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分级、脑钠肽(BNP)及心脏超声指标(LVEF、CO、CI)的关系,为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指标。方法选择冠心病住院患者154例,按NYHA分级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中医辨证分为心气阴虚证、心气阳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心阳虚脱证5型,检测BNP、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CO、CI)。结果各中医证型组中,LVEF、CO、CI从心气阴虚、心气阳虚、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心阳虚脱呈依次降低趋势,BNP呈依次增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心功能分级阶次升高。结论 LVEF、CO、CI、BNP均可间接反应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患病程度及预后,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各项参考指标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分级、脑钠肽(BNP)及心脏超声指标(LVEF、CO、CI)的关系,为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选择冠心病住院患者154例,按NYHA分级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中医辨证分为心气阴虚证、心气阳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心阳虚脱证5型,检测BNP、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CO、CI).结果 各中医证型组中,LVEF、CO、CI从心气阴虚、心气阳虚、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心阳虚脱呈依次降低趋势,BNP呈依次增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心功能分级阶次升高.结论 LVEF、CO、CI、BNP均可间接反应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患病程度及预后,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各项参考指标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儿频复发性肾病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小儿频复发性肾病 (FRNS)的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 ,选择 5 0例FRNS患儿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和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 ,比较治疗前后血、尿常规 ,血生化、2 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查、免疫指标的变化 ,结果 :①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主 ,其次为湿热内蕴、肾虚血瘀 ,气阴两虚较少见。②西医分型肾炎型中气阴两虚型与其它证型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单纯型中肝肾阴虚与其它证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病理类型以弥漫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sPGN)、系膜增生性肾炎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MsPGN +FSGS)和IgA肾病 (IgAN)为主 ,少数为IgM肾病 (IgMN)、膜性肾病 (MN)、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和局灶性肾炎 (FGN)。MsPGN中以肝肾阴虚多见 ,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IgAN中湿热内蕴多见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MsPGN +FSGS主要见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和肾虚血瘀 ,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MsPGN、IgAN可以作为肝肾阴虚型和湿热内蕴型的客观指标和辨证依据 ,中药肾康灵对治疗肾虚血瘀型FRNS疗效显著 ,能显著降低复发率 ,减轻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CDI)对102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了检测。结果开角型青光眼及其中医证型(分为肝郁气滞证、痰湿犯目证、肝肾阴虚证)在眼动脉(OA)血流参数中,与正常组相比,PSV、EDV、A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参数中,与正常组相比,PSV、EDV 和A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变异程度依次为肝郁气滞证组>痰湿犯目证组>肝肾阴虚证组。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OA和CRA的血流速度下降明显,血流阻力增加,眼局部血液循环障碍,OA和CRA的血流参数可作为反映开角型青光眼及其中医证型间局部血瘀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文献中原发性肝癌中医单证辨证专家观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辨证分型文献中的专家观点,根据专家观点中各中医单证证型的出现状况,初步明确原发性肝癌主要的单证证型。方法:整理建国以来国内公开报道的有关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运用X^2检验对文献中的专家观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滞型(肝气部结型)、血瘀型、脾气虚型、肝阴虚型、肾阴虚型、肝胆湿热型在专家观点中出现频率较高(均超过50%),与其他出现频率较低的各单证证型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91),但它们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0091)。结论:原发性肝癌常见的中医单证证型依次为①气滞(肝气郁结)型②血瘀型③脾气虚型④肝阴虚型⑤肾阴虚型⑥肝胆湿热型6种证型。  相似文献   

6.
