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间接血凝试验用于钩端螺旋体病诊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钩端螺旋体病常规HA法进行改进,探讨基层适用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采用正常人血清吸收致敏血球,以封闭致敏血球对正常人血清凝集素反应位点,达到去除率非特异凝集的效果,并与常规HA与MA法作比较。结果:对28份确诊钩体病人及60份非钩体病人血清检测,结果两种HA法阳性符合率达91.3%,阴性符合率达93.3%(P>0.05);对28份钩体患者血清效价测定结果表明,两种HA平均滴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108份钩体疑似病人血清用3种方法比较,以MA为标准,常规HA敏感性为78.6%,特异性为91.3%;而改良HA敏感性为82.1%,特异性为96.3%,改良HA结果更接近MA。结论;用改良HA法检测钩体病准确性不亚于常规HA,方法简便可靠,一步完成,可作为基层无特殊设备条件下钩体病临床诊断之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的实验诊断中,秦进才等完善了TR/Patoc Ⅰ玻凝试验有利于早期快速诊断。我们用玻凝与显凝对三种对象的血清检测比较,证明玻凝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简便性。材料与方法一、TR/Patoc Ⅰ抗原: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二、血清来源:40份可疑钩体病人双份血清系  相似文献   

3.
用ELISA检测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患者血清抗体与常规显凝、血凝比较,有方法简便、敏感特异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掌握全区钩体病的流行特征和规律 ,提高钩体病防制水平 ,控制本病的流行 ,我们开展了钩体病血清学监测调查。现将近 5年的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996~ 2 0 0 0年全区基层卫生防疫站和医院送检的疑似钩体病患者血清 15 99份。所收集血清的患者近 2年均未注射钩体菌苗者。调查用钩体 15型标准菌种及TR/patocⅠ抗原 ,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血清抗体检测采用显凝试验及TR/patocⅠ抗原玻凝试验 ,试验方法及结果判断参照文献进行〔1〕。结果  ( 1)疑似钩体病患者血清检出情况 :检查疑似钩体病患…  相似文献   

5.
应用酶免疫斑点试验和显微镜凝集试验,对四川、云南和湖南3省临床确诊的不同临床期钩体病人174份血清进行了比较研究,前法阳性率(四川36.67%,云南54.88%,湖南79.03%)明显高于后法(四川10.00%,云南25.37%,湖南62.90%)。发病后采血时间越早,两法阳性率差别越大,总符合率越低,反之越高(四川73.33%,云南90.25%,湖南67.74%)。前法的敏感度为86.27%,特异度为96.77%,可用于钩体病的快速及早期诊断。我们还对江西钩体病疫区14头牛和7头猪进行了检测,结果前法的阳性率(71.43%)也明显高于后法(14.29%),说明前法也适用于钩体病疫区传染源的调查。  相似文献   

6.
钩体病的早期快速诊断,对及时治疗患者及发现新的疫源地,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国内外学者多有致力于研究、探索钩体病早期、快速、简便、特异的实验诊断方法.暗视野显微镜凝集试验(简称显凝试验)虽然是经典的实验方法,但它操作繁琐,需昂贵仪器和多种型别标准菌株作抗原,又需不断转种培养长期保存,故不适在基层单位应用.我们采用TR/Patocl抗原玻片凝集试验(简称玻凝试验)与显凝试验对72份早期钩体病人血清加以比较,证明两者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而玻凝试验结果,较显凝试验更清晰,重复性好,特异性强,敏感性也较高.且阳性反应出现时间早,具有简便、快速、早期、无需特殊设备适宜于基层单位使用等优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日本血吸虫虫卵单克隆抗体及虫卵可溶性抗原,分别致敏新型免疫微球载体重氮基聚苯乙烯乳胶,制备出血吸虫反向乳凝试剂与乳凝试剂,并用于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标本中的相应抗原和相应抗体,以此试验检测197份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标本。结果反向乳凝试剂检出率为90.4%,乳凝试剂检出率为95.2%,均高于反向间接血凝法的85.0%。反向乳凝试验与乳凝试验联合应用,既可早期诊断,又可判断疗效。试验采用玻  相似文献   

