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究杯鞘石斛Dendrobium gratiosissimum Rchb.f.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杯鞘石斛茎的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杯鞘石斛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柏醛(1)、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2)、N-反式桂皮酰酪胺(3)、柚皮素(4)、腺苷(5)、正丁基-α-D-呋喃果糖苷(6)、莽草酸(7)、莽草酸正丁酯(8)、左旋丁香树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9)、烟酰胺(10)。结论:以上化合物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8和10为首次从石斛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汪代芳  侴桂新  赵宁毅  张婷  徐红 《中草药》2012,43(8):1492-1495
目的 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及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石斛碱(1)、石斛醚碱(2)、邻苯二甲酸丁酯(3)、松脂素(4)、N-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5)、N-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穆坪马兜铃酰胺,6)、N-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7)、N-反式香豆酰酪胺(8)、N-顺式香豆酰酪胺(9)、山药素Ⅲ (10)、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11).结论 化合物3、5~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5,(5)
目的研究叠鞘石斛化学成分。方法叠鞘石斛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叠鞘石斛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柏醛(1)、香兰素(2)、香草酸(3)、丁香醛(4)、丁香酸(5)、5-乙酰氧甲基糠醛(6)、5-羟甲基糠醛(7)、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8)、草木樨苷甲酯(9)、4,5-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叠鞘石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矮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兰科石斛属植物矮石斛Dendrobium bellatul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经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矮石斛全草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羟基-4-甲氧基-3,6-二甲基苯甲酸(1)、4′,5-二羟基-3,3′-二甲氧基联苄(2)、3,3′-二羟基-4,5-二甲氧基联苄(3)、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4)、aloifolI(5)、山药素Ⅲ(6)、dendrosinenB(7)、2,5,7-三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8)、对羟基苯丙酸(9)、对羟基肉桂酸(10)、阿魏酸(11)、咖啡酸(12)、dendrosinen D(13)、新橄榄树脂素(14)、3-羟甲基-9-甲氧基-2-(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2,3,6,7-四氢菲[4,3-b]呋喃-5,11-二醇(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铁皮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惠娟  张雪  屠凤娟  姚新生 《中草药》2009,40(12):1873-1876
目的 研究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水提物醋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学方法 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波谱学特征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对羟基桂皮酸(Ⅰ)、对羟基苯丙酸(Ⅱ)、松柏醇(Ⅲ)、香草醇(Ⅳ)、穆坪马兜铃酰胺(Ⅴ)、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Ⅵ)、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Ⅶ)、4',5-二羟基-3,3'-二甲氧基联苄(Ⅷ)、丁香脂素(Ⅸ)、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葡萄糖苷(Ⅹ)和柚皮素(Ⅺ).