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我国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增多,并且老年人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极易遭受外伤而致髋部骨折,如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等。骨折发生后,需长期卧床休息,治疗期间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褥疮等并发症,引起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最大的危害是导致骨折的发生。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也显著增高,这已经引起了医学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很多,但是专门针对骨质疏松所导致的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分型、治疗进展等方面,对近年来有关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研究现状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3.
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指导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髋部骨折占42%。我院对此类患者68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1350角钢板,可折式拉力螺钉治疗,固定良好。其中29例患者除基础治疗外,并在医院周围10kg以内设家庭病房,进行康复指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高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是引起老年人髋部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宁华等[1]通过对中国五大行政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及骨折流行病学研究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总骨折患病率为26.16%,其中髋部骨折患病率为11.9%。由以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骨质疏松越来越被更多人重视,特别是老年人,而骨质疏松造成的髋部骨折的治疗越来越被广大骨科医生所关注。骨质疏松之所以危害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健康,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并发的骨折。骨质疏松骨折,多发于挠骨远端,脊柱和髋部,而髋部骨折的治疗费用、入院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远较其他部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高。故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评价骨折危险性,经济简便、有效地筛选高危人群,减少骨折的发生,意义重大,能及时正确有效地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就能更好地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老年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386例老年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386例老年髋部骨折,根据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致伤原因比较,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髋部骨折发生年龄主要在65-75岁,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年龄在65-69岁,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年龄在70-75岁,均以老年女性较多(P〈0.05)。跌倒及扭伤是主要致伤原因(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应根据其特点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效果及经验。方法对38例患者行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部获得1 a以上随访。结果行双极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肢功能的优良率为97%。结论无绝对手术禁忌证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效果好,不仅可最快地恢复伤肢功能活动,还可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3年10月对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PFNA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8~54周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8~22周,平均14周,无感染、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骨折不愈合、髋内翻及旋转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及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等优点,尤其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PFNA微创内固定术结合规范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Ⅲ~Ⅴ型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EvansⅢ~Ⅴ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术后给予规范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比较2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检测2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髋部骨密度,统计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治疗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个月髋部骨密度测定,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FNA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Ⅲ~Ⅴ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利于骨折愈合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骨折发生率增高为特征的系统性疾病。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7位。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长,我国此类骨折的发生率已显著提高。根据Ohldin等的报道在老年髋部骨折中,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比例较高,可达69%,因其固有的特点,近几年已经引起临床医师的特别关注。1骨质疏松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牛维  邵敏 《中医正骨》2001,13(6):19-20
为探讨腰椎骨密度测量在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性的临床意义。测定了老年髋部骨折和非骨折人群各50例的腰椎骨密度。结果显示两组间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腰椎骨密度能够预测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DHS(Dynamic hip serew)(对照组)与DHS加拉力螺钉(治疗组)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和分析,评价2组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3例,从骨密度、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活动及术后疗效方面,对2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68例患者获8~2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2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骨性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疗效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都是目前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髓外内固定方式,但是治疗组比对照组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3.
李春雯  刘杰 《中医正骨》2013,(12):42-44
目的:初步了解杭州市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性别构成比和病种构成比.方法:随机选择杭州市8家三级甲等医院,从各医院病案室中抽取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治疗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病案资料,分析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性别构成比和病种构成比.结果: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1 941例,其中股骨颈骨折1 258例,男428例、女83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683例,男231例、女452例;两种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P=0.929).2001-2002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123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61例,男64例、女120例;2003-2004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222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131例,男123例、女230例;2005-2006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229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123例,男113例、女239例;2007-2008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307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167例,男160例、女314例;2009-2010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377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201例,男199例、女379例.2001-2010年,不同年份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病种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9,P=0.916);不同年份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6,P=0.940).结论:2001-2010年,杭州市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病种构成比和性别构成比均无明显变化,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多于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金天格胶囊辅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钙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金天格胶囊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患侧股骨近端骨密度、骨折愈合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患侧股骨近端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金天格胶囊辅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可有效提高患者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患者,随着社会老龄化,此类骨折发生率越来越高。我院自2001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动力髋部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4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4例均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男36例,女28例;年龄20~86岁,平均60岁  相似文献   

16.
壮骨二号方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性激素缺乏引起的全身的骨代谢疾病,是骨的纤维结构的改变。由于骨细胞减少,骨的脆性增加,因此增加了骨折的发生率,造成骨折后愈合缓慢,甚至骨不愈合。股骨粗隆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笔者采用自拟壮骨二号方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主要是股骨颈骨折和转子下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并发症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死亡率,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全身性骨骼代谢疾病,它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至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0P可分为三型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90%以上是原发性骨折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包括骨折髋部骨折,椎体骨折,前臂骨折等。为此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临床检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展望7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1月~2008年9月,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41例,男17例,女24例。年龄65~94岁,平均74.6岁。参照Evans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标准分类:Ⅰ型4例,Ⅱ型3例,Ⅲ型17例,Ⅳ型15例,逆粗型2例。观察疗效。结果:41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10~18个月(平均12个月),本组41例患者术中出血200~500mL,平均出血360mL;手术时间50~90min,平均65min;骨折愈合时间12~20周。采用Sanders功能评定标准:优22例,良16例,差3例,优良率为92.68%。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稳定,组织损伤小,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徐仲翔 《新中医》2014,46(1):93-9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各45例。2组均行手术复位外支架固定术治疗,单纯西医组进行常规的术后恢复,中西医结合组采用中医辨证分期进行手术恢复。2组均治疗6月。观察比较骨密度值、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腰椎正位、健侧股骨颈、Wards三角及大粗隆4个部位的骨密度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单纯西医治疗后仅Wards三角的骨密度较治疗前上升(P0.05)。单纯西医组骨折愈合时间为6.5月,中西医结合组骨折愈合时间为3.3月,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改善骨代谢,增强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2012年3月3年以来收治的9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为PENA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为DHS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中医药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以及术后情况比较,PENA组患者术中以及术后情况均优于DH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上均有明显的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有显著的疗效,同时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创伤小,固定牢固以及并发症少,并且结合中医药辨证治疗,有利于骨折的稳定以及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