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胃癌组织中Cx43和Skp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Cx43和Skp2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展的关系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x43和Skp2在胃癌和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它们的表达与胃癌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在胃癌中,Cx43的阳性表达率以及染色强度均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现出下降趋势(P<0.05)。Skp2的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现出上升趋势(P<0.05)。Cx43与Skp2的表达呈现负相关性。结论:在胃癌组织中Cx43的低表达与Skp2的表达上调显示二者存在负相关,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x43、Smad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x43和Smad1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Cx4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胃组织,Smad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胃癌组织Smad1、Cx43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P<0.01,P<0.05)。胃癌组织Cx43与Smad1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Cx43、Smad1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间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细胞膜上的连接通道结构,其介导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al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在细胞增殖和分化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间隙连接的异常是肿瘤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年来发现,在诸多肿瘤细胞中存在Connexin基因的异常表达,使得肿瘤细胞生长速度加快,增殖能力增强;而纠正其异常表达后,肿瘤的生长速度减慢,增殖能力下降;且发现Cx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有密切的联系。文章就Cx43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以及Cx43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acute leukemia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ALBMSCs)经腺病毒介导的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基因修饰后Cx43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重组腺病毒Ad-Cx43-GFP转染ALB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报告基因GFP的表达并计算转染效率,RT-PCR法、Westernblot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ABMSCs转染前后Cx43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通过染料传输实验观察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变化。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ALBMSCs在转染Ad-Cx43-GFP后24h即有绿色荧光表达,计数绿色荧光细胞的百分率得出转染效率为(82.7±2.16)%;RT-PCR法、Westernblot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显示转染Ad-Cx43-GFP后ALBM-SCsCx43基因及蛋白表达较转染前增强(P<0·01);转染Ad-Cx43-GFP后ALBMSCs GJIC功能较转染前增强(P<0·01)。结论腺病毒介导Cx43基因修饰ALBMSCs后可上调其Cx43基因的表达并增强GJIC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范围内,胃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但是,胃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复杂的渐进过程,涉及多条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改变。细胞间隙连接(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是由相邻细胞间通过间隙连接所介导的一种通讯方式,参与了细胞间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及电信号传导的电偶联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代谢偶联,在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新陈代谢及内环境的稳定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通道的主要成分是间隙连接蛋白Cx。国内外对GJIC与癌变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的研究[1、2],发现肿瘤细胞普遍存在Cx表达缺陷和GJIC功能丧失。细胞间通讯失常,可使细胞间失去正常的接触,来自正常细胞的调控信号不能到达恶变细胞,从而导致其无限制增殖,同时,伴随物质能量代谢异常等,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立论依据】 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修复过程中,神经元间的细胞通讯在细胞的静息、增殖、分化和凋亡过程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间通讯有缝隙连接、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和化学通讯三种方式,而缝隙连接(GJ)是细胞间直接通讯的唯一方式。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是GJ结构和功能的基础,在缝隙连接蛋白家族中,Cx43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功能性缝隙连接(GJIC)是通过缝隙连接在相邻细胞间传递氨基酸、离子、小分子等的一种通讯方式。研究表明,神经生长因子(NGF)可以促进Cx43磷酸化,同时可以诱导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分化而产生与交感神经元相似的神经元。但是Cx43形成的功能性缝隙连接(GJIC)在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拟阐述Cx43形成的GJIC在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设计思路】 本实验拟构建Cx43稳定转染的PC12细胞系,并检测Cx43形成的GJIC的功能。 NGF诱导PC12细胞和Cx43稳定转染的PC12细胞,分析Cx43形成的GJIC在NGF诱导PC12细胞神经元样分化过程中的作用,为神经损伤和修复提供新的研究靶点。 【实验内容】 (1)构建Cx43稳定转染的PC12细胞系;(2)实验分组:NGF诱导PC12细胞组,NGF诱导Cx43稳定转染的PC12细胞组,NGF诱导PC12细胞组+缝隙连接抑制剂(CBX),NGF诱导Cx43稳定转染的PC12细胞组+CBX;(3)形态学观察和NES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分化率;(4)Dye Coupling检测Cx43形成的GJIC。 【材料】 PC12细胞;NGF;Cx43真核表达质粒;Cx43引物和抗体;CBX;NES单克隆抗体;FITC-IgG。 