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23岁。主因间断性左下腹疼痛1年.加重2个月.排黑便1次入院。1年前无诱因出现左下腹疼痛.间断性发作、无放射,钝痛.无恶心、呕吐及灼心反酸。于2个月前疼痛加重.伴恶心、呕吐.排黑便1次.约400mL。当地医院就诊.便常规及潜血均(-).胃镜及结肠镜检查均未见异常.给予保守治疗未见好转.转入我院。B超:下腹部囊实混合性占位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曹冠亚  于在诚  伍权 《重庆医学》2016,(20):2760-2762
目的:探讨T1期肺癌淋巴结转移特点以及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将120例T1期肺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微创手术组68例,开放手术组52例,研究T1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数目,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不同大小肿瘤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扫个数方面无明显差别。肿瘤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1.0cm、1.0~3.0cm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9.7%。肿瘤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1.0cm的鳞癌N1、N2均无转移。肿瘤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1.0cm的患者两种手术方式围术期相关临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大直径1.0~3.0cm的患者围术期相关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1.0cm的T1期肺癌患者更适合微创手术,但是肿瘤最大直径大于1.0cm的T1期肺癌患者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女,53岁,因发现左大腿肿块一年多就诊,无痛,无肢体麻木,下肢活动好,无水肿。查体:左大腿中段内侧可触及2cm×1.5cm肿块,边界清,无压痛,表皮颜色无改变,无发热,腹股沟区淋巴结无肿大。超声检查;左大腿肌层内可见一个2.1cm×1.6cm×2.1cm椭圆形肿物,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7岁,发现左颈部肿物1年。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肿物,渐增大,无痒痛及其他不适。现体积3.5cm×2.0cm×1.5cm,表面光滑,活动度好,质韧。病理检查:类圆形肿物1个,体积3.5cm×2.0cm×1.8cm,边界清楚,包膜不完整,切面实性,灰白、灰红色。质地中等,无坏死。镜下: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组织呈片巢状、片块状或漩涡状排列,  相似文献   

5.
鲁高锋  陈国平  舒跃 《医学争鸣》2009,(24):2955-2955
1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无明显诱因下肩背部胀痛伴气促1wk,体位改变时气促加剧,无咳嗽咳痰,无发热,无胸痛,无眼睑下垂,无关节疼痛.查体无明显异常发现.外院胸部CT提示纵隔占位(图1),以“纵隔占位:胸腺瘤?畸胎瘤?”收治入院.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基本正常,AFP,CEA,HCG正常范围.入院后予完善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第4日全麻下行经右胸右纵隔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病人,男,37岁,于2011年7月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呈阵发性,无发热、寒战,无胸闷、憋气,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便秘,无脓血便,无皮肤巩膜黄染,来我院就诊,给予抗炎、补液治疗后好转。上腹部动态增强CT扫描检查胰尾部可见一不规则囊性包块影,呈多房状,其内可见分隔,约5.0cm×4.6cm×4.1cm大小,  相似文献   

7.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将19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未发生过低血糖组(无低血糖组)和发生过低血糖组(低血糖组),其中无低血糖者153例,低血糖者44例。对两组间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和回归分析。结果:低血糖组与无低血糖组患者的年龄为[(86.6±5.1]υs(75.9±9.3)1岁、糖尿病病程为[(21.6±11.7]υs(13.0±8.2)1年、血清肌酐水平为[(113.3±55.6)υs(78.8±18.9)],低血糖组均明显高于无低血糖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6.8±1.3)υs(7.0±1.3)],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而内生肌酐清除率[(46.4±19.3)υs(76.1±24.4)]低血糖组则低于无低血糖组。低血糖组使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的比例高于无低血糖组。年龄、内生肌酐清除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使用中短效胰岛素治疗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增长、较长的糖尿病病程、肾功能不全、严格的血糖控制及使用中短效胰岛素治疗增加低血糖风险,因此对于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应积极预防低血糖。  相似文献   

8.
无典型的“三多一少”临床首发症状的糖尿病较少见,易天诊。近2年中.笔者遇到8例3什特殊首发症状的中年婚后病;报告于下。l临床资料1.1病例:8例年龄45~59岁。皆无糖尿病史,也无“三多一少”症状。1·2临床表现:1.:.l反复腹泻;2例,皆为男性。近2年反复腹泻,水样或稀便,3~5次/日,无发热、腹痛,无里急后重,诉l河干、乏力、头痛,经多次抗生素治疗疗效不佳。查空腹血糖145一16mrnol/L,CO。CP10mrnol/L。经降糖药治疗后,腹泻控制。1.2.2肺部感染:4例。男3例,女1例。咳嗽Ic天左右,发热2例,但无盗汗。以往无结核…  相似文献   

