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ennett骨折是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合并第一腕掌关节脱位或半脱位,Bemett骨折属不稳定性关节内骨折,复位固定比较困难,治疗不当会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1].2001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选择性地对21例Bennett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可吸收缝线钻孔环扎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AO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ennett骨折即第一掌骨基底部关节内骨折伴腕掌关节脱位,是手部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石膏固定或克氏针内固定.2005年5月-2008年5月,我们使用AO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Bkennett骨折32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Bennett骨折即第一掌骨基底部关节内骨折伴腕掌关节脱位,是手部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石膏固定或克氏针内固定.2005年5月-2008年5月,我们使用AO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Bkennett骨折32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克氏针治疗第5腕掌关节二部分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2例第5腕掌关节二部分骨折脱位,在臂丛麻醉下经手背尺侧切口切开复位,2枚克氏针内固定,1枚要经过掌指关节固定于钩骨,另1枚要固定于第4掌骨。结果 21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6~47个月),骨愈合时间平均7.2周(8~17周),患者小指获得满意活动范围,无握力减退,按TAM标准评定手指功能:优14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90.5%。结论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5腕掌关节二部分骨折脱位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第1掌骨基底部关节内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骨折后可见第1腕掌关节向桡背侧突出,并有明显压痛,拇指外展、内收和对掌活动受限,影响手的持握功能,因此其复位及内固定的牢靠尤为重要。通常第1掌骨基底部关节内骨折主要包括Bennett骨折和Rolando骨折,我科从2002年4月起,应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关节内骨折26例,术后配合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Bennett骨折固定困难的原因及改良克氏针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对15例Bennett骨折患,综合分析损伤机制,进行手术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术后配合早期功能练习。结果 所有15例患均获随访。4—6周去除克氏针,拇指腕掌关节功能无障碍。结论 Bennett骨折的治疗中应用交叉克氏针经骨折远端分别固定骨块于第二掌骨和大多角骨,其固定可靠,有利于拇指关节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掌侧入路手术治疗急性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10-2017年收治的11例急性月骨周围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掌侧入路,术中复位月骨周围脱位,固定合并的骨折,修复掌侧关节囊韧带,术中判断月骨周围关节稳定则不再行关节内固定术,术后石膏托制动4周。末次随访采用Mayo腕关节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术中修复掌侧关节囊韧带及固定合并的骨折后,10例月骨周围关节稳定,1例仍存在舟月关节分离,加用克氏针固定。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7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重返原工作岗位。患侧腕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为106.2°,平均握力相当于健侧的87%。采用Mayo腕关节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6例,良4例,可1例。结论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修复掌侧关节囊韧带、不常规使用关节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急性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微型外固定器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器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微型外固定器牵引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17~62岁,平均31.6岁。骨折未累及腕掌关节,则直接于骨折近端固定骨针,Bennett骨折或Rolundo骨折的近端进针点选在大多角骨。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5~9周,平均6.7周,无骨折移位、固定松动及严重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照TAM系统评定:优24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90.6%(29/32)。结论:外固定器有调整、拆除方便,固定可靠,创伤小,能早期功能康复活动的优点,是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方洲  张静倪  王健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2):1116-1118
目的评价掌指骨钢板固定对第4掌骨基底部骨折伴第5腕掌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第4掌骨基底部骨折伴第5腕掌关节脱位的患者,采用掌指骨钢板固定掌骨于钩状骨并进行随访。结果依据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总关节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系统评价方法评定,优3例,良3例,优良率达到100%。结论第4掌骨基底部骨折伴第5腕掌关节脱位时掌指骨钢板固定掌骨于钩状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脱位较常见,本文主要指Bennett骨折及第一腕掌关节脱位。我院自1994年2月~1996年1月应用北京304医院研制的微型外固定器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脱位1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例;年龄14~62岁;损伤原因为砸伤及撞击伤;开放伤2例,闭合伤9例。Bennett骨折7例(有2例开放伤),第一腕掌关节脱位4例。伤后至手术时间即时~24天,手术持续时间30~50分钟。治疗方法手术步骤无菌下操作。腕管及挠神经浅枝阻滞麻醉。先试行手法复位,助手牵引拇指下分别经大小多角骨处及第一掌骨远段背侧经皮垂直各穿入两根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鹅型外固定器.方法 该固定器由手部部分和肘部托板部分组成.通过牵引鹅嘴使第一掌骨头背伸,鹅颈的压迫使第一掌向骨折块靠拢,达到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复位和腕掌关节脱位的复位.肘部托板作为牵引的支点.固定4~6周后去除鹅型外固定器锻练活动.1990~1997年应用鹅型外固定器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17例.Bennett’s骨折4例.结果 21例全部复位良好.