【可行性】 本研究前期研究工作通过形态学观察及Image软件测量显示在一定范围内,NGF量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PC12细胞的分化水平,课题组成员熟练掌握相关实验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室能提供相关的仪器和材料。实验思路清晰,实验过程明确。 【创新性】 本研究应用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模型,探究Cx43形成的GJIC在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为神经损伤和修复提供新的研究依据和调控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的表达状况,探讨它在临床病理特征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5例正常胃组织与60例胃癌组织Cx43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Cx4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6.7%(40/60)低于正常胃组织中的100%(25/25)。胃癌组织中高、中分化者Cx43的阳性表达率83.3%(20/24)高于低分化者的阳性表达率55.6%(20/36),无淋巴结转移者Cx43的阳性表达率88.0%(22/25)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51.4%(18/35),Ⅰ+Ⅱ期Cx43的阳性表达率89.3%(25/28)高于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46.9%(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细胞缝隙连接通讯(GJIC)的异常,Cx43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中Cx43蛋白的表达与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乳腺标本中Cx43蛋白的表达,甲基化PCR检测Cx43启动子甲基化的频度。5-氮杂脱氧胞苷培养乳腺癌MD-MBA-231细胞后,RT-PCR乳腺癌细胞中Cx43 mRNA,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Cx43蛋白表达,甲基化PCR检测启动子甲基化的变化。结果: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乳腺癌中Cx43蛋白的表达下调,启动子甲基化频度高。在应用5-Aza-dC处理前,MD-MBA-231 Cx43基因呈甲基化状态,经4.0μmol/L的5-Aza-dC作用48h后,乳腺癌细胞Cx43基因甲基化逆转,Cx43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结论:Cx43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与启动子甲基化有关。5-Aza-dC能逆转乳腺癌细胞MD-MBA-231的Cx43基因异常甲基化,促进Cx43基因的再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x26、Cx43在甲状腺乳头状细胞癌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5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及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RNA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癌变过程中Cx26、Cx43在癌组织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mRNA的表达率低于正常黏膜组织,纽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x26、Cx43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联合检测Cx26、Cx43的表达有可能成为早期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上调间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海口市中医院妇产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子宫肌瘤患者9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因卵巢肿瘤行手术治疗的40例正常子宫肌组织作为正常组.观察组于术前5 d开始予以米非司酮25 mg,2次/d,口服,连续服用5 d,停药后立即行手术治疗.正常组与对照组在确诊后立即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结束后,比较三组受检者子宫肌瘤组织及正常子宫肌组织中EGF及Cx43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对照组在增生期子宫肌瘤组织的EGF mRNA为(0.31±0.27),与正常组增生期的(0.27±0.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在分泌期子宫肌瘤组织的EGF mRNA为(1.45±0.43),与正常组分泌期的(0.53±0.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在增生期子宫肌瘤组织的EGF mRNA为(0.26±0.11),与对照组增生期的(0.31±0.27)、正常组增生期的(0.27±0.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分泌期子宫肌瘤组织中EGF mRNA为(0.54±0.23),与对照组分泌期的(1.45±0.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对照组增生期子宫肌瘤内Cx43蛋白表达与分泌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患者增生期子宫肌内Cx43蛋白表达与分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观察组增生期子宫肌瘤Cx4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泌期观察组子宫肌瘤内Cx4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能够明显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对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x43蛋白及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原位分子杂交观察48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22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x43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①癌旁正常肺组织和NSCLC组织中Cx4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1%和47.92%;Cx43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另别为95.45%和60.42%.NSCLC组织中Cx43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肺组织(P均<0.05).②有淋巴结转移组Cx43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00%和20.00%;无淋巴结转移组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57%和78.26%.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Western blot显示NSCLC组织中Cx43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正常肺组织,有转移组中Cx43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无转移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x43蛋白和mRNA低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Cx43 被发现与多种恶性肿瘤相关,但在评估乳腺癌预后及临床病理意义上的价值尚
存在争议,该研究通过采集国内外有关文献并对Cx43 和乳腺癌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循证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并加以文献追溯的手段收集
