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强  程诚  何平  高寒  郑艳芳  方志娥  王英豪 《中草药》2022,53(1):270-277
基于临床中药安全观的"毒"-"效"药物研究及实践的视角和观点,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以《本草图经》为例,探究毒效相关的理论基础及科学实践认知。主要从"毒"-"效"中药的涵变及认识发展变化、"毒"-"效"与《本草图经》及药味分析、基于"毒"-"效"的《本草图经》药味的认识发展变化、临床中药安全观及实践方面来研究以《本草图经》为例的"毒"-"效"药物理论基础及实践转化情况,主要从毒效相关、毒效转化、毒效同质、毒效衍化、毒效安全/警戒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进而为"毒"-"效"相关的科学内涵认知及实践转化,尤其是"毒性"药物的研究及临床安全/警戒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徐振娜  刘思佳  宋丽丽  李遇伯 《中草药》2023,54(7):2301-2308
中药品种众多成分复杂,易受贮藏条件、炮制工艺、包装材料等条件的影响,发生质量变异现象,导致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有毒成分。明确中药有效期可以保障中药质量及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中药国际化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对有毒中药稳定性和有效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将有毒中药根据“毒-效”关系分为“毒-效”成分相同、“毒-效”成分不同、“毒-效”成分的相互转化3类,并对有毒中药稳定性和有效期研究方法进行介绍,为后续中药有效期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药的减毒配伍是保障中药安全性的有效措施。但中药减毒配伍研究面临诸多难点,涉及因素包括品种基原、炮制方法、配伍模式、用药剂量等,呈现出“毒性物质的不确定性”“毒性发生的隐匿性”“安全剂量的模糊性”“毒-效关系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的特殊性”等特征,使得“分子-细胞-器官-整体”系统评价模型的一致性、“多药多物质”的联合暴露、“毒性-功效-配伍-证候”的关联、“量-时-毒-效”转化规律等成为影响中药临床安全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针对上述关键科学问题,应遵循“始于临床、证于基础、终于临床”的模式,通过构建“分子-细胞-器官-整体”多水平毒性确证、多药多物质相互作用和联合暴露、多层面循证、多“量-时-毒-效”转换、基础与临床生物标志物一致性求证等“五多一证”技术体系,系统研究其减毒增(存)效配伍的作用特征、单药和多药体内命运、毒性发生分子机制、“量-时-毒-效”转化规律及病证结合的有毒中药临床特征。通过研究“两类三种机制”赋予中医七情和合配伍理论新内涵,最终提出安全用药策略。  相似文献   

4.
从《内经》"有故无殒"思想看中药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内经》“有故无殒”的思想出发,阐明了“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有病则病当之”等中药毒性理论,突出了在中药毒性研究中“药”和“证”密切联系的特点。指出了我国目前中药毒性研究中离开证去孤立研究中药毒性的错误,分析了由此导致的新药研发中有效新药被淘汰,临床上合理用药受到限制,中药安全性在国际上受到质疑的现况。进一步提出将“有故无殒”、“药以治病,因毒为能”等中医思想的现代科学研究作为中药毒性研究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及采用证候动物模型进行中药毒性研究等举措,以建立新的中药毒性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5.
结合笔者《内经》课程教学实际经验,从《内经》自身方药理论、《内经》相关经文运用、援引《内经》古今名医心得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在《内经》教学当中联系中药方剂相关内容的方式方法,目的在于贯彻经典联系临床的宗旨,体现出《内经》在中医药学发展当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整合课程知识,培养中医思维,为《内经》教学开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 有毒中药用于临床时应否炮制?这个问题《神农本草经》的序言说得很清楚:“药有有毒无毒”,“若有毒宜制”。《内经》上的“治半夏”,《伤寒论》中“附子炮”“半夏洗”,都说明制用的意义。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人对什么是“毒”,只是从生活和医疗实践中得出一个粗线条的结论,至于“毒”是何种物质,是否有治疗效果,还未能作深入的阐明,仅凭经验来区分无毒、有小毒、有毒、有大毒等,甚至用名称来形容其毒性,如砒霜因“性猛如貔”而得名。  相似文献   

7.
对中药的“毒”和毒性的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药“毒”的概念关于中药“毒”的概念,古今认识并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三层含义:1.1毒即谓药早在周代,毒与药不分,混称毒药。如《周礼·天官冢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内经》也有“当今之世,必齐毒药”之说。直至明代仍有一些医家谓毒即药...  相似文献   

