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为了解乙型肝炎 (HBV)患者重叠感染丙型肝炎(HCV)状况及 HCV对 HBV复制的影响 ,于 1999年对我院门诊和体检人群 5 2 4例乙肝患者进行血清抗 - HCV检测 ,并对其血清乙肝病毒标志进行检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5 2 4例乙肝患者 ,其中男 378例 ,女 146例 ;平均年龄 41.8岁。诊断标准均按 1995年 5月全国第五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 ]。其中急性肝炎 136例 ,慢性肝炎 2 43例 ,重型肝炎 45例 ,肝炎肝硬变 10 0例。1.2 方法 :每例均取静脉血分离出血清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水平,并动态监测其变化。结果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异常率高达83.6%,急性重型肝炎血清AFP异常率显著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均P〈0.01);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高水平组存活率显著高于AFP正常组及AFP低水平组(P〈0.01~0.05);重型病毒性肝炎存活者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于死亡者(P〈0.01)。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测定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患者血清AFP呈高水平,说明其肝细胞再生活跃,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患者HBVDNA前C区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测定99例HBV感染患者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并采用RT-PCR检测HBVDNA前C区变异。结果:99例HBV感染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2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1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乙型)11例和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中,变异株组HBVDNA前C区变异发生率与混合株组、野生株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混合株和野生株两组相比,HBVDNA变异株组肝功能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DNA前C区变异可发生于HBV感染的不同临床状态。HBVDNA前C区变异可能与肝炎程度和病情进展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重型病毒性肝炎死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选择我院1984年4月~1989年5月收治的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75例,按南宁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确定诊断。其中,急性重型肝炎(急重肝)7例,恶急性重型肝炎(亚重肝)53例,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15例。患者住院治疗死亡41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后死亡10例,共51例,病死率为68%。现将死亡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死亡51例中,男37例,女14例。年龄组14岁以下11例,15~59岁39例,60岁以上1例。51例中急重肝7例,亚重肝33例,慢重肝11例。其中死亡51例中,重甲型病毒性肝炎7例,重乙型病毒性肝炎24例,甲乙型病毒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5.
陈孝贤  王富伟 《云南医药》2000,21(6):470-472
为了解本地区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状况,并探讨HDV与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以及与临床的关系,对1995年5月至1999年2月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的1163例住院病例进行甲、乙、丙、丁、戊5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抗—HDIgM阳性96例,现将其结果分析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1163例均为住院病人。男793人;女370人。年龄1~78岁(平均2936±1683岁)。临床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其中急性肝炎578例,慢性肝炎457例,重型肝炎46例,肝癌28例,肝硬化54例。二、方法:凡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的病人,采集血清25m…  相似文献   

6.
重型肝炎极易合并感染,使病情加重,死亡率高。笔者对1987年8月至1992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重型肝炎病例进行了有关院内感染方面的分析,旨在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其治愈率及存活率。1 一般资料 本组各例的诊断均符合1990年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年龄:20岁以下者16例;21~40岁者32例;41~60岁者18例;60岁以上者4例。临床分型:急性重症肝炎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TTV DNA阳性者的临床分型和肝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肝组织形态学特征,探讨TTV与肝损伤的关联性,方法:对93例血清TTV DNA阳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中10例单一TTV笔DNA阳性慢性非甲-瘐型肝炎(HNA-G)的肝组织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均有一定比例的TTVDNA阳性,以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多见,可呈T TV+HAV,TTV+HBV,TTV+HEV,TTV+HAV,TTV+HBV+HCV,TTV+HBV+HEV,TTV+HBV+HGV重叠感染,与HBV重叠感染可有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之临床类型,半日一TTV DNA阳性慢性肝炎患者存在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纤维明显增生,结论:TTV DNA阳性慢性肝炎患者在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纤维明显增生,结论:TTV在肝脏慢性损伤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引起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相关联。  相似文献   

8.
