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东省人源沙门菌1,4,[5],12:i:-的流行现状、耐药性与分子特征。方法 对2007-2016年广东省沙门菌腹泻病例监测检出的人源沙门菌1,4,[5],12:i:-进行药物敏感试验、PCR检测和PFGE分型。结果 2007-2016年广东省共检出人源沙门菌1,4,[5],12:i:-2 960株,检出率逐年增多,至2015年成为广东省人源沙门菌中最主要的血清型。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58∶1,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沙门菌1,4,[5],12:i:-除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外,对其他17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2011-2016年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具有ASSuT多重耐药的有70.62%(435/616),具有ACSuGSTTm多重耐药的有27.11%(167/616)。第Ⅱ相鞭毛蛋白不表达主要(75.53%)是缺失fljA、fljBhin基因,但保留了iroB、STM2740、STM2757基因,共有8种不同的缺失方式。2 347株菌有934种PFGE谱型别,表现出较大的指纹图谱多态性,最主要的优势PFGE谱型为JPXX01.GD0226型(97株菌,4.13%)。168株沙门菌1,4,[5],12:i:-的PFGE图谱与鼠伤寒沙门菌PFGE图谱一致。结论 沙门菌1,4,[5],12:i:-已成为广东省人源沙门菌中最主要的血清型,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第Ⅱ相鞭毛蛋白不表达主要由缺失fljA、fljBhin基因引起,其PFGE型别多样,呈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东省腹泻病例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弧菌和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的感染情况及其血清型别、耐药变化和分子特征。方法 对2013-2014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检出的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弧菌和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和PFGE分型。结果 2013-2014年检测粪便标本57 834份,分离到3 372株致病菌,检出率为5.83%;沙门菌的检出阳性率最高,其次是副溶血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3 213株沙门菌分为143种血清型,最常见的血清型为鼠伤寒、4,5,12:i:-、肠炎、斯坦利和德尔卑沙门菌。沙门菌对头孢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均较敏感;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有明显差异,10种最常见血清型中,肠炎沙门菌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最高,德尔卑沙门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高。2 289株各血清型沙门菌的PFGE型别分布多样,表现出较大的指纹图谱多态性。85株副溶血弧菌分为10种血清型,最主要的血清型为O3:K6(61.18%),其次是O4:K8(10.59%);tdh携带率高(81.18%),trh携带率较低(7.06%),有10株菌(11.76%)不携带该两种毒力基因;副溶血弧菌对亚胺培南、萘啶酸、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四环素的敏感率均>95%。13株志贺菌分别为宋内志贺菌9株、福氏志贺菌3株、鲍氏志贺菌1株;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氯霉素较敏感(76.92%)。检出的86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ETEC 29株(33.72%),EPEC 27株(31.39%),STEC 27株(31.39%),EIEC 3株(3.48%)。结论 2013-2014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沙门菌检出率最高(5.57%),其次是副溶血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副溶血弧菌和志贺菌对头孢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沙门菌感染中仅发现聚集性病例,但未监测到暴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来源德尔卑沙门菌的耐药特征、耐药机制及基因组相似性,初步揭示我国德尔卑沙门菌的群体遗传学特征,发现可能的传播规律或潜在传播途径,为加强沙门菌病监测及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对201株德尔卑沙门菌进行16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所有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最后结合公开数据库中的134株德尔卑沙门菌基因组序列,对335株德尔卑沙门菌进行耐药基因型别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并构建基于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系统发育树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201株德尔卑沙门菌对16种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总耐药率为97.51%。不同来源(人、动物、食品)的德尔卑沙门菌对不同种类抗生素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35株德尔卑沙门菌携带耐药基因38种,磷霉素类耐药基因fosA7携带率为100.00%,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6'')-Iaa携带率为99.70%。不同种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一致性存在差异,除氨基糖苷类和氯霉素类,其他种类抗生素一致性较好。MLST显示,334株德尔卑沙门菌为ST40型。