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维磁导航系统标测和消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结合NiobeII磁导航系统和CARTO-RMT电解剖标测系统,采用4mm-顶端的NaviStar-RMT标测和消融导管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结果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例,其中1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左侧房室旁道2例,右侧房室旁道1例,典型心房扑动2例,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1例。磁导航系统遥控操作,10例均完成电生理标测。9例消融成功,失败1例为心房扑动患者,换用NaviStar盐水灌注导管后消融成功。导管操作时间93±33.1min,X线曝光时间12.5±6.5min。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应用磁导航系统可进行有效和安全的三维标测和消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分析多条旁道射频消融成功的经验。 方法 分析1994 年以来射频消融与旁道有关的室上速病人150 例。结果 8 例多条旁道病人中,4 例在消融前电生理检查时已能诊断多旁道,另外4 例只有当切断一条旁道后才能暴露出另一条旁道。结论 右心多条旁道由于无明确参考电图,寻找成功靶点有时十分困难,标测范围不应受事先设想的框框限制。  相似文献   

3.
报道心外膜房室旁道的特点和经冠状静脉窦射频消融术的结果。3例后间隔显性房室旁道患者先经心内膜标测和消融,不成功后改由经冠状静脉窦内标测和消融。术中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静脉窦形态。结果: 2例冠状静脉窦近端有一憩室,并在憩室的颈部消融阻断房室旁道。成功靶点图为标测到振幅较大的旁道电位,其振幅大于A波和V波。结论:经心内膜标测和消融失败的旁道可能是心外膜旁道,行冠状静脉窦内标测与消融可有效阻断旁道,冠状静脉窦憩室与后间隔旁道可能存在着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4.
冯金忠  骆合德 《心脏杂志》2012,24(6):784-788
导管消融右室流出道起源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点的标测方法有起搏标测、激动标测、单极电极激动标测、心室局部电压电位标测、双极电极极性反转标测等,综合使用上述方法可提高确定有效消融靶点的精确性,提高导管消融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单用消融电极于二尖瓣下直接标测(不放置冠状窦电极)对35例左侧隐匿性旁道进行射频消融。方法 右室心尖起搏下用消融电极沿三尖瓣口标测,确认旁道不在右侧后,将消融电极送至二尖瓣下进行标测和消融。结果 34例左侧隐匿性旁道标测到消融靶点,33例消融成功,1例消融失败,1例复发。与使用冠状窦电极标测相比,消融电极直接标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均增加。结论 单用消融电极可标测和消融左侧隐匿性旁道。  相似文献   

6.
房室多旁道的电生理特征及其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房室多旁道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方法 23例患者经电生理检查确定房室多旁道,应用心房和心室刺激诱发室上速,确定每条旁道的电生理特征及与心动过速的关系,按照标测部位对相关旁道逐步消融,以射频消融成功确定旁道位置。结果 23例中检出旁道49条,其中三条旁道3例;左侧多旁道12例,右侧多旁道2例,双侧多旁道9例;左侧多旁道以隐匿性为主;右侧多旁道多为显性;未见心动过速时右侧旁道前传而同侧旁道逆传现象。结论 多旁道患者应首先确定和消融与心动过速相关旁道;左侧多旁道应以诱发心动过速或快速心室起搏方法标测;右侧多旁道应同步描记12导联体表心电图,旁道消融成功可能仅见于QRS波的变化,双侧多旁道应首先消融左侧旁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性旁道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中顺传与逆传分离现象及其原因。方法对14例预激综合征患者行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消融。结果右侧旁道12例,左侧旁道2例,初次有效靶点消融时均出现旁道顺传与逆传分离现象。2例左侧旁道证实为斜行旁道,后在逆传A波最早点继续消融成功,4例患者置入Swartz鞘管后在原理想靶点继续放电后成功消融,6例患者同样在原理想靶点基础上靠近心房侧或心室侧消融成功,2例患者为右侧双旁道,按常规方法标测消融另一隐匿性旁道。结论显性旁道消融中出现顺传与逆传分离现象,可能机制为旁道损伤、斜行旁道、宽旁道或多旁道。  相似文献   

8.
