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劲  刘静静 《器官移植》2014,(4):206-209
<正>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尽管移植外科的进步和免疫抑制剂的研发使移植受者的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OLT术后的胆道并发症一直是受体移植肝功能不良、损伤甚至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胆管病变(ischemic-type biliary lesions,ITBL)是肝移植术后较为棘手的胆道并发症之一。ITBL是由于血供破坏而导致的胆管局部或广泛的损害,可伴有胆泥或胆石形成,甚至发生移植肝无功能。ITBL的病变位于非吻合口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患者胆管并发症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OLT)后肝动脉狭窄(HAS)患者胆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肝动脉介入治疗对胆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本中心2003年10月至2006年3月22例OLT后HAS患者胆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HAS的介入治疗对胆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 22例OLT术后HAS患者,3例于术后近期行再次肝移植术,1例死于严重感染.其余18例HAS患者中,GGT和ALP升高发生率为100%,胆管狭窄(BS)的发生率为61.1%(11/18),胆漏的发生率为5.6%(1/18).12例患者接受肝动脉介入治疗后,6(50%)例发生BS,经胆道介入治疗后,0例治愈,6(100%)例好转;2例患者未行肝动脉介入治疗,1例发生BS,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患者在出现BS后诊断HAS,均接受肝动脉和胆道介入治疗,0例治愈,3(3/4)例好转,1(1/4)例无效.结论 OLT后合并HAS患者的胆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肝动脉介入治疗对HAS患者胆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栗光明  朱继业 《腹部外科》2007,20(6):371-372
近年来,随着我国肝移植技术的快速发展,移植术后合并症的发生率逐年下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降至3%~20%,死亡率降至1%~10%。但肝移植术后胆管合并症仍是导致移植肝丧失功能的主要原因之一。胆道并发症种类较多,并且与术后血管并发症、感染及免疫排斥反应等相关联。目前,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病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尸体供肝和36例活体供肝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结果36例活体肝移植受体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6%,235例尸体供肝肝移植受体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1%;肝内胆道狭窄和胆道铸型结石形成等严重胆道并发症在活体肝移植中未发生.讨论缺血时间尤其热缺血时间是导致严重胆道并发症的最主要的原因,所留取的受体胆道长度也是影响胆道并发症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雷达  董家鸿 《消化外科》2006,5(6):483-486
肝移植术后的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的致命弱点,是阻碍肝移植疗效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它被肝移植先驱Calne爵士称为“阿咯琉斯之踵”(the heel of Achilles)。随着对肝移植胆道并发症的进一步认识和外科技术的提高,因外科技术原因造成的吻合口、引流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而非外科技术原因的移植肝缺血型胆道病变(ischemic—type biliary lesion,ITBL)则成了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类型。因此,被称为“阿咯琉斯之踵再现”。缺血型胆道病变是指肝移植术后移植肝非吻合技术性的胆管树的破坏,其发生率为29/6~19%。由于其发病原因复杂,临床处理困难,已成为影响肝移植患者长期存活及导致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的研究已引起了全球移植专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约为7%~3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1]。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损伤(ischemic-type biliary lesion,ITBL)是指肝移植后供肝的胆道树出现非吻合口性的狭窄和扩张,肝内胆道树受损,最终导致胆道机械性梗阻和继发性感染,其发生率约为5%~15%[2]。Northover和Terblanche[3]研究表明胆道60%  相似文献   

7.
