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急性荨订疹张某,女,23岁。诉2天来全身起风团,奇痒难忍,经用赛庚啶、强的松、葡萄糖酸钙等药物治疗,风团仍时时出现。查体:全身皮肤可见散在或集中分布的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浅红色风团,同时可见大量抓痕,伴恶风,微发热,舌谈,苔薄白,脉浮。证属营卫不和,风邪束手肌表。用桂枝汤加减以调和营卫,疏风止痒。处方:川桂枝10g,白芍10g,荆芥10g,防风10g,薄荷6g(后下),蝉农6g,生姜5g,大枣5g,甘草6g。服药3剂,诸症悉除。按:桂枝汤本为太阳中风、营卫不调之证而设,本案亦由营卫不和,卫外不固,腠理疏松,风邪客于肌表…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运用调和营卫法治疗一些皮肤疾病往往收效显著 ,现将调和营卫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运用综述如下。皮肤瘙痒症。劳崇耀 [1] 以调和营卫为法 ,用桂枝汤加减治疗背部瘙痒 (发病 2天 ) 1例 ,1剂后背痒基本消失 ,再剂而愈。林家坤[2 ] 用桂枝汤加味治疗身痒(病程 1个月 ) 1例 ,服 3剂 ,皮肤瘙痒减轻 ,续服 8剂而愈。蒋蔚 [3 ] 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5 3例 (病程最长 8年 ,最短 2个月 ,平均 3年1 1个月 ) ,并设对照组 (病程最长 6年 ,最短 1个月 ,平均 3年 2个月 ,药用赛庚定 2 mg、Vit E0 .1 g) ,结果中药治疗组痊愈 46例 ,…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学大辞典》有“阴茎肿痛宜用威灵仙二两煎浓汁泡洗即愈”之训 ,笔者遵用之多获效。如治邵某 ,2岁。患儿无何诱因 ,晨起发现阴茎肿起光亮 ,溺尿困难 ,处予威灵仙、蛇床子各 30 g,黄柏、银花各 10 g,水煎洗 ,3日愈。又如吴某 ,5个月。阴茎龟头红肿 ,因搔痒抓破表皮 ,溃烂浸淫 ,溺尿时疼痛 ,啼哭不止 ,处予威灵仙 30 g,银花、蒲公英、明矾各 10 g,苦参 15g,煎液洗患处。1剂洗 2日 ,共 3剂 ,6日后结痂而愈威灵仙外洗治疗小儿阴茎肿痛!065901$河北省大城县邵席埠卫生所@邵占杰…  相似文献   

4.
经方配伍精当,力专效宏,用之得当,常可收佳效.兹录经方新用治验三则,以请教方家. 1 嗜睡 患者,女,34岁,2006年11月4日就诊.患者主诉:10:00-12:00自感特别困,昏昏欲睡,过了这个时间段悉如常人,此病约有1*!a.问诊知:患者平时一累就有欲吐之感,头晕,眼睛畏光,疲劳时腰微痛,微恶风寒,食纳尚可,二便正常.中西医多方治疗不见明显效果,屡服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补肾健脾之剂无效.舌淡,苔薄白,脉浮缓.辨为营卫不调,阴阳不和.治宜和营卫,调阴阳.方用桂枝汤: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5*!g、炙甘草5*!g、大枣12枚,3剂.二诊:服3剂,诸症基本消除;续服3剂而愈.随访1*!a,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5.
李某 ,女 ,2 7岁 ,系第一胎足月妊娠 ,临产住院 2天 ,产下一男婴 ,婴儿重 35 0 0 g,会阴部轻度撕裂。产后第 2日 ,其小便不通 ,小腹胀急 ,身疲乏力 ,自汗 ,饮食尚可 ,舌正常 ,脉缓 ,急拟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 15 g、白术 10 g、陈皮 6 g、柴胡5 g、党参 12 g、炙甘草 5 g、当归 10 g、桔梗 3g、通草 5 g、车前子(包煎 ) 10 g。上药 1日 1剂 ,加水适量分 3次煎服。患者服用 1剂后小便出现淋漓 ,小腹仍胀急而痛 ,2剂后小便开始通畅 ,小腹胀急缓解 ,3剂后诸证解除而愈。讨论 :补中益气汤乃补气升阳之代表方 ,一切气虚之证皆可用此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6.
桂枝加葛根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临证若能严守病机,因证化裁,治疗他疾,可收到异病同治之功效,现介绍如下: 1 失音 李某,女,30岁,1987年5月3日邀余出诊,患者产后半月余,自觉耳内甚痒,而用火柴挖耳,次日声音嘶哑、语声不出、汗多、鼻塞、头痛、咽痒,示意颈项不舒,阴道有少量流血,舌苔薄白,脉象浮。证属外感风邪,邪中太阳。治宜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利咽。投以桂枝加葛根汤加味。处方:葛根18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蝉衣5g,防风58,桔梗6g,川芎3g,钩藤10g,菊花10g。3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3剂服完后,患者家属喜告,发音如常人,唯汗仍多,阴道有少量流血,后以补气养血之品,上症俱除。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1982年以来应用中草药熏洗治疗外障眼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治疗方法 方药:蒲公英、野菊花各10g,黄连、赤芍各15g。将药物放入容器内,加水200~300ml,煎煮5分钟或直接用沸水浸药,开始时用热气熏患眼,待温度下降到40℃以下时用药液洗患眼,日1剂,每次熏洗20~30分钟,日2~3次。 2 典型病案 李某,女,29岁,1996年7月4日就诊。主因右眼胞睑红赤肿痛1天,按之痛甚,触之有硬结,质较硬。西医诊断:麦粒肿;中医诊断:针眼。治以清热散结,予中草药熏洗基本方,日1剂,日2次,1剂即愈。……  相似文献   