磁导航技术应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磁导航技术应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不同类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电生理标测的基础上,采用NiobeⅡ磁导航系统(Stereotaxis,Inc)遥控操作进行温控射频消融治疗。5例入院诊断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45±18)岁。2例有器质性心脏病病史。心内电生理诊断心房扑动2例,其中1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右后间隔显性房室旁道1例,左后游离壁隐匿性旁道1例。结果5例利用常规心内电生理标测后均采用磁导航系统遥控操作精确标测靶点并行射频消融,4例成功。操作时间(116±31)min,术者X光曝光时间仅为(4.5±1.5)min。5例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对不同类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初步研究表明,采用磁导航技术均可安全与有效地实施遥控标测和消融治疗,并且明显降低术者的X光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心内接触式标测与心内非接触式标测对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术及术后有效性的影响.方法 23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早搏14例,室性心动过速9例),平均年龄(38.4±7.7)岁,男性8例,女性15例,采用心内接触式标测指导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2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早搏7例,室性心动过速5例),平均年龄(39.2±8.5)岁,男性5例,女性7例,采用EnSite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心内接触式标测组与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组心律失常靶点标测时间、X线曝光时间、操作总时间.消融术前、后1、3个月动态心电图检查两组患者24 h室性早搏次数,随访观察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复发情况.结果 与心内接触式标测比较,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靶点标测时间[(21.8±7.6)min vs(42.4±14.4)min]、X线曝光时间[(17.6±2.9)min vs(36.4±7.5)min]、操作总时间[(88.1±8.8)min vs(108.5±16.9)min]均明显缩短(P《0.01),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随访时,心内接触式标测组2例心律失常复发;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组无复发病例.术后3个月随访时,心内接触式标测组与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与心内接触式标测比较,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下的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靶点标测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消融术总时间缩短.并且,EnSite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深化了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研究,制定合理准确的消融策略、降低术后复发率提供了更可靠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应用磁导航技术遥控标测和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在数种快速性心律失常中,观察应用磁导航技术行遥控标测和消融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复杂程度不同的心律失常患者,采用NiobeII磁导航系统(Stereotaxis,Inc)遥控操作,用HeliosII磁性标测和消融导管行射频温控消融治疗。结果12例入选,男8例,女4例,年龄36.83±13.05岁。4例有晕厥,1例有心脏骤停,5例有器质性心脏病。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左前游离壁房室旁道3例,右游离壁房室旁道1例,左后间隔房室旁道伴心房颤动1例,左中间隔房室旁道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心房扑动1例,房性早搏/心房颤动1例,室性早搏/心室颤动1例。采用遥控操作,12例均完成电生理检查,11例可准确到达靶点部位,行射频消融,10例成功。操作时间149.17±68.95min,未见并发症。结论对复杂程度不同的心律失常,不管患者有无器质性心脏病,采用磁导航技术均可安全与可靠地实施遥控标测和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射频导管消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6例儿童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结果。临床资料见附表。