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葡萄糖主要通过糖酵解途径、磷酸戊糖途径、己糖胺生物合成途径和多元醇途径进行代谢,在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及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葡萄糖代谢异常,可导致卵母细胞成熟障碍和胚胎发育异常。本文对上述四条葡萄糖代谢途径在卵母细胞和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进一步研究卵母细胞成熟和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葡萄糖代谢途径的调控机制,有利于改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胚胎的培养条件,提高体外培养的卵母细胞和胚胎的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植入前暴露邻苯二甲酸单丁酯(DBP)对孕早期胚胎植人和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孕1.5 d、2.5d、3.5d给孕鼠灌胃300 mg·kg(-1)·d(-1)·d(-1)的DBP,然后于7.5 d、8.5 d、9.5 d统计子宫植入点数、活胎数量、吸收胎数量和胚胎长度,并使用全胚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nestin蛋白的表达。结果 DBP暴露显著降低了胚胎长度(P<0.05);降低了妊娠率(P<0.05);也降低了植入点数和胚胎数,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提高胚胎吸收率(P<0.05)。利用神经干细胞特征性标志物nestin检测DBP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发现,DBP处理组胚胎头部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孕早期DBP暴露降低了胚胎妊娠率,延缓了胚胎的发育,并降低了头部神经细胞的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小鼠胚胎进行植入前胚胎活检的研究。 方法 通过输卵管冲洗 ,获得 4~ 8细胞期胚胎 ,用“一”字机械法和化学法分别对 4、8细胞的胚胎进行活检后继续培养 ,比较其囊胚形成及孵出情况。 结果 “一”字机械法胚胎活检后胚胎的囊胚形成率 (4细胞期 78 8% ,n =6 6 ;8细胞 99 0 % ,n =10 0 )、囊胚孵出率 (4细胞期 84 6 % ,n =5 2 ;8细胞期 94 9% ,n =99) ;化学法胚胎活检后胚胎的囊胚形成率 (4细胞期 74 1% ,n =5 8;8细胞期 92 9% ,n =12 7)、囊胚孵出率 (4细胞期88 4 % ,n =4 3;8细胞期 95 8% ,n =118)。两法均与未活检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两者的囊胚形成率、囊胚孵出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细胞数越多越有利于胚胎进一步发育 ;而是否活检与活检方法对胚胎发育潜能无显著影响。 结论 用“一”字机械法在小鼠胚胎 4或 8细胞期进行单个卵裂球活检 ,不影响胚胎的发育 ,是一种较好的胚胎活检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细菌污染和更换含不同体系抗生素的培养液对胚胎发育结局的影响,探讨细菌污染胚胎的解决办法。方法小鼠胚胎随机分成3组,A组为对照组,B、C两组为庆大霉素耐药大肠杆菌污染组,对C组中途换液终止污染,观察细菌生长以及各组胚胎发育情况。结果培养第1天B组和C组的存活率(分别为70.0%和73.3%)均显著低于A组(100%)(P0.001);第3天C组成囊率(20.0%)显著低于A组(100%)(P0.001),而B组胚胎全部死亡。A组囊胚以IV期和V期的优质囊胚为主,C组部分为未完全扩张囊胚,无优质囊胚存在。结论细菌污染严重影响了胚胎发育,甚至导致胚胎死亡;更换含有新的抗生素体系的培养液可以终止胚胎污染,可部分改善胚胎培养的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临床病例,为PGD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进行PGD的病例资料136例,按照不同临床适应证进行数据统计、总结分析。PGD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GS)进行。结果 136例PGD,172个取卵周期中,染色体病116例,8个病种;单基因病20例,8个病种。全部采用囊胚期活检,活检474个胚胎,活检成功率100%,全基因组扩增成功率95.6%,有434个胚胎获得明确诊断,胚胎正常或携带者率50.9%(221/434)。98例患者进行了115个周期的解冻移植,均采用单囊胚移植,胚胎复苏率100%,76例获临床妊娠(66.1%),4例流产(5.3%),2例多胎妊娠(2.6%),2例宫外孕(2.6%),出生31个男婴和30个女婴。结论 NGS技术可精准检出染色体异常和致病基因突变,有效筛选可用胚胎,阻断遗传疾病的传递。PGD后单囊胚解冻移植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治疗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妇产科生殖中心就诊并完成IVF/ICSI助孕周期及PGD的50对夫妇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为夫妻之一携带染色体结构异常者,10例为单基因病家族史、夫妻一方或双方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囊胚活检术获得胚胎细胞,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后,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胚胎染色体拷贝数。选择染色体平衡、无单基因病发病风险的胚胎,行单囊胚移植。妊娠后在孕中期(18~22 W)进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对胎儿进行核型分析及基因检测。结果 50例行PGD的患者进行了62个促排卵周期,获得218个囊胚,全部采用囊胚活检技术,活检成功率100%。