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麻醉方法对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不同麻醉方法时对病人围术期促炎/抗炎性细胞因子及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40例胆囊切除手术病人,ASA评分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全凭静脉麻醉组(R组,n=20)和静吸复合麻醉组(F组,n=20)。R组以咪唑安定、异丙酚、维库溴铵和瑞芬太尼诱导气管插管,用微量泵以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维持麻醉,术中根据需要调节输注速度。F组麻醉诱导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诱导气管插管。术中静脉给予芬太尼及吸入异氟烷。手术结束时停止给药。两组均间断追加维库溴铵来维持肌松。在全麻诱导前,诱导后麻醉前,切皮后90 min,4 h,每次采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量法(ELISA)测定细胞因子IL-6,IL-10。结果: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麻醉期间MAP,HR,SpO2,呼出气PaCO2浓度及手术持续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在切皮后,4,12 h两组IL-6和IL-10浓度较麻醉前均有显著增加,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控制术中炎症反应程度全凭静脉麻醉组优于静吸复合麻醉组,帮助减少手术的损伤,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择期手术全麻40例,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Ⅱ组),Ⅰ组瑞芬太尼0.02mg(/kg·h)复合丙泊酚4mg(/kg·h)速率维持麻醉,Ⅱ组安氟醚2.5%吸入维持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前、切皮后即刻、切皮后30min、拔管后即刻生命体征变化,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苏醒指标。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均可抑制切皮刺激,且Ⅰ组较Ⅱ组明显。Ⅰ组苏醒质量较Ⅱ组好,不良反应较高。结论COPD病人全凭静脉麻醉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但需密切观察血液动力学变化,术后苏醒质量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择期手术全麻40例,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Ⅱ组),Ⅰ组瑞芬太尼0.02mg/(kg·h)复合丙泊酚4mg/(kg·h)速率维持麻醉,Ⅱ组安氟醚2.5%吸入维持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前、切皮后即刻、切皮后30min、拔管后即刻生命体征变化,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苏醒指标。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均可抑制切皮刺激,且Ⅰ组较Ⅱ组明显。Ⅰ组苏醒质量较Ⅱ组好,不良反应较高。结论COPD病人全凭静脉麻醉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但需密切观察血液动力学变化,术后苏醒质量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呼吸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上腹部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200例。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64例,硬腰联合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组(复合麻醉组)66例,吸入麻醉组70例。比较术后呼吸功能指标、麻醉恢复时间、肺部感染和血清炎症指标(IL-4、IL-6、IL-8)水平。结果:拔管后三组患者呼吸频率均明显高于麻醉前,全凭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患者血氧饱和度、通气量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复合麻醉组患者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全凭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血氧饱和度、通气量明显高于全凭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麻醉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全凭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麻醉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全凭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24h、72h时三组患者血清IL-4水平均逐渐升高,IL-6、IL-8水平逐渐下降;其中复合麻醉组各时间点IL-4水平均明显高于全凭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全凭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腰联合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适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有利于缩短术后呼吸功能恢复,降低体内炎症反应水平和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6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静吸复合全麻醉组、硬膜外复合全麻组;于麻醉前、切皮前、切皮后2 h及术后第1天、3天、5天分别检测外周血清中sIL-2R、IL-6和TNF-α水平.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3组sIL-2R、IL-6和TNF-α没有明显变化;切皮后2 h、术后1天和3天硬膜外阻滞组、静吸复合全麻组sIL-2R明显升高(P<0.05),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在术后1天增高(P<0.01).切皮后2h、术后1天硬膜外阻滞组、静吸复合全麻组IL-6较麻醉前增高(P<0.05);TNF-α在切皮后2h、术后1天硬膜外阻滞组增高(P<0.05);三组间比较:硬膜外阻滞组、静吸复合全麻组在施术2h、术后1天的血清sIL-2R高于硬膜外复合全麻组,IL-6和TNF-α三组间无差别.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麻能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及麻醉药物对sIL-2R、IL-6和TNF-α的影响,有利于肿瘤病人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兰  廖林  李应清 《医学综述》2014,(7):1304-1305
目的探讨不同的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之间收治的80例老年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静吸复合麻醉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两组均40例。观察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情况。结果通过两组的观察比较,麻醉前全凭静脉麻醉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较麻醉前有显著改善,但全凭静脉麻醉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的MMS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全凭静脉麻醉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为20.0%,静吸复合麻醉组术后POCD发生率为32.5%,全凭静脉麻醉组术后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组术后的发生率(P<0.05)。全凭静脉麻醉组术后恢复时间为(16.6±2.2)d,静吸复合麻醉组术后恢复时间为(17.3±2.0)d,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老年患者给予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均可行,且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并降低POCD的发生,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质量、应激反应指标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2)。观察组患者行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行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麻醉质量、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和认...  相似文献   

8.
