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祖国医学虽无此病名,但其临床表现属“血证”、“虚劳”范畴。其主要特点是血小板大量减少,由此引起皮下、粘膜及其它器官内出血性疾病。据《景岳全书·血证》“凡治血者,须知其要,因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知其血证发病原因多由气火逆乱,血不循经,络脉受损,血溢于外。笔者拟“止血消斑汤”,门诊观察治疗24例,年龄4~46岁。病程14天~2年,24例抽血化验,血小板均在10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认为,其病机实质可用“气”、“火”二字概括,但火有虚实之别。实火为毒热郁营,虚火为阴虚内热。气乃气虚而不摄。治疗原则分别为清热解毒、养阴清热为本,凉血止血为标;养心健脾为本,益气摄血为标。选药组方既要忠于治则又需据证灵活增损之。观察结果有效率为90%。尤对慢性型及难治病例往往奏效。  相似文献   

3.
一、“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动血之由,惟火惟气耳。”是谁提出的?你如何理解?(15分) 答:是明代张景岳提出的。其意思是治疗血证应明确出血的原因不外火与气两方面。因于火者,有实火与虚火之分,实火迫血妄行,治宜清热泻火止血;阴虚火旺,灼伤血络出血,治宜滋阴降火止血。因于气者,有气苑、气虚、阳虚、气虚血瘀之分。气血并苑于上者,应清气降气以止血;气虚不摄者,当益气摄血;阳虚经脉失于温煦者,应温经止血;气虚血瘀者,宜益气活血以止血。二、简述脾胃气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泄泻的证治要点。(20分) 答:脾胃气虚由中气不足、运化功能减退引起。临床以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舌  相似文献   

4.
扶命培土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名老中医专家萧佐桃教授认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脾肾阳虚所致,故采用自拟补肝肾,益脾胃,助阳益阴、补髓生血之“扶命培土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4例,总有效率90.6%.  相似文献   

5.
王进  张海仙  赵振霞  张翀 《当代医学》2009,15(13):140-141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约80%病人可自行缓解,仅少数不愈而变成慢性,以成人、女性居多,一般首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率可达70%~90%,但停药后易复发,真正停药启长期缓解者不足20%,若加用免疫抑制剂可提高疗效,以上均无效者可以作脾切除术,再无效只能靠输血小板,或者作骨髓移植术。中医学多用归脾汤、保元汤以益气摄血、健脾养血为治,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笔者认为络通阳和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键,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络通阳和方,强调治本在心,在于络通阳和.治标从脾,理脾统血、止血。尤其是对于慢性反复发作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遵从中医学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若过早使用养血、统血、止血之刑,收敛太早、太过,不利于血气调达,反而会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报》2013,(9):1412-1413
目的:总结从外感论治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方法: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病机及遣方用药着手探讨该病的治疗。结果: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以清热解毒、辛凉解表为总纲,急者以凉血止血为要,同时配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缓者以补虚、祛瘀求本。结论:从外感论治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较为常见的一类出血性疾病。在祖国医学中此病属“发斑”、“红疹”,“肌衄”,“血证”范围。以中医中药为主治疗血水板减少性紫癜已有三十年的历史,不仅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可靠,且能使大部分病人血小板数量回升,临床症状改善。对西药治疗无效的病人,也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治疗,急性发作时多采用凉血止血法,慢性则用补气摄血法、温补脾肾法。中医按辨证将它分为血热妄行型、阴虚内热型、气不摄血型、瘀血阻绺型、脾肾阳虚型等五型。  相似文献   

8.
论阴阳气血水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之一身,不外阴阳,而阴阳二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气血.水即化气,火即化血”.“气为阳动作火,血为阴难成易弓”.阴阳水火气血之间普遍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一、阴阳: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和宇宙观.它来源于实践而又为实践服务,古代各种学术思想基本都受它的影响,中医也不例外.纵观古今,阴阳学说的形成发展源远流长.它最早见于《易经》“一阴一阳谓之道”.认为:阴阳是自然界中事物变化的根本,自然界一切变化也都可以用阴阳来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清代温补大家郑寿全血证诊治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郑氏认为:“失血之人,正气实者少”,“阴邪上逆,十居八九”,绝不可不究出血之因,不辨血证之性,简单泻火凉血。郑氏将血证分为邪阻、阳虚、阴虚3大类,邪阻者以外感症状有无为辨识要点,阴阳虚损者以神色形态之有神无神为辨识要点。郑氏治血之要,在明辨上中下三焦基础上,调理气血阴阳升降,而非简单盲目运用直接止血方药。  相似文献   

