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办医发[2008]9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为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基孔肯雅热防治经验的基础上,我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写了《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现印发  相似文献   

2.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虫媒病毒传染病,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基孔肯雅热的临床表现通常为突发高热和关节痛,通过检测病毒抗原、特异性抗体或病毒核酸诊断。目前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和疫苗,多采用对症支持治疗,防蚊和做好口岸蚊媒监测是防控要点。本文就基孔肯雅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防控措施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溯分析深圳市罗湖区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完善罗湖区伊蚊传播传染病多部门协作防控模式,为深圳市罗湖区防控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深圳市罗湖区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诊疗过程及密切接触者信息,对感染来源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生物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诊断确认病例为罗湖区1例境外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结论深圳市罗湖区1例基孔肯雅热病例经过及时诊断,科学治疗,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有效的疫点处置,未发生疫情传播风险,未发生二代病例。  相似文献   

4.
基孔肯雅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了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5.
基孔肯雅病(Chikungunya disease)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传播。临床上以发热、关节疼痛、皮疹和轻度出血为特征。基孔肯雅病毒是单股RNA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基孔肯雅热始发于非洲,1952年,基孔肯雅热被首次报道,主要流行于非洲。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基孔肯雅热东移东南亚地区。1965年,印度发生大流行,30万人感染。  相似文献   

6.
我国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10月,广东省东莞市暴发了我国首起基孔肯雅热社区聚集性疫情,打破了其长期以来以散在输入性病例为特征的流行现状。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伊蚊是其主要传播媒介。而我国大多数地区拥有其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一旦病原体侵入,可能暴发基孔肯雅热疫情。如何控制该疫情,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现就基孔肯雅病毒的病原学特征以及基孔肯雅热在我国历年的流行状况做一概述,以便更好地认识基孔肯雅热,为有效地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广州市越秀区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基孔肯雅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越秀区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发现、诊断和应急处置等进行回顾分析和效果评价。[结果]该病例在非洲乘坐埃塞俄比亚至广州的ET606航班时发病,血液标本经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P3实验室检测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阳性,为实验室确诊病例。[结论]流行病学证据显示此起疫情为输入性,防控措施及时有效,未出现二代病例。  相似文献   

8.
基孔肯雅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孔肯雅病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感染所致.该病主要经蚊虫吸血传播,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剧烈疼痛、皮疹和轻度出血体征,称为"基孔肯雅热".人群对基孔肯雅热普遍易感,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当基孔肯雅热初次暴发时,可使大量人群发病[1].  相似文献   

9.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证实了基孔肯雅热流行,1956年分离到病毒。本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近年在印度洋地区造成了大规模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这两种伊蚊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异同点,为预防控制这两种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患者就诊资料的方法,搜集东莞市2010年发生的一起登革热和一起基孔肯雅热社区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起疫情共同点为:输入性疫情;发生在夏秋季节;具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发生疫情的社区蚊媒密度高;采取以杀灭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疫情;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临床表现类似,以发热、疼痛为主.两起疫情的不同点:与登革热暴发疫情相比,基孔肯雅热暴发疫情强度更大、扩散范围更广、家庭聚集性更强,但疫情持续时间短;在临床表现方面,基孔肯雅热患者关节痛、皮疹、肌肉痛的发生率高于登革热患者,而登革热患者头痛、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高于基孔肯雅热患者.结论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类似.但与登革热相比,基孔肯雅热传播能力更强;病人更常见关节痛、皮疹,而白细胞、血小板则多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泉州市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控态势,提出应急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泉州市2004—2013年报告的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病例调查和监测资料,分析防控成效。结果 2004—2013年共报告登革热59例,基孔肯雅热2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大多来自东南亚国家。病例输入高峰为7~10月,从入境到确诊平均5d,初诊到确诊平均4d。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诊断发现率为14.3%,医疗单位首诊诊断率42.9%。泉州市存在蚊媒白纹伊蚊,其布雷图指数平均3.80。结论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呈常年输入态势,病例确诊时效较长,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发现能力有待提高。应建立以白纹伊蚊繁殖期和病例输入高峰期的风险评估为重点,强化一线医务和检疫人员的流行病学观念,实验室在登革热检测排查时须关注基孔肯雅热,警惕两者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12.
《中国保健营养》2011,(4):12-12
基孔肯雅病毒是导致基孔肯雅热的元凶。基孔肯雅热是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在南亚.非洲中部和东部等地区传播.目前尚无防治的特效药或疫苗。最近.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新加坡和法国研究人员找到一种单体复制的抗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大连口岸1名入境发热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和确认,为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处置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核酸检测方法对入境旅客血液样本进行基孔肯雅病毒、登革病毒、寨卡病毒、黄热病毒及疟原虫等虫媒传染病病原体进行筛查。结果经检测确认,该样本基孔肯雅病毒核酸阳性,特异性引物扩增获得序列与已知基孔肯雅病毒核酸序列同源性达99.61%。结论大连口岸存在基孔肯雅热输入风险,应加强国境口岸基孔肯雅热防控。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6月,我部印发了《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应急发[2008]109号),对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起到了积极作用。为适应当前我国基孔肯雅热疫情形势,结合近年实际防控经验,指导各地进一步做好基孔肯雅热预防和处置工作,保护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评估2020年9月乍得共和国基孔肯雅热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为有关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方法 采用专家会商法研判基孔肯雅热疫情输入我国风险.疫情信息主要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基孔肯雅热疫情报告.结果 2020年7-9月,乍得共和国3个省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病例27 540例,死亡1例,病例主要分布于Abéh...  相似文献   

