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发表的新版NHBPEP关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诊断、评估和治疗的建议将儿童高血压分为前期、Ⅰ期和Ⅱ期。前期:血压介于第90-95(不含95)百分位值或血压超过120mmHg/80mmHg但未达上述标准;Ⅰ期:血压介于第95-99百分位值加5mmHg;Ⅱ期:血压大于第99百分位值加5mmHg。儿童高血压以继发性为主,而青少年高血压原发性占多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社区规范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社区2012年建立档案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规范化社区管理,保持随访,观察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与2012年相比,2013年120例患者整体血压水平下降情况为:SBP 下降(15.5±10.2) mmHg, DBP 下降(5.5±3.2) mmHg。2013年高血压治疗率95.00%高于2012年高血压治疗率70.00%,2013年高血压控制率60.00%高于2012年高血压控制率35.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过社区规范管理后,血压控制情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儿科原发性与继发性高血压患儿的临床资料,为鉴别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儿靶器官早期损害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医院自1992-01至2016-05确诊为高血压的住院患儿,按照病因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分别对其一般情况、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原发性高血压患儿平均11.76岁,体重指数BMI均值26.90 kg/m2,高于继发性高血压患儿平均年龄(7.38岁)及BMI均值(19.94 kg/m2),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继发性高血压患儿在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高血压患儿的构成比分别为94.7%、48.3%、17.0%、8.6%,发病年龄越早,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越大,随着年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检出率逐渐增多。(3)分析继发性高血压病因:肾脏病变仍为继发性高血压首要病因,占59.42%,继发性高血压平均血压水平高于原发性高血压。(4)82.0%入院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的患儿已出现靶器官损害,血、尿β2微球蛋白升高可作为监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平均舒张压水平升高和空腹胰岛素升高患儿更易出现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结论 继发性高血压发病年龄早,血压水平高,其首要病因为肾实质及肾血管疾病。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大部分在诊断时即已出现靶器官损害,血、尿β2微球蛋白检测可作为肾脏早期受损的筛查指标。平均舒张压升高和空腹胰岛素升高患儿更易出现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4.
海捷亚治疗32例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海捷亚(氯沙坦钾50mg 氢氯噻嗪片12.5mg)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和耐受性。方法 选择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过1周的清洗期后给予海捷亚每天1片常规剂量,疗程为8周,测定治疗后目标血压。结果 治疗8周后收缩压下降了29.0mmHg,舒张压下降了24.5mmHg,平均压(舒张压 脉压差/3)下降了26.1mmHg。结论 海捷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效果好.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坐位95mmHg≤舒张压<110mmHg且收缩压<180mmHg]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氧氯地平5 mg/d和缬沙坦80mg/d治疗,另一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 mg/d治疗,在治疗4周和8周结束时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治疗组比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的血压进一步下降,达标率提高.治疗8周结束时平均坐位收缩压多降低3.0mmHg,平均坐位舒张压多下降2.0mmHg,血压控制<140/90mmHg的患者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缬沙坦组为49.8%,在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为38.7%.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缬沙坦治疗组降压有效率及达标率优于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95%高血压病人原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其发病可能是遗传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足5%病人的血压升高仅为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长期高血压可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致心衰,肾衰和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动态脉压、昼夜血压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1)对684例观察对象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其中血压正常组312例,单纯血压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组145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227例,对比分析24小时动态脉压监测各指标。(2)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的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节律,依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其分为两组,夜间下降率小于10%为非杓型组,大于或等于10%为杓型组。结果 (1)伴靶器官损害组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低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1);(2)随高血压患者病变程度的加重,脉压也随之增大(P<0.01),依次为伴靶器官损害组、原发性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3)靶器官损害组大多为非杓型血压节律,与原发性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1)动态脉压的变化可以反映高血压患者病变程度,舒张压低及动态脉压增大是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动态脉压变化特点之一。(2)非杓型血压节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较杓型血压节律者的靶器官损害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1岁.因反复头昏、头痛10年余,加重3 d伴咳嗽于2006-03-02人院.P 90次/min,血压220 mmHg/120 mmHg(1 mmHg=0.133 kPa),诊断:原发性高血压3级.2006-03-09感腹痛,上腹部压痛.  相似文献   

9.