9.
田蓉  王兵科 《医学争鸣》2007,28(22):2046-2046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5岁.因四肢、躯干角化性鳞屑14a于2007-09就诊我院门诊.患者1岁左右时无诱因腰腹部、四肢出现散在斑片,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无水疱大疱,无自觉症状,未诊治.之后随年龄增长,皮损面积逐年扩大,角化加重,鳞屑厚如盔甲,夏季自觉瘙痒.患者病程中体质量无减轻,无发热,精神饮食睡眠均正常.既往史无特殊.父母非近亲结婚,  相似文献   

10.
李燕  郭宏林  刘娟 《医学争鸣》2009,30(9):852-852
1临床资料患者,女,59岁.因头痛、头晕50d,视力下降、言语不利、行走困难1mo余人院.患者自述患“高血压病”6a;“左侧面肌痉挛”6a;“神经官能症”10a.入院前50d无诱因出现额前部疼痛,局部麻木,伴头晕、心慌;无视物模糊、双影及视物旋转;无耳鸣,听力无下降,恶心、呕吐,胸闷、气短等.测血压185/100mmHg(1mmHg=0.133kPa),即卧床休息,扩血管处理后血压平稳,余不适症状无缓解.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患者根治性常规放疗后335例生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鼻咽癌患者根治性常规放疗后长期生存情况。方法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行连续根治性常规放疗的初治患者335例,男女比例为2.28:1,发病中位年龄47岁(15~77岁);Ⅰ,Ⅱ,Ⅲ,Ⅳa及Ⅳb期分别占3.9%,19.4%,35.2%,40.0%及1.5%。直线加速器、低熔点铅挡、常规分割外照射.鼻咽原发灶中位剂量72Gy,每次1.8~2.0Gy,面颈联合野+面颈联合缩野+耳前野三阶段照射。57.0%的患者接受顺铂+氟尿嘧啶1~2周期的诱导化疗和/或1~5周期的辅助化疗。结果随访率92.1%.中位随访时间55月(1~104月)。全组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进展率、区域控制率及无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1.4%,61.3%,66.2%,65.9%,70.2%,86.6%及79.6%;Ⅰ,Ⅱ,Ⅲ,Ⅳa及Ⅳb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86.2%.75.7%,57.4%及7.0%。发生率较高的晚期损伤依次为口干燥症、颈部纤维化、张口受限、听力缺失、龋齿与牙脱落、吞咽困难、声音改变。放射性脑病、后组脑神经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为原发灶剂量(P=0.032)、T分期(P=0.015)。结论对于原发灶剂量大、T分期较晚者应注意防治放射性脑病。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手术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志刚 《医学争鸣》2009,30(12):1071-1071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6-01/2007-04我院收治胃肠手术患者60(男33,女27)例,年龄56.4±14.6岁.无明显心、肺、肝、肾功能衰竭,无严重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TPN)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3.
无精子症患者精浆果糖、α-糖苷酶及促卵泡激素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浆果糖、a-糖苷酶及促卵泡素(FSH)水平与无精子症的关系。方法:测定26例正常有生育能力男性(对照组)和66例无精子症患者(无精子症组)的精浆果糖含量、α-糖苷酶活性和FSH浓度,以此判断精囊、附睾功能及睾丸生精能力。结果:无精子症组精浆果糖含量平均为(2.817±1.683)g/L,对照组为(2.810± 1.463)g/L,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精子症组精浆α-糖苷酶活性为42.536±36.296,对照组为 75.744±61.42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精子症组精浆FSH浓度为(16.400±2.727)mIU/ml,对照组为(4.900±1.181)mIU/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精浆果糖含量、α-糖苷酶活性及 FSH浓度对无精子症的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1.5%盐酸氯普鲁卡因在小儿骶管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在骶管麻醉下行腹部以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氯普鲁卡因组(实验组,n=30)和利多卡因组(对照组,n=30),分别注入1.5%盐酸氯普鲁卡因和1%利多卡因1ml/kg,分别观察记录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测定麻醉后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麻醉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术中Bp、HR、SpO2、RR比较无显著差异,麻醉效果满意。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起效时间(1.56±0.73min vs 4.01±0.69min)和疼痛消失时间(4.10±0.89min vs 5.98±1.42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持续时间(68.52±5.89min vs72.98±6.45min)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阻滞平面相当。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结论1.5%盐酸氯普鲁卡因起效快、阻滞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能安全用于小儿骶管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Meta分析确定CD40‐1C/T多态性(rs1883832)与Graves病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维普、万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及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用 RevMan5.2及STATA12.0合并分析。结果纳入标准文献18篇(病例组5198例,对照组4417例),合并结果表明等位基因C/T及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和(或)CT 基因的个体有增加Graves病发病的风险(CC vs .TT :OR=1.60,95% CI=1.28~2.00,P<0.01;CC vs .CT :OR=1.25,95% CI=1.14~1.37,P<0.01;CC vs .CT+ TT :OR=1.34,95% CI=1.17~1.52,P<0.01;CC+CT vs .TT :OR=1.36,95% CI=1.13~1.64,P<0.01)。亚组分析表明对照组甲状腺抗体Ab(±)/Ab(-)是异质性的主要来源,敏感性分析结果比较稳健,无明显发表偏倚。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伴Graves病眼病/不伴Graves病眼病、有Graves病家族史/无Graves病家族史这两个亚组中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CD40基因多态性(rs1883832)与Graves病发病相关,但与Graves 病眼病及家族史无关系。  相似文献   

