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采取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行PCI治疗的ACS患者130例治疗资料作以回顾分析,并根据其穿刺动脉不同分为经桡动脉组60例(观察组)与经股动脉组70例(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PCI治疗即刻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PCI治疗即刻成功率为95.0%,较对照组95.7%无统计学差异(P〉0.05);严重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经桡动脉PCI治疗ACS成功率高,创伤小,患者住院时间短,可作为治疗ACS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桡动脉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从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共对2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治疗,其中经桡动脉途径112例,经股动脉途径109例。结果:两种冠脉介入途径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具有可比性。血管穿刺时间桡动脉组为(4.5±3.4)min,股动脉组为(3.8±3.6)min(P>0.05)。导管室支架置入时问桡动脉组为(41±20.7)min,股动脉组为(38±19)min(P>0.05)。冠脉介入治疗成功率桡动脉组为94.3%,股动脉组为95.1%。桡动脉组有1例桡动脉闭塞,1例肱动脉损伤渗血前臂肿胀,无其他严重局部并发症发生,股动脉组有2例假性动脉瘤形成,应用不同方法治愈,11例有出血并发症,其中2例有严重出血并发症。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股动脉组(P<0.01)。结论:桡动脉途径可以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治疗的优选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入路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AMI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急诊PCI术临床资料,及术后6~12个月随访资料.结果 经桡动脉入路46例患者中手术成功率100%,46例患者47支梗死相关动脉置入了49枚支架,其中左主干1例,前降支20例,回旋支13例,右冠15例,无一例死亡.随访期间,4例(8.7%)再发心绞痛,无一例再发AMI.结论 AMI经桡动脉PCI成功率高,并发率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的可能性和安全性。方法98例患者分为ACS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A组,56例)与ACS未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行PCI治疗(B组,42例),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PCI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单支、双支、三支和左主干等部位发生病变的患者数均较B组多,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冠状动脉病变以左前降支最多,其次为右冠状动脉、左旋支和左主干。两组间血管病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A型、B型、C型也较B组高,两组间血管病变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右前臂血肿发生率(A组4例,B组1例)、假性动脉瘤(A组2例,B组无)、术侧肢体肿胀(A组3例,B组2例)、动静脉瘘(A组无,B组1例)均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远端肢体缺血。结论老年ACS伴2型DM患者的冠脉病变均较非糖尿病组严重,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术中老年ACS糖尿病患者痛苦小且安全,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uo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ST segment elevation,STEM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护理配合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心内科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途径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69例,比较二者鞘管置入时间、开始鞘管置入-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成功率、与穿刺部位有关并发症及1月内心血管事件,从患者入院至手术完成后24h由护师全程护理,配合医生随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支架植入个数、一次手术成功率、开始鞘管置入-球囊扩张时间、肌钙蛋白I恢复时间、1月内心血管事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平均鞘管置入时间长于股动脉组,桡动脉组与穿刺部位有关并发症1例,股动脉组7例,桡动脉组少于股动脉组(P〈0.05);两组患者开始鞘管置入-球囊扩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急诊PCI治疗STEMI安全有效,并能减少卧床时间和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合理有效的护理配合能有效处理各种事件,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确诊的因ACS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共48例,其中,经桡动脉组23例,经股动脉组共计25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疗效、手术时问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部位、血管病变的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7%)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6%)(P<0.05);手术平均时间、X线平均曝光时间和Door—balloon时间2组无显著差异;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问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ACS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成功率相似,Door—balloon时间相当,而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比较危重的一种类型,常需要紧急处理[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已成为救治ACS患者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及时开通罪犯血管,恢复心肌的供血供氧,显著降低死亡率并改善预后。但是由于再内皮化延迟导致的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早期、晚期及极晚期)而引发的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PCI和择期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急诊PCI组治愈率76.00%,择期PCI组治愈率4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急诊PCI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6.00%;择期PCI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较择期PCI效果更为明显,且不会增加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经桡动脉入径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疗效。方法:对146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其中经桡动脉途径64例,股动脉途径82例。结果:血管穿刺时间桡动脉组为(3.8±1.5)min,股动脉组为(3.6±1.1)min(P>0.05)。心肌获得再灌注时间桡动脉组为(38±16)min,股动脉组为(36±14)min(P>0.05)。建立动脉通路时间和整个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经桡动脉PCI组为0例,经股动脉PCI组6例(7.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有桡动脉组中3例因血管扭曲或痉挛严重,指引导管不易到位改行股动脉途径,已归入股动脉组。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AMI患者,在充分掌握经桡动脉PCI技术的前提下,两种入径的急诊P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但桡动脉PCI组出血并发症少,有利于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因此,经桡动脉入径可作为AMI可选择的血管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诊冠状动脉搭桥(CABG)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急诊CABG,观察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89±2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7±19)min。每例患者搭桥支数为(3.1±1.2)支,总搭桥支数为74支。共9例患者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其中5例于术后24 h内拨除,4例于术后48 h内拨除。本组无手术死亡,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亦无脑出血或栓塞并发症。术后出现胸腔积液3例、肺部感染2例,经相应治疗后均治愈。术后平均纵隔心包引流量为(548±339)mL,仅3例引流量较大,达1 100~1 400 mL,其中2例应用止血药等治疗后出血逐渐减少至停止,1例行再次开胸止血。患者出院前行运动试验,均为阴性。出院后所有患者经12~34个月的随访,平均为(18±2)个月,均无心绞痛发作,运动耐量接近正常,恢复正常生活。