动态血压 (ABP)和动态血压变异性 (ABPV)与高血压性靶器官损害 (TOD)的关系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旨在探讨高原高血压患者ABP均值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1 材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60例高原高血压患者均为 1996年 6月~ 1999年 6月住院患者。经询问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 ,凡移居高原前血压正常 ,移居高原后血压持续增高 ,以舒张压增高较收缩压增高明显 ,脉压相对缩小 ,伴有高原适应不全的其他表现 ,高原高血压诊断以此为依据 ,高原高血压的分期根据 1993年WHO标准而定。排除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32岁.发现血压升高伴头晕、乏力4年.最高血压达30.7/13.3kPa(230/100mmHg),1988年以多发性大动脉炎,继发性高血压收入,查体:血压25.1/9.3kPa(188/70mmHg)、心界稍大,大血管走行区各部位闻及血管杂音;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显示:右肾动脉起始部狭窄近90%,呈偏心性,胸主动脉下段、左锁骨下动脉等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胸主动脉至腹主动脉的连续压差为10.9kPa(82mmHg).入院后经积极抗结核、激素治疗并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往研究都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但该人群的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重要性及患病率情况如何并不清楚。方法:选择连续入院277例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90例高血压患者及128例年龄匹配的非糖尿病个体。体位性高血压定义为体位便从卧位变为立位时,收缩压和(或)舒张压从140mmHg/90mmHg以下上升并超过140/90mmHg。所有受试者均采集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结果:体位性高血压的在糖尿病患者中患病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12.8 vs 1.8%,P<0.01)。糖尿病合并体位性高血压患者由体位变化引起的血压水平增加程度显著高于糖尿病不合并体位性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平均变化值:6.8±11.4 vs 1.6±9.0 mmHg,P<0.05;舒张压平均变化值:9.1±5.2 vs 3.8±6.6 mmHg,P<0.005)。糖尿病合并体位性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水平及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早期神经病变更易出现体位性高血压,并且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发展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12例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用Captopril(50~450mg,4~12周)治疗,7例血压降至正常,2例改善,3例药物增至450mg血压亦无变化。对23例难治性肾性(14例)和原发性(9例)高血压,以Captopril(50~450mg,3~15月)与其它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时,平均降低的血压各为30.2±6.2(P<0.001)和10.4±4.2mmHg(P<0.05)。其中8例血压降至正常(7例肾性),7例改善,8例无变化。本组多数病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MBPS)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及心脏重构的关系.方法 将明确诊断的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51例行动态血压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MBPS程度是否超过50 mmHg(1 mmHg=0.133 kPa)分为MBPS≥50 mmHg组(A组)和MBPS<50 mmHg组(B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HRV、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及室性心律失常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频功率/高频功率(LF/HF)比值、LF值高于B组(P<0.01和P<0.05);A组LVH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 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MBPS程度加剧与HRV及心脏重构有密切关系,是发生心脏事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和心力衰竭,本文对高原高血压患者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并与卡托普利进行疗效比较,旨在观察依那普利对高原高血压患者的脑血流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作者选取80例高原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在20岁~40岁,他们均为高原移居人群,移居前血压正常,移居高原后血压持续增高,以舒张压增高较收缩压增高明显,脉压相对缩小,伴有高原适应不全的其他表现。而且这80例均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SH)和原发性高血压(EH)。将80例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和卡托普利组(均为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不同用药方式和服药时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20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92例,女109例),接受缬沙坦(80 mg/d)联合氨氯地平(5 mg/d)治疗,随机分为四组,各组治疗方案如下:A组两种药物均于清晨服用,B组两种药物均于睡前服用,C组缬沙坦清晨服用、氨氯地平睡前服用,D组氨氯地平清晨服用、缬沙坦睡前服用.监测各组服药前及服药后12周的24h动态血压值.结果 服药12周后,各组血压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服药后各血压指标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其中24 h SBP/DBP平均值分别为A组(123.0±13.2) mmHg/ (73.1±6.7) mmHg、B组(113.6±11.0)mmHg/(67.1±8.3) mmHg、C组(124.4±13.7) mmHg/(73.6 ±9.0)mmHg、D组(119.8±13.0)mmHg/(70.6±7.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睡前联合服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院近几年来50岁以上的中老年高血压病226例住院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收集了我院近几年来5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住院患者225例,男183例,女42例。高血压病的诊断是按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标准,临界高血压未计,并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根据血压测值,分为收缩期高血压(160/<95mmHg)及“经典型”高血压(≥160/≥95及<160/≥95mmHg)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17.
现将治疗高血压的有关知识归纳为5个"三",以便于高血压患者记忆和实践。血压程度分三级世界卫生组织对高血压规定为三级: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本文参考国内外一些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1 治疗目标 1.1 一般高血压患者140/90 mmHg以下;65岁以上患者:收缩压150 mmHg以下;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高血压患者:130/80 mmHg以下;脑卒中后高血压患者:140/90 mmHg以下;处于急性期的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按照指南进行降压;舒张压低于60 mmHg的冠心病患者:逐步实现收缩压达标[1].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方法评价贝尼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随机分为贝尼地平组26例,厄贝沙坦组30例。分别观察服药前和服药后(8周末)的血压变化及贝尼地平服药前、后的24h,白昼、夜间的动态血压变化。结果贝尼地平组服药8周后SBP和DBP下降(16.9±11.8)和(12.8±9.2)mmHg(P<0.01)。厄贝沙坦组SBP和DBP下降(14.8±10.9)和(11.2±8.7)mmHg(P<0.01)。动态血压资料分析示服用贝尼地平后24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0.62和0.6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贝尼地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证实[1]。临床上高血压通过诊室测量血压获得。然而,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发现存在很多隐性高血压[2]。隐性高血压是指诊室血压低于140/90mmHg,平均白天动态血压≥135/85mmHg[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