系统发育树显示存在动物和人、食品和人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以及动物带菌远距离跨省播散的可能,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结论 我国德尔卑沙门菌耐药形势严峻,并且存在交叉传播的风险,提示应加强综合监测及风险评估,防止耐药菌株及耐药元件在动物、食品、人链条中的播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与分析2011-2015年自河南省腹泻多病原监测系统腹泻病例粪便中分离的1 351株非伤寒沙门菌血清型别及耐药表型。方法 采集河南省5家监测哨点医院肠道门诊及住院病例腹泻样本,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与血清学分型;根据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沙门菌K-B法药敏测试方案,对其进行8类12种抗生素的药敏测试与表型分析。结果 1 351株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病例男女比例1.5:1(811:540),以低龄儿童和青壮年为主;分离时间多集中于每年的5-10月,具有较典型的春夏季节特征。1 351株非伤寒沙门菌共分为58个血清型,以肠炎(S.enteritidis)、鼠伤寒(S.typhimurium)、阿贡那(S.agona)等7种血清型为主。药敏结果显示,其对广谱合成类青霉素氨苄西林(AMP)、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他啶(CAZ)、头孢噻肟(CTX)、四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吡肟(FEP)、三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CIP)、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GEN)等12种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与多重耐药性。结论 河南省感染人群的非伤寒沙门菌血清型别众多;部分菌株对临床常用的12类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且多重耐药问题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河南省外环境中沙门菌的分布,探讨外环境沙门菌的不同型别分布和同源关系。方法 采集动物粪便、生熟肉制品和厨具等各类标本4 488份,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血清学分型;对其中部分优势血清型菌株进行PFGE分子分型研究。结果 从18种标本中共分离出324株沙门菌,分离率为7.21%;分离株分属于39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是肠炎沙门菌(24.07%,78/324)和德尔比沙门菌(20.37%,66/324)。46株肠炎沙门菌经XbaⅠ酶切后共分为12种带型,其宿主多来自于鸡宿主源;30株德尔比沙门菌XbaⅠ酶切后共分为17种带型,其宿主多来自于猪宿主源。结论 河南省外环境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呈多样性,不同来源的沙门菌的血清型有一定的差异;同一克隆菌株在相同地区内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7株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iNTS)的血清型和耐药性。方法针对收集的7株iNTS菌株,开展血清学鉴定、药物敏感性实验以及全基因组测序,并对血清型、MLST型和耐药基因进行鉴定、注释和分析。结果7株iNTS菌株中,包含1株鼠伤寒血清型和2株Ⅰ4,[5],12:i:-(ST34型)、2株肠炎血清型、1株科瓦利斯血清型和1株未知血清型Ⅰ4,[5],12:d:-(ST279型),其中6株为单相菌,沙门菌二相鞭毛基因缺失或假基因化可能有助于增强沙门菌侵袭性。未发现替加环素、氨曲南、阿米卡星及头孢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株,存在1株八重耐药鼠伤寒沙门菌。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基本相符。结论本研究中的iNTS菌株存在八重耐药株,整体耐药水平尚低但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北京市细菌性痢疾(菌痢)病原学监测资料,为菌痢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08-2017年北京市两个菌痢国家级监测点数据,以标本检出志贺菌为菌痢诊断的金标准,描述志贺菌的阳性率、菌痢的诊断符合率及耐药情况,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志贺菌阳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2008-2017年,北京市菌痢报告发病率和腹泻患者的志贺菌阳性率均明显下降,菌痢的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80%(111/1 423)。北京市菌痢的病原以宋内志贺菌为主,占73.95%(159/215),其他均为福氏志贺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志贺菌阳性的相关因素,便常规阳性(与阴性相比,OR=1.863,95% CI:1.402~2.475)、7-10月发病(与其他月份比较,OR=7.271,95% CI:4.514~11.709)、体温≥ 38℃(与体温<38℃比较,OR=4.516,95% CI:3.369~6.053)和6~59岁(与其他年龄比较,OR=1.617,95% CI:1.085~2.410)的志贺菌阳性率更高。氨苄西林(97.57%,201/206)和萘啶酸(94.90%,186/196)的耐药率最高,环丙沙星(16.33%,32/196)、氧氟沙星(9.57%,11/115)及阿莫西林(15.05%,31/206)耐药率较低;福氏志贺菌的耐药情况较宋内志贺菌更为严重;耐药≥ 3种抗菌素的比例为30.00%(21/70)。结论 北京市菌痢临床诊断符合率低,耐药情况较严重,临床医生做出诊断时应综合考虑腹泻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耐药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12-2016年主动、定点采集上海市浦东新区4类流通生鲜食品,使用冷增菌方法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并分析菌株生物型、血清型、毒力基因型、耐药性和PFGE分子型别。结果 共采集食品3 900份(禽类590份、畜类1 074份、水产品1 488份、蔬菜748份),其中111份(2.8%)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禽类制品(5.3%,31/590)和畜类制品(4.5%,48/1 074)的检出率高于水产品(1.6%,24/1 488)和蔬菜制品(1.1%,8/748)。分离株以生物1A型(95.5%)和O:8血清型(42.3%)为主,且分离数与年总分离数呈正相关。