结论 化合物Ⅰ、Ⅳ~Ⅶ和Ⅹ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铁皮石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铁皮石斛中的酚酸类及二氢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铁皮石斛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并利用1,1-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分得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铁皮石斛的脂溶性部位分离得到了15个酚性化合物及2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p-香豆酰酪胺(1),反-N-(4-羟基苯乙基)阿魏酸酰胺(2),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3),二氢阿魏酰酪胺(4),4-羟基-N-[2-(4-羟基苯基)乙基]苯丙酰胺(5),丁香酸(6),丁香醛(7),香草酸(8),对羟基苯丙酸(9),对羟基桂皮酸(10),阿魏酸(11),对羟基苯甲酸(12),灯盏花苷II(13),二氢丁香苷(14),3, 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1-O-β-D-葡萄糖苷(15),柚皮素(16)及3′, 5, 5′,7-四羟基二氢黄酮(17)。其中化合物2、3、4、6、11及17具有抗氧化活性,但均弱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的活性。结论 化合物1~17均为首次在铁皮石斛中分离得到,化合物的活性强弱与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金钗石斛中联苄类和酚酸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体积分数60%乙醇提取物中联苄类和酚酸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探讨其抗氧化活性与结构的关系。方法综合运用现代色谱学和光谱学方法对金钗石斛体积分数6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1,1-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法两种体外活性测试方法评价分得的16个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金钗石斛体积分数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新的联苄类化合物和13个酚酸类化合物,将它们的结构鉴定为nobilinA(1),nobilinB(2),nobilinC(3),丁香酸(syringicacid)(4),2-羟基苯丙醇(2-hydroxyphenylpropanol)(5),香草醛(vanil-lin)(6),罗布麻宁(apocynin)(7),松柏醛(coniferylaldehyde)(8),丁香醛(syringaldehyde)(9),丁香乙酮(syringylethanone)(10),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11),3-羟基-4-甲氧基苯乙醇(3-hydroxy-4-methoxyphenylethanol)(12),α-羟基丁香丙酮(α-hydroxysyringylethanone)(13),二氢松柏醇(dihydroxyconiferylalcohol)(14),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15),对羟基苯丙酸(p-hydroxyphenylpropionicacid)(16)。1-二苯基-2-苄基苯肼(DPPH)法活性测试中,化合物4的活性明显强于维生素C(VitC),化合物1,2,12,14显示出弱于VitC但强于2,6-二羟丁基对甲酚(BHT)的活性,化合物3和8只显示很弱的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法(ORAC)法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4,7~10,15显示出强于VitC的活性,化合物12,14,16活性较弱。结论金钗石斛中的联苄类和酚酸类化合物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活性的强弱与分子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金钗石斛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雪  高昊  韩慧英  刘宏伟  王乃利  姚新生  王钊 《中草药》2007,38(12):1771-1774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学方法对金钗石斛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8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钗石斛素J(dendronobilin J,Ⅰ)、dendrobane A(Ⅱ)、dendrodensiflorol(Ⅲ)、bullatantirol(Ⅳ)、dendrobiumaneA(Ⅴ)、6α,10,12-trihydroxypicrotoxane(Ⅵ)、10,12-dihydroxypicrotoxane(Ⅶ)和10β,13,14-trihy-droxyalloaromadendrane(Ⅷ)。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金钗石斛素J。化合物Ⅳ为首次报道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和Ⅴ为首次报道从金钗石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齿瓣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齿瓣石斛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凝胶和制备液相层析等方法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齿瓣石斛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基-4′,5-二甲氧基联苄(1),3,4′,5-三羟基-3′-甲氧基联苄(2),3,4′,5-三羟基联苄(3),N-反式-香豆酰酪胺(4), 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咖啡酰胺(5), 对羟基苯丙酰酪胺(6),N-顺式-香豆酰酪胺(7), 2,5-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8),2,4,7-三羟基-9,10-二氢菲(9),柚皮素(10),二氢松柏醇乙酸酯(11),对羟基桂皮酸乙酯(12),对羟基桂皮酸(13),对羟基苯丙酸(14),对羟基苯甲酸(15),原儿茶酸(16),erigeside Ⅱ(17),枸橼苦素(18),二氢丁香苷(19),leonuriside A(20),腺苷(21),β-谷甾醇(22),胡萝卜苷(23),(+)-丁香脂素-O-β-D-吡喃葡萄糖苷(24),蔗糖(25)。