8.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小儿滞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滞颐是指日涎留滞颐间的一种证候。可因脾胃积热与脾胃虚寒而致。本人应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脾胃阳虚滞颐症13例,取得满意疗效。服1剂获愈5例,2剂获愈4例,3剂获愈3例,4剂获愈1例。方药组成:获警6g,枝枝4g,白术4g,细辛1g,佛手3g,苡仁8g,甘草3g。上药水煎服,1日1剂,IFJZ-4次。[典型病例〕杨X,男,3岁,lop年4月18日初诊。流延已3日,前医以导赤散加灯芯草。玄参、麦冬治疗未愈。刻诊:患儿张口说话或伸舌时诞液自滴,粘如蛋清,烦躁不安,夜间尤甚。自述舌体疼痛,时欲伸舌于口外,欲以手抓之。察其舌面有淡红色或白色芒刺…  相似文献   

9.
桂枝汤的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惠莉  王明亮 《陕西中医》1994,15(9):420-420
<正> 笔者近年来用桂枝汤加味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兹举例如下。 1 冠心病心绞痛 刘某,女,50岁。1991年3月26日初诊。患者5d前出现阵发性胸骨后疼痛,胸闷气短,失眠多梦,舌暗、苔薄白、脉涩;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断:心痛,证属营卫失调,治则调和营卫,桂枝汤加味:桂枝20g,白芍15g,炙甘草10g,炒水蛭9g,龙齿30g,菖蒲12g,姜枣少许,水煎服。日1剂。3剂疼痛明显减轻,余症好转,6剂诸症消失,继服3剂巩固,1年后随访未复发。  相似文献   

10.
桂枝汤为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而设。笔者师仲景之法 ,临床用于治疗疑难杂病 ,常收立竿见影之效 ,现举例述于次。1 盗汗、自汗案孙某 ,女 ,5 5岁 ,1998-10 -3 0初诊。患者素有头昏、乏力病史 ,15 d前因老伴住院 ,操劳过度而发盗汗、自汗 ,用滋阴清热、益气敛汗法罔效。近日稍活动则汗出淋漓 ,入睡后汗出浸衣 ,伴食少、头昏、体乏等症 ,面色 白光白 ,舌质淡 ,苔白 ,脉沉细。此为营卫失调 ,气阴亏损之证 ,宜调和营卫 ,益气敛汗。处方 :桂枝 6g,白芍 15 g,炙甘草 6g,大枣 10枚 ,鲜生姜 2 g,煅龙骨、煅牡蛎 (先煎 )各 3 0 g,黄芪 2 4g,当归 12 g,…  相似文献   

