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究血浆B型钠尿肽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表达和与心功能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评价血浆B型钠尿肽在临床治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113例和同期健康妊娠女性20例作为对照,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按照患病的情况分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46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3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3例、并发心力衰竭重度子痫前期9例.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浆BNP的水平和高血压各个时期的心功能的状态等;分析血浆BNP的水平与患者心功能等级的关系.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BNP水平为(106.7±28.5) pg/ml、轻度子痫前患者为(135.8±34.4) pg/ml、重度子痫前患者为(315.9±42.6) pg/ml、并发心力衰竭重度子痫前患者为(1 473.6±351.6) pg/ml,患者的BNP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在逐渐的上升,并发心力衰竭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BNP水平随着心功能等级的增加在不断地加重,与心功能等级存在正相关.结论 血浆BNP随着患者心功能等级的增加而上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相关性,为高血压并发心脏功能异常的防治提供研究思路。方法将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分为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32例)和EH并发心力衰竭组(40例),另选取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BNP水平,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超声心动图指标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对比3组BNP和LAD、LVEDD及LVEF水平。探讨BNP与LAD、LVEF和LVEDD的相关性。结果 EH并发心力衰竭组的BNP、LAD和LVEDD水平显著高于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LVEF水平显著低于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的BNP、LAD和LVE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BNP水平与LAD、LVEDD呈正相关(γ=0.768,0.817,P<0.01),与LVEF呈负相关(-0.823,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AD,LVEF,LVEDD三种心功能指标呈显著相关性,联合BNP水平及相关心功能指标检测用于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具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5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变化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B型钠尿肽(BNP)在诊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心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正常对照组48例,测定血清BNP浓度、LVEF等指标,分析其水平变化。结果心力衰竭组总体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YHAⅠ级心功能时血浆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Ⅱ、Ⅲ、Ⅳ级组间血浆BNP依次递增(P〈0.05)。HF在控制后明显低于HF在控制前(P〈0.01)。结论血浆BNP的水平对HF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的观点已得到证实,本文着重研究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变化与心功能状态的关系以及其在早期心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微粒子发热法(MEIA)测定血浆BNP浓度,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结构和功能。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与心功能衰竭严重程度相关。血浆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586,P=0),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正相关(r=0556,P=0)。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心衰患者早期诊断和反映心功能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B type Natrigtetic Peptide,BNP)浓度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正常对照28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BNP的浓度,同时用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依据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方案对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与心功能级别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浆BNP浓度与LVEF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0.65,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明显升高且升高幅度与病情的严重性相一致;其可作为评价慢性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脑钠肽与心力衰竭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南静  董玉华  邱明生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008-2008
目的观察脑钠肽(BNP)在心力衰竭(HF)程度不同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并评价其意义。方法选取有明确心力衰竭的NYHAⅡ级、Ⅲ级、Ⅳ级患者56例为观察组,32例心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标记法(ELISA)测定各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结果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和Ⅳ级组血浆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BNP水平也相应增加,不同心功能分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水平显著增高,且随着NYHA分级增加而增加,可作为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肽(BNP)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50例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BNP和hs-CRP水平,并与50例健康人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浆hs-CRP与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浆BNP与hs-CRP水平高于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心功能处于Ⅰ~Ⅱ级时和治疗前相比,血浆hs-CRP与BNP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BNP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心力衰竭发生时血浆hs-CRP与BNP均上升,两者随心功能损伤程度加重而随之增大,治疗后均显著下降,表明血浆hs-CRP与BNP水平能够反映出心力衰竭病情的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血浆脑利钠肽与心力衰竭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患者体内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心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测定110例心力衰竭患者(HF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BNP浓度;行超声心动图仪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HF组BN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F组随NYHA分级增高其BNP水平越高;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比较,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周BNP值同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LVEF与BNP水平成负相关,血浆BNP水平较高者病死率增加。结论监测BNP水平可作为心力衰竭诊断、心功能评估以及疗效及预后的指导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BNP水平在心力衰竭诊断、治疗以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美国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选取我院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测定不同心功能患者血浆中的BNP含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分级密切相关,血浆BNP水平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能较好的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功能,是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有效指标,在临床的应用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C型利钠肤(CNP)与脑钠肤(BNP)在心力衰竭不同分级时浓度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与不同心力衰竭分级间的关系.方法 各种病因导致心力衰竭患者30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和心功能Ⅳ级组,并设体检正常对照组10例,用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CNP和BNP浓度.