因肝炎病毒、药物与酒精刺激等各种因素引起的肝炎并胆汁瘀积症较为常见。其临床表现为 :重度黄疸 (少部分无黄疸 )、皮肤瘙痒、粪色变浅等。近 5年来 ,我们应用鲁米那治疗各型肝炎合并肝内胆汁瘀积症 3 4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选自近 5年我院住院病人 ,其血清总胆红素均 >正常 5倍 ,临床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十次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 5例 ,年龄 2 4岁~ 3 7岁 ;亚急性重型肝炎 8例 ,年龄 2 2岁~ 46岁 ;慢性肝炎 (重度 ) 5例 ,年龄 3 2岁~ 48岁 ;活动性肝硬化 6例 ,…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24例临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8年收治的24例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预后等方面的资料.结果 24例患者中,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者14例,其中好转者4例,恶化者10例;非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10例,全部好转出院.HBV相关者21例,好转13例,恶化者8例;HEV相关者7例,全部恶化,其中3例病情加重自动出院,4例死亡.结论 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容易误诊.重型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时预后明显差于非重型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HEV相关感染合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者的预后亦差于HBV相关感染合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者.  相似文献   

10.
重型病毒性肝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定量测定值与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1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AFP测定结果及不同水平的分布.结果 AFP异常率68.1%,急性重型肝炎AFP异常率明显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P<0.01).AFP<20 μg/L患者的病死率86.8%,AFP 20~400 μg/L患者病死率58.8%,AFP>400 μg/L患者病死率20.9%.213例重型肝炎存活85例,AFP(248.0±72.5)μg/L;死亡128例,AFP(97.6±50.4)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随着AFP水平的升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下降,生存率逐渐升高,提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韩正军  廖兰  曾强  盛家琦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2):1594-1595
肝肾综合征是重型肝炎常见并发症及死因之一 ,防治好坏直接影响到重型肝炎的预后 ,现就其综合防治肝肾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1998~2002年40例重型肝炎患者 ,男28例 ,女12例 ,年龄18~65岁 ,诊断符合1995年第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标准。其中急性重型肝炎2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29例 ,慢性重型肝炎9例 ,均为乙型病毒性肝炎。1 2综合防治方法 :1 2 1基础治疗 :包括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维生素、支链氨基酸、止血剂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防治感染。1 2 2抗炎治疗 :甘草酸二铵…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解老年人病毒性肝炎患者院内感染情况,我院传染科在1996年6月~1998年6月收治60a以上老年病毒性肝炎进行调查,患者127例,男性79例,女性48例,年龄最大72a,平均年龄63a。按照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就临床类型分为急性肝炎2例,慢性肝炎93例,肝硬化26例,慢性重型肝炎5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例。同时随机抽取127例60a以下非老年病毒性肝炎作为对照,发现60a以上老年病毒性肝炎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3.
王菊 《首都医药》2011,(24):17-17
目的了解近年来我国上海部分地区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构成。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6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5种病毒性肝炎的分型构成。结果6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甲型肝炎(HAV)5例,乙型肝炎(HBV)22例,戊型肝炎(HEV)30例,重叠感染3例。重叠感染以HBV/HEV常见,2例,HAV/HEV1例。甲、乙、戊及重叠感染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3.4岁、39.59岁、51.17岁、65岁,各型肝炎男女发病比为2:1~4:1。结论在本研究群体中HBV和FIEV是急性散发病毒性肝炎最主要的病毒体。各型急胜病毒性肝炎男女发病性别比均为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与以往相比有增加现象,其中HEV最为明显,集中在中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14.
对我院传染科1995年10月至1998年10月间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肝炎死亡28例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死亡原因及提出可能的防治方法。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8例中男26例,女2例,年龄5~57岁,30岁以下7例,30~50岁14例,50岁以上7例。其中急性重型4例,亚急性重型5例,慢性重型19例。HBV感染24例,HCV感染3例,HAV、HBV重叠感染1例。1.2 诊断 28例均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关于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15.
