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多发性梗死性痴呆 (multi infarctdementia ,MID)是由脑梗死引起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综合征 ,是血管性痴呆最常见的类型。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升高 ,MID患者也相应增多。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改善患者症状 ,提高患者生存能力 ,成为医务工作者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采用紫外线照射充氧液体输注疗法 (ultravioletdrug solutionirradiationandoxygenation ,UDIO)治疗MID ,取得较好疗效。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MID患者 46例 …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栓通粉针治疗瘀血阻络型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综合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血栓通粉针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治疗前和治疗15d后进行MMSE及ADL评分和相关中医证候观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15d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后与治疗组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血栓通粉针治疗瘀血阻络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CI)与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的相关因素和患病率。方法以脑部CT或MRI检查有脑梗死而无相关临床症状者诊断为SCI,设对照组,随访10年,分别观察MID患病率及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SCI组MID患病率为48.30%,对照组24%,两组差异显著(P<0.01)。相关因素两组均以高血压病为首。结论SCI临床并非少见,在伴有脑血管相关因素时出现记忆、认知和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应首先考虑MID。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患者4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能量合剂治疗,两组其他基础治疗相同.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情况;并于治疗后在轻、中、重度研究组痴呆患者间进行评分变化的比较.结果 研究组智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轻、中度患者评分增加值高于重度患者.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在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治疗上安全有效,尤其在痴呆早期应用疗效更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药结合治疗胸痹心痛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痹心痛”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1998年我国仅县及县以上医院循环系统疾病住院费用为97亿元[1]。有文献预计到2020年,冠心病将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疾病[2]。中医学治疗冠心病以“益气活血、化痰通阳”为主要治疗原则,针药结合治疗胸痹具有疗效好、经济、安全的特点。现将其研究进展总结如下。常用针灸取穴针刺治疗对于缓解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确切作用。治疗原则为养心安神、宁心定悸、针灸并用,补法[3]。临床选穴以内关、心俞、厥阴俞为主穴。尤其是关于内关穴的研究更为全面、深入。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单盲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以临床症状、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H01ter)缺血性ST-T的改变作为临床观察指标。结果:两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ECG和Holter缺血性ST-T,各项指标尤以针药结合组显著,两组之间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程红亮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有独到见解,根据中医气血理论及临床经验创立针灸药结合的施治方式,运用分期、分部、分法、辨经相结合辨证体系,治疗以通经络,调气血为大法.取穴远近相配,局部取穴以阳明经为主,强调由点及面,行针导气,同时重视四肢远端选穴.因人分期选用电针、闪罐、梅花针等多法齐下.依据现代病理分析明确各期针刺手法异同及针灸刺激量大小.倡导心理疏导,治养结合,使患者尽快达到康复目的.  相似文献   

8.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其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琴  张红星 《中国康复》2007,22(6):415-416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其对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风池、翳风、阳白、攒竹、丝竹空、四白等穴治疗;药物组口服牵正散加减治疗;综合组则联合以上2种方法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综合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及药物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机体IgG、IgA、IgM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与针刺组及药物组比较,综合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与免疫球蛋白有关,针药结合治疗对免疫球蛋白的改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眼神经麻痹是以患眼出现复视,上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重则患眼不能睁开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是糖尿病的一个并发症。笔者采用自拟动眼汤内服,配合针刺治疗,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筛选70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4)用长春西汀1片,tid;脑复康注射液8 g/d,静脉滴注;治疗组(n=36)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化痰健脑汤,1剂/d,bid。结果: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显示治疗组有效26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2.2%;对照组有效20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58.8%。根据MRI积分对照比较疗效,治疗组有效25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69.4%;对照组有效13例,无效21例,有效率为38.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控制脑血管性痴呆的早期症状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选择治疗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安理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77.7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简易智能状态评估量表评分(23.53±3.14),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63.85±6.71),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安理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可靠,有效改善患者认知能力、记忆能力及语言行为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北京地区)调查结果表明,痴呆患病率为3.96%,VD占2/3,约有30%中风患者,可出现智能减退。在我国北方中风高发区,V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它不仅给病人带来了长期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并研究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针药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研究方法对40例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患者分别用冠元颗粒(Guan Yuan Granues)及安慰剂治疗3月。结果表明治疗组(21例)的精神认识能力(CCSE、FAQ)、血浆粘度、脑电图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19例)上述各项指标无变化。作者认为冠元颗粒可能通过降低血粘度、增加脑供血量,进而改善脑细胞缺血,促进高级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RCT)方法,选取我科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针药结合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5.00%(19/2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16/2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Karnofasky体力状况评分表和生活质量评分(QOL)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Karnofasky体力状况评分表和生活质量评分(QOL)差异突出,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针药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可显著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头部CT定位围针长留针法治疗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颅CT定位围刺长留针法和常规留针法治疗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脑梗死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7)。对照组采用常规留针法,头颅CT定位围刺,留针30 min;观察组采用长留针法,头颅CT定位围刺,留针3 h。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修订长谷川智能量表(HDS-R)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ADL、MMSE、HDS-R评分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颅CT定位围刺长留针法治疗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留针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566-5567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智能评分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节苷脂联合舒血宁治疗多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智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梗死(CI)及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意思。方法对72例CI患者及55例MID患者血清中NSE浓度进行测定。智能水平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定,并参考DSM-Ⅳ诊断标准及Hachinski缺血评分。结果MID急性发作组及CI急性期组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ID稳定期组患者血清NSE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CI恢复期组患者血清NSE的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血清NSE的浓度与MMSE评分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NSE的含量变化可动态反应MID患者的脑组织功能状态。但是NSE并不是一种智能因子,并不能直接反应MID患者的智能状态。  相似文献   

19.
<正>卒中后抑郁(Post-Sstroke Depression, PSD)是指发生于卒中后的情感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卒中症状以外的情绪低落、兴趣缺失,其核心症状为大部分时间闷闷不乐,兴趣减退及精力或易疲劳感减退[1]。有研究指出,PSD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逐年上升,脑卒中后5年内PSD的综合发生率为31%,总体发病率高达40%~50%,其中轻中度抑郁约占PSD患者的90%[2]。PSD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加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3~4]。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高,多累及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其中以感觉神经受累最为常见,有疼痛或痛觉异常者高达30%,治疗比较棘手。笔者在严格控制患者血糖基础上。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3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