吴赞元 《中外医疗》2011,30(14):136-136
目的分析不同侧中风肢体偏瘫在中医辨证分型中分布情况。方法对左右偏瘫组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各证型例数及比例,比较2组证型分布差异。结果 2组血瘀证、阴虚阳亢证、痰证、气虚证分别对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偏瘫组证型以血瘀证、阴虚阳亢证多见,右偏瘫组证型以痰证、气虚证多见,2组证型分布差异对于中医辨证论治中风偏瘫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与内分泌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内分泌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广州市中医医院及广东省中医院2年的住院及门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四诊信息及相关因素。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库软件EPIdata3.2及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管理、处理。结果PCOS中医证候类型主要表现为肾阳虚证、肝郁证、痰浊证、肾虚血瘀证和肾阴虚证。不同中医证型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不同,有统计学意义。痰浊证的WHR值较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肝郁证者高,肾虚血瘀证者较肝郁证者高;痰浊证的BMI、空腹胰岛素值较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肝郁证、肾虚血瘀证者高;痰浊证的空腹血糖较肾阴虚证者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COS中医辨证为痰浊证和肾虚血瘀证者多表现为中心性肥胖。结论PCOS中医证型与内分泌指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NO)与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血热、血燥和血瘀)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硝酸根还原酶法对30例健康对照者和90例(各分型均为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VEGF、NO进行检测,并分别对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银屑病中医辨证的三个证型的VEGF和NO均大于正常人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屑病中医辨证三个证型组间的血清VEGF和NO,均为血热证组>血燥症组>血瘀证组,且血热证组与血燥证组、血瘀证组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燥证组和血瘀证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NO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各证型中血清均呈高表达状态;VEGF、NO与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中医单证证型专家观点文献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整理原发性肝癌辨证分型文献中的专家观点,分析原发性肝癌各中医单证证型在专家观点中的出现状况,初步明确其主要的单证证型.方法对建国以来国内公开报道的有关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整理,运用χ2检验对文献中的专家观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滞(肝气郁结)型、血瘀型、脾气虚型、肝阴虚型、肾阴虚型、肝胆湿热型在专家观点中出现频率较高(均超过50%),它们之间没有显著性意义,但与其它出现频率较低的各单证证型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91).结论原发性肝癌常见的中医单证证型依次为①气滞(肝气郁结)型;②血瘀型;③脾气虚型;④肝阴虚型;⑤肾阴虚型;⑥肝胆湿热型.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中医证候与炎症因子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与炎症指标的相关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52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分会1990年10月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分别检测患者的血中白细胞计数(nWBC)、C-反应蛋白(CRP)含量(ρ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ρ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ρIL-6)、纤维蛋白原(FIB)含量(ρFIB)及血脂等指标,按中医基本证候出现的频数,对各证候的相应资料作分类统计。【结果】①痰热血瘀和气虚血瘀为冠心病的常见中医证候,血瘀、痰热、气虚、气滞、痰浊证是冠心病的常见基本证候,血瘀证、痰热证是最常见的基本证候。②冠心病血瘀证和痰热证不论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还是非ACS组nWBC、ρCRP,ρIL-6、ρTNF-α等炎症指标均升高,ACS组升高更为显著,表明冠心病存在炎症反应,中医证候与炎症因子密切相关。③冠心病死亡者较非死亡者血中CRP、IL-6、TNF-α等炎症指标含量均升高。【结论】血CRP、IL-6、TNF-α等炎症指标含量可作为冠心病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仿真排粪造影影像学征象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纳入8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仿真排粪造影检查,于PACS系统上测量数据及影像征象,应用对应分析对征象与证型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中医证型和造影征象对应图的解读,不同象限区分了不同中医证型及其相关的排粪造影表现。特异性分析发现,脾肺气虚及脾肾阳虚证型之间相关性较强,而肝肾阴虚及肝郁气滞的辨证分型差异性较大。会阴下降及黏膜内套叠对应辨证分型的差异性不大。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更具特异性。肝郁气滞与耻直肌痉挛相关性强;肝肾阴虚与黏膜内脱垂、直肠前突相关性强。脾肺气虚与脾肾阳虚更倾向于出现会阴下降、黏膜内套叠、骶直分离、小肠疝及乙状结肠疝。结论排粪造影征象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以为临床用药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为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及可视化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脑钠素(BNP)的相关性。方法按照完全随机化原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2月在卫生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147例,中青年组68例,老年组79例。中医辨证分为4个证型:即气虚血瘀证(气虚、阳虚证和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虚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采用干式快速荧光定量法检测BNP,统计分析探讨中青年及老年AMI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与BNP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结果中青年组分型:气虚血瘀型(39.7%,27/68)>气虚痰瘀互阻型(30.9%,21/68)>气阴两虚血瘀型(16.2%,11/68)>气滞血瘀型(13.2%,9/68);老年组分型:气虚痰瘀互阻型(44.3%,35/79)>气阴两虚血瘀型(25.3%,20/79)>气虚血瘀型(22.8%,18/79)>气滞血瘀型(7.6%,6/79);两组中医证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各中医证型BNP高于中青年组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青年组BNP:气虚痰瘀互阻型>气阴两虚血瘀型>气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中医各证型间比较气虚痰瘀互阻型与气滞血瘀型有差异(P<0.05);老年组BNP:气虚痰瘀互阻型>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结论中青年组气虚血瘀证(39.7%)多见,老年组气虚痰瘀互阻证(44.3%)多见,考虑BNP升高可以作为气虚痰瘀互阻型AMI的微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中医肝血瘀阻证证型转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进行调查,了解证型分布特征,探讨肝血瘀阻证型转化与实验室指标变化的关系,为肝血瘀阻证型演变提供生物学基础。