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患者行脾栓塞介入诊疗时经股动脉穿刺术后穿刺侧肢体需制动,可引起肢体及腰背部不适。现使用的新型股动脉压迫的一次性耗材价格高,不易固定,易导致皮下穿刺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科自制经济环保型股动脉压迫带,自2008年1月—2009年6月应用于58例患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Seldinger于1953年首先应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行血管造影术,近年国内这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得到了充分肯定。附属医院自1985年2月~1988年6月对年龄在13~66岁之间的106例患者施行该项检查技术,其中选择性腹腔和肠系膜动脉造影65例、腹主动脉造影18例,脑动脉造影23例,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成功率为96.2%。现就开展此项检查的有关操作技术、造影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德林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80-81,F000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股动脉穿刺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8例股动脉穿刺术后出现腹股沟区肿块的疑似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彩超常规检查,对彩超检查阴性者,进一步作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28例患者腹股沟区穿刺部位彩超检查可见低回声或无回声肿块,可见异常通道(瘘道)。其中22例彩超可明显诊断为假性动脉瘤;6例彩超检查瘘道内无明显血流,进一步作超声造影检查,4例见瘘道及肿块内出现对比剂,另2例瘘道及肿块内未见明显对比剂。结论彩超对多数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可作出明确诊断,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而对于彩超不能检测出者,可通过超声造影发现。  相似文献   

5.
股动脉造影是诊断下肢血管疾病最直接、最明确的方法,适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急性动脉栓塞、动脉瘤、动静脉瘘以及外伤等的检查。它能显示出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性质,观察治疗前后侧支循环的情况,也是手术治疗选择适应证的一个依据。本文就其操作方法,X线的表现及诊断意义简述如下。一、操作方法及器材术前准备术前预先做好碘过敏试验,并根据临床情况,估计病变的部位(大腿或小腿),选择适当的X线片。患者平卧于X线台上,髋部伸直,肢体稍外旋,如果需要观察肢体全长,可以特制全长的胶片或分段摄影,或将膝部屈曲用14×17寸的胶片。投照条件焦点一胶片距离为90~120厘米,电压一般为60~75千伏,电流为100毫安,曝射时间为0.1~0.3秒。操作方法术者于患者的右侧,于股动脉搏动最  相似文献   

6.
血管造影中 ,采用的药物较多 ,采用肾上腺素 ,意在探讨其应用价值 ,本文收集郓城县人民医院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8月 ,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小病灶 15例 ,以探讨肾上腺素药物在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直径小于 4 cm的富血管性病变 15个 ,恶性 8个 ,其中原发性肝癌 5个 ,肝转移性腺癌 3个。良性 7个 ,其中局限性炎症2个 (DSA造影后 ,2个月复查 CT,病变消失 ) ,肝血管瘤 3个 ,局限性结节增生 1个 (病理诊断 ) ,小肠平滑肌瘤 1个。全部采用 Seldinger技术 ,插管成功后 ,在局部供血动脉内注射肾上腺素混合液 ,肾上腺素混合…  相似文献   

7.
血管造影后止血的压迫固定方法,以往都是胶布固定,常引起接触性皮炎,作者改用止血压迫带固定,并和胶布固定进行比较。固定带由氨基酸己脂泡沫和尼龙橡胶构成,根据体格制成大、小两种。使用时从左右髂骨到动脉穿刺部交叉,对穿刺部增加压迫力,然后检查末梢动脉的脉搏和有无下肢淤血。使用时患者不必屈曲动脉穿刺侧的脚。左右髂骨部和大腿外侧是由强力性的橡皮带  相似文献   

8.
<正>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约为182/10万人,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三叉神经脑池段神经血管压迫是引起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以往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加以推测,缺乏能直接显示病灶的有效方法。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  相似文献   

9.
据《中华外科杂志》1997年8月35卷第8期报道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外研究所李国立等为了探讨血管造影(DSA)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36例胃癌患者术前DSA与术后病理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其中2/3以上的胃癌能显影,变换体位可观察肿瘤立体图  相似文献   

