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夏橘化瘀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规范化药物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夏橘化瘀胶囊。2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89.1%,对照组总有效率7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7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84.8%,对照组总有效率6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TC、TG、LDL-C及HDL-C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夏橘化瘀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心绞痛、中医证候、心电图及血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减柴胡陷胸汤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痰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减柴胡陷胸汤治疗。主要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血脂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0.0%、70.0%,对照组分别为66.7%、4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硝酸甘油用量均有显著降低,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HDL-C、LDL-C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柴胡陷胸汤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痰热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痹一号[1]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疗效。方法:将92例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心痹一号方加味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为91.30%,对照组均为75.8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2.59%,对照组为57.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缓解、中医证候改善及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痹一号方加味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痛泰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MMP-9/TIMP-1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心痛泰颗粒治疗。结果:心绞痛、心电图、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6.7%、90.0%、80.0%,对照组分别为66.7%、63.3%、53.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MP-9及MMP-9/TIMP-1比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TIM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痛泰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益心通脉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的方法,将106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给予益心通脉颗粒,对照组给予通心络胶囊;均连续服用4周。观察比较两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心电图改善、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1.1%和75.1%;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9.6%和41.5%;硝酸甘油停减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8.7%和88.0%;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8.7%和86.8%;以上各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心绞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评价方面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确的不良反应。结论:益心通脉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安全有效,与通心络胶囊疗效接近。  相似文献   

6.
时敏  么传为  睢勇  虞君 《新中医》2018,50(9):182-18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贴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气活血贴穴位贴敷,疗程共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心绞痛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心绞痛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心绞痛疗效总显效率治疗组为70.00%,对照组为3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显效率治疗组为66.67%,对照组为3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贴穴位贴敷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方法,可以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心电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两组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疗效和硝酸甘油用量。结果:对照组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58.3%、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68.3%、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65.0%;观察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76.7%,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8.3%,心电图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硝酸甘油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可明显患者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疗效,降低硝酸甘油的服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肾法治疗心肾阳虚型冠心病心绞痛心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冠心病心绞痛心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温补肾阳方剂四逆汤加减治疗,疗程均为3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6.05%、81.40%,对照组分别为67.44%、60.47%,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肾阳虚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张洁  金玫 《北京中医药》2021,40(7):765-769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合越鞠丸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焦虑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伴焦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同时给予冠心病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予血府逐瘀汤合越鞠丸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劳拉西泮口服,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Q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A评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合越鞠丸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焦虑,可提高患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提高生存质量,改善焦虑状态及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可舒片治疗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心可舒片口服。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 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4.10%,治疗组有效率为84.21%,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有效率为86.84%,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59.00%,治疗组有效率为81.58%,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IL-6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可舒片能改善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胸痹贴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基础治疗)和治疗组(西医基础治疗加胸痹贴穴位贴敷),每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两星期后记录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心电图,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在心绞痛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痹贴穴位贴敷法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表现,安全有效,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措施,比较护理前后两组血液流变指标变化,心电图疗效、心绞痛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的高切/中切/低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7.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8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心绞痛症状,临床总有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拟丹夏通脉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U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药阿司匹林肠溶片、氢氯吡格雷、贝那普利、欣康、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自拟丹夏通脉汤。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及硝酸甘油停减率的改善情况,进行两组比较分析。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56.7%,对照组为4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酸甘油使用量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丹夏通脉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每粒0.4g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窍救心油舌下给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1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舌下组30例、口服组31例、外搽组30例及对照组31例。舌下组、口服组、外搽组分别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通窍救心油,给药方式依次为舌下给药、口服和外搽水沟穴;对照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各组均治疗7天。于治疗前后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治疗后判定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同时观察安全性指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舌下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00%,口服组为61.29%,外搽组为53.33%,对照组为83.87%;舌下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口服组为54.84%,外搽组为53.33%,对照组为80.65%。舌下组中医证候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口服组、外搽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舌下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s-CRP、LpPLA2水平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舌下组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异常,未见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通窍救心油舌下给药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情况,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脑心通胶囊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通心络胶囊为对照,进行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试验.采用区组随机化将264例病例按实验组与对照组3∶1的原则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198例,对照组66例.试验组给予脑心通胶囊,对照组给予通心络胶囊.连续服用28 d.观察比较两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心电图改善、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等.结果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4%和78.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9.1%和34.9%,硝酸甘油停减率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8.8%和89.4%,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8.8%和86.4%,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瘀血闭阻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理气活血通络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绞痛中医证候、硝酸甘油类药物减停、心电图改变综合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气活血通络加减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浆ox-LDL水平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琦  张国伦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1252-1253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及对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化瘀通脉汤。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提示:化瘀通脉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宁心通痹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观察组加予宁心通痹汤口服,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6%(P 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1)。两组间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积分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宁心通痹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针药组,每组30例。西药组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和曲美他嗪片治疗,针药组予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天,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结果针药组、西药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0.0%、43.3%;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西药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83.3%、53.3%;组间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可有效用于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