8.
麻疹免疫状态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出一种简便、可靠和易推广的实验方法进行人群麻疹免疫状态监测。「方法」对同一批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血凝抑制试验(HI)两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方法结果呈高度正相关(r=0.70,P〈0.001),检出符合率为86.9%,检出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别(χ=0.53,P〉0.30)。HI法检出结果为阴性的标本,用ELISA法检测,有92.0%的标本抗体滴度≤1:200;反之,ELISA法检出结果为阴性的标本,用HI法检测,有90.3%的血清抗体滴度≤1:4。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很好。「结论」ELISA法易操作,结果可靠,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们用电泳法检测钩体病人血清中抗体时发现在发病7日内,电泳法阳性率(92.7%),远比显凝法(15.4%)高。Myers用动物实验证明,电泳抗体比显凝抗体出现早;但该实验是用钩体死菌作免疫,不符合临床实际,故本研究改为活菌感染,为了区别IgG和IgM,采取2ME处理,用电泳法和显凝法检测。1 材料与方法1.1 家兔:选本站动物室正常家兔(雌或雄)体  相似文献   

10.
<正> 用PatocI株抗原作快速玻片凝集试验诊断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为一简捷易行的方法。近来,江苏、海南、福建、四川等地先后将PatocI株抗原用于钩体病的血清学诊断,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去年汝南县钩体病的暴发流行中,我们首次运用该抗原制成的TR/PatocI诊断抗原试剂盒检测了81份血清,结果报告于下: 材料和方法一、血清:39份疑似钩体病人血清系1991年8月汝南县钩体病流行期临床诊断为钩体病的急性期患者血清。22份健康人血清系同期采集的无临床表现的人的血清。20份阴性血清系已经显凝试验(凝溶试验)证实为阴性的血清。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采用用显微镜凝集试验(下简称显凝试验)对成都市肉联厂的250名屠宰工人血清标本进行钩体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阳性率为78.8%,抗体GMT(几何平均滴度)为14.06。血清群以黄疸出血群为主,其阳性率和GMT分别为21.2%和12.76。证实成都市屠宰工人中存在钩体病的自然感染。  相似文献   

12.
应用酶免疫斑点试验(dot-ELISA)和显微镜凝集试验(MAT)对培养钩端螺旋体(钩体)阳性的30份早期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人血清进行了检测,发现dot-ELIS人的阳性率(40%)明显高于MAT的阳性率(13.3%).同时对198份临床确诊为期期钩体病人的血清进行了dot-ELISA、MAT和血培养对照研究,证明dot一ELISA的阳性率(64.6%)也明显高于血培养阳性率(15.2%),同时也高于MAT的阳性率(14.1%)。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血培养阳性率逐渐降低,dot-ELISA阳性率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鄂西北地区90年代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流行情况。方法:病人血清检测采用MAT和Dot-ELISA法。健康人群免疫水平检测采用MAT法,传染源调查用夹夜法捕鼠,培养鼠肾和猪肾皮质,分离钩体并鉴定钩体菌群。结果:90年代前鄂西北地区很少发生钩体病,90年代后,该地区竹溪,竹山,襄阳,宜城等县市发生钩体病964例,占该地区40年总发病数的88.93%,钩体病暴发时间主要集中在9-10月,钩体病人临床类型以流感伤寒型和肺出血型为主,分别占调查总数的70.47%和21.12%,鼠密度3.62%,鼠带菌率14.37%,健康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41.50%,结论:钩体病人感染菌群以黄疸出血群为主,与当地鼠,猪感染的钩体菌群一致。  相似文献   

