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胃穿孔患者分别实施腹腔镜修补术、开腹修补术的治疗效果,并比较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方法:抽取80例胃穿孔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选择时间为2017年8月~2018年8月,将其中进行开腹修补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另外进行腹腔镜修补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①观察组基本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3 d的胃泌素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2天的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50%,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患者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临床价值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穿孔手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胃溃疡导致的胃穿孔患者86例,采用病历回顾的方法进行研究,其中将行腹腔镜下胃修补术的患者42名设为研究组,将行传统开腹胃修补术的患者44名设为对照组。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进行胃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有效降低平均住院日和手术时间,并能有效控制手术并发症,相比于开腹手术病人恢复更快,治疗效果更好,为普外科微创手术提供参考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本院进行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的52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且均匀的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修补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的胃穿孔手术能够有效对胃穿孔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大幅度减少疾病的治疗时间,增加疾病的治疗效果,能够广泛的应用于相关的疾病治疗当中。  相似文献   

4.
秦勇  曹俊  陈刚  高红强 《吉林医学》2013,(30):6252-6252
目的:将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穿孔与传统的穿孔修复治疗法做对比,验证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穿孔的推广价值。方法:选择60例胃穿孔患者,均需手术治疗,基于基础诊断治疗上,试验组30例采取腹腔镜治疗和修复手术,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的穿孔修复手术。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临床记录和观察,并在12个月内进行随访,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结论:对于治疗胃穿孔,腹腔镜的优势在于创口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并且从试验数据看出总有效率明显的高,总之,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穿孔具有极大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岐朋  南云广  赵金良 《吉林医学》2013,(33):6915-6915
目的:对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情况进行临床对比研究。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胃穿孔患者116例,根据患者要求分为两组进行临床研究:①腹腔镜组共72例,采用腹腔镜修补术;②开腹组共44例,采用开腹修补术。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肠胃功能动力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快,为临床上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术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指导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分析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1年9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80例胃穿孔病患,在征得病患以及其家属的同意后,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例各为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胃穿孔手术来予以治疗,观察组则基于腹腔镜下采取腹腔引流穿孔修补手术来予以治疗,两组病患术中情况和术后恢复等相关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患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且术中出血也明显地低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二者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于腹腔镜下实施胃穿孔手术,不仅可使受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得到缩短,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使减少病患疼痛,降低并发症,获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予以试验组患者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胃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则分别为80.0%、25.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胃穿孔患者采取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且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值得对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应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揭阳市人民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86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则应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是95.35%,比对照组的79.07%高,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明显比对照组23.26%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性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临床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穿孔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其中给予研究组患者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给予对比组患者传统开放性修补术治疗。统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胃穿孔患者腹腔镜下微创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手术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存活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48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48例)采用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比对照组短,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的va S评分、镇痛剂使用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两组手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前者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进行急性胃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为腹腔镜下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26例腹腔镜下进行急性胃穿孔修补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同时对比我院同期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病例资料,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经过相应的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急性患者急性胃穿孔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修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胃穿孔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胃泌素(GAS)、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术后GAS水平较高,TNF-α、IL-6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对比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行急性胃穿孔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胃大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单纯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为100%,两组患者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的疗效优于胃大部分切除术,且术后患者恢复速度快,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程敏 《中外医疗》2014,(31):76-77
目的通过试验对比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风险评估。方法选取100例该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根据他们自愿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将他们分成两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风险评估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5,P〈0.05)。两组均没有复发和病死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恢复进食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在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时,其手术风险明显小于开腹胆囊切除手术,两种手术给予胆囊炎疾病治疗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议临床广泛推广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手术疗效分析. 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外科治疗的60例胃穿孔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开腹修补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 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腹腔粘连、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急性胃穿孔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单纯修补术,对照组患者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对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0%),并且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比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来说,单纯修补术疗法的临床效果更好,并且属于高度微创,患者康复的速度比较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应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54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进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5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83%。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的治疗过程中,腹腔镜比开腹手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术后第3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治疗,连续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复发及受孕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88%),复发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受孕情况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明显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胃穿孔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并分为两组,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3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急诊治疗,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开腹组进行开腹胃穿孔修复手术,腹腔镜组进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手术,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抑制胃酸、胃肠道减压及肠外营养支持。观察并记录患者各项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相比,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感染及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腹腔镜组均远低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对急性胃穿孔患者进行胃穿孔修补术,创伤性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有利于预后,可作为临床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洪政 《中外医疗》2014,(26):16-17
目的研究穿孔性阑尾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讲60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56.7%,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病情,及时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