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活检方法对子宫内膜癌手术前后诊断差异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临床分期、手术-病理分期、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单纯分段诊刮术组(A组)70例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82.9,子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术组(B组)66例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9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手术前后分期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术诊断子宫内膜癌安全、可靠,优于单纯分段诊刮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段诊断性刮宫对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及术前I晦床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前分段诊断性刮宫和手术病理结果,并分析其可能的临床病理影响因素。结果:分段诊刮和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组织类型完全符合78例,符合率为76.5%。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符合率为85.4%,非子宫内膜样腺癌符合率为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一致,符合率为66.3%。在其余患者中,术后病理学分级升高者24例,降低者9例。组织学分级本身是影响诊刮与术后病理分级一致性的因素,P〈0.05。患者的年龄、是否绝经、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史、肌层侵犯及宫颈受累情况,在术后病理分级升高患者与其他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段诊刮判断宫颈受累的敏感性71.4%,特异性94.7%,阳性预测值50%,阴性预测值97.8%。结论:在FIGO新分期标准下,分段诊刮仍然是子宫内膜癌术前病理分级及分期的有效方法;宫颈搔刮的阴性结果对判断宫颈受累情况更有意义;部分患者存在术后病理分级升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以期正确分期并制定治疗方案及手术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147例临床和病理资料,术前行分段诊刮、常规诊刮、阴道B超、子宫腔镜下活检、CT检测,进行术前病理诊断及临床分期,术中剖视子宫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和子宫颈受累情况,并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结果癌前病变在手术前后的诊断符合率为51.4%,内膜癌Ⅰ期72.3%,Ⅱ期50.0%,Ⅲ期12.5%,Ⅳ期0%.术前B超诊断子宫腔病变的敏感率为98.7%,内膜癌的符合率75.5%,子宫颈累及和子宫肌层浸润符合率分别为39.2%和36.5%.诊刮符合率为86.8%,分段诊刮对子宫颈受累符合率为73.9%.术中剖视判断子宫颈受累及深浅肌层浸润符合率为62.9%、40.7%和82.4%.术前子宫腔镜下活检符合率为100.0%.CT检查可正确诊断肌层浸润的深度(7/7)和腹腔脏器及淋巴结转移(3/3).结论对于40岁以上不规则阴道出血和月经紊乱者,应常规B超检查及子宫腔镜下分段诊刮,可提高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对于内膜癌患者行CT检查,可了解肌层浸润深度及腹腔脏器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术中标本剖视检查子宫颈及肌层浸润情况,并快速冰冻病理再次确诊子宫颈和子宫肌层浸润程度及组织学类型、分级,确定手术范围,进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4.
分段诊刮与核磁共振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丹  曾蒙苏 《中国癌症杂志》2007,17(11):891-893
背景与目的:以往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术前诊断依据分段诊断性刮宫得出,而其方法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因此本文旨在提高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的准确性,减少手术过治或手术不到位的状况,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术前同时接受分段诊刮(dilatations and curettages,D&C)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术后组织病理诊断。其中被任意一项检查方式诊断为宫颈受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34例。分段诊刮、MRI的诊断结果分别与术后组织病理诊断进行比较,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判断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34例中手术临床病理分期Ⅱ期即宫颈浸润21例,分段诊刮诊断符合率26.5%、MRI为80%,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MRI显著优于分段诊刮。结论:盆腔MRI并增强检查作为术前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和宫颈浸润之首选,可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可靠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结合诊刮在子宫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1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单纯分段诊刮组和宫腔镜检查结合分段诊刮组术前、术后临床分期及术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单纯诊刮的患者23例诊断为子宫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76.7%,其中临床诊断为Ⅰ期、Ⅱ期的病例术后经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为70.5%、50.0%;宫腔镜检查结合分段诊刮组30例诊断为子宫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96.8%,临床诊断为Ⅰ期、Ⅱ期诊断符合率为95.2%、77.8%。2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结合分段诊刮可以提高子宫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盆腔MRI、分段诊刮、宫腔镜下刮宫结果与术后病理符合率,探讨三种术前检查方法在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 2019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病房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 02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病例资料,对术前盆腔MRI、分段诊刮、宫腔镜下刮宫及术后病理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术前后各术前检查方案判断宫颈间质浸润的诊断指标及一致性。