16.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病毒属甲病毒属,披膜病毒科。近年来,该病毒曾引起全球多处疫情暴发,并造成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对基孔肯雅病毒及其实验室检测方法作一综述,以指导国内开展对该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四川省入境人群疟疾、登革热、乙脑、基孔肯雅热的疫情动态,为入境人群疟疾、登革热、乙脑、基孔肯雅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入境人员血液,用镜检、胶体金、ELISA、RT-PCR等方法进行疟疾、登革热、乙脑、基孔肯雅热的检测.结果 2012年四川省入境人群疟疾监测阳性率达2.62%,均为赴非洲的劳务人群.登革热、乙脑、基孔肯雅热阳性率均为0.结论 2012年四川省入境人群蚊媒病感染以疟疾尤其是恶性疟为主,感染者主要是赴非洲务工的劳务人员,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对赴非洲劳务人员关于防疟知识的宣教和防疟措施的推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应对来自蚊媒病高发地区的国际航班进行重点监控,加大入境人群的传染病监管力度,及早发现输入性蚊媒传染病;本次虽未检出登革热、乙脑和基孔肯雅热,但这些传染病仍有潜在存在的可能性,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广东检验检疫局发现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总结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在口岸的发现与有效控制的经验,完善国境口岸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方法]在国境口岸,通过检疫查验、健康申报、流行病学调查、快速检测筛查、病人隔离医治、密切接触者跟踪调查、实验室诊断等方法,对口岸发现的发热病人进行登革热、疟疫、基孔肯雅热的排查与诊断,对出现的传染病疫情采取多部门联合行动,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的检查结果,确诊1名入境发热者为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时有效,避免了境外输入病例导致本地疫情的扩散。[结论]对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成功应急处理,为国境口岸处置输入性传染病疫情提供了成功模式,为口岸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亚非暴发基孔肯雅病的流行特点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06年基孔肯雅病在非洲、亚洲及印度洋的众多岛屿和国家暴发流行。基孔肯雅病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伊蚊是其主要传播媒介。基孔肯雅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双峰热、皮疹和废用性关节痛。据推测,此次的大规模流行,可能的原因有病毒变异、游客增多和人群免疫力缺乏。现就此次暴发流行的流行特点、病原学特点及临床表现等做简要概述。我国大多数地区拥有传播媒介伊蚊,由于缺乏有效的疫苗和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因此应尽快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基孔肯雅病的传入及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河南省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基孔肯雅热的防控提出依据。方法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血液,用Real-time PCR法对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同时开展风险评估,做好疫情处置。结果根据患者病前12 d有疫区(斯里兰卡科伦坡)旅行史,有发热、皮疹、关节痛、双峰热等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RT-PCR方法检测基孔肯雅病毒核酸阳性,确认该患者为基孔肯雅热病例。疫情发生时为冬季,无蚊虫活动,经风险评估不具备传播的可能,未进行媒介调查和控制工作。结论该病例是河南省首例基孔肯亚热,今后需重视输入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