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医证型分布特征;采用Binarylogictic回归分析建立原发性肝癌中医肝血瘀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用单因素ANOV齐性检验,组间方差不齐,进行肝血瘀阻与合并证型的t检验。结果 单证占51、17%,二证相兼占43.23%,三证相合占5.60%;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Ⅰ期中中医辨证单证占78.1%,二证相兼占18.8%,三证相合占3.1%;Ⅱ期中医辨证单证占53.5%,二证相兼占44.4%,三证相合占2.1%;Ⅲ期中医辩证单证占40.5%,二证相兼占48.8%,三证相合占10、7%。HA、CD4、GGT、TT、FIB值4组比较不完全相同。HA值肝血瘀阻与肝血瘀阻合并肝肾阴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TT、FIB值肝血瘀阻分别与合并肝肾阴虚、合并肝胆湿热、合并脾气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GT值肝血瘀阻与合并肝胆湿热、合并肝胆湿热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以单证、二证相兼、三证相合为主,并与临床分期有一定关系。证型组合有一定的实验室指标的相应变化,显示证型演变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制作MGD中医证候调查表,对154例患者的中医辨证指标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得到42项有效辨证指标信息,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样本聚类(Ward's method)分析后辨证。结果初步拟定5个中医证型:风热外袭证25例,脾胃湿热证40例,脾肾阴虚证32例,痰湿阻胞证30例,脾胃气虚证27例。结论 MGD可辨证分型为风热外袭证、脾胃湿热证、脾肾阴虚证、痰湿阻胞证、脾胃气虚证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辨证时诊断指标。方法:运用病证结合的方法,选择临床上慢性肾炎肾阴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设慢性肾炎肾阳虚证患者及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浆心钠素(ANP)、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的变化。结果:慢性肾炎肾阴虚证组患者血浆心钠素(ANP)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组及肾阳虚证组患者(均P<0.05);慢性肾炎肾阴虚证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组(P<0.05)。结论:上述指标的改变可能作为慢性肾炎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辨证时诊断指标的一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16.
46例暴力型罪犯的中医辨证及与神经-肾上腺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暴力型罪犯的生理基础,通过中医辨证、西医体检,测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分析暴力型罪犯的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客观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医辨证属肝火亢盛、痰热内扰、心肝肾阴虚型,其生理基础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与输卵管阻塞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别及两者间中医证型分布有无不同。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对93例PCOS和89例输卵管阻塞女性不育患者进行心理测评。中医辨证两组间按肾阴虚、肾阳虚、痰湿、血瘀不同分布进行比较。结果:SCL-90其他项目因子分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间差异不显著,但PCOS患者强迫因子分高于输卵管阻塞患者,出现轻度强迫症状的比例较输卵管阻塞患者为多,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抑郁因子分则输卵管阻塞患者显著高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P〈0.01),HAMD检测提示输卵管阻塞患者出现严重抑郁者多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P〈0.05)。而中医证型分布中PCOS肾阴虚证及血瘀证较多见;具体分型以肾阴虚兼痰瘀证和肾阴虚兼血瘀证多于输卵管阻塞患者组。结论:PCOS与输卵管阻塞患者心理障碍各具特点,具有生殖内分泌异常的PCOS患者心理障碍异于输卵管阻塞患者,以强迫症状多见,而中医辨证肾阴虚证及血瘀证较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小板四项的关系,寻找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量化依据。[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中医阴虚热盛证、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血瘀脉络证各3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30例,检测其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四项参数,统计分析中医各证型与血小板四项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瘀脉络证组MPV、PCT、PDW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四项与血瘀脉络证有显著的相关性,血小板四项能为2型糖尿病血瘀脉络证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量化依据,提高中医辨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积分在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分级对应关系中的运用,比较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分级、B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水平的相关性,并通过心力衰竭积分评价不同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方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历,收集患者住院时的中医证型、BNP水平、心功能分级、中医方药,并根据病历出入院小结及病程记录进行心力衰竭积分评分。结果心功能Ⅱ级的患者中气阴两虚证和心血瘀阻证较多,心功能Ⅲ级的患者在各个中医证型的分布较平均,心功能Ⅳ级的患者在阳虚水泛证组中分布最广泛;中医证型5组间BNP水平不完全相同,气阴两虚证组BNP值低于其他4组且气虚血瘀证组低于痰浊壅肺证、阳虚水泛证组(P<0.05);心力衰竭积分在5组间由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痰浊壅肺证、阳虚水泛证这一顺序逐渐升高;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和阳虚水泛证方药组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NYHA心功能分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心力衰竭积分可以作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且可以对中医方药疗效进行一定评价,能反映中医证型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BNP水平可以作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1 d-6°倾斜卧床对人体脉象变化的影响及中医辨证施护措施的拟定原则. 方法: 运用中医切脉法对18 例受试者头低位倾斜卧床(HDT)前后的脉象变化进行系统观察. 结果: 在HDT 中, 受试者脉象逐渐由实变虚, 至21 d时虚脉人数达到15 例,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 HDT 10 d, 3组脉象的影响作用以套带组为显著(P<0.05),HDT 后第4日,两干预组脉象恢复较快,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失重/模拟失重对人体脉象变化的影响作用是肯定的,并随HDT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体负压和套带法是对抗失重作用的较有效措施,并可促进人体脉象的恢复;运用中医辨证防护方法应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