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长期意识障碍患者MRI分级与清醒时间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至2008年收治的6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超过2周的患者,记录患者颅脑MRI表现并进行分级;记录所有清醒患者损伤后清醒时间;预后以患者伤后6个月时GOS评分进行判别.结果 患者预后(GOS评分)与MRI分级存在联系,分级越高者,预后越差;MRI对预后的预测准确率为83.33%.MRI分级为Ⅰ级和Ⅱa级的清醒患者的平均清醒时间为(8.00±4.10)周,MRI分级为Ⅱb级和Ⅲ级的清醒患者的平均清醒时间为(22.67±23.66)周.结论 颅脑损伤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头颅MRI分级与患者的清醒时间及预后有关,应用MRI分级可客观、准确的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6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超过2周的患者的头部MRI资料,统计MRI横断位扫描T2WI像中脑干、丘脑、基底前脑、胼胝体、大脑皮层下及大脑皮层等区域的异常信号表现,以颅脑损伤后6个月患者是否清醒分为清醒组与非清醒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患者头部MRI中的损伤灶位置与清醒与否的OR值,明确对预后有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头颅MRI中脑干腹侧及背侧、双侧基底前脑、双侧丘脑、胼胝体、双侧大脑额叶区域损伤和未损伤患者在清醒组与非清醒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干背侧损伤、丘脑右侧损伤、胼胝体损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RI表现可较客观、准确地反映脑损伤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脑干中上段背侧、胼胝体、丘脑有损伤灶的患者预示着难以清醒.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型颅脑外伤(TBI)后长期意识障碍患者清醒预测的分级标准. 方法 记录46例重度TBI后意识障碍超过1周患者的SEP表现,根据SEP中N20-P25是否存在及中枢传导时间(CCT)是否正常,将SEP分为3级:Ⅰ级为双侧N20-P25都存在(Ⅰa:双侧CCT正常且对称,Ⅰb:双侧CCT正常,但不对称);Ⅱ级为一侧N20-P25存在,另一侧消失;Ⅲ级为双侧N20-P25都消失.预后以外伤后6个月患者是否清醒为标准. 结果 SEP分级与清醒的几率存在负相关关系(r=-0.591,P=0.000),分级越高,预后越差. 结论 SEP的分级可客观、准确地反映脑功能损伤程度和清醒的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干反射(BSR)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对颅脑损伤后长期意识障碍患者清醒的预测效果。方法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收治颅脑损伤后长期意识障碍患者75例,均接受BSR及BAEP检查。伤后6个月内清醒42例(清醒组),未清醒33例(未清醒组;包括死亡、植物生存状态)。结果清醒组BSR分级Ⅰ级18例,Ⅱ级16例,Ⅲ级8例;未清醒组BSR分级Ⅰ级4例,Ⅱ级2例,Ⅲ级14例,Ⅳ级13例;两组BSR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BSR分级Ⅰ级、Ⅱ级作为患者容易清醒的指标,将Ⅲ级、Ⅳ级作为患者难于清醒的指标,其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87.50%、81.03%。清醒组BAEP分级Ⅰ级27例,Ⅱ级15例;未清醒组Ⅰ级7例,Ⅱ级17例,Ⅲ级9例;两组BAEP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BAEP分级Ⅰ级作为患者容易清醒的指标,将Ⅲ级作为患者难于清醒的指标,其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95.67%、78.13%。结论对颅脑损伤后长期意识障碍患者采用BSR及BAEP检查,可有效对患者清醒情况进行预测,为临床防治颅脑损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分级标准对脑创伤后长期意识障碍患者清醒预测的价值.方法 分析93例脑创伤后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BAEP表现,将BAEP分为3级:Ⅰ级为各波均正常;Ⅲ级为双侧V波PL异常、双侧Ⅲ~Ⅴ波IPL异常、单侧或双侧V波消失;Ⅱ级为除Ⅲ级之外的任何异常BAEP表现.以脑创伤后6个月作为判断是否清醒的时间标准.结果 Ⅰ级、Ⅱ级、Ⅲ级的清醒率分别为:79%、18%和0%.分级与清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62,P<0.001),分级越高,清醒越困难.BAEP分级标准对清醒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95%可信区间为(0.781~0.937).结论 BAEP分级能客观、准确地反映脑功能损伤程度和预测清醒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动态检测73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双侧BAEP,根据BAEP分级标准:Ⅰ级20例,Ⅱ级19例,Ⅲ级17例,Ⅳ级17例。观察BAEP分级变化与GOS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后1周不同BAEP分级预后良好率分别为Ⅰ级90%,Ⅱ级84.2%,Ⅲ级58.8%,Ⅳ级11.8%。BAEP改变与GOS变化存在线性相关关系(χ2回归=25.523,P0.01;χ2偏离=3.675,P0.05);BAEP好转者预后良好率(72.4%)较恶化者(23.1%)显著升高(χ2=8.922,P=0.003)。结论急性颅脑损伤病人BAEP变化与预后存在明显相关性。