全部患儿均经询问病史、常规体检、体表心电图(ECG)、胸部X线摄片或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存在先天性心脏病。例6患儿3岁时行VSD修补术,术后3年出现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持续9年至今,不能被抗心律失常药物终止。5例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合并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4例预激综合征旁道均定位在右中后间隔。其中例3Ebstein畸形患儿同时存在两条旁道,定位于右后间隔和右侧壁。例1VSD患儿心动过速时经消融导管逐点标测未记录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Carto系统电解剖标测和指导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各种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共 5 6例 ,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速 ) 4 9例 [房室结双径路 8例 ,房性心动过速 (房速 ) 12例 ,心房扑动 (房扑 ) 10例 ,左、右房室旁道 19例 ],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 7例 ,在心动过速或窦性心律时应用Carto系统标测 ,从其电解剖传导图中判断心律失常起源和发生机制 ,并指导射频消融。结果  5 3例消融成功 ,消融成功率 94 6 %。 1例右侧游离壁旁道、1例右房房速和 1例不典型房扑消融不成功。房室结双径路 8例。左、右房室旁道 19例。 12例房速中左房房速 4例 ,右房房速 8例。 7例典型房扑 ,3例不典型房扑。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 3例 ,特发性左室室速 3例 ,心肌梗死后室速 1例。手术时间为 (12 8± 5 9)min ,曝光时间为 (14± 12 )min。 1例穿剌左锁骨下静脉时发生气胸并发症。随访 1~ 14个月 ,1例左房房速复发 ,经Carto系统再次标测和消融成功。结论 Carto系统可安全有效应用于各种快速心律失常的标测和消融 ,减少X线曝光时间。它将心内电图与三维解剖结构联系起来 ,判断不同心律失常机制及起源部位 ,对指导消融有较大价值。利用其定位记忆功能 ,可避免损伤传导系统及进行补充放电 ,减少并  相似文献   

13.
报道 13例左侧心外膜旁道的特点和经冠状静脉窦射频消融的结果。 13例左侧旁道患者先经心内膜标测和消融 ,如不成功改由经冠状静脉窦标测 ,记录到旁道电位或最早激动的V波或逆传A波即进行消融。结果 :13例患者全部成功 ,平均放电 1.5± 0 .6次 ,能量 2 1± 4W ,时间 2 1± 9s。成功消融靶点 :左侧游离壁 2例、左后间隔冠状静脉窦憩室 4例、心中静脉 7例。 11例有效靶点均标测到振幅较大的旁路电位 ,其振幅大于A波和V波 ,与二者之比均大于 1。结论 :冠状静脉窦标测到振幅较大的旁道电位是左侧心外膜旁道的重要标志 ;冠状静脉窦消融可以有效地阻断心外膜侧旁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右室流出道尖峰电位指导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39例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初步定位心律失常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将患者分为尖峰电位标测组(n=20)和起搏标测组(n=19)。尖峰电位法的消融靶点为激动最提前的尖峰电位。结果尖峰电位组20例患者中有3例因未能标测到尖峰电位,故转为单纯起搏标测组,成功率为94.1%(16/17)。单纯起搏标测组中1例未能诱发心律失常,1例因并发症终止手术,1例消融失败,成功率为95.0%(19/20)。两组的成功率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尖峰电位组操作时间(55±20.1 mins)和X线透照时间(27±12.5 mins)均低于起搏标测组(分别是72±27.8 mins;36±14.1mins。P均<0.05)。结论尖峰电位指导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标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单极标测在心房颤动时消融显性房室旁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12例预激综合征患者在心房颤动时以单极标测指导消融房室旁道,其中左侧显性旁道9例、右侧显性旁道3例。在消融成功的靶点图上,单极标测的心室激动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显示预激成分最明显的Delta波平均提前46±7ms。全部病例消融成功。平均随访7.9±5.1个月,除1例右侧旁道4个月后恢复旁道前向传导需再次消融外,其余11例常规和动态心电图既未见Delta波,也无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发生。结果提示对于心房颤动合并显性房室旁道的患者,采用单极标测,其图形易于迅速辨认、测量方法亦简单,用以指导消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
报道30例预激综合征左侧旁道射频消融(RFCA)有效和无效消融点放电前的电生理特点。结果表明:①显性旁道有效消融点特征为房室传导时间极短(≤30ms),房波和室波间无等电位线,室波等于或超前标测电极室波;②隐匿旁道有效消融点特征为逆传房波紧随室波后,室波和房波间无等电位线,逆传房波等于或超前标测电极房波。认为RFCA中正确识别上述特征有助于提高消融疗效和减少放电次数。  相似文献   

17.