14.
用ELISA法检测钩端螺旋体抗体诊断钩体病,方法简便。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常规的显凝及血凝试验。但由于ELISA方法有一个包被及两个孵育过程,故常规ELISA法整个试验需要4~5个小时才能完成,不够快速。我们改变了郭氏快速法的稀释液及底物系统,用于检测钩端螺旋体抗体及其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钩端螺旋体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我校2002—2004级299名新生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结果:①被检299名学生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31人,总阳性率10.37%;②南方籍学生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率18.75%,北方籍学生阳性率6.40%,南北方籍学生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③农村源学生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率12.96%,城市源学生阳性率3:61%,二者差异有显著性;④男生与女生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22%、6.21%,男女生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我校学生中存在钩端螺旋体感染或隐性感染,建议对抗体阳性者做进一步诊断,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胶体金试纸条在一次鼠疫疫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检验鼠疫检测胶体金试纸条(查抗原及抗体)在疫区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用胶体金试纸条及血凝法对疫区的49份自死鼠及10份疑似病人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该试纸条与血凝法的符合率为100%,检出阳性脏器标本8份,阳性血清3份;敏感性上,胶体金试纸条较血凝高一个滴度。结论:鼠疫检测胶体金试纸条操作简便、快捷,有较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可用于疫区处理。  相似文献   

17.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两种方法即Coombs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在诊断钩体病上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做了比较。共检查了110份血清。其中95份钩体病人血清、10份建康人血清和5份其它病的病人血清。结果证明Coombs试验比间接血凝试验有更高的敏感性,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极显著差别(p相似文献   

18.
杨德琴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546-3548
[目的]了解洪雅县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方法]收集1964年至今洪雅县钩端螺旋体病的人群发病及死亡情况、血清学及病原学检测结果、免疫接种资料,将资料整理后导入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洪雅县1964年至今各年均有钩体病发生,1964 ̄1993年期间年发病率波动在5.9 ̄290.1/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56.3/10万)。1970 ̄1977年的流行高峰在每年的8 ̄10月,病人数占全年的88.6%,与水稻收割时间一致;人群分布以农民为主,占82.4%;年龄组以10 ̄39岁组为主,占88.5%。1979 ̄1980年,5种鼠(226只)肾组织培养钩体阳性率为5.3%,其中黑线姬鼠钩体阳性率为18.1%。1979 ̄1984年,132例患者血培养6例阳性(阳性率4.5%)。1979 ̄1985年,206例患者血清显凝试验,阳性率24.3%,收集86份阳性血清进行显凝试验:有黄疸出血群、秋季群、澳洲群等7个血清群。[结论]我县钩体病的流行趋势与全省流行趋势基本一致,主要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群,钩体病疫苗接种对降低发病率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2006年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感染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湖南省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主要种类、密度,以及感染率和感染类型等情况,为防治钩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6年《湖南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在7个监测点开展钩体的宿主动物带菌率与带菌种群调查。以夹夜法在室外捕获鼠类,采用无菌操作采集鼠肾,Korthof方法进行培养;应用分群血清与新分离的钩端螺旋体作凝集试验确定菌群,应用交叉凝集素吸收试验或分型因子血来确定菌型。结果共采集677份标本,其中有效培养622份,培养钩体11株,阳性率为1.77%。其中浏阳市7株,阳性率7.14%;邵东县2株,阳性率3.12%;沅江市2株,阳性率2.33%;黑线姬鼠中培养出钩体6株,感染率为3.11%;从褐家鼠培养3株,感染率为2.73%;从东方田鼠培养出1株,感染率为2.13%,从小家鼠培养出1株,感染率为0.53%。其中浏阳市流感伤寒群7株,邵东县黄疸出血群2株,沅江市拜伦群1株,赛罗群1株。结论湖南省宿主动物密度和带菌率差异较大,主要为姬鼠型钩体病疫区,带菌种群以流感伤寒群和黄疸出血群为主,防制工作应以灭鼠和人群免疫相结合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应用玻片凝集试验快速诊断钩体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以双曲钩体(TR/Patocl)为抗原,采用玻凝法快速诊断钩体病。本法和显凝法、全血培养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较为满意。TR/Patocl 抗原谱广,特异性强,对钩体病诊断具有早期快速诊断价值。本法操作安全,简单,结果容易观察,可以作为基层医疗单位诊断钩体病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