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回顾接受边缘性截骨手术的下颌牙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信息,分析影响下颌牙龈鳞癌预后与局部控制的因素。方法 回顾并整理46例通过边缘性截骨手术治疗下颌牙龈鳞癌的患者资料,记录相关临床资料、病理分级、术后复发及生存情况等信息,采用SPSS软件对可能影响本组患者术后局部控制和预后情况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为19~8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2.5个月,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7.3%、72.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5.4%、59.4%;随访期间,14例原发灶复发,3年及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8.4%、34.6%。结论 影响下颌牙龈鳞癌的复发因素是多样的,本研究未发现独立的影响因素,目前的截骨范围与下颌牙龈癌局部复发之间没有显著关系,提示目前实行的截骨范围足够安全。  相似文献   

2.
3.
目前尚无早期口咽鳞癌(SCC)的临床研究。治疗的并发症会影响治疗进程。适型调强放疗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的口咽SCC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适行标准制定小组采用改良Delphi方法,对文献概括分析,评估治疗结果。多学科联合治疗团队根据患者的HPV分期、吸烟史及病变分期随机分为低、中和高风险组,结果发现,HPV分期与预后密切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因某些下颌骨良性巨大肿瘤,如骨纤维瘤,造釉细胞瘤,巨细胞瘤等手术切除下颌骨相当普遍,一般切除下颌骨后多立即进行植骨,而切除后未进行植骨,新下颌骨迅速形成,国内文献尚未见报导,在国外文献也比较少见。Jostein Budal 于1970年报告一例女性病员,35岁,因骨纤维瘤从右侧第三磨牙到左侧第二磨牙切除下颌骨,保留骨膜,未植骨及固定。手术后二周见到新骨形成,骨质与正常的下颌骨的形状有所不同。比较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改良型边缘性下颌骨切除在舌癌联合根治术中的应用,评价其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适应症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改良型边缘性下颌骨切除的舌癌137例。改良型即是增加了往复锯和磨头对下颌下缘内侧和口底黏膜连接处的骨组织进行片切和选磨。选择性/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拉拢缝合/带蒂/游离皮瓣移植行舌、口底重建再造。术后30个月以上的随访观察。结果:术后随访均达到30个月以上,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3 、5 年生存率分别为74.45 %(101/137)和70.80 %(97/137)。术后的咀嚼、吞咽、语言和外形的丧失程度有较大的改善,无一例发生病理性骨折,疗效比较满意。结论: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改良型边缘性下颌骨切除、舌癌联合根治术对中期舌癌是一种可行的根治性手术,既能完成根治性,又能对患者的外形和功能保留有积极的作用。手术的关键是掌握好适应症,同时要求术者具备相当的经验和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6.
肌瓣或肌筋膜瓣在口腔和口咽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瓣或肌皮瓣已广泛地被用来修复头颈部及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但近年来研究发现皮瓣或肌皮瓣在修复口腔和口咽部组织缺损中有一些缺点.如肌皮瓣在口腔内常因体积太大而过于臃肿;口腔内有时长毛发有碍卫生;供区出现皮肤缺损需另取皮片覆盖消除创面,如供区直接拉拢缝合...  相似文献   

7.
该文旨在评价下颌骨放射线骨坏死(ORN)行下颌骨切除及血管化组织瓣重建术后的效果、并发症及疾病复发率。对1995—2009年间40例下颌骨ORN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均有头颈癌放疗史,12例接受同其化疗,骨坏死经保守治疗无效,遂行下颌骨节段性截骨及游离组织瓣重建。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岁,平均随访17.4个月。  相似文献   

8.
造釉细胞瘤为颌骨中心性上皮肿瘤,在牙源性肿瘤中常见,极少发生于胫骨或脑垂体内。治疗一般采用留有一定安全缘的下颌骨切除,立即植骨术,术后复发者极少。我院去年收治了一名这样的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韩××,女,50岁,病案号11109。1966年因右下颌骨造釉细胞瘤于某院行右下颌骨切除,同侧  相似文献   

9.
Longitudinal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aftermandibularresectionfororalcancer:acomparisonbe鄄tweenrimandsegment.RogersSN,DevineJ,LoweD,etal.HeadNeck,2004,26(1):54-62.为了获得适宜的手术切缘,口腔癌通常需要行下颌骨切除。下颌骨节段性切除常常导致较差的生存质量(HRQOL),尤其当没有复合组织瓣修复缺损时。本文使用HRQOL调查表对口腔癌一期行方块切除和节段切除者进行比较。224例口腔鳞癌患者行手术治疗,123例未行下颌骨切除,44例行方块切除,57例行节段切除。结果:节段切除组抱怨外观、吞咽、咀嚼、娱乐障碍,但肿瘤>4cm…  相似文献   

10.
口腔鳞癌患者下颌骨受侵的术前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及术中探查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侵犯下颌骨及选择手术方式的价值。方法:对1993~2004年间4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将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及术中探查判断下颌骨受侵的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比较上述方法在诊断下颌骨受侵及选择下颌骨手术方式上的价值。结果:临床检查诊断下颌骨受侵的敏感度为42.9%(9/211.特异度为100%(28/28),阳性预测值为100%(9/9),阴性预测值为70.0%(28,40),准确率为75.5%(37/49);术中探查分别为:90.5%(19/21)、75.0%(21/28)、73.1%(19/26)、91.3%(21/23)和81.6%(40/49);X线、CT、MRI的敏感度分别为100%(2/2)、83.3%(10/12)和40%(2/5);特异度分别为100%(5/5)、100%(11/11)和100%(2/2)。下颌骨未受侵而行下颌骨切除者28例,其中帽状切除20例,骨段切除8例;而下颌骨受侵的21例患者中,行帽状切除3例,骨段切除18例。下颌骨手术方法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应用临床检查、下颌骨X线片、CT、MRI及术中探查能提高口腔癌下颌骨受侵诊断的准确率,为保留下颌骨的完整性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下颌骨缺损血管化游离骨移植后,因重建的骨高度不足,附着龈、前庭沟、舌颌沟缺失,使义齿修复极具挑战性。本文报道了1例因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行节段性下颌骨切除血管化游离腓骨重建,术后采取调整后的全口义齿修复方案恢复咀嚼、发音、美观功能的治疗案例。  相似文献   