16.
患,女,25岁,农民.足月妊娠,G1P0妊娠6个月出现双下肢浮肿.分娩前1月,头晕.头痛。入院前2天,加重并视物模糊、呕吐、尿少,无发烧。既往无肾炎,高血压、心脏病以及糖尿病史.查体:T37℃.P92次/分.BP:25/20kpa.神清.双眼睑浮仲.无贫血貌.无中枢性面瘫.颈软.甲状腺不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膨隆.宫底剑下三指.双下肢高度浮肿.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无病理征。血常规,电解质,CO2CP、空腹血糖及血脂正常.尿常规,尿旦白 .WBC3-5个/HP.血BUN:21.9mmol/l,cr165umol/1.心电图正常。  相似文献   

17.
1病例介 绍例1患者,男,9岁。因发热、咽痛5天来诊,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憋气,无腹痛、腹泻。查体:T38.8℃,神志清,咽部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心肺及腹部检查无异常发现。血常规:WBC16.1×10^9/L,N0.84,L0.16,Hb125g/L,胸片未见异常,肝胆胰脾B超正常。初步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利巴韦林、头孢拉定静脉滴注3天,体温持续不下降,加用阿奇霉素静滴2d,体温仍在39℃左右,  相似文献   

18.
冷凝集致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误差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玲  王学军  闫洪宇 《吉林医学》2010,(34):6412-6413
1病历摘要 1.1病例1:患者女,72岁,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因阵发性胸闷1年半入院。入院查体:Bp130/80mmHg(1mmHg=0.133kPa),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节律整齐,无杂音,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鼠皮肤着色真菌病模型发病过程中TNF-α和IFN-γ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并进一步探讨其在宿主防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ICR小鼠分为4组,A组为健康小鼠足垫皮下接种卡氏支孢霉悬液组;B纽为免疫抑制小鼠足垫皮下接种卡氏支孢霉悬液组;C组为免疫抑制小鼠足垫皮下接种灭活卡氏支孢霉悬液组;D组为健康小鼠足垫皮下接种生理盐水做对照。接种后第7、30、60d时RT—PCR法检测小鼠皮损组织TNF—α、IFN—γ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A组TNF-α基因表达水平在接种后第7、30、60d分别为2.552±0.5342、1.6740±0.4106、1.4900±0.5612.第30d较第7d显著下降(P〈0.05),但较第60d无显著差异(P〉0.05)。B纽在接种后第7、30d分别为1.8120±0.3725、1.4620±0.3142,两者无显著差异(P〉O.05),第60d为1.5420±0.4280,与第30d无显著差异(P〉0.05)。C组在接种后第7、30d分别为1.8800±0.3697、1.3100±0.4594,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第60d为1.4000±0.3595,与第30d无显著差异(P〉0.05)。A组IFN-γ基因表达水平在接种后第7、30d分别为0.5160±0.1126、0.9680±0.1946,后者较前者显著上升(P〈0.005),第60d为1.2100±0.2107,较第30d无显著差异(D0.05)。B纽在接种后第7d、30d分别为0.2920±0.1482、0.7640±0.1823,后者较前者显著上升(P〈0.005),第60d为1.0920±0.5102,较第30d无显著差异(P〉0.05)。C组在接种后第7、30d分别为0.2780±0.1937、0.8900±0.3580,后者较前者显著上升(P〈O.05),第60d为1.100±0.3808,与30d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TNF-α和IFN-γ则无显著改变(P〉O.05)。结论在卡氏支孢霉所致的着色真菌病模型的发病过程中有TNF-α和IFN-γ的参与。感染早期TNF-α、IFN-γ可能协同加强Th1型反应清除感染部位的真菌,从而起对机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探讨MGMT、XRCC1基因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MGMT、XRCC1的表达情况,分析MGMT、XRCC1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的关系.结果 MGMT、XRCC1阳性表达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MT和 XRCC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也无相关性(P>0.05).结论 MGMT、XRCC1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无相关性,测定MGMT、XRCC1 的表达水平可为胶质瘤的个性化化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