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确定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Christensen MM等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入选了1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给予多沙唑嗪4mg/天治疗9周。根据患者对排尿障碍的整体评估,多沙唑嗪组(DG)79%的患者和安慰剂组(PG)44%的患者表示有改善(P=0.001)。在DG中,63%的患者梗阻症状有改善,而PG为32%(P=0.015);然而,在DG中76%的患者刺激症状有改善,PG则为45%(P=0.12)。DG患者白天尿频平均减少了1.5次,而PG患者平均增加了0.3次(P=0.001);夜尿症都各自减少了1.1次和1.0次(P=0.12)。在DG中,最大尿流量提高了1.5ml/s,而在PG中减少了0.3ml/s。考虑到排尿后的残余尿,两组间的膀胱侧压(第一次有感觉的膀胱体积)和副反应无明显差别。由此得出结论,1d服用1次4mg多沙唑嗪对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在白天和夜间的主要症状一般有所不同,而多沙唑嗪不同的给药时间是否会产生不一致的效果呢?Kirby RS对此进行了研究[Prostate Cancer Prostatic Dis,1998,1(3):163—171]。入选了353名有症状的BPH患者随机分为多沙唑嗪组和安慰剂组,清晨或夜间服药以比较用药时间对多沙唑嗪治疗BP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经过24周的治疗,多沙唑嗪组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PS)平均下降6.8分,而安慰剂组平均下降4.5分(P=0.003),最大尿流率分别提高2.03mL/s和0.30mL/s(P〈0.001)。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多沙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6个月的临床有效性。Salinas CJ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临床和尿流学研究(Arch Esp Urol,1999,52(7):739—748)。入选的65名BPH患(45—79岁,平均66.7岁)服用多沙唑嗪4mg/d,持续6个月。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价(IPSS和男科学数据)和血液学分析。西班牙语版IPSS量表已获WHO确认。治疗后平均IPSS评分比治疗前显改善(19.8+/一4.87}5.11.9+/一4.6;P〈O.001)。治疗前最大尿流率为9.13mL/s,治疗后增加为16.23mL/s(P〈0.001)。排尿后残余尿量从21.7%降至12.5%(P〈0.01)。在治疗前后,所有患血压正常(治疗前135.9/78.9,治疗后135.4/77.8),平均心率也相似(71.9+/-5.8和71.8+/-5.9)。证实了IPSS评分降低和尿路症状改善的相关(coeff.-0.45939)。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多沙唑嗪在治疗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膀胱出口梗阻患者时的尿动力学变化以及其与排尿症状的相关性。Gerber GS等筛选了50位有LUTS的患者,应用多沙唑嗪4mg/d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IPSS评分、尿流率和综合的尿动力学参数(Urology 47(6):840—844)。结果,44位患者(88%)完成治疗前后的评估,平均LPSS评分从20.6降为10.5(P〈0.001),平均最大尿流率从11.7mL/s增加到13.2mL/s(P=0.20),最大尿流率时的平均逼尿肌压力从93.6cmH2O降到83.0cmH2O(P=0.15)。平均膀胱顺应容量从266mL增加到304mL(P=0.07)。应用A-G列线图,超过58%的患者在用多沙唑嗪治疗3个月后仍存在梗阻。但是无论有无膀胱出口道梗阻的客观证据,所有的患者最后在排尿症状方面均有相似的改善。大多数患者在完成实验后继续选择多沙唑嗪治疗(41/44,93%)。由此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多沙唑嗪治疗血压正常的BPH患者疗效显著且起效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选择性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和安全性,Fawzy等采用剂量渐增法,对100例血压正常的BPH患者(≥45岁)进行为期16周的双盲、安慰剂对照实验。41例患者中,88%逐步调整到了最大剂量即8mg,1次/d。多沙唑嗪组的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分别为2.9ml/min和1.4ml/min)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0.7ml/min和0.3ml/min)。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多沙唑嗪剂量、血药浓度和治疗BPH的临床疗效之间关系,Fawzy Ahmed等进行了一项为期16周、安慰剂对照的双盲试验。