结果:MRI检查的阳性预测值(55.26%)、阴性预测值(93.72%)、符合率(90.03%)及约登指数(0.43)均高于分段诊刮(47.83%、87.50%、66.28%、0.408)及宫腔镜下刮宫(41.67%、92.52%、89.89%、0.20)。MRI检查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κ=0.460)高于分段诊断性刮宫(κ=0.343)与宫腔镜下刮宫(κ=0.249)。分段诊刮判断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误诊率达40.68%,宫腔镜下刮宫的漏诊率达76.74%。各术前检查方案中,MRI联合宫腔镜下刮宫检查的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率最高,I期96.07%,II期86.67%。结论:宫腔镜可直视宫颈部位有无异常,而MRI检查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判断宫颈间质浸润的情况,临床工作中应重视盆腔MRI检查联合宫腔镜下刮宫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分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型子宫内膜取样器与分段诊刮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宫颈受累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分段诊刮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负压型子宫内膜取样器,比较两种方法对宫颈受累的诊断效能、子宫内膜组织取样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样本质量及取样满意度。结果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采用负压型子宫内膜取样器诊断宫颈受累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分段诊刮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分段诊刮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取样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样本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取样满意度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型子宫内膜取样器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宫颈受累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子宫出血量和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与诊断性刮宫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以期正确分期并制定治疗方案及手术范围。方法 对该院2000年至2004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52例的超声及诊断性刮宫和手术后病理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为73.1 %;子宫颈累及、子宫肌层浸润符合率为34.6 %和32.7 %;诊刮符合率为84.6 %;分段诊刮对子宫颈受累符合率为72.3 %;术中剖视判断子宫颈受累及深浅肌层浸润深度符合率为60.3 %、39 %和80.4 %。结论 对于40岁以上不规则阴道出血和月经紊乱者,应常规超声检查及配合诊刮或宫腔镜检查则可提高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技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将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60例为研究组,乙组60例为对照组,比较宫腔镜下定点活检与传统分段诊刮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宫颈管受累诊断符合率。结果宫腔镜下定点活检判断宫颈管受累符合率甲组为97.7%,乙组为91.6%。甲、乙两组术中腹腔冲洗液阳性检测率分别为8.3%和6.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腹腔冲洗液阳性患者预后与合并高危因素有关。甲组5例腹腔冲洗液检测阳性者中无1例复发,乙组4例腹腔冲洗液检测阳性者均合并高危因素,2例复发。结论宫腔镜探查术未加剧腹腔细胞播散风险,其术前诊断率高于传统分段诊刮术,患者病情复发与宫腔镜探查术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了1985年~1999年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128例宫体癌患者。术前诊断为Ⅰ期的患者,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达89.16%。升为Ⅱ期者为3.61%,升为Ⅲ期者为7.23%;术前诊断为Ⅱ期患者,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6.67%,降为I期者为24.44%,升为Ⅲ期者为8.89%,两者不符合率为33.33%。分段诊刮对I期宫体癌确诊的符合率较高,Ⅱ期子宫内膜癌以术后病检为宜。  相似文献   

11.
贾英华 《癌症进展》2012,10(6):585-588
子宫内膜癌是我国女性生殖道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9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均有症状表现,可通过术前分段诊刮病理及早发现,给予及时处理。然而,术前分段诊刮病理确定的肿瘤组织学分型、分级及宫颈浸润等特征准确性不高,可能会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本文将对术前分段诊刮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型、分级及宫颈浸润等临床病理方面的价值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探讨如何减少子宫内膜癌的误诊、漏诊,以提高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率,并使其治疗更规范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6年间25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及术后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结果 252例术前误诊、漏诊13例。结论 对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其他妇科疾病,尽早行诊断性刮宫是非常必要的,有条件的应行子宫腔镜检查。术中切除子宫后,应剖视子宫内膜,疑诊者及时送快速病理检查,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3.