徐莉  王健  罗林丽 《西部医学》2009,21(5):738-740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两种麻醉方式用于小儿扁桃体和增殖体切除术对术中维持、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40例2~6岁择期行扁桃体和增殖体切除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n=20):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R组)和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S-R组),分别以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或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即刻(T3)、手术15min(T4)、手术30min(T5)及清醒拔管(T6)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手术时间、清醒及拔管时间,并观察术后呕吐、呛咳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均适用于小儿扁桃体和增殖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外周血炎性因子和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上腹部手术的120例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60例,观察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切皮后1h外周血IL-6、IL-1β水平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切皮后1 h、术后1 d外周血IL-6、IL-1β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切皮后1 h外周血CD_4~+、CD_4~+CD_(25)~+的水平有所降低,且观察组切皮后1h、术后1 d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让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和调节性T细胞得到改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术期胃癌根治术细胞因子TNF-α、IL-6、IL-10和IL-;lra的变化,并对3种麻醉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选择3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ASAI~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即异氟醚和芬太尼麻醉(IH组)、全凭静脉异丙酚和芬太尼麻醉(Ⅳ组)、异氟醚+硬膜外麻醉(IE)组.麻醉前、切皮后90min、术后第4h和24h采集静脉血样.细胞因子TNF-α、IL-6、IL-10和IL-lra均采用放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结果胃癌病人麻醉前细胞因子TNF-α、IL-6、IL-10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1),而IL-lra无显著改变(P>0.05).同麻醉前比较,切皮后90min、术后4h和24h,IL-6和IL-lra均显著增高(P<0.01),而TNF-α和IL-10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麻醉前比较,切皮后90min,IH组IL-6显著增高(P<0.05);术后4h和24h3组IL-6均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3组围术期TNF-α和IL-10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麻醉前比较,切皮后90min、术后4h和24h3组IL-lra均显著增高(P<0.01).组间比较,细胞因子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癌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0.我们认为,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大的手术损伤和恶性疾病,而麻醉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和全麻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经胸手术患者围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经胸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20),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和全身麻醉组(GA组)。T6~7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GEA组先硬膜外给于2%利卡多因5ml,调节麻醉阻滞平面达T3~10后,顺序静注咪达唑仑、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铵诱导,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维持;GA组硬膜外注入与GEA组相同量生理盐水,静脉麻醉用药与GEA组相同。测定麻醉诱导前、切皮后3h、术后24h及术后48h血清IL-6和IL-10。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和IL-10浓度在切皮后3h、术后24h升高;与GA组比较,GEA组患者在术后24h血清IL-6浓度明显低于GA组(P<0.05),术后24h血清IL-10浓度明显高于GA组(P<0.05)。结论经胸手术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手术刺激的炎症反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七氟醚和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ASAⅠ~Ⅱ级,年龄≥60岁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组)和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组)。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认知功能、术后24 h内疼痛评分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①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组自主呼吸时间、听从指令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早于静吸复合麻醉组(P<0.05);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亦早于静吸复合麻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各时间点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3 h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组认知功能均得以恢复。③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可引起老年患者一过性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七氟醚和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相似,但前者术后苏醒更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氯胺酮和异丙酚麻醉对胃癌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t组,n=20)和异丙酚组(Pf组,n=20),于麻醉诱导前、切皮后1 h、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 h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TNF-α含量和IL-6和IL-8、 IL-10水平。结果:Kt组患者切皮后1 h、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 h血浆TNF-α、IL-6和IL-8较麻醉诱导前均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Pf组切皮后1 h和手术结束时血浆TNF-α、IL-6和IL-8均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或P<0.01),与Kt组相应时点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或P<0.01);Kt组患者切皮后1 h、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 h血浆IL-10较麻醉诱导前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Pf组则显著增高,与麻醉诱导前和Kt组相应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氯胺酮和异丙酚麻醉能促进胃癌手术患者产生致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并能保持两 者的平衡。氯胺酮较异丙酚有明显的抑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传统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血浆皮质醇的影响.