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大血管闭塞的预测价值.方法 利用“南京卒中注册系统”,回顾性分析发病24 h内入院且需行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或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患者就诊即刻进行NIHSS评分,根据DSA结果分为大血管闭塞组与非大血管闭塞组.大血管闭塞定义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I/M2段、椎动脉V4段或基底动脉存在血管闭塞,非大血管闭塞定义为未见血管闭塞或血管闭塞存在于大脑中动脉M3/M4段、大脑前动脉或大脑后动脉.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c统计量)评估NIHSS评分对大血管闭塞的预测能力,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判别大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前循环卒中63例,后循环卒中37例.NIHSS评分预测全部患者大血管闭塞的ROC曲线下面积(c统计量)为0.73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21 ~0.848],预测前循环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分别为0.817(95% CI0.699 ~0.936)和0.683(95% CI 0.505 ~0.861).NIHSS评分判断全部患者大血管闭塞的最佳截断值为13分(灵敏度为0.776,特异度为0.697,阳性预测值为0.839,阴性预测值为0.6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水平提问”[优势比(odds ratio,OR)4.673,95% CI 1.853 ~ 11.786;P=0.001]和“凝视”(OR 3.514,95% CI 1.271 ~9.716; P=0.015)是大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基线NIHSS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大血管闭塞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尤其对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预测价值较高.在NIHSS评分项目中,“意识水平提问”和“凝视”是判别大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机械取栓治疗在大脑中动脉M2段和大脑前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M2段和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15例,其中大脑中动脉M2段11例,大脑前动脉4例。观察取栓治疗后患者血管再通情况、颅内出血、脑卒中再发以及病死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90d,比较取栓前与取栓后90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及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 15例患者均血管满意再通,均为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以上。2例患者有症状性颅内出血,90d时NIHSS评分中位数明显低于术前[4.0(0.0,18.0)分vs 13.0(10.0,28.0)分,P0.01]。其中1例住院期间并发肺栓塞死亡。90d随访时,mRS 0~2分8例(53.3%)。结论对于大脑中动脉M2段和大脑前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治疗可能是安全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脑急性缺血性卒中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1997年7月至2002年7月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65例,男97例,女68例。年龄32~74岁,平均为58岁。采用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方法,起病距溶栓的时间为2~24h。尿激酶以1~1.2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万-130万U,平均85万U。结果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0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27例,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30例。闭塞血管再通者,颈内动脉14例,大脑中动脉27例,大脑中动脉分支2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19例。10例因明显的血管狭窄,溶栓后给予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神经系统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105例,并发脑出血6例,消化道出血13例。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可使血栓局部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用药总量小,疗效好,见效快,是治疗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动脉高密度征(hyperdense artery sign,HAS)表现为CT平扫上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缺血征象之一,反映了大脑中动脉近端血栓形成和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初次CT扫描时约26%~35%可见HAS,其存在可能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  相似文献   

5.
根据第23届欧洲卒中大会(European Stroke Conference,ESC)报道的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段闭塞长度较短被确定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溶栓治疗成功和转归良好的一个显著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机械取栓装置Solitaire AB治疗颅内动脉远端闭塞所致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Solitaire AB取栓装置治疗的9例前循环远端动脉闭塞患者的资料,其中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7例,大脑前动脉A3段闭塞2例。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治疗及术后3个月临床随访结果。以支架取栓后再通率、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治疗的有效性,以手术相关并发症、病死率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1)9例患者中,8例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分级2b或3级。(2)出院时NIHSS评分中位数9.5(3.0,15.5)分,较术前19.0(16.0,22.0)分明显下降(Z=2.703,P=0.007),未发生操作相关永久性并发症。再通的8例患者中,4例预后良好(mRS评分为0~1分),4例残疾(mRS评分为3~4分);未再通的1例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时mRS评分为4分。