结论在心肌梗死尚未发生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时行急诊CABG,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出现无复流(no-reflow)现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7月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68例,观察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可能原因、处理结果和出院转归。结果68例患者中,发生无复流现象6例(8.82%),其中1例于术后24h死于心源性休克;其余5例出现不同程度胸痛、胸闷,TIMI血流1~2级,经冠状动脉内单独或联合注射硝酸甘油、维拉帕米、替罗非班处理后,TIMI血流恢复到3级,症状缓解,住院期间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最终好转出院。结论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可明显增加术中处理难度和风险,预后差、病死率高,提高对无复流现象的认识,及时恰当的处理,可显著改善冠脉血流,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和急诊ICU收治的72例ACS患者,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术后并基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瑞舒伐他汀的用药。详细记录测量的各数据,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详细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组内对比,患者的治疗1、3个月后的TG、TC、HDL-C及LDL-C各项血脂指标均优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TG、TC、HDL-C及LDL-C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相同时间后的水平(P0.05)。组内对比,患者的治疗1、3个月后的IL-6、hs-CRP及TNF-α各项炎症因子均低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的IL-6、hs-CRP及TNF-α各项炎症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相同时间后的炎症因子含量(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4(11.11%)、再狭窄2(5.56%)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9(25.00%)、再狭窄5(13.89%)(P0.05)。结论 ACS患者施PCI术后增加瑞舒伐他汀药物的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血脂指标和炎症因子含量,并减少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及再狭窄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性别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比较363例ACS患者(男性244例。女性119例)的临床和冠脉造影病变特征、介入成功率、院内和随访(22±1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男性多支病变的比例较高,侧支循环较多,而女性双支病变的比例较高.钙化病变多。两组介入成功率(91.4% vs 94.1%,P=0.361)。院内MACE(5.7% vs 5.9%,P=0.956)和随访期间MACE(13.3%vs 13.4%,P=0.982)相似。结论本研究中性别不是影响ACS介入治疗近期和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4月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桡动脉途径58例(观察组),经股动脉途径4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的PCI特点、手术并发症、患者依从性及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均为100%,X线曝光时间、射线量、造影剂用量观察组略高于或多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拔管时迷走反射、尿潴留)、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依从性较高。结论经桡动脉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PCI)安全可行,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行急诊PCI,共置入了66枚支架。观察术后TIMI血流、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率和术后1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53例急诊PCI获成功,未发生与PCI相关的并发症,术后达TIMI3级血流53例,心电图ST段回落41例,术后1月内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致死亡1例,其余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安全,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诊救治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急诊救治过程中的护理经验。结果全部ACS患者大多数由于及时的救治与护理而得以顺利治疗和痊愈出院,避免了重大医疗差错的发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结论心内科救治ACS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质量决定了患者的预后,良好的护理能够保证医疗安全和救治的顺利进行,掌握ACS的诊治规程以及正确熟练的心电图的操作,与此同时注意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痊愈的重要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欣维宁)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入住安贞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并接受PCI术的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欣维宁组和对照组,欣维宁组于PCI术后除常规外立即给予欣维宁4mL/h泵入,持续24h。对照组PCI术后常规。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两组术前、术后即刻、24h、48h、72h血压、心率、心肌耗氧指数变化以及C反应蛋白(CR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两组在术前和术后即刻血压、心率并无显著差别,但术后24h欣维宁组较对照组血压、心率均有明显降低,欣维宁组:血压(122.8±16.7)mmHg/(72.5±6.7)mmHg,心率(67.4±8.5)次/分;对照组:血压(135.6±18.9)/mmHg(86.2±9.7)mmHg,心率(78.9±10.6)次/min,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一直保持到术后72h,欣维宁组可有效降低心肌耗氧指数。两组在术前和术后即刻CRP、NT-proBNP并无显著差别,但术后较术前CRP、NT-proBNP水平升高,欣维宁组:术前CRP(...  相似文献   

18.
王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27-2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中远端保护装置对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急诊PCI的67例ACS患者,依据是否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分为研究组(应用远端保护装置)32例和对照组(未应用远端保护装置)35例。在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分别测定并比较血浆中内皮素(ET)、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的急性血栓形成、亚急性血栓形成及猝死率等并发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各因子水平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对照组ET、E、NE无明显变化(P〉0.05),而PRA、ALD、Ang1I水平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d的PRA、ALD、AngⅡ水平无差异(P〉0.05),而从术后3d开始,研究组PRA、ALD、Ang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偏低(P〈0.05)。随访1个月后,研究组的急性血栓形成、亚急性血栓形成及猝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ACS患者急诊PCI中使用远端保护装置能降低术后RAS系统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出现无复流现象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方法回顾分析ACS行PCI患者326例,根据PCI术后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l分级),冠状动脉前向血流,〈TIMI2级患者37例为无复流组,随机抽取TIMI3级患者40例为对照组,于术后第7天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于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术后第7天无复流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PCI术后6个月无复流组AMI、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CS行急诊PCI过程中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住院期间心功能明显低于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患者,提示ACS行PCI后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近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