40例染色体病患者共6个病种,获得可移植的囊胚39枚,60%的患者获得可移植囊胚;移植20人,临床妊娠12人,妊娠率60.0%(12/20),流产2人,获得10例健康婴儿。10例单基因疾病患者共7个病种,共获得24个可移植囊胚,100%的患者获得了可移植囊胚;移植9人,临床妊娠5人,妊娠率55.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Gn)用量对胚胎非整倍体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中心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GT-A)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37岁组、37~40岁组和>40岁组,并根据Gn累积使用量分为Gn<1500 U组(A组)、1500 U≤Gn≤3000 U组(B组)和Gn>3000 U组(C组),比较不同年龄组间以及同年龄组内三种Gn用量间的胚胎非整倍体率。结果三个年龄组胚胎非整倍体率分别为43.6%、61.0%、73.7%,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个年龄组内,不同Gn用量组间的囊胚非整倍体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在PGT-A周期中,年龄越大胚胎非整倍率越高;外源性Gn用量对胚胎非整倍体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玲  李蓉  周亮  钟凯 《生殖医学杂志》2007,16(2):111-114
基因印迹是指亲源依赖性单等位基因表达,即只有一个父源性或母源性等位基因表达,印迹基因的表达不符合经典的孟德尔遗传。基因印迹正常发生于配子形成过程中,可影响胚胎形成、发育、胎儿生长及胎盘分化,若印迹异常则导致畸型和智力障碍。在卵泡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印迹基因Snrpn起着重要作用,Snrpn基因异常可导致帕德维利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PWS)和安吉尔曼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AS)等先天性遗传病发生。本实验用单细胞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Snrpn在人类卵母细胞生发泡(GV)、  相似文献   

9.
Cockayne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加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累积全身多个系统。本文报道1对同时携带ERCC8基因Exon4缺失突变的夫妇因生育过1个Cockayne综合征A型患儿,现欲生育健康孩子来我院就诊的诊疗经过。该对夫妇通过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学检测(PGT-M)成功阻断了该基因突变向子代的垂直传递,之后经冻融囊胚移植获得妊娠并活产1名健康女婴。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对人体的影响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目的 探讨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对患者末稍血像、肝功能、肾功能、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且不能手术根治的 2 5例患者 ,超声引导下或术中植入1 2 5I粒子。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 3个月内多个时间点末梢血像、肝功能、肾功能及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变化。 结果 治疗前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为 (6 3±2 2 )× 10 9 L、(12 2 7± 17 3)g L、(2 19 9± 117 5 )× 10 9 L ,治疗后 1月及 3月分别为 (6 4± 1 8)× 10 9、(114 5± 30 9)g L、(191 5±5 9 6 )× 10 9 L和 (6 1± 1 2 )× 10 9、(116 3± 16 0 )g L、(191 7± 10 8 2 )× 10 9 L ,无显著性差异 (F分别为 1 893、0 6 16、0 5 96 ,P分别为 0 0 72、0 779和 0 76 2 )。ALT、AST、BUN、Cr、CK及CK -MB检测在各时间点亦无显著差异 (F值分别为 1 86 1、0 5 5 1、1 74 0、1 934,0 4 12 ,0 0 5 2 ,P值分别为 0 118、0 737、0 14 2、0 10 5、0 837、0 998)。胰腺癌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在治疗后 1月有明显下降。粒子治疗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 和CD8)及NK细胞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F值分别分 0 2 87、0 5 2 0、0 4 97、1 10 1,P值分别为 0 75 2、0 5 98、0 6 12、0 34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单基因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M)中采用2种单倍型构建策略,判断3例新发突变家系中胚胎是否携带致病变异。方法 收集3例新发突变家系,其中2例为男方新发突变,1例为女方新发突变。经过促排卵、体外受精及胚胎培养后,对所获得的囊胚进行滋养层细胞活检,活检细胞利用多次退火环状循环扩增技术(MALBAC)进行全基因组扩增(WGA),分别利用单精子测序技术及胚胎互推策略进行家系的单倍型构建,判断胚胎是否携带致病变异,最后选择健康的胚胎进行移植。妊娠中期进行胎儿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验证PGT-M结果准确性。结果 3个家系的单倍型构建成功,移植后均获得了妊娠且得到了产前诊断。其中1例已分娩未携带亲本致病变异新生儿,2例仍在妊娠中。