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随心功能级别变化,BNP水平增高,纽间差异均显著(P<0.01).心力衰竭患者血浆CN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升高(P>0.05),各组间血浆CNP浓度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浆BNP水平是判断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而测定血浆CNP水平对判断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可能没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脑钠肽(BNP)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发病的关系。方法检测142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高病)患者和3221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浆脑钠肽水平,比较妊高病患者与正常妊娠妇女、妊高病无心脏病患者与并发心脏病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分析脑钠肽水平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妊高病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P<0.01)。妊高病患者中,心脏病患者BNP水平高于无心脏病患者(P<0.05)。BNP水平与妊娠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年龄、孕周、经产与否、胎数无关,与患者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P<0.01)。结论 BNP在妊娠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与病情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潜在的生物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N定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2月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1例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均行BNP测定.比较两组BNP水平,分析观察组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BNP水平明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心功能Ⅲ级BN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心功能Ⅳ级BN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Ⅱ、Ⅲ级;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BNP水平明显高于左心室射血分数≥5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0mm的BNP水平明显高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0mm,左心房内径≥35mm的BNP水平明显高于左心房内径〈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显著升高,心功能分级越严重,BNP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变化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BNP)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BiositeDiagnostics公司出品的B-型利钠肽试剂盒和TriageBNP测试仪分别测定90例HF(NYHAⅡ、Ⅲ、Ⅳ)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BNP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HF组总体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YHAⅡ级心功能时血浆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Ⅱ、Ⅲ、Ⅳ级组间血浆BNP依次递增(P<0.01)。血浆BNP在HF控制后明显低于HF控制前(P<0.01)。结论血浆BNP的水平对HF的诊断、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本院2009年1~8月收治的54例心力衰竭患者及25例同期健康者的血浆BNP水平,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结论:血浆BNP的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改变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心功能Ⅱ~Ⅳ级心力衰竭患者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扩血管药物、利尿剂及洋地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BNP水平的变化及心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9%高于对照组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明显提高,BNP均有明显下降,且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BN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浓度与LVEF存在负相关(r=-0.167,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增加LVEF,降低血浆BNP,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NT-pro BNP水平在心力衰竭(HF)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和其预后的价值。方法测定128例明确诊断为HF的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入院时、治疗开始后48h及出院时血浆NT-pro BNP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并与5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随访观察患者心脏事件的再发生。结果各组患者NT-pro 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T-pro BNP水平(2.59士0.12ng/mL),心功能分级升高,NT-pro BNP亦呈升高趋势(P〈0.05),出院前NT-pro BNP水平与入院时相比明显下降(P〈0.05)。随访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组血浆血浆NT-pro BNP出院时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组(P〈0.05)。结论检测BNP可为临床诊断CHF及治疗提供依据。对心力衰竭的危险程度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及其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不同病因造成的6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采用ELISA法于入院时、治疗后进行血浆BNP水平检测,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32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结果:各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I~IV级患者血浆BNP水平逐步增加(P<0.01);LVEDD≤55mm的血浆BNP显著低于LVEDD>55mm者(P<0.01);LVEF≤40%的血浆BNP显著高于LVEF>40%者(P<0.01)。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病因所致同级心衰BNP水平中,冠心病组最高,心率失常组最低。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是早期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快速诊断、治疗及心衰严重程度的迅速判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B型脑纳肽(BNP)水平对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预后的临床评估。方法入选65例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根据测定血浆中BNP水平分成2组:BNP100~1000ng/l组、BNP≥1000ng/l组。所有研究对象取清晨空腹静脉血,用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测定BNP水平。结果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与患者入院心率、左心房大小、左心室大小呈正相关(rs=0.681;rs=0529;rs=0.610,均P<0.01);与心脏射血分数呈负相相关性(rs=-0.591,均P<0.01)。结论入院心率和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及摄血分数是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预后评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那肽(BN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84例心力衰竭患者,76例非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及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BNP水平。结果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高于非心力衰竭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BNP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BNP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水平分级及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动态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68例CHF患分别于入院时、24-48小时和5-7天时共三次抽血测定血浆BNP水平,与37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并结合NHYA心功能分级变化,观察患住院期间的预后。结果 CHF患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不同心功能分级组自身动态观察或组间比较,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和临床预后正相关。结论 BNP水平可反映CHF患心功能状态,动态观察可进一步反映患住院期间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