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开飞  利峰  石荣书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26-1128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性脾脏栓塞术(PSE)在术前、术后肝动脉、脾动脉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PSE对门静脉高压治疗的效果。方法 4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亢患者接受PSE治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于PSE术前及术后检测肝动脉、脾动脉、脾静脉及门静脉血管内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和动脉血管阻力。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术前、术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 PSE术后肝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较术前增加,脾动脉、脾静脉及门静脉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较术前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SE术后肝动脉血流量增加,脾动脉、脾静脉血流量减少,可缓解脾循环高动力状态,间接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2.
彩色多普勒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进行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监测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介入治疗后1周、1月、2月时肝脏及瘤体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均为高血供型,以肝固有动脉血流量增加为特点;介入治疗1周后表现为肝固有动脉血流明显减少而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治疗1月后肝固有动脉血流进一步减少,而门静脉血流量亦明显减低。介入治疗超过两月后部份病例肿块周边又出现高速动脉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反映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瘤体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于评价介入治疗的纳果及指导再次治疗时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门静脉内反复注入葡聚糖微球建立犬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结合ALC-BFS血流测定系统观察门静脉高压症犬血流动力学改变,并研究其发生机制.方法 16只犬建立门静脉插管后随机分成对照组(n=6)和实验组(n=10),实验组经导管向门静脉内注射葡聚糖微球,每5天1次,共6次,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观察门静脉压力、血常规、肝功能、脾脏大小、肝脏病理变化;并行门静脉系统造影了解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应用ALC-BFS血流测定系统观察门静脉、脾静脉、肝动脉、脾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动物经门静脉注射葡聚糖微球后门静脉压力立即升高,术后4个月门静脉压力仍维持在(23.35±2.63)cmH2O,血常规、肝功能基本正常,组织学检查显示肝脏汇管区纤维化明显;门静脉系统造影可见门静脉末梢血管栓塞,侧支循环形成.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术后4个月实验组犬的门静脉、脾静脉、肝动脉、脾动脉血管管径增宽;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轻微改变;脾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增加;肝动脉、脾动脉血流速度增快,血流量增加.结论 经门静脉内注射葡聚糖微球栓塞门静脉末梢可以建立稳定的犬门静脉高压症模型;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测定显示血流速度减慢,肝动脉、脾动脉血流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门静脉自然转流及非转流情况下保留半肝动脉血供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方法将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组。A组保留肝左、肝中动脉血供及尾状叶动脉、门静脉血供(约占全肝5%),夹闭肝左、肝中叶门静脉,结扎肝右叶肝蒂,到预定阻断时相点,恢复肝脏灌流,切除肝右叶及尾状叶,24h后检测ALT、肝脏HE染色(细胞核)阳性面积的平均百分数及术后7d存活率。B组不保留尾状叶动脉、门静脉血供,其他与A组相同。C组完全阻断肝脏入肝血流,肝切除方式及检测指标与A组相同。结果在A、B、C 3组中,A组的阻断形式对肝脏的损害最轻,B组次之,C组最重。A/100、B/40与C/20损害程度相当。结论大鼠门静脉转流下保留半肝动脉血供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是100min,单纯保留半肝动脉血供入肝血流阻断组的安全时限是40min。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Philip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行肝CT灌注成像,以观察CT灌注参数的变化,评估脂肪肝CT灌注参数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CT灌注成像对NAFLD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6月,以20例健康人为对照,57例NAFLD患者行MSCT(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利用Philip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自带软件perfusion CT 进行处理得到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肝动脉指数(HPI)等?结果:NAFLD患者CT灌注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均下降,HPI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以中?重型NAFLD患者肝脏血流灌注异常为主?结论:NAFLD患者存在肝脏血流灌注异常,CT灌注成像技术可用于测定NAFLD患者肝脏血流灌注参数,CT灌注成像有望成为NAFLD患者病情评估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第2代双源CT灌注方法探讨肝脏灌注成像中各肝段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 15例低血糖查因的患者行第2代双源CT腹部灌注扫描,得到肝脏灌注图像,经肝脏灌注软件处理后分别测量肝脏各段的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肝脏灌注指数,分析肝脏各段间血流灌注的差异.结果 肝脏Ⅲ、Ⅳ段肝动脉灌注量与肝脏Ⅴ~Ⅶ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Ⅱ段门静脉灌注量与肝脏Ⅵ、Ⅶ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Ⅲ段门静脉灌注量与肝脏Ⅴ~Ⅷ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Ⅲ段肝动脉灌注指数与肝脏Ⅴ~Ⅷ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第2代双源CT大螺距往复扫描模式可用于评价全肝各段血流灌注情况,肝脏各段间血流灌注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肝脏血管解剖特点及检查体位有关,其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原发或转移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速度能量图分别测量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肝动脉、门静脉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结果 :门静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 ,肝动脉内径无明显变化 ,但收缩期峰值明显降低 (P <0 0 5)。结论 :肝癌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后门静脉血流无明显变化 ,对肝脏本身供血无影响。肝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降低 ,主要依靠肝动脉供血的肿瘤血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血流灌注特点。方法:对94例PHC及29例无肝脏疾病患者(对照组)进行肝脏CT灌注扫描,采用斜率法计算其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hepatic portal perfusion,HPP)、总肝灌注量(total liver perfusion,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 index,HAPI)和门静脉灌注指数(hepatic portal perfuiosn index,HPPI),对比分析PHC和对照组血流灌注参数差异。结果:PHC组织HAP和HAP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HPP、TLP和HPP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1)。结论:CT灌注成像可以精确测定PHC血流灌注参数;PHC表现为高动脉灌注和低门静脉灌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全肝灌注模式成像测定健康犬肝脏血流量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利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12只健康中华田园犬行全肝灌注增强扫描,运用肝脏灌注分析软件计算得出时间密度曲线(TDC)及肝动脉灌注(HAP)、门静脉灌注(HPP)、总肝灌注(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灌注彩图,并分别测定相应的灌注参数值以评价正常犬的肝脏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 各脏器绘制的TDC形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计算得到HAP(28.25±2.19)mL/(min·100 g),PVP( 53.53±10.71 )mL/(min·100g),TLP(S1.78±18.56)mL/(min·100g),HPI(0.30±0.16)%.结论 64排螺旋CT全肝灌注模式成像克服了以往灌注成像的不足,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可以对健康犬肝脏进行准确的血流动力学测量.  相似文献   

10.
双重栓塞术对肝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以多普勒彩色血流显象(CDFI)为主,综合门脉压力直接测定法,对14例肝动脉门静脉双栓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观察,结果表明:①门静脉、脾静脉及门静脉左支血流均于双栓后1周达高峰,6周时降至栓前水平,门静脉血流增加主要来源于脾静脉血流增加,以供应未栓塞侧肝脏代偿需要;②充血指数及门静脉压力证实一定时期内双栓不会导致门脉压力持续升高;③从门脉角度观察,双栓和肝动脉栓塞术(TAE)前后的血流变化基本相似,压力增高为一过性代偿生理改变,不会导致渐进性门脉高压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