10.
毛髪全脱这一种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并且在文献上也没有多的记述,我院在门诊治疗,虽仅一例,因效果特佳,特介绍如下:祖国医学有关毛髪脱落的理论和治疗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又云:“肾之合骨也,其荣髪也,其主脾也”。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唐宗海云:“髪虽血之余,实则血从气而化”。陈修园云:“心主血,  相似文献   

11.
妇女以血为本为用。《血证论》有关妇科血证的论述,有着独特的见解。“水即化气,气与水本属一家,治气即是治水,治水即是治气。火即化血,血与火原一家,治火即是治血。”“男子主气,女子主血。”“补血者,总以补肝为要。”调经当气血同治,经不调由血瘀者,乃血阻其气,是血之咎,宜破散其血而气自流通。治崩以培补中州脾土为正治。经闭当分寒、热、虚、实。治胎漏,亦分水与血二证,下血者清血热,下水者补其气。许多见解对妇科病的辨证论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 治血必先治气根据气为阳,血为阴,阴阳互为其根,气血相互为用的理论,治疗血证应遵循“治血必先治气”的原则,以虚实不同而分治.因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妄行,气不谧而血难宁.何况气有余便是火,火盛则动络失血.治疗宜先降其气,降气即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药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衄,其病位可涉及肝、脾、心、肾、肺等脏,病理多责之火、瘀、虚三种,临床分型为热盛破血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血证,瘀血内阻证等,本文对其运用中医药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妇女之病,以“虚”“郁”为多。“虚”有脏腑阴阳气血之别,“郁”有气、火、痰、血、湿、食之异。临床所见“虚”、“郁”相比,又恒以“郁”证为多,此皆因女子以肝为先天,阴性凝结,善怀而多郁之故。所谓“木郁”即是肝郁,肝郁即是气郁。六郁相因,气郁为首,是由肝之功能所  相似文献   

15.
间日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但出现血小板减少性或过敏性紫癜者极少。本例患者两次均以“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院。最后经骨髓穿刺及血抹片找到间日疟原虫明确诊断,用氯喹及伯氨喹啉治疗而获得控制。现报告于后。郑××,男,16岁,农民,住院号:234662。因畏冷,寒战,高热七天,伴周身皮肤出血点,瘀斑,血尿六天入院。  相似文献   

16.
益气滋阴凉血活血法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ITP)是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本病以出血倾向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血证""紫癜"范畴.临床辨证常分血热妄行证、气虚不摄证、阴虚血热证、瘀血内阻证4个证候.中医对ITP的治疗多以辨证论治为主,有以重于病因病机分证论治者,有以验方为基本方,随症加减者,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ITP急性期或慢性急性发作期,多因外感热毒或热伏营血,以致火盛动血,灼伤脉络,临床以实证为主.部分实证病例随病情发展火热之邪伤气耗阴可转为慢性,而多数病例开始发病即为慢性.脾肾亏损为其发病基础,且该病大多与(气、阴)虚、瘀、热有关.结合该病特点,笔者对我院2005~2008年门诊及住院病例,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特拟益气滋阴凉血活血法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立忠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多"瘀血"为患,且"瘀血"贯穿疾病始终。毒热灼伤营血挟瘀致血热妄行,气不摄血、瘀血阻络乃其主要病机。王师强调治疗本病首要目标是防止出血和避免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而不应过分执着于血小板数值的增减。临证时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明确血瘀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键致病因素,治疗上宜益气养血、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并在此基础上重视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气血阴阳同调,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8.
从肝论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系外周血存在自身抗血小板抗体,导致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以广泛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为特征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归属于中医之“血证”“紫癜”等范畴,临床常见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内阻、脾肾亏虚等证型,予以清热凉血、滋阴清热、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补益脾肾等治疗。临床上相当部分患者疗效欠佳,且反复发作与难治者不少,复习文献,从肝论治,获得较好效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信义教授认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病机分为急性期为"火",为"风",慢性期为"虚",为"瘀";治疗急性期应以清热祛风、凉血止血为法,治疗慢性期应以补益脾肾、益气化瘀为要。并研制了芪龙颗粒剂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血症”范畴,为疑难病。我们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机特点,运用中医理论,经临床实践采用发掘整理的祖传秘方制成再障宁丸,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获得满意疗效。总结病例92例,总有效率96%,以脾肾两虚为本,阴虚血热是标。所以治疗以补气摄血,凉血解毒。方药中人参、海马、冬虫夏草甘温益气,三七、青黛、枯矾凉血,解毒止血,山茱萸、制首乌,马黄精滋阴补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