组成,核圆形到轻度不规则,有一个位于中心的明显的核仁或是2~3个小核仁,胞浆少到中等量,有多个小空泡。背景中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特征性的"虎皮样"物质以及固缩的核,只有少数病例有上皮样组织细胞。结论针吸细胞学可以为原发及转移部位的精原细胞瘤提供初步诊断,对后续检查和治疗非常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卵巢交界性黏液瘤(mucinousborderline overian tumor,MBT)的病理诊断和生物学行为始终存在较多争论。目前,对于卵巢交界瘤有的仍按低度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结果多数患者接受过分的治疗。近期研究证实,MBT和它伴同的上皮内癌及微浸润癌在排除了腹膜假黏液瘤和转移癌后,预后良好。500例MBT经随访,死亡率为1%。分析死亡原因认为,肿瘤内存在的破坏性浸润未被发现或者将腹膜假黏液瘤及转移癌误诊为MBT,结果出现了死亡病例。MBT伴上皮内癌的诊断标准为腺上皮细胞增生至3~4层以上,胞核明显异形性,其生存率为100%。MBT伴微浸润的诊断标准是肿瘤间质内出现单个或呈巢状排列的癌细胞浸润,癌灶直径3~5mm,经随访无1例复发和死亡。卵巢黏液癌的浸润特点是“融合性和膨胀性浸润”,若出现间质浸润则要考虑为转移癌。卵巢黏液癌内有80%为转移癌。卵巢原发性和转移性癌的病理诊断除根据上述特征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18.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附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观察分析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一步认识、评价其病变性质。对4例肾上皮样AML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观察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进行探讨。4例病例组织形态学的主要特征:均呈明显的上皮样分化;浸润破坏性生长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性;肿瘤组织广泛坏死;免疫学形态表现为肿瘤细胞呈HMB45阳性;临床均呈多器官发病,远隔脏器转移;1例合并结节性硬化症,术后10个月因本病死亡。分析结果提示,明显上皮样分化的AML生物学行为与经典型肾AML不同特征在于浸润性生长方式;细胞学异形性;多器官发病或远隔脏器的转移和致死性,证明恶性上皮样AML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