10.
4F导管在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4FJL4.0和JR4.0造影导管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的随机对照研究做准备。方法:选择住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病人80名。穿刺股动脉送入4F动脉鞘管后,经鞘管注射普通肝素2000U,应用4FJL4.0及JR4.0造影导管按常规分别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拔出动脉鞘管,手压止血15min,平卧3h后下床活动。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及术后7d内发生的死亡、心肌梗死和各种外周血管并发症。结果:共有80人完成了研究,总体手术成功率为96%,平均手术时间(19.2±2.8)min,平均卧床时间(191.3±43.9)min。1位患者(1.3%)出现腹股沟小血肿,无死亡及心肌梗死。结论:应用4FJL4.0和JR4.0造影导管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明显缩短卧床时间,因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白引珠  杨莉  王颖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0):1446-1448
目的: 探讨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加强细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纳入实施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全面细节护理干预, 对比2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护理满意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手术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前后加强细节护理干预, 可以缩短检查时间和住院时间, 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Perclose缝合器在股动脉穿刺止血的价值及其对血管及远端血供的影响。方法  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7月行肝动脉介入(TACE)患者135例,按照非完全随机对照原则分成实验组(69例)和对照组(66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 d及术后1个月的穿刺部位股动脉周径、血流速度、踝-肱指数(ABI)、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手术成功率为98.6%,对照组为1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71);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ABI、血流速度、穿刺点股动脉内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0);试验组术后2 d血流速度、穿刺点股动脉内径均小于对照组(P =0.006和0.030),试验组术后2 d AB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00);实验组在舒适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01);两组的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58)。结论  肝动脉介入术后使用血管缝合器在近期安全有效,对股动脉及远端血供无明显影响,并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不适感,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杨扬  董玉海  邵合德  殷洁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36-4037
DSA技术是一种动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主要用于观察大范围血管形态结构及病变情况,适用于主动脉及四肢动脉的血管检查,在观察血管解剖和血流方面,较分段DSA血管造影有许多优越性。我院自2001年9月至2006年9月期间,对疑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24例病例施行了48次对比剂跟踪血管造影检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24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16岁~75岁,平均年龄45.6岁,所有患者均行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对比剂跟踪血管造影48次。使用德国西门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该机具有BlousChsaingimage功能,美国产MARK PLUS高压注射器,柯达8700干式激光相机。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采用5F~6F导管,在透视下将导管送至目的部位,首先将系统中的LOW设置转换为Blous Chsaingimage操作程序,选择Mask Be-fore程序采集图像,在透视下设置需跟踪造影血管的起点。同时启动检查床旁的开始键(START),再经过透视移动检查床确定跟踪造影血管的终点,启动检查床旁的终止键(STOP),再把检查床移动至起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文戈  张雪林 《医学综述》2002,8(1):35-37
X线血管造影是目前临床检查血管的常用方法 ,但由于该技术需要动脉插管、注射造影剂和接受X线辐射 ,因而具有一定危险。近年来 ,随着磁共振血管成像 (magneticreso nanceangiography ,MRA)技术的完善和发展 ,颇有取代常规血管造影及DSA之势。本文就MRA成像原理及其在颈部疾病中的应用加以介绍。1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方法有多种 :时间飞越 (time of flight,TOF)法、相位对比血管成像 (phasecontrastangiography ,PCA)法、黑血法 (thedarkb…  相似文献   

15.
16.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2):141-142
目的:探讨CTA在预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年3月~2016年7月神经外科47例行CTA检查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研究,分析血肿扩大与CTA中发现造影剂外渗所致增强点(斑点征)的关系。结果:发现造影剂外渗所致斑点征18例,其中血肿扩大者11例(61%),未扩大7例;未发现造影剂外渗所致斑点征29例,其中血肿无扩大27例(93%),血肿扩大者2例。结论:CTA检查是预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一种实用临床方法,能指导临床医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提前进行外科干预。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工作中 ,常见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大出血病人 ,由于出血量大 ,病人病情危重 ,通过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血管造影对急性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极为有价值的定位定性的诊断方法 ,又是一种治疗手段 ,国内外已有报道[1,2 ] 。我院从 1998~ 2 0 0 0年对 10例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大  相似文献   

18.
颌面部血管造影首先被用于基础研究,如 A·N·EBROKNMOB 氏用下齿槽动脉造影研究牙周病。临床则开始用于四肢,在颌面部首用于血管病诊断。如 K·N·MOVOKaHOB 民和及邹兆菊氏等。汪氏和氏用血管造影诊断头颈部实体肿瘤和血管性疾病及血管畸形,均获得肯定价值,而其应用范围日渐扩大。等还将动脉造影应用于颌面的动脉分枝变异、颈动脉扩张、良性及恶性肿瘤、慢性骨髓炎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观察3种压迫止血方法 对于出凝血异常患者血管穿刺后压迫止血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出凝血异常的300例患者,分为3组,分别采用手指压迫、传统点压式加压止血带和T型血管压迫止血器进行止血.对比3种止血方式的止血效果和止血相关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使用T型血管压迫止血器的100例患者中,发生出血、瘀斑或血肿1例,操作人员接触血液0例,引起末梢血运异常2例,引起舒适度改变共6例.A组发生例数分别为11、8、1、14例,B组分别为15、2、9、28例.以上指标C组明显好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型压迫止血器极少发生出血、瘀斑或血肿,使用过程中可杜绝血液接触,对末梢循环影响较小,大多数患者舒适度良好,是一种方便、高效、值得推广使用的压迫止血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虚拟实际技术(virtualreality,vn)在对无介入操作基础的初学者进行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培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配对的研究方法,将24名无介入操作经历的学员按照年龄、性别、学科背景等因素分为VR组和对照组(各12名)。对照组学员按照传统方法进行跟台培训;VR组学员采用模拟器进行培训,之后以助手身份参加1台全脑血管造影术。培训结束后。vR组学员需在模拟器上接受由带教教员实施的造影考核,同时两组均接受由专家盲评的实际血管造影操作考核;都采用改良的手术技能评价量表评分。两组实际造影考核成绩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VR组的模拟器考核和实际造影考核成绩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vR组学员模拟器和实际血管造影考核的平均成绩分别为(27.6±3.6)分和(26.4±3.8)分,对照组实际血管造影考核的平均成绩为(21.2±3.4)分。VR组实际血管造影和模拟器上造影考核成绩显著正相关(r=0.825,P=0.001),且平均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结论利用VR培训的技能可以顺利向实际操作迁移,利用VR可以提高无介入操作基础的初学者的脑血管造影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