方法60名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被随机分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组(试验组)30例与传统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对照组)30例.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T)3、插管后5分(T)4、切皮前(T)5、切皮(T)6、切皮后5min(T)7、升主动脉插管(T)8、术毕(T)9记录收缩压(SBP)、心率(HR)及切皮前至术毕中心静脉压(CVP)指标,采取外周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麻醉诱导前(T)1、切皮后10min(T)2、CBP后10min(T)3、停心肺转流术(cardopu lmonary bypass,CPB)后10min(T)4及停CBP后4h(T)5血浆IL-6、IL-8水平,并检测T1-5各时点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1)试验组各时间点芬太尼用量及总量较对照组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患者血浆IL-6、IL-8T3、T4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3)试验组患者T2、T3时间点血清皮质醇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4)试验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短、气管导管拔除早(P〈0.01).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能维持患者的心脏瓣膜置换术适度应激状态,降低炎性反应,术后早期恢复并拔管,该麻醉方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冠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3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心脏功能评定标准Ⅱ-Ⅲ级,按患者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全麻维持分别用异氟烷静吸复合(A组)或丙泊酚全凭静脉(B组)麻醉.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第4天测定患者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 A组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为5例(33%),B组为3例(20%).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A组(29.13±0.83),B组(29.13±1.13)]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第4天MMSE评分(28.73±1.03)较手术前显著降低(f=2.45,P<0.05),B组术后第4天MMSE评分(28.93±1.16)较手术前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t=1.87,P>0.05).结论 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均可影响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但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小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更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和丙泊酚麻醉对胃癌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胃癌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z组,n=20)和丙泊酚组(Pf组,n=20)。于麻醉诱导前、手术后1 h、术毕时和术后24 h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IL-6、IL-8和IL-10水平。结果:Mz组患者于切皮后1 h、手术结束时和手术后24 h血浆IL-6、IL-8水平高于麻醉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Pff0.05)。结论:咪达唑仑和丙泊酚麻醉能促进胃癌手术患者产生致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并能保持两者的平衡。咪达唑仑较丙泊酚有明显的抑制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喉乳头状瘤摘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永红  刘大波  张志意  彭亮明  沈宁 《广东医学》2005,26(10):1378-1379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喉乳头状瘤摘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被诊断为喉乳头状瘤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全凭静脉麻醉组)和对照组(静吸复合麻醉组)。每组各15例一观察组用异丙酚200 mg 芬太尼0.1 mg 维库溴胺2 mg复合液静脉泵注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观察置入支撑喉镜前、置入时刻、置入后15 min的HR,SBP,SpO2等变化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在心血管副作用方面静吸复合组置入喉镜时与之前没有明显差异,而全凭静脉麻醉组置入喉镜与之前相比(P<0.05),有明显差异,可见静吸复合组优于全凭静脉麻醉组。但全凭静脉麻醉组术后苏醒较平稳,不良反应少。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在喉乳头状瘤摘除术的应用在术后不良反应少,更适合需要多次手术的患儿,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依托咪酯乳剂复合瑞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乳剂复合瑞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ASAI、II拟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n=40)和丙泊酚组(P组n=40),两组病人麻醉诱导一致,E组的依托咪酯乳剂的维持剂量为10 ̄15μg/(kg·min),P组的丙泊酚的维持剂量为6 ̄10mg/(kg·h)。两组病人均复合瑞芬太尼泵注。分别于麻醉前、切皮后5min、探查后10min、病灶切下后10min、拔气管导管后10min、术后2、24h观察心血管反应、血浆皮质醇、血糖的变化以及苏醒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均维持稳定,两组病人术中血糖变化随着手术进程逐渐增高,P组病人血浆皮质醇的变化与血糖一致,而E组病人术中血浆皮质醇水平虽逐渐降低,但维持在正常范围,且术后24h恢复至术前水平。术毕苏醒时间,P组明显短于E组。结论依托咪酯对肾上腺皮质的抑制作用是短暂的,可安全用于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病人的全凭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择期拟行支撑喉镜手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组Ⅰ组(n=30)和静吸复合组Ⅱ组(n=30)。两组麻醉诱导相同,Ⅰ组分别连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术中维持,Ⅱ组持续吸入1%~2%异氟烷术中维持。观察两组手术期血液动力学变化、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术中血液动力学指标较Ⅱ组平稳,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Ⅱ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Ⅱ组。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具有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志红 《吉林医学》2008,29(23):2202-2203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短小手术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1月-2007年12月9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将患者分成2组,每组45例。B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R组为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结果:全凭组术毕及静吸组切皮时SBp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DBp与各自诱导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静吸组的HR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凭组各时间点的心率与诱导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全凭组明显优于静吸组(P〈0.05)。全凭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静吸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更加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质量更优良,是一种较为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