随访3个月以上的16例,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结论 该外固定器的设计符合生物力学原理,使用方便,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腕掌关节脱位或并骨折致尺神经深支损伤的致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1988年4月至2009年9月治疗4例腕掌关节脱位或并骨折致尺神经深支损伤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29~57岁,平均39岁。左手3例,右手1例。第2~5腕掌关节掌侧脱位1例,第4~5腕掌关节掌侧脱位1例,第5腕掌关节掌侧脱位1例,腕部多处骨折脱位1例。3例患者采用骨折切开复立克氏针内固定并行尺神经探查松解术,1例复位内固定腕舟骨、第1掌骨骨折和第2、3掌骨基底背侧脱位骨折,并复立钩骨骨折。结果 所有患者获6~11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腕掌关节对位对线好,术后4周拔]克氏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综合评价均为优。结论 腕掌关节脱位或并骨折可致尺神经深支损伤,多为脱位的掌骨基底直接压迫尺神经深支;早期诊断腕掌关节脱位或并骨折并进行及时复位是神经功能得以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掌、背侧韧带同时重建治疗第一腕掌关节脱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第一腕掌关节掌背侧韧带的同时重建,为治疗第一腕掌关节脱位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 利用桡侧腕屈肌腱和桡侧腕长伸肌腱桡侧部分腱束移位,与拇长展肌腱交叉后编织缝合,起到同时重建掌、背侧韧带,并将第一掌骨悬吊的作用,使脱位的第一腕掌关节复位并稳定。结果 临床应用3例,效果满意。结论 桡侧屈腕肌腱和桡侧腕长伸肌腱部分移位与拇长展肌腱交叉缝合法符合第一腕掌关节韧带重建的解剖要求,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治疗第一腕掌关节脱位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陈旧性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Bennett骨折)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3月,采用韧带松解联合克氏针固定方法治疗10例陈旧性Bennett骨折患者。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4~44岁,平均35.3岁。伤后至手术时间为5~14周,平均7.5周。术前拇示指捏力为1~3级,平均1.8级。术后石膏外固定4~8周,骨折愈合后去除克氏针,期间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6个月,平均12.5个月。X线片及CT检查示第1腕掌关节对位好,无再脱位发生;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5个月。1例伤后14周手术患者,术后第1腕掌关节仍存在持续疼痛症状,X线片检查见关节毛糙、间隙变窄,证实第1腕掌关节炎形成;其余患者无关节炎发生,第1腕掌关节处无明显疼痛,关节稳定。末次随访时,拇示指捏力为3~12级,平均6.8级。根据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方法评价疗效,优7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0%。结论对于陈旧性Bennett骨折,通过适当松解桡背侧韧带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钢丝张力带固定Bennett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Bennett骨折患者行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术后对第一腕掌关节功能、疼痛及拇指的捏力、握力进行评估。结果本组28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影像学显示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平均时间为5周。第一腕掌关节屈伸平均达到48°,拇指外展平均达到80°,捏力及握力平均达到7.3kg和41.0kg。结论采用钢丝张力带固定Bennett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陈旧性Bennett骨折的解剖病理特点、手术治疗及预后. 方法 2008年8月至2010年4月共收治13例陈旧性Bennett骨折患者,男12例,女1例;年龄17 ~42岁,平均34.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12周(平均7.9周).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确诊后手术治疗,适当松解第1腕掌关节桡背侧韧带复合体,清理骨折间隙,解剖复位并固定关节骨折块,对腕掌关节行克氏针固定.术后石膏固定4周后,拔除经关节克氏针,并行渐进性功能锻炼.每月复查X线片.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全部患者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个月,未发生关节再脱位等并发症.1例合并大多角骨关节软骨损伤,其他12例均无明显疼痛.按总主活动度系统评定法评定拇指功能:优9例,良2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84.6%.结论 第1腕掌关节桡背侧韧带复合体发生瘢痕挛缩是陈旧性Bennett骨折的病理特点,将影响桡背侧关节的骨折块复位.术中适当骨膜下松解桡背侧关节囊韧带复合体是获得桡背侧关节骨折块解剖复位的关键.受伤时间超过3个月、合并大多角骨关节软骨损伤可能是影响陈旧性Bennett骨折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大多角骨切除,桡侧腕屈肌腱悬吊结合掌骨基底间韧带重建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Schekker技术,应用大多角骨切除,桡侧半桡侧腕屈肌腱重建第一、二掌骨基底间韧带,并与剩余肌腱自身悬吊控制掌骨基底背侧半脱位,并形成肌腱填塞物内置大多角骨切除遗留空间控制掌骨下沉等手术步骤,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关节炎6例.术后手部功能评价指标包括握力(grip strength),捏力(key-pinch),第一腕掌关节直观模拟疼痛标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及第一腕掌关节有效活动度评分(Kapandji score),术后12个月随访X线前后位片第一掌骨基底-舟骨远关节面间距,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12~ 26个月,平均15个月.手术前后疼痛(VAS)平均分值为7.0/1.6;握力平均为11/22 kg;捏力平均为1.8/3.4 kg;Kapandji score 平均为6.0/8.7;12个月时测量X线前后位片第一掌骨基底-舟骨远关节面间距平均值为8.8mm.结论 大多角骨切除,桡侧腕屈肌腱动力性悬吊结合掌骨基底间韧带重建,最大程度地接近了该部位韧带解剖及生物力学方面的结构,可有效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18.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解剖学基础 第一掌骨头的关节面近似于四方形,曲度较其它掌骨小,与拇指近节指骨底形成屈戌关节。掌侧的两个小结节与2个籽骨相接。体较宽阔,中部约6~11mm厚,在骨折后内固定针的精细选择时,应予考虑。体的外侧面有拇指对掌肌附着,内侧面上有滋养孔。基底部呈凹型,与大多角骨鞍状关节面构成腕掌关节,关节面从内侧到外侧呈凸状。  相似文献   

19.
Bennett骨折是指第一掌骨基底部经关节面的骨折并第一腕掌关节脱位。此骨折复位容易但很不稳定,固定较困难,常需切开复位内固定。若早期处理不当易致骨折畸形愈合,最终导致创伤性关节炎。我院1993~1998年采用拇外展位指骨持续牵引治疗,获得满意疗效,远期随访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手指腕掌关节(CarpometacarpalJoint,CMC)由远排腕骨的远侧面与其对应的掌骨基底构成,其中大多角骨与第1掌骨形成拇指腕掌关节(thumbCMC),其关节面呈鞍状,允许多方向的大角度活动,对拇指运动功能的发挥起重要作用。同时其损伤在腕掌关节中也最多见,如第1掌骨基底的骨折脱位(Bennett骨折,Rolando骨折)或单独脱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