结论 对于无法采用常规的单倍型分析方法的家系而言,利用单精子测序及胚胎互推策略可以使新发突变的夫妻从源头上阻止患儿的妊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对高精子DNA碎片指数(DFI)不育夫妇的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精子DFI≥15%行ICSI治疗的男性不育患者60例作为病例组,其中行PGS-ICSI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高DFI-PGS组,未行PGS检测的患者30例作为高DFI-ICSI组;另选取DFI15%行ICSI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低DFI-ICSI组。比较高DFI-ICSI组与低DFI-ICSI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胚胎种植率的差异;比较高DFI-PGS组与高DFI-ICSI组女方年龄,男方年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FSH、LH、T、精子DFI、核蛋白不成熟精子百分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胚胎种植率差异。结果:高DFI-ICSI组与低DFI-ICSI组相比,正常受精率[(65.38±24.62)%vs(73.00±17.00)%]、优质胚胎率[(62.41±25.97)%vs(73.00±22.10%)]、囊胚形成率[(62.55±25.21)%vs(64.30±18.60)%]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胚胎种植率[31.25%vs 52.50%]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DFI-PGS组与高DFI-ICSI组相比,女方年龄,男方年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FSH、LH、T、精子DFI、核蛋白不成熟精子百分率,正常受精率[(69.76±15.82)%vs(65.38±24.62)%]、优质胚胎率[(64.42±30.75)%vs(62.41±25.97)%]、囊胚形成率[(67.53±19.24)%vs(62.55±25.21)%]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间胚胎种植率(60.97%vs 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精子DFI≥15%的不育患者,行单纯ICSI治疗并不能提高其胚胎种植率;而行PGS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胚胎种植率。  相似文献   

13.
辅助生殖技术的成熟运用为不孕不育患者带来了福音。配子发生和胚胎早期发育是辅助生殖的核心,对配子及胚胎研究的生物手段层出不穷,其中,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为解决这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转录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基因的表达及调控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发掘相关功能基因。在此基础上,可以分析这些差异基因的功能、信号通路和调控网络,为解析不孕不育病理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因此,本文综述了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在卵母细胞成熟、精子发生以及植入前胚胎发育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了该技术在辅助生殖方向的应用价值,以期对临床提供分子层面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对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家系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的应用价值和优势。方法选取1对于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就诊的SMA基因携带者夫妇,经家系调查后,抽取家系成员外周血,采用Real-time PCR法进行分析,明确基因突变位点。针对突变位点涉及基因及基因的上下游区域内选择高密度紧密连锁的单核苷酸多态(SNP)作为遗传标记。二代测序(NGS)后,选择若干有效位点进行单体型分析。最后使用单体型连锁分析技术进行单基因PGD。结果此对夫妇的SMN1基因exon7均为单拷贝,而先证者为SMN1基因exon7纯合缺失。通过单体型连锁分析之后进行单基因病PGD周期,形成4枚囊胚,NGS PGD检测结果为未携带突变的整倍体囊胚、单拷贝携带的整倍体囊胚、单拷贝携带但为非整倍体囊胚和致病的整倍体囊胚各1枚。将未携带突变的整倍体囊胚行冻融胚胎移植后获得临床妊娠,产前诊断结果显示未见异常,足月剖宫产分娩一正常男婴,体重3 150g,健康状况良好。结论采用NGS对SMA家系行PGD可以阻断此单基因病在该家系中的再发风险,还可以避免选择非整倍体胚胎而导致的流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技术,通过体外受精(in—vitro fertilization,IVF)获得卵母细胞或胚胎,经活检遗传学分析,选择正常胚胎移植,可避免遗传病妊娠发生,将产前遗传学诊断提前到胚胎植入之前,具有重大的优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源重组人钙调素(rhCAM)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小鼠超促排卵,收集2-细胞胚胎置于含不同浓度rhCAM的IVF-30培养液中,观察并记录胚胎形态,TUNEL法检测囊胚细胞数及囊胚细胞凋亡情况。