动态观察BAEP变化可能是评估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影像学CT环池分级结合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术,并予持续颅内压监测,记录颅内压值(ICP)。观察手术前后头颅CT环池分级,Ⅰ级:环池完全闭塞;Ⅱ级:0.1~1.0 mm;Ⅲ级:1.1~2.0 mm;Ⅳ级:2.0 mm。并在术后6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GOS评分5~4分者为预后良好组,GOS评分3~1分者为预后不良组。分析环池分级、ICP及GO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前环池分级与预后无相关性,其开颅术后环池分级与ICPct存在负相关性,环池分级越低者的ICPct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环池分级、ICP与预后存在相关性,开颅术后ICP72 h水平与患者GOS评分的相关性最强。预后不良组的ICP72 h值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ICP72 h预测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最佳临界点为21 mmHg,具有很强的预测价值。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的CT环池分级可反映其ICP水平,评估预后;ICP监测的作用优于环池分级,术后ICP72 h是较好的预后预测指标。将CT环池分级结合持续颅内压监测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治疗中,可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干反射分级标准对脑创伤后期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109例脑创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BSR表现,将BSR分为4级:Ⅰ级为未出现Ⅱ、Ⅲ、Ⅳ级情况;Ⅱ级为单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单侧睫状脊髓反射消失、单侧垂直性眼前庭反射消失;Ⅲ级为双侧睫状脊髓反射消失、双侧垂直性眼前庭反射消失;Ⅳ级为双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眼心反射消失。脑创伤后1年后GOS评分5分、4分归为预后良好,评分3分、2分、1分评为预后不良。结果Ⅰ级预后良好20例,预后不良12例,预后不良率为37.50%;Ⅱ级预后良好14例,预后不良13例,预后不良率为48.14%;Ⅲ级预后良好2例,预后不良28例,预后不良率93.33%;Ⅳ级预后良好0例,预后不良20例,预后不良率为100%。分级与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级越高的患者清醒越困难(Spearman相关分析:r=-0.591,P0.001)。结论 BSR分级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脑干功能状态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长期意识障碍成人患者清醒的影响因素及清醒预测。方法收集47例重度颅脑损伤后(Glasgow coma scale,GCS8)意识障碍超过2周的患者的病例资料,选择5个预后因子: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去骨瓣减压手术、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表现方式等分析与清醒结果的关系,将体感诱发电位分为3个等级:Ⅰ级,双侧N20-P25都存在,①双侧CCT正常且对称,N20-P25波幅正常;②至少一侧CCT延长低于其正常均值一倍且N20-P25波幅0.8μV。Ⅱ级,至少有一项达到下列指标,①双侧CCT延长超过其正常均值一倍;②双侧N20-P25波幅0.8μV;③一侧N20-P25消失,另一侧存在。Ⅲ级,双侧N20-P25消失。结果判定以外伤后6个月患者是否清醒为标准。结果 SEP分级与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意识障碍患者清醒的机率有显著相关性(P=0.002),其对清醒的预测准确率可达87.2%。结论 SEP分级可客观、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预后及预测患者的清醒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和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38例重型颅脑损伤和1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出院时按GOS分级,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GOSⅠ级15例,Ⅱ~Ⅲ级4例,Ⅳ~Ⅴ级19例。1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GOSⅠ级4例,Ⅱ~Ⅲ级1例,Ⅳ~Ⅴ级6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和大面积脑梗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联合~(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和~(11)C-蛋氨酸(~(11)C-MET)PET显像对颅内肿胀性脱髓鞘病变与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纳入经病理学直接证实或内科保守治疗间接证实的14例颅内肿胀性脱髓鞘病变患者和17例胶质瘤患者,采用MRI观察病变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界限,T1WI、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强度,强化征象(包括环状强化和开环状强化等),占位效应,周围脑水肿,病变中心静脉扩张,胼胝体受累,病变中心坏死,灰质受累情况;~(18)F-FDG PET和~(11)C-MET PET显像对代谢程度进行视觉分析。