蔡红兵 《中国肿瘤》2001,10(5):308-308
回顾性分析了1985-1999年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128例宫体癌患者,术前诊断为I期的患者,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达89.16%,升为Ⅱ期者为3.61%,升为Ⅲ期者为7.23%,术前诊断为II期患者,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6.67%,降为Ⅰ期者为24.44%,升为Ⅲ期者为8.89%,两者不符合率为33.33%,分段诊刮对I期宫体癌确诊的符合率较高,II期子宫内膜癌以术后病检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减少子宫内膜癌的误诊、漏诊,提高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率,并使其治疗更加规范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25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误诊、漏诊的13例进行分析。结果13例中术前诊断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瘤8例,卵巢肿瘤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盆腔脓肿1例。术后病理证实,腺癌9例,管状-乳头状腺癌4例。结论对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其他妇科疾病,应尽早行诊断性刮宫,有条件者应行子宫腔镜检查。术中切除子宫后,应剖视子宫内膜,疑诊者及时送快速病理检查,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5.
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我院住院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36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Ⅲ期16例,Ⅳ期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基本手术方式为全子宫 双附件 大网膜阑尾切除及盆腹腔内转移病灶切除。结果:本组肉眼无残余病灶者10例,残余病灶<2cm者20例,残余病灶>2cm者6例,手术满意率为83.3%(30/36)。随访至2007-12,5年生存率仅为31.3%(5/16),3年生存率为54.2%(13/24),1年生存率为91.7%(33/36)。生存率与患者病变侵及范围、有无腹水、手术后残留病灶大小以及术后化疗周期长短等密切相关。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肿瘤细胞减灭术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有重要价值,提倡最大限度切除病灶减少肿瘤负荷,在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基础上给予多疗程的联合化疗,而放射治疗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手术前后分期的相关性(附8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萍  罗来敏 《肿瘤》2005,25(5):481-48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对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术前有临床分期的67例患者与术后手术病理分期比较,分析两种分期的差异,并分析影响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因素.结果67例术前有临床分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48例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误差为28.36%.分析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影响因素中绝经前后、孕产次对内膜癌肌层浸润及浸润深度影响有临床意义(P<0.05),而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则对病灶肌层浸润及浸润深度影响无临床意义.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临床分期应综合多因素评估,以提高临床分期的准确性,正确指导治疗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一些临床相关问题.方法对9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诉、合并症、CA125、B超、腹水或腹腔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68.8%)患者在出现症状后1个多月至8年内分别以功血、生殖道炎症、子宫肌瘤、IUD、不全流产诊治.其中90.3%的患者主诉不规则阴道流血,CA125阳性率28.9%,B超显示87.1%的病例有至少一项提示异常的表现,腹腔细胞学检查8.6%阳性,24.6%发现间皮细胞.4例诊刮遗漏了恶性病变.结论凡有阴道不规则流血者均应考虑诊刮,甚至宫腔镜检查.B超对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有重要意义.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CA125及腹腔细胞学阳性率均不高.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对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将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相比较,以分析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及原因.结果28例根据诊刮术中宫腔深度判定为临床分期Ia期的患者中,仅有7例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肌层浸润;绝经前患者的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诊断符合率(63.2%)显著较绝经后患者(11.1%)高(P<0.005),绝经后患者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较低导致总的符合率降低至39.7%;子宫异常出血时间长短与分期无相关性.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尤其绝经后患者,应进行综合检查及评估,以提高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分析术后单纯腔内近距离治疗的早期内膜癌患者临床结果。方法 2004—2013年在我院行术后单纯腔内近距离治疗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共158例。根据2009年FIGO手术—病理分期,Ⅰ a期105例,Ⅰ b期53例。主要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142例,占89.9%),病理分级为G3级者17例(10.8%)。使用192Ir源后装治疗机,照射区域为阴道顶端及上1/2段阴道,参考点定义为阴道黏膜下0.5 cm,照射剂量25~30 Gy分5~6次。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差异,Cox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20.
马荣  高瑞  高利娜 《肿瘤学杂志》2016,22(3):245-246
摘 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及分段诊刮术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子宫内膜癌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3例)与对照组(147例),观察组行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及分段诊刮术,对照组行单纯分段诊刮术,观察两组术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宫颈受累诊断的可靠性,腹腔冲洗液细胞检测的阳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诊断准确性为96.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48% (P<0.05);观察组宫颈受累诊断准确性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阳性者6例,阳性率为3.92%;对照组细胞学检测阳性者5例,阳性率为3.40%,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及分段诊刮术可明显提高病理诊断和宫颈受累情况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