结论颅内动脉M2段或A3段急性闭塞时,使用Solitaire AB取栓效果较好,其有效性、安全性及适应证尚需更大样本的对照研究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闭塞部位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在发病4.5h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MCA闭塞性卒中患者.将MCA闭塞部位分为MCA近段(M1近段)和MCA远段(M1远段、M2段及以远).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定义为溶栓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基线时改善≥4分或NIHSS评分为0分.根据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分为转归良好组(0~2分)和转归不良组(3~6分).结果共纳入70例MCA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MCA近段闭塞患者22例(31.4%),MCA远段闭塞患者48例(68.6%);转归良好52例(74.3%),转归不良18例(25.7%).MCA近段闭塞组心房颤动(x2=4.541,P=0.033)患者比例以及入院时(t=5.192,P=0.026)和溶栓后24 h时(-5.365,P=0.024)NIHSS评分均高于MCA远段闭塞组.MCA近段闭塞组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MCA远段闭塞组(x2 =9.434,P=0.002),而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x2 =9.563,p=0.002)和7d内病死率(x2=14.491,P<0.001)均显著高于MCA远段闭塞组.转归不良组发病至溶栓时间(t=6.346,P=0.014)以及入院时(t=4.498,P=0.038)和溶栓后24 h时(=4.866,P=0.028)NIHSS评分以及MCA近段闭塞的患者比例(x2=18.710,P<0.001)显著长于或高于转归良好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A近段闭塞[优势比(odds ratio,OR) 14.38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525 ~ 81.925;P=o.003]、发病至溶栓时间较长(OR 12.927,95% CI2.624 ~ 61.748;P=0.002)、溶栓后24 h时NIHSS评分较高(OR 3.492,95% CIl.027~11.880;P=0.045)是90 d时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不同部位MCA闭塞患者静脉溶栓的转归存在差异.MCA闭塞部位、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后24 h时NIHSS评分和年龄是MCA供血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转归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大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后6~9h内动脉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叫颐性分析27例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资料,发病距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为6~9h,头部CT未显示脑出血和明确的梗死灶,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责任血管后,采用球激酶进行选择性动脉溶栓,尿激酶以1.5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50万U。血流动力学评估采用前向血流评定(TICI).结果在27例溶栓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的患者中,颈内动脉闭寒的有10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有15例,大脑前动脉主干闭塞的有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20例,心源性卒中7例,溶栓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TICI分级:3级)的为5例,部分再通(TICI分纵:2级)的为15例,未再通(TICI分级:0~1级)的为7例,血管再通率为74.1%,总病死率为14.8%。20例动脉例佯硬化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90%,死亡率为0;7例心源性尊中患者,溶拴治疗后血管再通半为28.5%,死亡率为4/7。与溶栓治疗前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闭塞忠者的NIHSS评分和修订Rankin量表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在头部CT未显示有明确梗死灶的前提下,6~9h内选择动脉溶俭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应重视急性缺血性卒中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前,发病后3h行的静脉内溶栓治疗疗效仍然是明显的,并获准应用于临床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溶栓治疗方法。然而,静脉内溶栓治疗对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等大血管闭塞的再通率很低,疗效欠佳;而动脉内溶栓治疗较静脉内溶栓虽有较高的再通率,但其优点却被时间耽误所抵消。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兼有静脉内溶栓治疗的快速和动脉内溶栓治疗的高再通率,似乎是解决血管闭塞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吸烟与男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收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并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的男性患者257例,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140例和非吸烟组117例,对比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率及发病年龄。结果吸烟组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吸烟组(49.3%vs 24.8%),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年龄明显小于非吸烟组[(60.13±10.52)岁vs(65.26±11.77)岁,P<0.01]。吸烟组年龄≤60岁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吸烟组(50.7%vs 27.4%,P<0.01)。结论吸烟可能是男性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且吸烟可能使男性患者更早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发作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据国外文献报道,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年卒中发生率高达10%~17%,而无症状颈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患者年卒中发生率也可达2%。提示颈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治对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之一,但MR血管成像(MRA)除用于检查外,进行评价狭窄的研究却很少。Mizuma等报道使用3.0 T MRI评价脑梗死患者收缩期和舒张期间MCA病变断层的动态变化。该研究评估了12例MCA M1段狭窄的卒中患者和12名健康志愿者。通过使用心动同步影像,检测收缩期和舒张期MCA断层(狭窄近端/远端和狭窄处),采用MRI电  相似文献   

13.