12.
口咽部放疗患者的念珠菌定居和口腔念珠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选择46例口腔和咽部鳞状细胞癌在接受口、咽部放疗的患者,调查记录其临床症状和特征,健康状况,吸烟习惯,义齿情况,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行真菌培养,以研究头颈部放疗者口腔念珠菌定居情况,及其对抗真菌治疗的反应,念珠菌的种类,并评价吸烟和义齿对它的影响。 结果发现:所有患者均有进行性的口腔干燥症状,放疗前念珠菌菌落形成单位阳性者为43%,放疗后为62%,随访时为75%,增加显著(P<0.0001)。有8例发生念珠菌病,虽然5例对抗真菌治疗(酮康唑和氟康唑)有效,但临床症状消失后,念珠菌培养仍为阳性;放疗前吸烟和不吸烟者阳性率分别为40%和44%,放疗后分别为80%和56%(P=0.09);有义齿和无义齿者放疗前分别为45%和43%,放疗后分别为73%和58%(P=0.42)。培养出的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其次有近平  相似文献   

13.
快速扩弓矫治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段移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设计运用了一种简易有效的牙支持型扩弓螺旋簧矫治器,矫治3例下颌骨体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段移位导致的颌弓缩窄。通过与2例菱型分裂簧矫治器治疗同类患者的比较结果显示,扩弓螺旋器能提供持续的扩弓牵张力,在骨折区完全骨性愈合前,快速扩开缩窄的移位骨段,恢复颌骨弓宽度,通过其断端的骨痂骨化达到完全愈合,重建患者骨折前的正常咬合,取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口腔鳞癌侵犯下颌骨及其方式在肿瘤预后中的价值还存在争论,仅仅依据下颌骨受侵犯就将很小的肿瘤分级为T4,很多文献对此提出了质疑。该文前瞻性回顾了100例下颌骨切除的口腔鳞癌病例.过去均未接受其他治疗。研究其病理情况、复发(局部、区域和远处转移)、疾病别生存率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回顾性对照分析接受免疫治疗结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和手术优先治疗的局部晚期口腔及口咽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免疫治疗结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获益。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接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和手术优先治疗的局部晚期口腔及口咽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纳入符合条件患者93例,试验组33例,对照组60例,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主要病理缓解率为54.5%,3至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试验组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对照组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两组总生存期(P>0.05)及无病生存期(P>0.05)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术后住院天数以及使用大型皮瓣修复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气管切开率和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在不影响患者预后的前提下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6.
本文目的是评价口腔鳞癌患者肩胛舌骨肌上颈淋巴清扫后(伴或不伴有术后放疗)的淋巴结转移复发情况。材料和方法对32名以前均未接受过治疗的口腔鳞癌患者,切除原发肿瘤并作肩胛舌骨肌上颈淋巴清扫。32名患者共计清扫36侧(4名患者为双侧),其中31侧为选择性清扫(淋巴结临床阴性),5侧为治疗性清扫(淋巴结临床阳性)。治疗后平均随访46个月(24~116个月)。根据颈部临床和组织病理结果以及术后放疗的应用等,对颈部肿瘤复发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和结论颈部整体复发率为6%(2例),其中1例为淋巴结临床阴性病例(3%),1例为淋巴结临床阳性病例(20%),淋巴结临…  相似文献   

17.
18.
病例报告 女性患者,54岁,因尖锐的头痛和轻度视觉障碍做头颅CT,发现一涉及枕骨斜坡的肿瘤包块,组织活检诊断为无功能的脑垂体腺瘤。患者不同意手术治疗,经随访1年后,患者头痛加重并伴复视,磁共振(MRI)发现颅底巨大边界不清的包块,占据整个蝶鞍和蝶窦并向上扩展至下丘脑区。手术切除肿瘤已成为必然,经口腔插管麻醉后,首先从中线处切开下颌骨,然后行上颌骨Le Fort型骨切开术,并用牵引钩向下牵拉,同时切除下鼻甲和鼻中隔,这时已获得一个宽敞的空间,成为接近枕骨斜坡的最佳途径。暴露充分后由神经外科医生切除肿瘤,然后复位上、下颌骨,用微型接骨板固定。术后  相似文献   

19.
口腔及口咽癌手术治疗中下颌骨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评估肿瘤对下颌骨的侵犯是正确制定口腔癌手术治疗方案的关键。当肿瘤与下颌骨粘连或邻近下颌骨时,应怀疑肿瘤侵犯下颌骨的可能性。在全麻状况下的双合诊检查可以排除患者疼痛等各种因素的干扰,是准确评估下颌骨是否受侵的最重要的方法。除了详细的临床检查外,还应作相应的X线检查,必要时还可行CT、MRI或SPECT等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XIAP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局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初步评价其表达水平是否可以作为预测口腔癌局部淋巴结转移新的靶基因。方法 收集40例原发口腔鳞癌标本及11例术后复发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组织标本中XIAP蛋白的表达水平,评价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等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0例原发口腔鳞癌标本中XIAP在细胞胞浆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及复发显著相关。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胞浆中XIAP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局部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密切相关,可能是口腔鳞癌淋巴转移新的促进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