所有菌株均缺失4种(ail、ystA、yadAvirF)产毒株标记的毒力基因,76株(68.5%)ystB基因阳性(其中35株属于1A/O:8/ystB)。分离株对氨苄西林(74.8%)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70.3%)的耐药率最高,对头孢西丁不敏感率超过50.0%;未发现三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株,38.7%(43/111)的菌株为多重耐药。O:8和O:5血清型菌株分别存在44和18种PFGE分子型别。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暴露风险以禽类制品和畜类制品为主,优势菌型为1A/O:8/ystB,虽无典型产毒株特征但仍有潜在致病力。菌株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存在多重耐药株,PFGE分子型别提示菌株呈高度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0-2011年四川省部分地区猪肉生产链中沙门菌耐药特性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对分离的112株沙门菌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进行10种抗生素 (组合) 药敏试验,参考CLSI标准 (2010) 判定结果。选取不同菌株来源、 血清型和耐药谱的74株沙门菌,按照美国PulseNet标准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 分型。结果 猪肉生产链中沙门菌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 (89.29%),其次为大观霉素 (36.61%)、 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 (35.71%)、 萘啶酸 (33.93%) 和氨苄西林 (24.11%),多重耐药率为33.93%,对头孢噻呋敏感,共有19种耐药谱。来自猪肉生产链的74株沙门菌可分为34个PFGE谱型,其相似性为40%~100%。结论 四川省猪肉生产链中沙门菌耐药较为严重,其血清型及耐药谱与PFGE分型有一定相关性; 生产链中沙门菌可能存在自上游生产链向下游生产链水平传播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基于微球液态阵列分子技术对广东省腹泻病例沙门菌分离株的分型效果。方法 在微球液态阵列分子平台上应用SSA试剂盒对沙门菌人源株进行分子血清分型。结果 2010-2014年广东省人源沙门菌4 942株分为189种血清型,前100种血清型占所有菌株的98.08%(4 847/4 942),其中98%可用SSA试剂盒完整分型;采用SSA试剂盒检测198株菌O抗原,可检出181株;用SSA检测H抗原的结果(98.32%,528/537)与传统血清凝集试验结果相符;fljB基因的符合率为93.09%(175/188),fljB基因假阴性率为7.35%(9/134),假阳性率为7.41%(4/54);sdf基因和Vi基因符合率均为100%;用SSA试剂盒检测12株血清不能分型的沙门菌,有11株能成功分型。结论 SSA试剂盒能对96%以上的广东省人源沙门菌株进行分子血清分型,其结果与传统方法符合率超过98%。基于微球液态阵列分子技术的血清分型法比传统方法更具有高通量且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The susceptibility patterns of 1027 nontyphoidal Salmonella strains of human origin, isolated in Greece between 1990 and 1997, were determined by broth microdilution. From 1990 to 1995, the overall incindence of resistance for both Salmonella enteritidis and S. typhimurium increased. From 1996 onwards, a decrease was observed, which was more evident for S. enteritidis. Regarding the other examined serotypes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resistant isolates was found only for S. Virhow and S. Hadar.  相似文献   

12.
Within the wide framework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 Human Salmonella Surveillance Project (SALM-NET), the data on the most commonly isolated serotypes in Italy from January 1994 to December 1996 are reported. The total data included in the Italian SALM-NET data base account for 34,412 Salmonella isolates. In the list of the most frequent isolates, S. enteritidis ranked always first in the years 1994, 1995 and 1996 with 5435 (43.4%), 4589 (37.1%) and 4044 (42.4%), respectively, over the total number of Salmonella isolates. This serotype is followed by S. typhimurium in the list of the top ten isolates, with 2236 (17.9%), 2831 (22.9%) and 2239 (23.5%). The other serotypes included in this list accounted for a much lower number and percentages ranging from 505 isolates of S. derby (4.0%) to 99 isolates of S. brandenburg (0.8%).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分离的2种血清型沙门菌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 采集2022年9月8日某学校暴发事件中病例肛拭子11件、可疑污染食品13件和环境样本10件;对病例肛拭子分别使用亚硒酸盐煌绿增菌液和脑心浸液肉汤(BHI)进行增菌培养,在完成常见肠道病原菌荧光PCR检测后,根据结果开展相应致病菌的分离培养;对可疑污染食品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检测;每份肛拭子样本和食品样本均挑取多个疑似沙门菌菌落进行血清学凝集和全基因组测序;根据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确定沙门菌血清型,基于菌株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病例肛拭子和可疑污染食品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9/11和5/13,其中4例病例肛拭子和4件可疑污染食品样本均分离到2种血清型沙门菌(乌干达沙门菌和伊迪坎沙门菌),其余阳性样本分离沙门菌均为单一乌干达沙门菌血清型或单一伊迪坎沙门菌血清型。