8.
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实践的中药药物警戒角度对藏医经典《塔尔布医典》进行研究,挖掘整理其中蕴含的藏药药物警戒思想和实践经验,借用中药警戒思想的研究方法,以《塔尔布医典》作为切入点总结归纳其与用毒警戒相关的内容。《塔尔布医典》中记载了大量有关藏药药物警戒、藏药用药安全、藏药不良反应等药物警戒思想及用药安全方面的实践内容,《塔尔布医典》的药物警戒思想主要体现在药物的储藏、饮食、炮制方面,其内容与《四部医典·后续部》第十二章所记载的药物警戒思想相近,奠定了藏药药物警戒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化的步伐 ,笔者进行了解密《内经》“气”理论探索 ,提出了《内经》“阳气”之白昼性消长变化的表象是体温变化 ,而本质是热能的散发规律 ,调控机制的基础是下丘脑的体温中枢 ;同时也提出了《内经》“阳卫”理论对重新认识散热具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浊毒理论借鉴了《内经》的清浊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浊毒证研究是中医理论创新的一项科学研究,它必须符合中医基本理论,正如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所说,只有“根基牢固,才能千年不倒”。那么,浊毒理论在中医经典著作里的依据是什么呢?浊毒理论首先是借用了《内经》关于清浊的认识。在中医的元典《内经》里,清浊是经常被使用的词语,几乎与寒热、气血、阴阳一样属于基本概念,是含义十分丰富的“元概念”。但是,过去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我们为此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药配伍禁忌理论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配伍禁忌,涉及临床用药安全性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随着“十八反”为代表的配伍禁忌研究逐渐深入,对中药配伍禁忌理论的内涵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从中药配伍禁忌理论概念渊源、药物关系、禁忌的危害形式、规避原则方法,以及近年来对具体相反药物毒效机制的揭示,探讨了中约配伍禁忌理论创新发展.中药配伍禁忌在结构上表述为以七情为基础、两药相对的、具有经验特点的禁忌形式;合药配伍犯禁可能导致人体伤害,尤其是表现出“潜害”和干扰药物功效发挥而“不能治病”的特点;规避反药合用以及以病证-药物功效两相经权是趋利避害的基本方法.近年研究揭示了反药禁忌的5个特点:增毒、致毒、降效、减效是相反禁忌关系的4种主要表现形式,物质变化可以反映相反增毒致毒的本质,蓄积中毒及机体代谢改变是“潜害”产生的基础,主要功效的相反拮抗以及正性与负性同时并存的功效关系是配伍禁忌有别于一般药物禁忌的关键.相反配伍的内涵揭示为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古今本草、中药著作中,常见到某些药物后记载有“有毒”、“有大毒”、“有小毒”,几千年以来相依为习。然则其毒力达到什么程度为大毒?什么程度为小毒?确定大毒、小毒、有毒、无毒的标准是什么?各种毒力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却鲜见有人论及。今作者收集部分资料,试对中药毒力问题作以探讨。一、“毒”字宜细辨,古今义不同“毒药”一词,其意义古今不同,广狭有别。在秦汉时代的医药文献中,“毒药”即指治病的药物或药物的偏性。《内经》中所谓的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化的步伐 ,笔者进行了解密《内经》“气”理论探索 ,提出了《内经》中人体“阳气”的物质基础就是除属于“阴精”性物质以外的所有其他生命物质 ,这些物质分布在人体内相关囊管腔中并组成各种形式的内容物 ;而“阳气”的本质就是蕴涵在这些内容物中的“动能”能量 !  相似文献   

14.
为加快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化的步伐,笔者进行了解密《内经》“气”理论探索,提出了《内经》“阳气”之白昼性消长变化的表象是体温变化,而本质是热能的散发规律,调控机制的基础是下丘脑的体温中枢;同时也提出了《内经》“阳卫”理论时重新认识散热具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化的步伐,笔者进行了解密《内经》“气”理论探索,提出了《内经》中人体“阳气”的物质基础就是除属于“阴精”性物质以外的所有其他生命物质,这些物质分布在人体内相关囊管腔中并组成各种形式的内容物;而“阳气”的本质就是蕴涵在这些内容物中的“动能”能量!  相似文献   

16.
傅贞亮治学严谨,师古不泥,注重求新发微,悉心研究《内经》,注意结合实际对有关理论进行临床验证,着力于《内经》藏象理论实质的研究,并将《内经》有关理论灵活地运用到临床,既遵循经训,又扩大其指导意义。提出了“脾主运化水湿与精微”与体内钠、钾含量相关的独特认识。对肾阳虚动物的耳蜗电位及有关免疫指标进行了测定,证明了“肾开窍于耳”及《内经》“肾为之主外”之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寒热错杂证是指寒证与热证交错在一起同时出现。早在《内经》已经提出“寒热理论”,有学者就此归纳了《内经》中寒热治疗学理论内容,总结出《内经》寒热治疗学理论奠定了中医学外感病的基础。医圣张仲景不但继承了《内经》的寒热理论,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在《伤寒论》中,处处可见“寒”与“热”。  相似文献   

18.
“清新中药空气消毒剂”的慢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云:“是药三分毒。”我国最早的中医学专著《内经》对如何用药十分讲究,将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在SRAS、禽流感流行期间,大量化学消毒剂的使用,虽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抵挡了病毒的入侵,但它们对人体皮肤、粘膜的刺激及对物品的腐蚀等副作用也十分堪忧。为此,我院在传统中医“清热解毒、清热燥湿”的基础上研制了“清新中药空气消毒剂”,  相似文献   

19.
“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思想体系是时空观的基础,深刻影响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医学等诸多领域。《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的“天人合一”思想渗透于中医理论、临床诊疗的各个方面,为“证”作为中医特色辨证论治理论提供依据。因此,以《内经》中“天人合一”理论为基础,对时空性深刻内涵进行深度挖掘,探讨“证”的时空性,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蕴含丰富的时间医学思想和发病学观点,其是在中医“时序”观以及“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从整体层面上研究宇宙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周期性及其关联性。文章整理总结《内经》中时序发病观的相关内容,从时序的概念与内涵、失于时序与发病的关系、时序与《内经》不同发病观之间的联系、时序发病观的临床应用4个方面论述《内经》“天人合一”思想下的时序发病观,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经典中的理论内涵,探索生命现象的节律性,为临床诊疗以及养生防病提供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