结论 化合物1~21,24~25均为首次从齿瓣石斛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5、7、11、12、18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的化学成分。方法金钗石斛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毛兰素(1)、石斛酚(2)、拖鞋状石斛素(3)、毛兰菲(4)、4,5-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5)、香豆素(6)、棕榈酸甲酯(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结论化合物1、3、5、6、7、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细皱香薷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细皱香薷Elsholtzia rugulos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鉴定结构分别为洋芹索-7-O-β-D-葡萄糖苷(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Ⅱ)、刺槐素-7-O-β-D-葡萄糖苷(Ⅲ)、木犀草素-7-O-(6"-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Ⅳ)、苯甲醇-β-D-葡萄糖苷(Ⅴ)、prunasin(Ⅵ)、β-谷甾醇(Ⅶ)、桦木酸(Ⅷ)、2α-羟基乌苏酸(Ⅸ)、2α-羟基齐墩果酸(Ⅹ)、洋芹素(Ⅺ)和木犀草素(Ⅻ).结论 化合物Ⅰ、Ⅲ、Ⅳ、Ⅸ和Ⅹ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南红树林植物海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捷  邓志威  林文翰  李青山 《中草药》2009,40(11):1704-1707
目的 研究红树林植物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柱色谱手段,结合波谱方法(EI-MS,1D NMR)分离鉴定海漆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红树林植物海漆的石油醚部分分离纯化了12个次生代谢产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酮(Ⅰ)、邻苯二甲酰正二丁酯(Ⅱ)、β-香树脂醇(Ⅲ)、3-羟基-18烯-齐墩果烷(Ⅳ)、3-羰基-18-烯-齐墩果烷(Ⅴ)、褐藻素A(脱镁叶绿素A,Ⅵ)、白桦脂醇(Ⅶ)、β-扶桑甾醇(Ⅷ)、β-谷甾醇(Ⅸ)、白桦脂酸(Ⅹ)、齐墩果酸(Ⅺ)、熊果酸(Ⅻ).结论 其中化合物Ⅶ、Ⅷ、Ⅹ、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莲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莲须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溶剂法进行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和聚酰胺柱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6 个化合物,分别为1-癸醇(Ⅰ)、二十四烷酸(Ⅱ)、棕榈酸(Ⅲ)、环阿尔廷醇(Ⅳ)、环阿尔屯烷-23-烯-3β, 25-二醇(Ⅴ)、金色酰胺醇酯(Ⅵ)、β-谷甾醇(Ⅶ)、胡萝卜苷(Ⅷ)、棕榈酸-α, α′-甘油二酯(Ⅸ)、二十六烷酸-α-甘油酯(Ⅹ)、对苯二酚(Ⅺ)、对羟基苯甲酸(Ⅻ)、丁二酸()、山柰酚( )、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ⅩⅤ)、异鼠李素(ⅩⅥ)。结论 化合物Ⅰ、 Ⅳ~ Ⅵ、Ⅸ~Ⅻ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Ⅲ、Ⅶ、Ⅷ为首次从莲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铁皮石斛原球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色谱技术分离铁皮石斛原球茎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的丙酮、三氯甲烷和95%乙醇三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O- p-阿魏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Ⅰ),arillatose B(Ⅱ),4-(β-D-吡喃葡萄糖基)苄醇(Ⅲ),4-羟甲基-2,6-二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Ⅳ),三十六烷酸(Ⅴ),二十七烷醇(Ⅵ),β-谷甾醇(Ⅶ),3β,25-二羟基-23-烯-环菠萝蜜烷(Ⅷ)。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铁皮石斛原球茎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Ⅱ、Ⅲ、Ⅳ、Ⅷ为首次从石斛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旷丽莎  江炜  侯爱君  钱旻 《中草药》2009,40(7):1020-1024
