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血清胃泌素水平及其与并发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收集脑出血急性期病例72例,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21例,另取脑出血恢复期20例作对照,分别测定其胃泌素水平。结果:无论脑出血急性期是否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其胃泌素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另脑出血急性期伴上消化道出血时其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不伴上消化道出血者(P<0.05)。结论:早期监测血清胃泌素水平,可望及早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胃泌素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斌  顾群 《浙江医学》1999,21(3):182-182
为了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消化道出血与胃泌素的关系,我们对7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胃泌素作了测定与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胃泌素水平与应激性溃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水平与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有无消化道出血、脑出血部位、脑出血量分为合并消化道出血组、单纯脑出血组,非丘脑出血组、丘脑出血组,基底节区小量脑出血组、基底节区中大量脑出血组,用放免法测定各组(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h内)血清胃泌素水平,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h血...  相似文献   

4.
作者观察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及正常人血清胃泌素变化情况,探讨了胃泌素同肝性脑病、血尿素氮增高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的关系,认为肾脏非胃泌素唯一代谢场所,肝脏也参与代谢,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常规预防性应用保护胃粘膜药物,以减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作者观察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及正常人血清胃泌素变化情况,探讨了胃泌素同肝性脑病、血尿素氮增高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的关系,认为肾脏非胃泌素唯一代谢场所,肝脏也参与代谢,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常规预防性应用保护胃粘膜药物,以减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6例大肠癌病人术前及术后血清胃泌素进行了检测。术前血清胃泌素平均为106.25pg/ml,术后1w降至78.86pg/ml。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血清胃泌素有所不同。低分化组为114.1pg/ml,且100%大于正常范围;中分化组为112.44pg/ml,53.84%大于正常范围;高分化组为62.12pg/ml,没有大于正常范围者。说明结肠癌患者有一定的血清胃泌素升高,且其血清升高水平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因此,对血清胃泌素水平的监测无疑对结肠癌生长状况及预后判定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胃泌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时血清胃泌素的水平。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4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和30名健康儿童血清胃泌素进行测定。结果 腹泻患儿血清胃泌素的浓度为(107.33±46.29)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6.61±12.46)ng/L。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时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的释放与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计数仪对268例HP阳性、183例HP阴性及150例HP清除后良性胃病患者血中的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HP阳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胃溃疡(GU)、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DU>GU>CSG(P<0.01)。HP阳性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较HP阴性患者高(P<0.05或0.01),而胃动素水平恰好相反(P<0.01)。HP清除后病人血清胃动素水平升高、胃泌素水平下降(P<0.01)。结论HP感染可引起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胃动素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21例大肠癌,9例大肠腺癌性息肉及7例正常人的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结果发现:大肠癌病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于腺瘤病人及正常只,血清胃泌素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无关;肿瘤切除后血清胃泌素显著下降。提示血清胃泌素水平与大肠癌生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前瞻性测定4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72h内的血清渗量,作者发现实验组平均血清渗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出血量和意识状态与血清渗量之间呈正相关,血清渗量升高病死率也增加,动态变化的结果证明血清渗量逐渐增高抑或下降可估计预后。文章分析了血清渗量增高的可能原因,并阐述了测定血清渗量对重症患者降颅压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分析脑出血病118例.比较合并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组及无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病死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脑出血并发应激上消化道出血,导致死亡率显著升高,应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磁珠法对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DD水平进行检测,并与4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浆DD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预后不佳组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与预后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且预后不佳组均为血肿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者。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DD水平的变化对于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血浆DD水平的高低与出血部位、病人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血清皮质醇及胃泌素的动态变化,探讨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分析270例脑出血患者的脑出血量,出血部位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放免检测血皮质醇、胃泌素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含量。结果:270例脑出血有66例并消化道出血(24.4%),死亡56例(20.7%),脑出血并消化道出血主要与出血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出血量大及意识障碍等因素有关,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皮质醇、胃泌素均明显增高。结论:脑出血并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凶险的标志,血皮质醇、胃泌素增高与合并消化道出血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脑出血首次平均血压(LMBP)对其预后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评价。方法:1.不同出血部位的年龄、LMBP的比较。2.同一出血部位死亡组与存活组的1MBP比较。3.1MBP与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分析。4.统计学处理:评价用,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两变量相关性分析用直线回归法。结果;1.基底节出血的平均年龄小于皮质下出血(P<0.05);其LMBP高于皮质下出血(P<0.05)。2.基底节出血死亡组的LMBP高于存活组(P<0.05);皮质下出血死亡组的LMBP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基底节出血LMBP与脑出血的死亡率呈正相关(r=0.76,P<0.05)。结论:基底节出血随LMBP的增高其死亡率亦增加,二者具有正相关,LMBP大于18.80KPa基底节出血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对100例经胃镜和胃粘膜活检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测定了血清壁细胞抗体(PCA)、胃泌素和胃泌酸功能。PCA阳性率分别为:胃窦部CAG中22.9%(11/48)、胃窦胃体部CAG中43.75%(14/32)、胃体部CAG中50%(10/20)。CAG病变越重PCA阳性率越高(P<0.01)。胃体部CAG患者的胃酸排泌量显著低于其它部位CAG;重度CAG患者的胃酸排泌量显著低于轻、中度CAG(P<0.01)。PCA阳性者的血清胃泌素(195.70±39.48Pg/mL)显著高于PCA阴性者(82.27±10.24Pg/mL)(P<0.01)。文中初步讨论了CAG患者血清PCA、胃泌素及胃泌酸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脑出血、脑梗塞及急性心肌梗塞(AMI)各104例的血清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脑梗塞组AMI组血清TC均值分别为5.25mmol/L、5.53mmol/L;血清TG浓度分别为1.76mmol/L、1.70mmol/L,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脑出血组血清TC均值为4.68mmol/L;TG均值为1.29mmol/L,明显低于前两组,并有显著差异(P<0.01)。尽管对脑出血患者,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低TC致病的界值和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低水平的血TC作为背景条件,在高血压的参与下,可以使脑出血发病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49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约24h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功酶CK—MB的值,分析其值与脑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与脑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呈正相关,而CK—MB与脑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无关(P〉0.05)。结论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可作为判断脑出血患者病情及其预后的检验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在脑出血患者病程、预后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 35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NO、血浆ET水平。结果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NO水平明显降低、血浆ET - 1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重型患者血浆ET - 1水平明显高于轻型 (P <0 .0 5 ) ;预后差的患者恢复期血浆ET - 1水平明显高于、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预后好的患者 (P <0 .0 5 )。结论 脑出血后的NO/ET动态平衡破坏参与了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