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急性呼吸衰竭(ARF)是危重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而糖皮质激素(GCS)是治疗ARF有效药物之一。本文就近年GCS治疗ARF的临床进展作一介绍。1 哮喘状态虽然未取得一致意见,但多数主张应用GCS治疗急重症哮喘[1~3]。在一项前瞻性双盲对照研究中,经β-激动剂和茶碱治疗8h无效的20例患者,11例首剂静注氢化可的松2mg/kg,继以0.5mg/(kg·h),另9例接受安慰剂。治疗24h后,GCS组1s用力呼气量(FEV1)平均提高118%,而对照组仅提高36%;FEV1提高>10%GCS组见于全部患者,而对照组仅4例[3]。在另一研究中,经3种支气管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期间入住该院的60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30例,溶栓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0.9mg/kg溶栓治疗,24h后经头颅CT检查无出血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正常对照组自入院24h开始口服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结果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随着时间的延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1d时,溶栓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有效的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及医疗技术提高,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进入老年社会。老老年(〉80岁)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增加,对老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也越来越多。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一种。对于年龄〈60岁患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预后较好,但老老年仍是最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且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发病至治疗时间均在6h以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治疗,观察组在早期使用rt-PA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大于对照组(77.5%),且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t-P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的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越早应用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50例实施常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为对照组,另50例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  相似文献   

15.
刘洋 《中国保健》2010,(8):45-45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将8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rt—PA。结果观察组胸痛消失时间为2.1±1.6小时,ST段恢复时间为45.34-21.5小时;休克纠正时间为38.5±19.2小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rt—PA能使缺血心肌获得再灌注起到冠脉再通作用,使阻塞的冠脉恢复血运通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AMI的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比较尿激酶动脉溶栓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PA静脉溶栓组和尿激酶动脉溶栓组,每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并发症等。结果rt-PA静脉溶栓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动脉溶栓组[88.0%(44/50)比66.0%(33/50)],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尿激酶动脉溶栓组[6.0%(3/50)比28.0%(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1,3,10,30d的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NIHSS评分、溶栓后3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不仅血管再通率高,且溶栓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可作为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氯吡格雷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具有溶栓指征的78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早期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联合治疗组于入院当日口服氯吡格雷300 mg,以后100 mg/d,持续3个月.观察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心绞痛症状缓解率,溶栓后1、6、12个月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3h时,联合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及冠状动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8%(33/38)比65.0%(26/40),89.5%(34/38)比70.0% (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溶栓后1、12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联合治疗组[ 17.5%(7/40)比2.6%(1/38);47.5%(19/40)比18.4%(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8% (6/3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 (4/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可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再发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近、远期疗效满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UK)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rt-PA和UK溶栓治疗,比较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住院30 d病死率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rt-PA组总再通率80%,<6 h再通率88.9%;UK组总再通率57.5%,<6 h再通率61.5%;住院30 d病死率rt-PA组3例,UK组5例;rt-PA组发生轻度出血3例,UK组4例。结论rt-PA和UK静脉内溶栓治疗AM I安全有效,rt-PA溶栓效果优于UK。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r-tpA治疗的65例AMI患者。[结果]65例患者再通47例,心率失常32例,出血12例,病死4例。随发病时间延长,观察指标均呈恶化趋势,观察指标均呈恶化趋势,其中6~12h的再通率明显低于﹤3h(P﹤0.05),心律失常和出血率明显高于﹤3h(P﹤0.05或0.01);≥65岁患者的观察指标相比﹤65岁均较差,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心肌梗死(A-MI)疗效确切,溶栓越早,再通率越高,对老年患者也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熊俊杰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8):1504-1504
目的:观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15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rt-pA组80例,先给rt-pA8 mg静脉推注,之后42mg rt-pA90min内静脉滴注;尿激酶组70例,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于5%葡萄糖100ml中30min内静脉滴注,两组均皮下注射肝素,其余治疗也相同。结果:rt-pA组与尿激酶组的血管开通率、开通时间分别为75%、62%,0.4-2.5h、0.8~3.1h,P〈0.05;副作用:轻度出血率在rt-PA组与尿激酶组分别为3.75%、6.25%。结论: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优于尿激酶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