目的 研究茜草科耳草属植物水线草Hedyotis corymbos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yo-niresinol-3a-O-β-D-glucopyranoside(Ⅰ)、槲皮素(quercetin,Ⅱ)、七叶内酯(esculetin,Ⅲ)、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Ⅳ)、耳草酮A(hedyotiscone A,Ⅴ)、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Ⅵ)、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Ⅶ)、香草酸(vanillic acid,Ⅷ)、丁香酸(syringie acid,Ⅸ)、(+)-催吐萝芙叶醇[(+)-vomifoliol,Ⅹ]、(-)-二氢催吐萝美叶醇[(-)-dihydrovomifoliol.Ⅺ]、S-(+)-去氢催吐萝芙叶醇[S-(+)-dehydrovomifoliol,Ⅻ]和茜素1-甲醚(aliza-rin 1-methyl ether,).结论 化合物Ⅰ~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绵萆薢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哲  李雪征  李宁  金光洙 《中草药》2009,40(7):1024-1026
目的 研究绵草薢Dioscorea septemloba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乙醇提取,石油醚、醋酸乙酯萃取,反复硅胶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气质联用分析和光谱数据比较鉴定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8-甲基-1,7-壬二烯(Ⅰ)、5-异丙基-2,8-二甲基环癸酮(Ⅱ)、3,7-二甲基-6-辛烯-1-醇甲酯(Ⅲ)、十二酸甲酯(Ⅳ)、N,N'-二硝基-1,2-环己二胺(Ⅴ)、1-辛炔-4-醇(Ⅵ)、β-谷甾醇(Ⅶ)、棕榈酸(Ⅷ)、豆甾醇(Ⅸ)、6,7-二羟基-2-甲氧基-1,4-菲二酮(Ⅹ)、薯蓣皂苷元(Ⅺ)、鲁可斯皂苷元(Ⅻ)、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 ).结论 化合物Ⅰ~Ⅵ,Ⅸ、Ⅹ、Ⅻ、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果仁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进行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9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六烷酸(Ⅰ)、棕榈酸(Ⅱ)、白果醇(Ⅲ)、β-谷甾醇(Ⅳ)、正十六烷酸-1-甘油酯(Ⅴ)、熊果酸(Ⅵ)、金松双黄酮(Ⅶ)、银杏黄素(Ⅷ)、异银杏黄素(Ⅸ)、胡萝卜苷(Ⅹ)、银杏内酯A(Ⅺ)、银杏内酯B(Ⅻ)、银杏内酯C(ⅩⅢ)、尿嘧啶(ⅩⅣ)、松柏苷(ⅩⅤ)、甘草苷(ⅩⅥ)、腺苷(ⅩⅦ)、D-葡萄糖(ⅩⅧ)和蔗糖(ⅪⅩ)。结论化合物Ⅵ、ⅩⅤ~Ⅹ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Ⅴ、Ⅶ~Ⅹ、ⅩⅣ为首次从白果仁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抱茎苦荬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抱茎苦荬菜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化学及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理化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正二十六醇(Ⅰ),β-香树脂醇(Ⅱ),β-谷甾醇(Ⅲ),齐墩果酸(Ⅳ),α-香树脂醇(Ⅴ),8-desoxyartelin(Ⅵ),11β,13-dihydrosantamarine(Ⅶ),3β-hydroxy-11β,13-dihydrocostunolide(Ⅷ),ixerisosideE(Ⅸ),8-epidesacylcinaropicringlucoside(Ⅹ),色胺(Ⅺ),尿嘧啶核苷(Ⅻ)。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Ⅶ,Ⅷ,Ⅸ,Ⅹ,Ⅺ,Ⅻ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Ⅰ,Ⅷ,Ⅺ,Ⅻ为首次从该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山核桃外果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元慧  成则丰  乔文涛  袁珂 《中草药》2009,40(9):1359-1362
目的 研究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外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Diaion HP-20、Sephadex LH20、MCI CHP-20及硅胶等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球松素(Ⅰ)、槲皮素(Ⅱ)、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Ⅲ)、大黄酚(Ⅳ)、没食子酸(Ⅴ)、对羟基肉桂酸甲酯(Ⅵ)、香草醛(Ⅶ)、咖啡酸(Ⅷ)、对羟基肉桂酸(Ⅸ)、β-谷甾醇(Ⅹ)、胡萝卜苷(Ⅺ)、5-羟基-1,4-萘醌(Ⅻ).结论 化合物Ⅰ、Ⅳ、Ⅵ~Ⅸ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尾叶香茶菜 Rabdosia excisa 花和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尾叶香茶菜的花和果实部分共分离鉴定了 16 个化合物: 豆甾醇 (Ⅰ); 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 (Ⅱ);熊果酸 (Ⅲ); 2α, 3α, 19-三羟基-12-烯-28-乌索酸(Ⅳ); 2α-羟基乌苏酸(Ⅴ); 2α-羟基齐墩果酸(Ⅵ); isodonal(Ⅶ);maoyecrystalE (Ⅷ); kamebakaurin (Ⅸ); macrocalyxinG (Ⅹ); epinodosinol (Ⅺ); rabdosichuanin C (Ⅻ); kamebacetal A (ⅩⅢ); 冬凌草甲素(ⅩⅣ); enmenol-glucoside (ⅩⅤ); lasiodonin (ⅩⅥ). 结论:除了化合物Ⅰ, Ⅱ, Ⅸ , Ⅻ, ⅨⅣ, 其他化合物都是首次从尾叶香茶菜中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