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卒中的复发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卒中事件的复发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将182例有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首发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卒中事件的发生率,根据TCD收缩峰血流速度,将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分为3组:中度狭窄组(86例)、重度狭窄组(80例)、闭塞组(16例);根据头部CT、MRI检查所显示梗死灶的部位将脑梗死分为3类:皮质区域内梗死、交界区梗死和深穿支动脉梗死。在发病6个月内随访,评估卒中危险因素与卒中复发事件的相关性。 结果 182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发病6个月内病变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内卒中复发率为13.2%。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卒中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7),重度狭窄患者卒中复发率最高。不同梗死类型患者卒中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以交界区梗死患者卒中复发率最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复发事件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密切相关(P=0.001 5,0.009 8)。 结论 大脑中动脉的狭窄程度、卒中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及脑梗死类型与患者卒中的复发有关。卒中复发机制可能与脑组织低灌注以及动脉栓塞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征(FVH)的影响因素以及FVH与责任血管狭窄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360例,于发病72 h内完善头部MR检查,且梗死责任动脉为单侧大脑中动脉(MCA),排除了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治疗的初步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卒中数据库中注册的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9例,均接受支架取栓治疗。19例患者中,男12例,女7例;年龄48~83岁,中位年龄69(51,75)岁;合并心房颤动9例,高血压病15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史4例,卒中史2例[此次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为1分],吸烟史8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28分,中位评分为15(11,22)分;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 3~10分,中位评分为8(6,9)分;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病因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9例,心源性栓塞10例。分析其取栓治疗前后NIHSS评分、手术方式、血管再通、颅内出血等情况,并分析术后90 d预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 TICI)分级2b~3级为血管成功再通; mRS评分0~2分为临床预后良好,mRS评分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19例患者发病至穿刺时间137~545 min,中位时间为265(184,347) min,穿刺至再通时间中位数为75(58,98) min; 17例患者仅使用取栓支架,2例患者联合使用球囊再通,中位取栓次数为1(1,2)次;成功再通占比为16/19,3例为m TICI分级2a级。术后24 h NIHSS评分1~30分,中位评分为17(4,21)分,出院时NIHSS评分1~30分,中位评分为11(2,15)分。7例患者发生颅内出血,其中1例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另12例未发生颅内出血。90 d时随访,19例患者中死亡3例,分别为脑疝形成、糖尿病肾病导致肾功能不全、脑出血各1例; mRS评分中位数为2(1,4)分,预后良好占比为11/19(包括成功再通者10例),预后不良占比为8/19(包括成功再通者6例)。结论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治疗效果进行初步分析认为安全、有效,但结论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e-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部位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性卒中组)和同期门诊和住院的非缺血性卒中患者(对照组),对两组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和颈动脉粥样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vascular hyperintensities, FVH)-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不匹配与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e...  相似文献   

18.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内溶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缺血性卒中主要是由于脑动脉内血栓形成、栓子脱落或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供血区域血流量减少,使责任血管区域脑组织缺血坏死。急性缺血性卒中自然预后差,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近年来,经导管介入动脉内溶栓治疗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动脉内溶栓可使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闭塞的血管再通,恢复脑细胞的血供,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作者通过对4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溶栓治疗的回顾,从护理学角度对围手术期的护理计划进行了分析,旨在更加准确、到位地配合动脉溶栓治疗,提高动脉溶栓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及血流代偿。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和全科医学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慢性MCA M1段闭塞患者55例,收集血管影像学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分析MCA M1段闭塞合并同侧脑动脉病变情况、侧支循环及血流代偿。结果 MCA M1段闭塞侧大脑前动脉(ACA)A1段/大脑后动脉(PCA)P1段发育良好、无重度狭窄,颈内动脉无重度狭窄/闭塞37例(67.3%);MCA M1段闭塞侧并发ACA A1段发育不良/重度狭窄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5例(9.1%);MCA M1段闭塞侧并发PCA P1段发育不良/重度狭窄13例(23.6%)。血管影像学和TCD显示:ACA→MCA软脑膜侧支开放50例(90.9%),PCA→MCA软脑膜侧支开放42例(76.4%),脑膜中动脉→MCA侧支开放5例(9.1%),枕动脉→PCA→MCA侧支开放13例(23.6%),穿支动脉及新生血管血流代偿55例(100.0%)。结论 老年慢性MCA M1段闭塞时因合并同侧脑动脉病变情况不同,主要启动了大脑皮质...  相似文献   

20.
正自《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发布以来,国内取栓治疗热潮逐渐兴起。基于最新研究证据,中国卒中学会组织国内本领域专家制定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8》,现将血管内治疗方案推荐要点介绍如下。1.发病6 h内,符合以下标准时强烈推荐机械取栓治疗: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0~1分;缺血性卒中由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引起;年龄≥18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ASPECTS评分≥6分(Ⅰ类推荐,A级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