11件病例肛拭子样本接种BHI增菌液后12 h和24 h沙门菌荧光PCR检出率均为9/11,与分离培养结果一致。2种血清型沙门菌在基于核心基因组SNP构建的聚类树中形成2个相互独立且遗传距离较远的分支,而每一种血清型沙门菌也表现出基因组多态性,乌干达沙门菌之间SNP差异个数介于0~14个,伊迪坎沙门菌之间SNP差异个数介于0~23个。结论 本次事件为乌干达沙门菌和伊迪坎沙门菌共同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基于BHI对病例肛拭子增菌并进行沙门菌荧光PCR检测的方案可在暴发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3年广东省副溶血弧菌暴发与散发分离株的血清型别、抗菌药物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以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对36株暴发分离株和43株散发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药敏试验以及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tdh)、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trh)、GS-PCRorf8基因的PCR检测,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 36株暴发分离株全部为O3:K6血清型,43株散发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为O3:K6型(23株,53.49%).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96.20%)和头孢噻吩(40.50%)的耐药率较高;对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则高度敏感,敏感性均为100%.多重耐药分析显示,83.33%(30/36)的暴发分离株同时耐受≥3种抗菌药,37.21%(16/43)的散发分离株同时耐受≥3种抗菌药物.毒力基因PCR检测显示,36株暴发分离株均为tdh+tdh-型菌株.86.05%(37/43)的散发分离株为tdh+tdh-型菌株,11.63%(5/43)为tdh-tdh+型菌株,仅1株为tdh+tdh+型菌株.暴发分离株全部携带GS-PCR和/或orf8基因,51.16%(22/43)的散发分离株携带GS-PCR和/或orf8基因.PFGE显示,79株副溶血弧菌经NotⅠ酶切后的PFGE图谱可分为3个聚类,32种PFGE型别,相似值为59.8%~100.0%.暴发菌株聚集在同一个聚类中,散发菌株散布在各个聚类中.结论 2013年广东省副溶血弧菌优势血清型为O3:K6型,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仍然比较敏感,但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多数菌株携带tdh基因,大部分O3:K6型菌株携带GS-PCR和/或orf8基因;PFGE结果提示广东省副溶血弧菌存在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全国粪便标本分离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从2014-2019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告中提取粪便标本的相关数据(去除肠道正常定植菌群),分析肠道致病菌及其耐药率的变迁.结果 共分离菌株61 809株,居前3位的是沙门菌属(82.12%)、志贺菌属(8.08%)、弧菌属(4.03%),沙门菌属在每年粪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河南省5个耐药监测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为制定结核病疫情控制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3—2018年河南省5个耐药监测点1 716例结核病患者临床分离株及临床信息,采用比例法测定9种常用抗结核药物敏感性,并分析其耐药特征变化。 结果 结核病患者的总耐药率为24.07%(413/1 716),耐多药率为3.73%(64/1 716)。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链霉素(SM)13.34%(229株)、异烟肼(INH)10.08%(173株)、利福平(RIF)5.19%(89株)、乙胺丁醇(EMB)4.49%(77株);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由高到低为:氧氟沙星(OFX)3.15%(54株)、卡那霉素(KAM)2.51%(43株)和卷曲霉素(CPM)2.51%(43株)、对氨基水杨酸(PAS)1.98%(34株)、丙硫异烟胺(PTO)1.46%(25株)。耐药谱结果显示,413株菌分布在68种不同耐药类型中,单耐药中SM、多耐药INH+SM组合、耐多药组合中INH+RIF和INH+RIF+SM组合的耐药率较高。初治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20.13%(216/1 073)、2.80%(30/1 073),复治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30.64%(197/643)、5.29%(34/643),复治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均高于初治患者(均P<0.05)。41~60岁年龄组患者耐药率最高(29.25%),2~20岁年龄组患者耐药率最低(13.56%),各年龄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耐药趋势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8年仅耐多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P<0.05)。 结论 河南省5个耐药监测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仍然较为严重,耐药谱结果显示耐药类型表现多样化和复杂化,41~60岁年龄组患者耐药率较高,复治患者耐药率较高,耐多药呈上升趋势。因此需要规范治疗,同时开展耐药筛查,减少耐药患者产生,加强耐多药患者的治疗和管理,防止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