张菁 《北方药学》2012,(11):46-46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血清PA)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6月~2011年12月来本院门诊部以及住院部收治的560例病毒性肝炎进行血清PA的含量检测。结果:急性病毒性肝炎与慢性肝炎轻度者比较,慢性肝炎轻、中、重度各组之间比较,以及肝炎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比较,血清PA值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A是判断肝功能是否受到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检测血清PA的动态变化有利于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岩黄连治疗病毒性肝炎并高胆红素血症31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岩黄连治疗肝炎已有报道,但对伴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少见.我们用岩黄连治疗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31例,观察了该药对血清总胆红素(STB)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疗效.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住院患者61例,均符合1995年第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STB均>171μmol.随机分为治疗组(岩黄连组)和对照组(门冬氨酸钾镁组).治疗组31例,男25例,女6例,平均年龄42.5岁.急性肝炎5例,重度慢性肝炎15例,慢性重型肝炎8例,肝炎肝硬化3例;乙型肝炎28例,戊型肝炎3例.对照组30例,男27例,女3例,平均年龄40.2岁.急性肝炎6例,重度慢性肝炎13例,慢性重型肝炎7例,肝炎肝硬化4例;乙型肝炎26例,戊型肝炎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血生化、病原学方面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苯巴比妥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胆型肝炎亦称胆汁淤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淤胆型肝炎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类型 ,慢性型常见于慢性肝炎。一般急性型占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中的 2 %- 8%,慢性型占慢性肝炎病人中的 2 0 %- 2 8%1。 1999年 1月 - 2 0 0 2年 1月我科收治的 5 92例病人中 2 6例淤胆型肝炎其中 16例采用苯巴比妥治疗。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共计 2 6例病例 ,其中男14例 ,女 12例 ;藏族 2 0例 ,汉族 6例 ;急性 2 2例 ,慢性 4例 ;年龄 2 5 - 5 0岁 ,平均 35岁。病因以药物引起 13例 (包括藏药…  相似文献   

18.
戊型肝炎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建国  史正全 《安徽医药》2006,10(2):137-137
我院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戊型肝炎患者86例,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6例病患中,男性69例,女性17例。年龄25~55岁68例,55岁以上18例。诊断按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确诊为戊型肝炎,临床分型:急性肝炎64例(黄疸型61例,无黄疸型3例),急性重型肝炎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0例。病原学分型:单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25例,甲型与戊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2例,乙型与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56例,其中,合并慢性乙型肝炎36例、乙肝后肝硬化20例,与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3例。合并妊娠4…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山西地区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和临床特征,为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7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226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2263例病毒性肝炎病例中,病原学以乙型肝炎病毒占绝对优势,感染构成比达73.8%,其次是未定型肝炎,为10.3%;临床分型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比例为高,分别为44.1%和32.9%。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以乙型病原比例最高,约35.0%,戊型其次,为30.1%,而甲型相对较少,仅13.4%;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的病原也均以乙型为主。病原未定型在急性和重型病毒性肝炎中比例较高,分别为20.8%和31.3%。结论山西地区病毒性肝炎病原学以乙型为主,但病原未定型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临床类型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为主。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甲型肝炎比例显著下降,乙型和戊型比例增高。病原学未定型在急性和重型病毒性肝炎中比例较高,提示我们应提高对病毒性肝炎病原的检测手段,并加强对新型肝炎病毒的关注。另外,需要加强对戊型肝炎的监测,警惕其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0.
现总结我院1995年~1998年收住院的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声像图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组100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7~64岁,所选病例均按1995年北京会议诊断标准分型,急性肝炎28例,慢性肝炎42例,重型肝炎30例。1.2 方法:采用AU-4型超声诊断仪,频率3.5MHz超,异常者出院时复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