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GM1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应用的治疗作用.方法: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41例,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法(NISS)对病人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l指数),对治疗后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病人神经功能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添加使用GM能减轻病人神经功能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降颅压、抗凝、控制血脂、血糖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针灸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灸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更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06—2012-05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观察组应用GM1注射液静滴,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2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差别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出血患者采用GM1注射液静滴可加速神经功能恢复,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03-2014-11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础治疗相同,研究组加用丁苯酞治疗,疗程14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并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出院12个月的病死率。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14d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的病死率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管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属疾病认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2—2015-03来我院就诊并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管理,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周、入院4周及出院时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差异。结果入院后2周、入院4周及出院时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家属疾病认知错误项数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管理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更多的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及指标相关知识,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有利于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疗法在脑卒中急性期的作用。方法收集2009-01—2012-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88例患者按系统随机分为治疗组(194例)和对照组(194例),治疗组按照急性卒中治疗指南给予常规治疗加活血化淤治疗,对照组按指南常规治疗,观察2周。分别对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血化淤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急性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对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后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治疗后2组患者CRP、IL-6、TNF-α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可显著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72h发病的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常规组,各100例,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降压、降糖、调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药物、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药物),但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0.15PNA单位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2周,于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更明显,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较常规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尤瑞克林治疗能降低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有利于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安全性可以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功能性电针配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脑卒中伴功能障碍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给予功能性电针配合Bobath技术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功能性电针配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功能障碍,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华佗再造丸联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社区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证实中医药综合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脑卒中住院治疗后进入社区中医辨证为痰瘀阻络证的恢复期病人110例,试验组64例,对照组46例,2组病人均给予社区基础康复治疗。试验组加用中医药综合康复方案。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末及随访1个月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末和随访1个月末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P〈O.05),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升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个月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末试验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P〈0.05),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升高明显(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佗再造丸联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可改善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GM1治疗61例急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GM1治疗急性脑卒中(脑出血和脑梗塞)的疗效。方法:130例急性脑卒中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应用GM1组(61例)为治疗组,未用GM1组(69例)为对照组。治疗组除应用GM1外,两组治疗基本相同。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的NDS(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和ADL(日常生活量表),并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NDS和AD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2周、4周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中治疗前与治疗2周、4周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治疗2周与4周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脑卒中病人应用GM1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初步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G-CSF治疗组和对照组.G-CSF治疗组12例,接受G-CSF(5μg/kg皮下注射,1次/d连续7 d)和常规治疗;对照组13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或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随访6个月时临床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1个月时或出院时G-CSF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略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t=0.842,P>0.05),但随访6个月时G-CSF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U=1.801,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亦优于对照组(t=2.587,P<0.05),G-CSF治疗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起病在 48h内 10 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U皮下注射 ,2次 /d ,连续 7d。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同时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组 11例发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对照组 2 4例发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其治疗组进展的严重程度比对照组轻 (P <0 0 1) ;近期预后较对照组好 (P <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能降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 ,减轻其进展程度 ,有利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综合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脑卒中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5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0例)和对照组(296例)。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以普通西医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ADL)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比治疗前显著增高,但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44±6.2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FMA评分(53.44±7.53)与Barthel指数(61.21±9.4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出血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 5 6例脑出血偏瘫病人应用Bobath技术进行早期康复锻炼 ,疗程1个月。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简式FugI Meyer运动功能评分 (FMA) ;改良Barthel指数 (MBI)于初期和末期 (1个月 )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 ,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减少 (P <0 0 1) ;FMA、MBI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 ,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GM1组和对照组,在同时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GM1 40 mg或胞二磷胆碱0.75 g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GM1组及对照组NDS及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0.01);GM1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GM1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只给予单纯物理治疗,研究组采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氟西汀)+心理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并采用Barthel指数比较2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估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AMD评分及Zung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个月后研究组HAMD评分(11.32±1.21)及Zung评分(12.42±2.6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58.61±6.2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67.42±4.52)。经治疗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17.28±3.22)明显比对照组(11.32±2.12)严重。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早期抗抑郁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个月运动康复结合针灸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FD)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0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康复组、运动康复 针灸组,每组35例,进行3个月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结果治疗前3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康复 针灸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最高。结论3个月的运动康复结合针灸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4-06收治的1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9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综合疗法,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残障评分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并对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NISHSS评分及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且联合治疗组BI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2)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3)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致残率,同时提高患者预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而起到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恢复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13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进行研究,2组均进行药物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应用Bobath技术进行早期运动康复锻炼1个月,对每例患者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和末期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M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