阐明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 (PLSVC)的快速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法学和特殊性。自 1 997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共对 1 3例合并PLSVC的快速心律失常进行了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7例、左侧旁道 3例 ;右侧旁道、房性心动过速 (简称房速 )和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各 1例。冠状静脉窦标测电极均常规经左锁骨下静脉放置 ,其中 9例进行了冠状静脉窦造影 ,3例左侧旁道中的 2例采用了经主动脉逆行法消融、1例采用穿间隔法在二尖瓣环心房侧消融 ,7例AVNRT中的 5例采用Swartz鞘管支持消融导管实现稳定贴靠。消融成功率 1 0 0 % ,无并发症。结论 :多种快速心律失常可合并PLSVC ,经导管射频消融仍有较高的成功率 ,但是在冠状静脉窦电极放置、冠状静脉窦标测和AVNRT消融的方法学上有一定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指导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标测与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3.2岁。经股静脉或股动脉置入64极球囊电极和射频消融导管至同一心室,计算机标测系统首先构建心腔的几何构型,然后建立心动过速的腔内等电势图,分析心动过速的最早起源点及折返激动的关键峡部,最终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指导消融导管至拟定靶点处进行环状或线形消融。结果5例患者共诱发出6种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平均周期为(336.6±42.7)ms。2例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及1例隐匿性束室纤维患者均消融成功。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有两种心动过速,一种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另一种起源于左室间隔部,前者消融成功,后者因导管操作致心动过速持续发作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终止手术。1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于最早激动点处做环状消融,未获成功。5例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4个月,所有消融成功患者均未再有心动过速发作。结论非接触性球囊导管标测系统指导心律失常的心内膜标测与消融是安全、有效的,与常规的标测和消融方法比较,该系统有一定的优越性,尤其适用于复杂病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标测及指导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19.
冯志强  张丰富 《心电学杂志》2004,23(3):131-132,135
目的 探讨快速、准确标测左侧斜行旁道消融靶点的方法,提高导管消融成功率。方法 对66例AVRT患者在高位右心房刺激、心室刺激或室性期前收缩、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律时进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确定旁道的走行方向,标测心室及心房侧靶点图,记录消融靶点位置及消融时间。结果 发现6例旁道走行方向斜跨二尖瓣环并确定为斜行旁道,经主动脉逆行法最终全部消融成功,部分病例耗时较长。结论 如果冠状窦标测电极(CS)记录到的最早逆行心房激动点和最早顺传心室激动点不在同一记录直线上,在排除多旁道后应考虑斜行旁道的可能,同时可判断其斜行程度。最早逆行心房激动点和最早顺传心室激动点分别是心房侧和心室侧的消融靶点。如能标测到旁道电位,成功率更高。对于隐匿性左侧旁道,左心室起搏信号s到cs上最早逆传至A波的最短间隔处是很好的消融靶点。  相似文献   

20.
报道两例右侧显性房室旁道合并右后隔慢旁道的电生理特点和消融治疗。两例显性预激综合征接受射频消融治疗 ,心房和心室程控刺激评价消融前后电生理变化。心脏标测证实两例病人存在右侧显性房室旁道 ,阻断该旁道后AV间期延长达 16 3和 16 7ms,QRS波群变宽呈完全预激形 ,程控刺激和标测证实为右后隔慢旁道 ,前传速度慢但无递减传导 ,无VA传导 (例 1)或VA递减传导 (例 2 )。消融阻断慢旁道后AV再次延长达 188ms和 2 17ms,心室预激消失 ,QRS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形 ,心室刺激见VA分离。结论 :两例病人为右侧游离壁显性房室旁道合并右后隔慢旁道 ,前者掩盖后者的前向传导。正常房室传导束 (AVN HPS)的传导速度慢于慢旁道是其显现前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