入选了248名合并高血压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过2周的安慰剂导入期,患者被随机分人多沙唑嗪组(每日2、4、8或12mg)或安慰剂组。在6、10和14周后,测定多沙唑嗪用药后2~6h(峰值)和约24h(谷值)的血药浓度。同时测定最大尿流率(Qmax)与基线水平的变化。患者每日记录症状并在2、8和16周完成调查表评价前列腺梗阻和刺激症状。此外研究者每次随访时评估前列腺症状。结果显示,治疗6周,多沙唑嗪达到稳态峰值和谷值血药浓度,并维持6到14周。每日一次服用多沙唑嗪,从2到12mg剂量范围内峰值和谷值血药浓度呈线形升高,并与Qmax的改善成正相关(分别为P=0.001和P=0.008)。多沙唑嗪峰值浓度在60到80ng/ml,谷值浓度在25ng/ml能维持临床疗效。与安慰剂组相比,多沙唑嗪4mg和8mg能明显改善梗阻性前列腺症状。由此得出结论,BPH的患者多沙唑嗪用量在每日2到8mg,血药浓度和Qmax改善随着剂量增大呈线性提高。多沙唑嗪用于BPH患者的最大治疗剂量为8mg。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支持这些发现。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多沙唑嗪和阿夫唑嗪应用于治疗中到重度下尿路症状(LUTS)并提示膀胱流出道梗阻时的疗效,de Reijke TM等进行了一项14周多中心、随机、双盲、基线对照、剂量可调的临床研究。共入选210名有LUTS的良性前列腺肥大(BPE)患者,随机接受多沙唑嗪1~8mg,1次/d或阿夫唑嗪5~10mg,2~3次/d。应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最大尿流率评估疗效。研究结束时,平均剂量多沙唑嗪6.1mg/d,阿夫唑嗪8.8mg/d。多沙唑嗪和阿夫唑嗪分别与基线比较,总IPSS评分改善的最小二乘方平均值为-9.23和-7.45(两组均P<0.001),刺激症状分别改善为-3.5和-2.8(两组均P<0.001)。多沙唑嗪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好于阿夫唑嗪(组间比较,总IPSS,P=0.036;刺激性症状,P=0.049)。在残尿量上,多沙唑嗪也显著优于阿夫唑嗪(-29.19 mL vs 9.59 mL,P=0.002)。两组改善在平均尿流率和最大尿流率方面接近,分别为 1.5、 1.2和 2.8、 2.5mL/s。两种药物耐受性良好,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到中度。由此得出结论,多沙唑嗪和阿夫唑嗪的平均剂量效力并不等同,对于中、重度LUTS男性患者,多沙唑嗪6.1mg/d较阿夫唑嗪8.8 mg/d在改善总IPSS评分、刺激症状和残余尿量方面疗效更好,而两者改善平均尿流率和最大尿流率的疗效接近,同时多沙唑嗪和阿夫唑嗪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乌体林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较佳使用方案。方法将120例RRI患儿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各30例,D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其他三组在D组基础上加用乌体林斯,A组:乌体林斯1.72μg,次,肌肉注射,1次/周,共8周;B组:乌体林斯1.72μg/次,肌肉注射,2次/周,共8周;C组:乌体林斯1.72μg,次,肌肉注射,1次/周,共12周;观察四组患JL#b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的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四组Th1/Th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A、B、C组Th1/2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D组变化不明显(P〉0.05);8个月后与3个月后比较,B、C组Th1/Th2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h1/Th2明显下降(P〈0.05)。B、C组显效率[63.3%(19/30)、60.O%(18/30)]、总有效率[93.3%(28/30)、96.7%(29/30)]明显高于A组[43.3%(13/30)、76.7%(23/30)](P〈0.05);A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则明显高于D组[10.0%(3/30)、40.0%(12/30)](P〈0.01)。结论乌体林斯1.72μg/次,肌肉注射,2次/周,共8周(或1次/周,共12周)为1个疗程是治疗小儿RRI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多沙唑嗪在下段输尿管结石中诱导自然排石方面的疗效,并比较多沙唑嗪对于不同大小结石的作用,Liatsikos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J Endourol,2007,21(5):538-541]。研究入选73例年龄46.3岁的有下段输尿管结石的患者,根据结石大小和治疗方法将平均分为4组:A组15例患者结石〈5mm,不采用多沙唑嗪治疗;B组16例患者结石直径5-10mm;C组20例患者结石直径〈5mm,多沙唑嗪4mg/d连续治疗4周;D组22例患者结石直径5-10mm,多沙唑嗪4mg/d连续治疗4周。