11.
治验2则     
1 阴茎硬结症患儿 4岁 ,男 ,父母亲在给其洗澡时小儿阴茎勃起排尿喊痛时发现。阴茎背上于冠状沟附近有一似黄豆大小的硬结。触之不痛 ,移动性差 ,光滑 ,平时排尿也无异常感觉 ,只是勃起排尿方有痛感。因包皮口小而紧无法翻起看到里面。一般体征无异常。治疗 :自拟荔桔化结汤 :荔核 15g、桔核 15g、当归 12 g、红花 12 g、川楝子10 g、小茴香 10 g、吴茱萸 10 g、香附 10 g、木香 10 g、三棱10 g、莪术 10 g、地龙 15g。每日煎洗浸泡 2~ 3次 ,每次30分钟 ,因患儿年龄较小 ,服中药不甚方便 ,配合差 ,改为外用洗泡。1剂用 2日。每用煮沸。连…  相似文献   

12.
药物组成:干姜9g,艾叶15g,白胡椒9g,透骨草9g,甘草9g。治疗方法:以上药物放入盆中,加水1500ml,煎煮10~20min,放温洗患儿双足.每日3次,每次洗20~30min.日1剂。重症婴幼儿应配合补液。治疗效果:治疗340例.治愈3!5例.好转15例。多数在2~3日内痊愈.本方具有温胃暖中、除湿散寒之效.针对婴幼儿服药困难的特点,采用外洗之法.其方法简便.患儿容易接受,且治愈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中药洗足治疗婴幼儿腹泻@杜全成$河南省许昌市54642部队医院  相似文献   

13.
<正> 治疗方法 益智仁、覆盆子、补骨脂、芡实、大枣、炙草。用量可根据年龄,体质及病情之轻重增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 治疗结果,10例中9例小便恢复正常,服药最少3剂,最多12剂。其中有1例1年后病情复发,原方又进5剂,小便恢复正常。1例伴外阴瘙痒服药3剂不效,改用其它药物治疗,总有效率90%。 病案举例 李某,女,3岁。患儿患尿急尿频半年,约10min小便1次,1次数滴,色清,夜间熟睡后尿急尿频症状消失,经治无效。于1989年9月6日转中医治疗,患儿虽形瘦而纳食未减,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查体未见其它异常,尿化验正常。证属肾阳不足,气化无力,治以补肾固涩,温阳化气。处方:益智仁、覆盆子、五味子、芡实各6g,补骨脂、炒山药、白芍各8g,桂枝5g,干姜,大枣、炙草各3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3剂后,小便恢复正常。随访4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14.
罗×,男,10个月,1982年11月2日诊。患儿不明原因持续发热28天,体温一直在38~39℃之问,经西医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刻下:发热出汗,体温38.8℃,指纹红浮,舌质正常,苔薄白,二便正常。辨证为营弱卫强、营卫不和,风邪所扰之伤寒表虚证。法宜调和营卫,解肌发汗,投桂枝汤:桂枝3克、白芍3克、炙甘草2克、生姜1片、红枣3枚。一剂,水煎服。并嘱服药后可稍喂稀粥,避风寒。尽剂后遍身絷絷,尔后热退汗止。  相似文献   

15.
服山豆根精制颗粒致儿童胃肠道反应7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宋国绪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1):696-697
7 例均为门诊轻、中度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医辨证属风热感冒,因病情不重,均单纯使用中药汤剂治疗。年龄3.5~8 岁,平均5 .7 岁。方用:山豆根10g,黄芩10g,金银花10g,连翘10g,牛蒡子(炒)10g,葛根10g,柴胡6g,荆芥10g,生甘草3g。以上为单味精制颗粒真空包装的固定剂量,服用时将各包药混合,温开水溶化后口服。根据患儿体重,15 ~20kg,每2 日1 剂;20 ~25kg,每1.5 日1 剂;25~30kg,每日1 剂,每日药量分2 次服入。其中山豆根(广豆根)....  相似文献   