同种原位肝移植术的胆管重建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原位肝移植(OLT)的胆管重建方式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至2003年1月间103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OLT胆管重建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情况。103例患者中,75例采用经典式原位肝移植伴体外静脉转流、17例采用经典式原位肝移植不伴转流、11例采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胆道重建过程中有94例行胆管端端吻合,9例行胆肠吻合。胆管端端吻合的患者中,62例带T管引流,32例不带T管,但11例经受者胆囊管置入小橡胶管引流。术后胆管并发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B型超声波、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或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结果103例OLT患者术后胆管并发症发生率为7.8%(8/103)。62例带T管引流的患者中,6例(9.6%)发生胆管并发症,其中4例术后发生胆漏,2例拔除T管后发生局限性腹膜炎;32例不带T管引流的患者中,1例(3.1%)发生胆管狭窄。9例胆肠吻合中,1例(11.1%)术后发生胆漏。7例胆漏患者,2例经再次手术引流,其余继续保持引流胆漏自愈。不带T管引流的患者中的胆管狭窄为吻合口狭窄,经内镜取出异物、球囊扩张与安放内支架后治愈。1例患者因胆漏导致肝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及腹腔大出血,经介入法明确诊断并行栓塞治疗后治愈。患者中无胆管并发症而引起的死亡。结论胆管吻合口的胆漏与狭窄是OLT术后最常见的胆管并发症。良好的胆管血供与胆管吻合技术是防止胆管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及时的内镜检查与放射学技术是诊断和治疗胆管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胆道并发症一度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早年发生率高达30%,成为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1].随着肝移植技术的日臻成熟,UW(University of Wiscontion)和HTK(Histidine-tryptophaneketoglutarate)等器官保存液以及他克莫司(FK506)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肝移植手术成功率和术后1年生存率大幅提高,肝移植已成为常规手术,胆道并发症大大减少.笔者2003年11月-2004年12月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附属综合医院工作学习,参与实施人体原位肝移植手术(o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75例,均采用劈开式胆道重建术,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原位肝移植(OLT)的肝动脉重建是肝移植最重要的技术,常关系到肝移植术的成败.在所有管道重建中,肝动脉重建又是最复杂的.在供肝中,高达10.5%的肝动脉解剖变异需要进行复杂的肝动脉重建.OLT后肝动脉血栓形成(HAT)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增加,发生肝功能衰竭和败血症等.所以,肝动脉重建一直是肝移植术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胆1道并发症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07例尸体供肝和40例活体供肝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结果40例活体肝移植受体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5.0%,307例尸体供肝肝移植受体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9%;肝内胆道狭窄和胆道铸型结石形成等严重胆道并发症在活体肝移植和放置“T”管的尸肝移植未发生。结论缺血时间尤其热缺血时间是导致严重胆道并发症的最主要的原因,放置“T”管引流能降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如何做好肝移植胆道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肝移植技术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成功率已接近国外的先进水平。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仍高达9%~34%,胆道并发症仍然是影响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率和导致移植肝失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胆道重建技术则是影响胆道并发症发生率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高胆红素血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可以出现在术后的任何阶段。现就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作一综述:一、胆道因素是引起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最常见因素。目前大多数移植中心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在9%~15%之间[1]。许多的胆道并发症引起了肝内外胆管的狭窄或阻塞,引起高胆红素血症。1.胆管黏膜上皮自溶:供肝切取后,滞留在胆道内的胆汁对胆管黏膜有自溶作用,表现为术后胆道内胆泥淤积、结石形成及广泛狭窄,引起黄疸。该类型发病较慢,往往在术后数月出现,内科及介入治疗效果不肯定,必要时需外科取石或再次移植。因此,供肝切取…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的常见问题。近年来由于外科技术的进步 ,器官保存和免疫抑制剂的发展 ,使得大多数移植中心的供肝存活率超过 80 % ,然而胆道并发症仍然是肝移植术后重要的死亡原因 ,占 15 %~ 34% 〔1,2〕。对这一问题的病因、早期诊断、治疗及有效预防的探讨 ,直接关系到肝移植的预后 ,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胆道并发症的种类和发生率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种类较多 ,目前尚无统一分类。大多文献将其分为两大类 :胆瘘和胆道梗阻。胆瘘主要包括吻合口瘘和拔除T型管后发生的胆瘘两种 ;胆道梗阻包括胆道狭窄、胆泥形成、胆道结石等。此…  相似文献   

14.