结果20μg/ml rhCAM组的胚胎体外培养48、72 h的囊胚形成率和孵化囊胚率均高于对照组,该组体外培养72 h囊胚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200μg/ml rhCAM组的胚胎囊胚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一定浓度的rhCAM可促进胚胎体外发育并可抑制胚胎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研究血清替代补充成分(SSS)和人血清白蛋白(HSA)作为培养液蛋白添加物对IVF/ICSI-ET植入前胚胎发育和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从而优化IVF/ICSI-ET胚胎培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3年5~9月和2014年同期IVF/ICSI-ET统计数据,其中2013年患者胚胎培养使用10%HSA作为蛋白添加物,而2014年患者胚胎则使用20%SSS作为蛋白添加物。根据培养液蛋白添加物的不同将患者分SSS组和HSA组,并对行IVF和ICSI的患者分别进行患者基本情况、胚胎发育和妊娠情况的比较。结果对于行IVF的患者而言,SSS组和HSA组在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平均促性腺激素(Gn)量、Gn使用天数、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移植胚胎数、妊娠率和着床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SSS组优质胚胎率(63.20%)和胚胎冻存率(76.58%)均显著高于HSA组(分别为50.39%和68.74%)(P0.05);对于行ICSI的患者而言,SSS组和HSA组在患者不孕年限、平均Gn量、Gn使用天数、受精率、卵裂率和妊娠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SSS组年龄[(32.76±0.28)岁]、优质胚胎率(61.80%)和胚胎冷冻率(68.29%)均显著高于HSA组[分别为(30.03±0.31)岁、51.12%和60.09%,(P0.05),而SSS组胚胎着床率(24.29%)显著低于HSA组(29.23%)(P0.05);将行ICSI的患者按年龄(35岁和≥35岁)]分组分析显示,在不同年龄段,SSS组和HSA组在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HSA,SSS能够促进IVF/ICSI-ET植入前胚胎的发育,提高卵母细胞的利用率,但并不能改善临床妊娠结局,可以作为优化胚胎培养的合适蛋白添加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中新发染色体异常对易位携带者胚胎诊断结果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7个周期的罗氏易位和64个周期的相互易位携带者的囊胚采用二代测序(NGS)行PGD。结果罗氏易位和相互易位携带者的囊胚PGD结果显示,34.1%(139/408)的胚胎存在新发染色体异常;罗氏易位和相互易位各自的数据显示,罗氏易位携带者的完全新发染色体异常率为31.7%(40/126),数值上高于相互易位携带者的18.4%(52/2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氏易位和相互易位携带者分别有70.4%(19/27)和54.7%(35/64)的PGD周期检出完全新发染色体异常囊胚;临床结局显示分别有7.4%(2/27)的罗氏易位PGD周期和18.8%(12/64)的相互易位PGD周期由于新发染色体异常导致无正常结果的胚胎可供移植。结论罗氏易位和相互易位携带者的囊胚PGD均不同程度的面临新发染色体异常的影响。相比于相互易位携带者,罗氏易位携带者中完全新发染色体异常的囊胚检出率更高,但由于罗氏易位携带者可用的正常或易位携带胚胎率更高,实际其PGD周期受到的影响要小于相互易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利用单细胞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GH,aCGH)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技术平台,并应用aCGH技术进行PGS获得持续妊娠. 方法 采集废弃胚胎来源卵裂球10个,核型正常男性(46,XY)淋巴细胞3个,通过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后,利用aCGH技术进行染色体非整倍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将aCGH技术应用于临床一例反复流产患者. 结果 3个淋巴细胞及9个废胚来源卵裂球的全基因组扩增成功,1个废胚来源卵裂球扩增失败,扩增成功的样本通过aCGH检测后均获得明确的诊断,3个淋巴细胞分析结果与已知核型一致;临床病例5个胚胎活检的单卵裂球均得到明确诊断,移植1枚正常整倍体胚胎后获得临床持续妊娠. 结论 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中,单细胞aCGH技术能全面地评估胚胎染色体组情况,可应用于临床PG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联用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ERT)与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技术在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FET的RIF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评估检测不同分为4组:接受ERT评估(基于转录组测序的ERT技术模型)后移植经PGT检测筛选的整倍体囊胚RIF患者(联用组,n=138)、均未接受ERT评估和PGT检测移植RIF患者(RIF组,n=324)、仅接受ERT评估后移植RIF患者(ERT组,n=147)和仅接受PGT检测筛选整倍体囊胚移植RIF患者(PGT组,n=121),比较4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及FET结局,并对RIF患者活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5.79%(273/285)接受ERT评估的RIF患者的内膜容受期会推迟1~2 d,根据ERT评估结果相应调整了移植时间。各组患者的FET结果显示,联用组的胚胎种植率、宫内妊娠率、活产率均显著高于PGT组、ERT组与RIF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实施PGT、接受E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