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韦海燕  王卫红  唐兰蔓 《护理研究》2010,24(8):2025-2026
[目的]探讨肺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人BODE指数的影响。[方法]对64例COPD稳定期病人实施肺康复护理,比较康复护理前后病人BODE指数变化。[结果364例病人经肺康复护理后,BODE指数的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6min步行距离(6MWD)及呼吸困难量表(MMRC)的评分以及BODE指数总积分较康复护理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体重指数(BMI)康复护理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BODE指数是反映肺康复效果的有效指标,肺康复护理可有效地改善COPD稳定期病人的BODE指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多因素分级系统(BODE)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将2011 年10 月1 日-2012年10月30日住院的COPD 急性发作期病人10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COPD 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连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BODE 指数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6 min 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体重指数(BMI)和BODE 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ODE 指数总积分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出院前与出院后8 周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COPD 病人BODE指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2例COPD稳定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8例采取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74例在一般的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病人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FEV1、WHOQOL-BREF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提高COPD稳定期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多因素分级系统(BODE)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将2011年10月1日—2012年10月30日住院的COPD急性发作期病人10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COPD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连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BODE指数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6 min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体重指数(BMI)和BODE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ODE指数总积分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出院前与出院后8周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COPD病人BODE指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应用培脾理肺方前后BODE指数及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变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02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1例给予福莫特罗吸入剂、噻托溴铵吸入剂联合吸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培脾理肺方治疗,对比观察周期(6个月)前后2组患者BODE指数及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结束时,观察组BODE指数及其BMI、MMRC、FEV1%pred、6MWD各因子数值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结束后,观察组HADS分值(9.12±2.96)分及10分者比例3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87±3.18)分及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培脾理肺方可降低COPD稳定期患者BODE指数,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因素分级系统(BODE)指教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COPD急性加重入院治疗后病情平稳的病人40例,于出院当日测量BODE指数及各因子评分,包括体重指数(BMI)、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2%)、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试验.同时采用St George'S呼吸问卷评价病人的生活质量.[结果]BODE指数与活动能力、疾病影响及总分呈正相关,比FEV1%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更强.[结论]BODE指数与的前的FEV1%相比能更好地评价COPD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束化肺康复干预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BODE 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2013年在本院呼吸内科出院的稳定期 COPD 患者29例,采用自身实验前后对照设计,入组前进行 BODE (B 体质指数、O 气流阻塞程度、D 呼吸困难严重程度、E 运动耐力)基数评估,给予集束化肺康复干预措施,包括患者评估、下肢运动训练、呼吸肌力量训练、健康宣教、心理和行为干预、营养支持指导,6个月后再进行生 BODE指数检测。结果 BODE 指数从(6.72±2.29)下降至(5.48±2.47)(P<0.01)。结论集束化肺康复干预策略能降低患者 BODE 指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少林八段锦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2例稳定期COPD患,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及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少林八段锦运动,两组均于干预6个月后评价相关指标。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BODE指数及生活质量(CAT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44/46)高于对照组82.61%(38/46)(P0.05);干预前两组BODE指数及CAT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BODE指数及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林八段锦有利于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BODE指数,效果显著,并可促进其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02例COPD稳定期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肺功能康复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6 min连续步行距离(6MWD)的改善程度。结果:两组病人FEV1,FVC,FEV1/FVC%,6MWD比较,观察组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COPD稳定期病人的肺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病人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闵燕萍  金勇凤 《全科护理》2011,9(13):1159-1160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2例COPD稳定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8例采取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74例在一般的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病人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FEV1、WHOQOL-BREF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提高COPD稳定期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Ventilation-perfusion pulmonary scintigraphy with analysis of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 apex-base ventilation and perfusion gradient, pulmonary perfusion, and the condition of alveolar permeability at the 10th and 30th min after inhalation of radiopharmaceutical was carried out in 16 patients with clinical and scintigraphic signs of thromboembolism of distal pulmonary artery branches and 10 controls. Thromboembolism of distal pulmonary artery branches was manifested by an increase in apex-base ventilation and perfusion gradient in both involved and intact lungs vs. the same parameters in healthy people.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thromboembolism of distal pulmonary artery branch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n increase in 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 and retardation of alveolar permeability.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采用99Tcm-人体大颗粒聚合白蛋白(99Tcm-MAA)肺灌注断层显像评价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疗效。方法 对16例CTEPH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6~12个月行肺灌注断层显像,观察术前、术后肺叶、肺段灌注病变及改善情况,计算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比(PPDs%),并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术前、术后肺动脉收缩压(SPAP)的变化。结果 16例患者术后SPAP[(36.56±8.47) mmHg]较术前[(90.52±14.55) mmHg]明显减低(t=14.14,P<0.001)。PTE术前16例患者的96个肺叶中有86个(86/96,89.58%)存在灌注异常,术后完全改善、部分改善的肺叶分别为21个(21/86,24.42%)、65个(65/86,75.58%);术前16例患者的304个肺段中,230个(230/304,75.66%)肺段灌注异常,术后完全改善、部分改善和未改善的肺段分别为73个(73/230,31.74%)、74个(74/230,32.17%)和83个(83/230,36.09%)。术前PPDs%为(56.79±14.54)%,术后6~12个月降低为(28.20±15.24)%(t=8.13,P<0.001)。PPDs%与同期SPAP呈正相关(r=0.68,P<0.001)。结论 PTE可使CTEPH患者的SPAP明显降低,肺血流灌注明显改善,肺灌注显像可有效评价PTE疗效。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肺栓塞CT肺动脉成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CT肺动脉成像(CTPA)被认为是临床诊断急性肺栓塞(PE)的“金标准”。CTPA为诊断急性外周性PE提供了多方面的依据。但CTPA诊断急性外周性PE仍存在较大困难。目前CT辐射剂量及对比剂负荷为研究热点。本文对急性PE的CTPA诊断(尤其是外周性PE)、预后评估、CTPA技术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光谱CT肺动脉成像(SCTPA)定性诊断肺动脉栓塞(PE)和定量评估肺组织灌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临床诊断PE患者的CTPA资料,观察常规CTPA及SCTPA后处理图像,后者包括40 keV虚拟单能量图(VMI40 keV)、碘密度图(IDI)与有效原子序数(Z-eff)图的融合图及电子密度图(EDI);记录2种图像中肺段动脉、肺亚段及以下动脉内的栓子数量和位置,对比其中相应肺灌注缺损区与对侧相应正常肺实质区常规CT值、碘密度(ID)、Z-eff及电子密度(ED)的差异;针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sCTPA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区分PE肺灌注缺损区与正常肺实质的效能。结果 37例中,仅以常规CTPA检出37个栓子,其中26个位于肺段动脉、11 个位于肺亚段及以下动脉;之后结合SCTPA后处理图像额外检出1个肺段动脉和2个肺亚段以下动脉内栓子。全部40个栓子对应肺灌注缺损区常规CT值高于、ID及Z-eff均低于对侧正常肺实质区(P均<0.01),而ED与正常肺实质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以常规CT值区分肺灌注缺损区与正常肺实质区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42.50%及87.50%,以ID及Z-eff区分的敏感度分别为95.00%、97.50%,特异度均为100%。ID及Z-eff的AUC均为0.99,均高于常规CT值(0.65,Z=5.56、5.53,P均<0.01),而 ID与Z-eff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1,P=0.48)。结论 利用SCTPA可提高PE检出率及定量评估肺组织灌注;根据ID及Z-eff可有效区分肺灌注缺损区与正常肺实质。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