原位肝移植(OLT)术后,肝脓肿是较为少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0%~2.8%~([1,2]).OLT术后肝脓肿的病因复杂,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我们回顾分析我中心2例OLT术后并发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报道,探讨其发生的可能原因,总结其诊断和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OLT)后肝脓肿的病因及治疗选择。 方法:分析4年间行OLT 558 例术后1~18 个月发生肝脓肿10 例(1.8%)的原因。结果:7 例为术后胆道并发症,2 例为肝癌复发灶射频消融术(RFA)后,1 例为不明原因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等。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超声或CT 检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脓肿抽吸引流、PTCD胆道内外引流、抗感染和支持治疗及再次肝移植。 10 例中6 例通过肝脏穿刺引流治愈,2 例通过再次肝移植治愈,2 例死于脓毒血症;治愈率为80.0%。结论:OLT 后发生肝脓肿地原因复杂,可能与胆管吻合口狭窄或梗阻、胆道缺血坏死、肝癌复发灶介入治疗、肝动脉血栓或狭窄和激素冲击治疗等有关。OLT 后肝脓肿的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8年9月间90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胆道狭窄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 90例肝移植受者中,术后有8例发生胆道狭窄并发症(8.89%),其中吻合口狭窄5例,非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狭窄中,有3例因炎症水肿引起狭窄,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球囊扩张或置入胆道支架治疗后痊愈;另2例因吻合口胆漏疤痕收缩导致狭窄,经ERC置入胆道塑料支架,1例狭窄消失,1例好转.3例非吻合口狭窄者,均为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经ERC或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采用球囊扩张和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效果不佳,2例行二次肝脏移植后获救,1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吻合口狭窄和非吻合口狭窄的病因对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因此,要重视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病因诊断和分析.只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均可有效地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8年9月间90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胆道狭窄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 90例肝移植受者中,术后有8例发生胆道狭窄并发症(8.89%),其中吻合口狭窄5例,非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狭窄中,有3例因炎症水肿引起狭窄,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球囊扩张或置入胆道支架治疗后痊愈;另2例因吻合口胆漏疤痕收缩导致狭窄,经ERC置入胆道塑料支架,1例狭窄消失,1例好转.3例非吻合口狭窄者,均为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经ERC或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采用球囊扩张和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效果不佳,2例行二次肝脏移植后获救,1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吻合口狭窄和非吻合口狭窄的病因对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因此,要重视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病因诊断和分析.只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均可有效地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8年9月间90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胆道狭窄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 90例肝移植受者中,术后有8例发生胆道狭窄并发症(8.89%),其中吻合口狭窄5例,非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狭窄中,有3例因炎症水肿引起狭窄,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球囊扩张或置入胆道支架治疗后痊愈;另2例因吻合口胆漏疤痕收缩导致狭窄,经ERC置入胆道塑料支架,1例狭窄消失,1例好转.3例非吻合口狭窄者,均为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经ERC或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采用球囊扩张和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效果不佳,2例行二次肝脏移植后获救,1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吻合口狭窄和非吻合口狭窄的病因对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因此,要重视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病因诊断和分析.只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均可有效地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8年9月间90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胆道狭窄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 90例肝移植受者中,术后有8例发生胆道狭窄并发症(8.89%),其中吻合口狭窄5例,非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狭窄中,有3例因炎症水肿引起狭窄,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球囊扩张或置入胆道支架治疗后痊愈;另2例因吻合口胆漏疤痕收缩导致狭窄,经ERC置入胆道塑料支架,1例狭窄消失,1例好转.3例非吻合口狭窄者,均为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经ERC或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采用球囊扩张和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效果不佳,2例行二次肝脏移植后获救,1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吻合口狭窄和非吻合口狭窄的病因对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因此,要重视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病因诊断和分析.只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均可有效地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8年9月间90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胆道狭窄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 90例肝移植受者中,术后有8例发生胆道狭窄并发症(8.89%),其中吻合口狭窄5例,非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狭窄中,有3例因炎症水肿引起狭窄,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球囊扩张或置入胆道支架治疗后痊愈;另2例因吻合口胆漏疤痕收缩导致狭窄,经ERC置入胆道塑料支架,1例狭窄消失,1例好转.3例非吻合口狭窄者,均为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经ERC或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采用球囊扩张和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效果不佳,2例行二次肝脏移植后获救,1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吻合口狭窄和非吻合口狭窄的病因对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因此,要重视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病因诊断和分析.只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均可有效地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