结果 MRI显示,颅内肿胀性脱髓鞘病变患者占位效应0级8例(8/14)、Ⅰ级4例(4/14)、Ⅱ级1例(1/14)、Ⅲ级1例(1/14),周围脑水肿Ⅰ度12例(12/14)、Ⅱ度2例(2/14);胶质瘤患者占位效应0级2例(2/17)、Ⅰ级6例(6/17)、Ⅱ级7例(7/17)、Ⅲ级2例(2/17),周围脑水肿Ⅰ度7例(7/17)、Ⅱ度10例(10/1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2,0.024)。~(18)F-FDG PET和~(11)C-MET PET显像对颅内肿胀性脱髓鞘病变与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182,0.081)。结论 MRI显示的占位效应和周围脑水肿可以用于鉴别诊断颅内肿胀性脱髓鞘疾病与胶质瘤,PET-CT对症状类似胶质瘤的颅内肿胀性脱髓鞘病变无明确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34例DAI患者,于外伤后1周内行3.0T常规头颅MRI检查,同期行DTI及DTT成像。根据纤维束数量及形态预测患者预后并分为3级:Ⅰ级意识恢复伴或不伴有残疾,Ⅱ级植物生存,Ⅲ级为临床死亡。同时于患者伤后即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并于1周内完成,并根据Cant标准预测预后并分为3级:Ⅰ级意识恢复伴或不伴有残疾,Ⅱ级植物生存,Ⅲ级为临床死亡。根据实际结果对比2种方法的符合率,分析其预测的优劣。 结果根据DTI及DTT预测显示,Ⅰ级15例,Ⅱ级13例,Ⅲ级6例;根据BAEP监测结果预测,Ⅰ级8例,Ⅱ级18例,Ⅲ级8例;其中在Ⅲ级结局的预测中BAEP准确率明显高于DTI及DTT,而在Ⅰ及Ⅱ级结局预测中DTI及DTT的准确率明显高于BAEP。 结论DTI及DTT和BAEP在对DAI的病情判断及结局预测中各有优势,临床上二者应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显微外科手术治疗30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策略。方法手术治疗30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24例,失神发作1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例,简单部分性发作2例,癫痫持续状态2例。结果采用Engle效果分级。Engle效果分级:21例行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EngleⅠ达到95.23%;EngleⅡ为4.67%。术中病灶+含铁血黄素清除术9例,EngleⅠ达到77.78%;EngleⅡ为22.22%。术前用药物控制借鉴Engle效果分级Ⅲ和Ⅳ者18例,术后达到EngleⅠ15例,占83.33%;EngleⅡ3例占16.67%;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对伴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积极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软化灶切除联合多处软膜下横切治疗局限性非外伤性脑软化灶相关癫痫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 28例非外伤性脑软化灶相关癫痫患者根据发作时症状、MRI、发作间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和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确定致痫灶,进行全软化灶切除,软化灶周边辅以多处软膜下横切.术后随访1年以上,按Engel标准分级评价癫痫控制情况.结果 术后1年,患者达到Engle Ⅰ级6例,Ⅱ级11例,Ⅲ级9例,Ⅳ级2例.软化灶局限、远离功能区、不伴有脑萎缩的患者癫痫控制率(Engle Ⅰ~Ⅱ)在80%以上,优于其他患者(P<0.05).结论 全软化灶切除联合多处软膜下横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非外伤性脑软化灶性癫痫,软化灶局限、远离功能区、不伴有脑萎缩的患者往往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在胶质瘤的诊断及恶性程度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对65例胶质瘤患者进行PTTG mRNA和PTTG蛋白检测.结果 (1)65例胶质瘤组织中PTTG蛋白和PTTG mRNA表达全部呈阳性.(2)计算分组的标本PTTG mRNA和与β-actin mRNA灰度比值:Ⅰ级和Ⅲ、Ⅳ级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级之间PTTG mRNA表达均高于Ⅰ级;Ⅱ级和Ⅲ、Ⅳ级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级之间PTTG mRNA表达均高于Ⅱ级.计算分组的标本PTTG蛋白和与β-actin吸光度比值:四组之间任意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相关性分析:PTTG蛋白和PTTG mRNA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均呈正相关性(P<0.001).结论 (1)PTFG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检测FTTG的mRNA和(或)蛋白的表达,可以作为胶质瘤诊断、判断预后的一个可靠指标.(2)检测PTTG的mRNA的表达,从分子病理方面将可以弥补传统病理的局限性,在脑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53例DNT合并癫痫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次全切除9例,全切除23例,扩大切除21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DNT,其中合并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20例、海马硬化4例、神经节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