A组、B组分别为C组、D组的对照组。结果显示A组中有9例患者(60%)有自然排石,C组中17例患者有自然排石(85%)(P=0.047);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射频和无水酒精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射频(RF)治疗和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探讨RF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肝内复发但没有肝外转移的患者137例,共161个病灶,除外肝功能为ChildC级的患者。分别行RF治疗74例,共86个病灶;行PEI治疗63例,共75个病灶。RF组中有9个病灶直径大于3cm(最大的肿瘤直径为4cm),平均为2.05cm;而PEI组所有病灶直径均小于3cm,平均为2.03cm。监测2组病例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AFP、彩色多谱勒超声等变化,并统计患者的1、2及3年生存率。结果 RF组和PEI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RF组和PEI组的肿瘤完全坏死率分别为93.0%(80/86)及81.3%(61/7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在RF组中,直径〈3cm和3~4cm的病灶的完全坏死率分别为96.1%(74/77)和66.7%(6/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RF组和PEI组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4.3%(55/74)、62.2%(46/74)及54.8%(17/31)和68.3%(43/63)、57.1%(36/63)及45.0%(9/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F组的病灶完全坏死平均治疗次数为1.3次,明显低于PEI组的2.5次(P=0.000)。结论 RF是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骨量减少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95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骨量减少患者作为期半年、1年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用药半年、1年比较治疗前后SOS、T值和药物的副作用。用超声定量骨密度仪进行胫骨SOS、T值测定,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性激素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用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及记录患者腹痛、恶心、消化不良情况。结果用药组A组、B组治疗半年胫骨SOS分别平均增加4.18%、1.23%,T值分别平均上升86.75%、17.24%,与C组比较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血清激素水平E2平均上升78.56pmol/L、FSH平均下降32.57mIU/ml,较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B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平均下降了2.41%、2.65%,分别出现腹痛3.13%、6.45%,明显消化不良3.13%、3.22%,发生恶心O%、3.22%,两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用药组B组治疗1年胫骨SOS平均增加5.00%,T值平均增加77.59%,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出现腹痛6.45%,明显消化不良6.45%,发生恶心3.22%,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雌孕激素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骨量减少有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保守治疗中,一般认为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拥有广阔的前景。多沙唑嗪是临床中常用的α1受体阻滞剂,Lopatkin NA等进行了一项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入选了78例有尿路梗阻症状的BPH患者,给予多沙唑嗪(可多华)治疗。参加研究的所有78例患者每日使用剂量为4-8mg的多沙唑嗪(平均使用5.7mg/d),对照组60例患者服用安慰剂。与安慰剂对照的结果显示,服用多沙唑嗪对BPH更有效,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尿道梗阻症状,降低残余尿量。同时,尿动力学检查显示多沙唑嗪能够降低膀胱下梗阻。  相似文献   

13.