16.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出《金匮要略》,乃医圣张仲景为血痹虚痨之证而设。该方具有调和营卫,燮阴剑阳之功。笔者将其运用于儿科临床,亦多获良效。现举案如下:1、婴儿腹泻 田某,男,10 个月,2000 年 10 月 23 日来我处就诊。其母诉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近 1 周。日 4 次左右,泻下青色稀薄便,喜汗,夜啼。曾多次服用西药治疗无效(具体药名不详)。当地保健部门曾诊为“婴儿腹泻”。查体稍胖,面白,唇色淡红,指纹暗淡。证属阴阳失调,虚寒内盛,治以调理阴阳,固摄止泻。拟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 5g、白芍 5g、龙骨 10g(煅,先煎)、牡蛎 10g(煅,先煎)、大枣 1 枚、生姜 1 片。水煎取汁,日 3 服,糊米汤送下,1 剂而愈。2、儿童夜惊 赖某,男 8 岁,学生,2001 年 3 月 16 日来我处就诊。其父代诉半月前患儿夜间突发惊起,醒后害怕(自诉有怪物欲作伤害),每晚发作一次,时有惊叫或哭闹,饮食可,二便如常。曾服用中西药治疗(具体药名不详),效果不显而来求治。查体倦,肢冷,舌淡,脉细弦。证属阴阳不交,神明失守。治以调和阴阳,固摄宁神。拟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以龙齿易龙骨加味:桂枝 10g、白芍 ...  相似文献   

17.
崩漏治验1例     
病例:崔某,女,35岁,于2003年2月10日诊。3个月前因阴道不规则出血10天去某医院就诊,住院并清宫,病理诊断为增殖期子宫内膜,用抗生素等治疗1个月未愈,自动出院。后到某中医院门诊服中药治疗,用归脾汤为主治疗2个月仍未愈。现面色无华,乏力气短,阴道流血量多、色红、时有血块,舌质红、舌尖有淤点、苔薄白,脉沉。诊为崩漏,辨为气虚证。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水煎服,日1剂。服5剂后未愈,阴道出血如初。后用易黄汤加味,山药、芡实、益母草、牡蛎各30g,黄柏6g,白果、黑芥穗各10g,茜草15g。日1剂,水煎服。服2剂后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再服2剂后阴道出血时有时无,继服5剂后痊愈。随访7个月月经如期而至,崩漏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18.
1 补肺益气固表通腑王某,女,36岁,工人。1987年6月初诊。全身反复发作风团,瘙痒已历5年。5年来全身时起风团,每隔3~4日发作一次,不论寒热,皆是如此。屡用中西药调治,均未能控制。检查:全身可见散在性风团,大小不一,部分皮疹融合成片,疹色呈淡白色,舌苔薄白,质淡,脉弦细。辨证为风邪袭表,营卫失和。拟方祛风解表,调和营卫法。防风10g,白蒺藜10g,荆芥10g,蝉衣12g,蜂房10g,红花10g,桂枝8g,白芍8g,炙甘草10g。水煎服。服药5剂。风团发作较前更为频繁,瘙痒难忍,细询之,患者平索经常感冒,大便干结,3~4日一次,每用通便药后,风团随之消失。证缘肺气虚弱,腑气不通,卫外失固,发为斯疾。治拟补益肺气,固表通腑法。黄芪60g,党参12g,白术12g,玄参10g,荆芥10g,防风12g,五味子10g,大黄8g,大枣5枚,炙甘草5g。药进5剂,风团  相似文献   

19.
患者,60岁,退休干部,2000年11月27日诊。患者素体虚弱,昨日始觉恶寒发热,体温37.9℃,头痛周身酸楚,鼻塞流清涕咳嗽,神疲乏力,语声低微,纳呆便溏,舌红苔薄脉洪而虚。证属肺虚腠理不固之外感风寒证,方用补中益气汤化裁治之。处方:炙黄芪30g、党参9g、当归10g、白术12g、升麻3g、柴胡5g、防风10g、苏叶10g、青蒿10g、桔梗3g、甘草5g,水煎日1剂,药进1剂,体温降至37.1℃,再服两剂。诸证消失告愈。  相似文献   

20.
自 1994年以来 ,笔者应用中药自拟方治疗小儿感冒发热 5 6例 ,效果显著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5 6例中 ,住院患儿 32例 ,门诊患儿 2 4例 ,男2 9例 ,女 2 7例 ,年龄 3~ 7岁 ,病程 1~ 6d。均有发热 ,咳嗽 ,烦渴 ,脉数等主要症状。2 治疗方法自拟方 :人参 10g ,柴胡 6g ,黄芩 6g ,生石膏 15g ,白芷 3g ,陈皮 5g ,白芍 6g ,桔梗 5g ,甘草 6g。水煎取汁15 0ml,分 2次口服 ,每日 1剂。3 治疗结果本组 5 6例中 ,4 9例服药 1剂体温见降 ,2剂热势大减 ,3剂后体温恢复正常 ;7例服药 5剂热清病愈。4 体会小儿感冒极易高热 ,且往往持续高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