整理大量乳腺癌组织中Cx43 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相关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7 年
4 月。根据纳入与排除准则对文献制定挑选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 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 分析。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14 篇文献对照研究,其中乳腺癌组织标本有
632 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有240 例,乳腺增生组织标本有167 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① Cx43 在乳腺癌
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 <0.05);② Cx43 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低于乳腺增生组织
(P <0.05);③乳腺癌TNM Ⅲ、Ⅳ期中Cx43 的阳性表达率低于TNM Ⅰ、Ⅱ期(P <0.05);④ Cx43 在乳腺
癌组织学分级Ⅲ级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组织学分级Ⅰ、Ⅱ级(P <0.05);⑤ Cx43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
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无淋巴结转移无差异(P >0.05)。结论 目前研究证明,Cx43 与乳腺癌的各项临床特
征有密切联系, 参与了乳腺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常胃粘膜、癌旁粘膜、癌组织中Cx32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斑点杂交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在正常胃粘膜中,Cx32及CxmRNA均以胃粘膜浅层上皮细胞表达最强,并沿胃小凹向下减少;PCNA阳性细胞中Cx32及Cx32mRNA未见表达;正常胃粘膜、癌旁胃粘膜、癌组织只Cx32mRNA的表达依次下降(P〈0.01)。结论:胃粘膜Cx32与Cx32mRNA表达规律相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癌前病变(PL)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前后Cx32,Cx43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88例胃癌前病变(PL)患者H.pylo-ri根除前后胃黏膜活检标本Cx32,Cx43表达水平.结果:PL组Cx32,Gx4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1%和54.5%)和阳性表达强度均低于CSG组(分别为100%和93.9%,P<0.05).胃癌前病变H.pyiori阳性组Cx32,Cx4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4%和44.8%)和阳性表达强度均低于H.pylori阴性组(分别为70%和73.3%,P<0.05).胃癌前病变组H.pylori根除者Cx32,Cx4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9%和91.7%)较治疗前升高(分别为41.4%和44.8%,P<0.05);未根除者治疗后(分别为40%和5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前病变患者Cx32,Cx43表达降低,H.pylori根除可上调Cx32,Cx43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维甲酸对睾丸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睾丸癌I-10细胞分别予2.5、5.0、10.0 μmol/L维甲酸处理24 h,Western blot法检测I-10细胞Cx43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膜表面Cx43蛋白分布的改变,细胞接种荧光示踪法检测细胞荧光传递功能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维甲酸2.5、5.0、10.0 μmol/L可增加I-10细胞中Cx43蛋白表达(P<0.05),其增强率分别为43.14%±2.1%、58.09%±1.8%、143.13%±1.6%;细胞免疫荧光法结果显示,维甲酸2.5、5.0、10.0 μmol/L可显著增加I-10细胞膜表面Cx43蛋白的表达;细胞接种荧光示踪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维甲酸2.5、5.0、10.0 μmol/L可增强I-10细胞间荧光传递功能(P<0.01),增强率分别为26.1%±2.3%、63.3%±1.6%、140.5%±3.4%。结论 维甲酸可通过增加I-10细胞Cx43蛋白的表达来增强细胞间的缝隙连接功能。 相似文献
18.
袁火忠;黄兴伟;谢敏明;郭广秀 《广东医学》2011,32(19)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Grb2 与mTOR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326例胃癌组织Grb2 与mTOR的表达特点,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rb2 和mTOR在正常胃粘膜上皮和管状腺瘤组织中未见阳性染色或仅少量细胞呈淡黄色。167例(51.2%)胃癌组织Grb2 染色阳性,其中79例Grb2 高表达,Grb2 表达与胃癌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175例(53.7%)胃癌组织mTOR染色阳性,其中高表达92例, mTOR表达与胃癌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两者表达具有高度的一致性(P<0.01),且均与预后有关。结论 Grb2 和mTOR在胃癌中出现异常表达,两者共同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及发展,可作为胃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冠心病猝死伴心肌梗死时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的分布特征,探讨Cx43在冠心病伴心肌梗死的变化规律及其诊断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和图象分析技术,观察实验组冠心病猝死伴心肌梗死者心室肌梗死区、梗死区边缘和非梗死区Cx43分布情况。结果:冠心病猝死伴心肌梗死患者中不同心肌部位的缝隙连接蛋白Cx43阳性表达差异性较大,部分梗死中心区Cx43已完全消失,而部分梗死中心区Cx43有极少部分蛋白发生了重新分布;在梗死边缘带绝大部分Cx43已消失,只有极少数Cx43分布于心肌细胞侧-侧相接处;在非梗死处心肌基本正常,但细胞闰盘的Cx43阳性严重崩解破坏,而重新分布于细胞侧-侧相接处。结论:冠心病猝死伴心肌梗死时心肌梗死病灶及其邻近区域Cx43的数量及分布的高度不均一性是发生猝死性心律失常的结构基础,同时表明在诊断冠心病猝死伴心肌梗死时,脱磷酸化Cx43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幼年、成年和老年SD大鼠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变化,检测窦房结周围组织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部分探讨窦房结电生理重构的分子基础. 方法: 大鼠麻醉后行心电图检查,放置食道电极,测量SACT. 分离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制备成10 μm厚的连续冰冻切片. 相邻4张为一组,分别行HE染色、Masson染色、FITC标记抗Cx43和抗HCN4的免疫组化法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Cx43荧光强度.结果: ①随年龄增长,SACT(ms) 延长(幼年組15.2±2.2, 成年組17.6±1.6, 老年組19.3±0.9). ②窦房结周围组织Cx43表达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界嵴处: 幼年组21.3±3.9,成年组15.7±2.7,老年组6.9±1.8;腔静脉窦:幼年组14.2±4.2,成年组10.7±3.0,老年组5.3±2.1). 结论: 窦房结周围组织Cx43表达增龄性降低可能是构成窦房结功能增龄减退的一个重要的电生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