郭刚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6,12(12):1149-1149
为了解多沙唑嗪控释片和普通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性健康的有益影响,Kirby等全面地回顾分析了针对680例有症状的BPH患者(50~80岁)的早期研究,该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分组设计。患者先完成2周的单盲安慰剂治疗,再接受多沙唑嗪控释片4mg、8mg/d或者多沙唑嗪普通片1~8mg/d治疗13周。通过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IIEF)(任何问题得分≤3分定为功能障碍)以及勃起功能的5个方面的问题(包括性交满意度、性高潮、性欲和总体性满意度)评估治疗前后的性功能。入选的680例患者中,237例(35%)患有ED,他们对服用多沙唑嗪控释片和普通片治疗后性功能的改善都很满意,且IIEF5中的每一项都有临床意义的显著改善(P≤0.001),改善幅度从13%到41%,治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根据IIEF问卷中的独立问题来评价,多沙唑嗪控释片能持续改善性功能。两组在任一性功能问题的评估无显著性差异。最后研究者得出结论,多沙唑嗪控释片和普通片都能改善BPH合并ED患者的性功能,并可能是基于减轻下尿路症状以外的治疗机制,因为有报道多沙唑嗪在无症状的BPH患者中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评价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降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和减少颈椎曲度丢失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10月至2007年5月行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56例(锚定单开门,A组),与50例同期行传统单开门手术的患者(传统单开门,B组)进行对比分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轴性症状及JOA(17分法)评分,根据X线片测量C2与C7椎体后壁切线夹角d。结果:手术时间:A组(116.0±27.9)min,B组(120.0±18.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组(148.0±68.3)ml,B组(152.0±63.4)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3例(41.1%)发生轴性症状或加重,B组38例(76.0%)发生轴性症状或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A组改善率(61.1±24.5)%,B组改善率(53.3±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术前颈曲夹角(6.3°±5.1°)与术后颈曲夹角(6.6°±4.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颈曲夹角(5.9°±5.1°)与术后颈曲夹角(4.8°±3.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能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和颈椎曲度的丢失,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能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肝囊肿两种不同开窗术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对比开腹和腹腔镜下开窗术治疗先天性肝囊肿的疗效。方法 非随机性前瞻性地研究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在我科接受手术的65例先天性肝囊肿患者,其中开腹囊肿开窗(1组)33例,腹腔镜下囊肿开窗(2组)32例,比较两组的长期疗效、术后并发症、症状/囊肿复发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两组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率均为零;2组的术后平均住院日较1组明显缩短(8.5dvs,13.9d,P〈0.01);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vs,12.5%,P〉0.05),共获得随访53例,失访率18.5%,平均随访时间为27个月,1组和2组的症状复发率分别为8.0%和7.1%(P〉0.05),囊肿复发率分别为18.2%和17.4%(P〉0.05);多囊肝的囊肿复发率较肝单发囊肿和多发囊肿高(55.6%vs,8.3%,P〈0.01)。结论 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长期疗效等同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应用多沙唑嗪胃肠道治疗系统(GITS,多沙唑嗪控释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起效时间(以安慰剂为对照)。Roehrborn CG等作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研究。先以安慰剂治疗2周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最大尿流率(Qmax)作为研究的基线值。随后患者口服多沙唑嗪控释片4mg/d(n=108)或安慰剂(n=105),疗程为14d。分别在第3、7、14天和第1、3、7、14天进行IPSS评分和Q(max)测定,患者的主观改善情况则在第1,2天晚上的家中及第14天在医院测定。结果显示,多沙唑嗪控释片组感觉症状改善的患者要显著多于安慰剂组,第1天(60.6%vs.41.9%),第14天(84.3%vs.64.1%)。在第1天,两组在最大尿流率改善方面没有明显差别。第3天,多沙唑嗪控释片组的IPSS评分比安慰剂组显著改善;IPSS评分改善≥30%的患者比例,多沙唑嗪控释片组(49.5%)要显著高于安慰剂组(28.4%),并一直持续到第14天:同样,多沙唑嗪控释片组在Q(max)的改善(3.7mL/s)要显著高于安慰剂组(1.9mL/s),且也一直持续到第14天;Q(max)增加≥3 mL/s的患者比例,多沙唑嗪控释片组(54.4%)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比较坦索罗辛和硝苯地平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中的疗效。方法18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3组,每组60例。结石直径0.4~1.0cm。组1为对照组,未给予输尿管平滑肌松弛剂;组2给予硝苯地平10mg,3次/d;组3给予坦索罗辛0.4mg,1次/d。每例患者治疗观察期不超过2周。结果2周内结石排出者组1为26例(43.3%),组2为44例(73.3%),组3为49例(81.7%),组2、3与组1比较排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排石时间组1~3分别为9、8、4d,组1与组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与组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内组1~3因再次发生肾绞痛而需镇痛治疗者分别为5例(8.3%)、1例(1.7%)和0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内3组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无因不能耐受而退出者。结论坦索罗辛和硝苯地平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方面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排石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活动期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第1周,对照组予雷贝拉唑每次10mg口服,每日2次,治疗组加用康复新液每次10ml口服,每日3次,1周后两组雷贝拉唑均改为1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共4周。其中若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加用阿莫西林胶囊1.0g,克拉霉素片0.5g,餐后30min口服,每日2次,疗程为1周。每周随访1次,记录转归情况,疗程结束后观察溃疡愈合情况、Hp根除情况及溃疡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较短时间内(1.2周)自我感觉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为91.49%(43/47),总有效率为97.87%(46/47);对照组分别为80.00%(36/45),93.33%(42/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溃疡复发率分别为11.11%(4/36),18.52%(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的疗效确切,值得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腺液16s rDNA检测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选择符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诊断标准的Ⅱ型前列腺炎和Ⅲ型前列腺炎患者67例。常规前列腺液镜检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检查,并对前列腺液中的16s rDNA进行PCR检测,治疗全部采用以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以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为疗效指标,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Ⅱ、ⅢA和ⅢB型前列腺炎16s rDNA阳性率分别为100%(11/11)、62.5%(20/32)、66.7%(16/24)。Ⅱ型前列腺炎治疗显效率100%;在Ⅲ型前列腺炎中,ⅢA、ⅢB组无差异,而16s rDNA阳性组治疗总显效率(80.0%)明显高于16s rDNA阴性组(52.4%)(P〈0.05)。结论前列腺液16s rDNA表达与前列腺炎的疗效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Ⅲ型前列腺炎选用抗生素治疗的依据,并对前列腺炎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背景:手术后咽痛及声嘶是气管插管,特别是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后的主要并发症。我们开展此项前瞻、随机、双盲的安慰剂对照研究,来评价地塞米松用以降低手术后咽痛及声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效能。方法本研究选择了166例(18~75岁)使用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胸外科手术患者。在全麻诱导之前,以双盲、前瞻性的随机方法分为地塞米松(静脉给予)0.1mg/kg组(D1组)、0.2mg/kg组(D2组)和安慰剂组(P组)。分别记录Cormack—Lehane评分的声门暴露度、双腔管插管阻力、尝试插管次数、完成插管时间以及插管维持时间。在拔管后1及24小时,利用视觉模拟评分(VAS,0=没有疼痛;100=可以想象的最剧烈疼痛)来评价咽痛及声嘶程度。结果拔管1小时后,咽痛、声嘶发生率及咽痛程度与P组(53%,36%,VAS30.9)相比,D1组(31%,P=0.021;11%,P=0.003;VAS12.4,P〈0.001)与D2组(11%,P=0.001;4%,P=0.001;VAS6.6,P〈0.001)均低。拔管24小时后,D2组(27%,P=0.002;15%,P=0.001;VAS29.9,P〈0.002)咽痛、声嘶发生率及咽痛程度显著低于D1组(47%,31%,VAS43.9)及P组(57%,45%,VAS51.3)。同时未发现与注射地塞米松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预防性使用0.2mg/kg地塞米松能显著降低双腔气管导管拔管后1及24小时咽痛、声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