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草枯中毒67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百草枯(PQ)中毒治疗成败经验教训.方法 将我院2003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百草枯中毒6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存活12例,平均服药量17.14±9.18ml,平均就诊时间1.32±0.90h,口腔溃疡率100%,血液灌流例数8例(66.7%),无多脏器衰竭病例;死亡55例,平均服药量53.77±27.49ml,平均就诊时间5.64±2.37h,血液灌流例数23例(41.8%),单纯呼吸衰竭26例,多脏器衰竭29例.结论 百草枯(PQ)中毒死亡率高,生存取决于服药量和就诊时间早晚,一旦中毒,即使无症状,也应尽早洗胃,应用吸附剂,严格控制氧疗指征,同时提倡药物综合治疗和血液灌流加串联透析.  相似文献   

2.
赵晋荣 《医学综述》2009,15(24):F0002-F0002
目的回顾急性百草枯中毒救治成功与否的经验与教训。方法将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43例按存活与否进行分组,对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存活率18.60%,存活组平均服药量和平均就诊时间远低于死亡组,存活组无多脏器衰竭病例,死亡组有单纯呼吸衰竭17例、多脏器衰竭18例。结论百草枯中毒病死率高,生存与否主要取决于服药量和服药就诊时间差,中毒后应尽早洗胃,应用吸附剂,同时提倡药物综合治疗和血液灌流加透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与单纯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PQ)中毒诱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选择口服百草枯原液15ml及以上的患者55例,随机分为血液灌流组(HP组)及血液灌流联合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HP+CRRT组)。HP组25例行HP治疗2h,HP+CRRT组30例行HP治疗2h,此后行CRRT24h。完成血液净化治疗后给予常规治疗。测定血清百草枯浓度;肝功、肾功、心肌酶及血气。结果:PQ中毒后HP组及HP+HD组血浆中百草枯含量较入院时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血浆中百草枯含量下降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PQ中毒后HP+CRRT组中反映各器官功能的指标在中毒第3天后,器官功能受损除肺功能外达到峰值,7d时除肺功能外各项指标即开始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14d时除肺功能外已明显改善,肺功能此时受损明显。PQ中毒后HP组中反映各器官功能的指标在中毒3d后,器官功能受损除肺功能外达到峰值,14d时除肺功能外各项指标即开始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8d时除已明显改善,肺功能此时受损明显。结论: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较单纯血液灌流能够明显改善百草枯中毒诱发的MODS。  相似文献   

4.
急性百草枯中毒1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探讨急救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方法。方法选取蚌医附院2007年4月-2009年11月收治的167例(均为非生产性自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男性67例,女性100例,年龄10—80岁,平均31.89岁。对该167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中毒者存活52例,死亡115例,病死率为68.9%。其中口服量〈20ml 39例,死亡19例;口服量20—50ml51例,死亡34例;口服量50~100ml 43例,死亡30例;口服量〉100ml34例,死亡32例。在服毒3h内和3h后经洗胃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64.3%和78.2%;服毒12h内血液灌流治疗58例,死亡39例,病死率67.2%。结论百草枯中毒预后与中毒剂量的大小、初始洗胃时间关系密切;早期血液净化治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对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血清PQ清除率及预后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五中心医院62例PQ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血液灌流,给予研究组血液滤过+血液灌流,治疗时间均为10 d。对比治疗前后两组PQ水平及预后评分(SOFA)变化情况,统计治疗有效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PQ水平及SOF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Q水平及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87.10%)高于对照组(64.52%),病死率(12.90%)低于对照组(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血液灌流及血液滤过治疗急性百草枯效果显著,可提高血清PQ清除率及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百草枯中毒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卫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3):154-155
目的探讨百草枯(PQ)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降低死亡率。方法对2004年9月。2009年11月的20例口服PQ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中5例存活,15例死亡,病死率75%。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生存机会主要取决于服药量与就诊时间,及早洗胃、有效导泻、适时血液灌流、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氧化损伤药物,控制感染、给予器官功能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韩宏 《西部医学》2009,21(8):1368-1369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降低死亡率。方法对12例口服PQ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中2例存活,10例死亡,病死率为80.33%。结论急性PQ中毒病人的生存机会主要取决于服药量与就诊时间,及早洗胃、有效导泻、适时血液灌流、早期应用抗氧化损伤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给予器官功能支持、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措施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郭利涛  刘昱  张蕾  陈利红  王雪 《重庆医学》2013,42(5):552-553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血液灌流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救治成功的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血液灌流治疗方法、远期效果。结果除综合治疗外,6例患者均给予3-2-1-1血液灌流方案,痊愈出院。其中在中毒后6h内入该院并给予血液灌流的3例患者自始至终未出现脏器损害,2例中毒后6~12h及口服30mL 3h入该院患者,存在轻度肝肾功能异常,但经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完全正常,留有轻微肺纤维化。结论血液灌流是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有效方法,3-2-1-1血液灌流方案对百草枯中毒疗效肯定;患者口服量、中毒后初步处理及开始血液灌流的时间与患者预后有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在重度氟乙酰胺中毒抢救中的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 2 1例重度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抢救过程 ,以及活性炭血液灌流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1 5例患者接受乙酰胺及血液灌流治疗 ,1 3例抽搐、呕吐缓解 ,1 1例 (73% )神志恢复 ,平均时间为5 4.5± 1 3.5 (5~ 96 ) h;4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2 6例次血液灌流中 2例次 (7.7% )出现低血压 ,3例次 (1 1 .5 % )出现寒战、发热 ,6例次 (2 3% )血液灌流后出现血小板减少 ,2例低于 1 0 0× 1 0 9/ L。结论 :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氟乙酰胺急性中毒安全、有效 ,应尽早进行血…  相似文献   

10.
窦加岐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331-1332
目的:分析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救治情况。结果:2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采用洗胃、导泻、抗氧化治疗、血液灌注等综合治疗,死亡13例占61.9%,放弃治疗3例占14.3%,好转5例占23.8%。死亡病例中多脏器衰竭9例占69.2%,呼吸衰竭例4占30.8%。结论:百草枯中毒致死率高,其救治关键因素为服药量和就诊时间,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35例中毒患者根据病情采用血液灌流每日1次,或每2小时更换灌流器,连用1~2次,血液灌流次数平均为2次(1~5次)。另选择35例中毒患者不用血液灌流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治愈率:灌流组88.56%,对照组60.0%(P<0.05);昏迷清醒时间:血液灌流组1.86±1.46天,对照组2.30±1.26天(P<0.05)。ChE活性恢复时间:灌注组5.17±1.52天,对照组7.71±2.37天;平均住院:血液灌流组8.52±1.69天,对照组14.35±7.83天(P<0.05)。结论:血液灌流是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我院120、急诊、ICU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探索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有效方法,寻找急性百草枯中毒恰当的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方案。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尿百草枯检测达100ug/ml,平素健康服毒病例47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服毒4小时内入院28例为A组;服毒超过4小时入院19例为B组。A组应用院前催吐、口服泥浆水、信息反馈急诊科。B组自行入院,院前未干预。两组均采用蒙脱土全消化道灌洗,导泻;入院采用串联两个HA230灌流器持续灌流,尿百草枯转阴停用。两组均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环磷酰胺,沙利度胺等治疗。观察每组完成全消化道灌洗、开始血液灌流所需时间,灌流后尿百草枯转阴时间,入院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尿百草枯结果,随访3个月患者治愈率,口腔溃疡、肝损害、肾损害、脑损害、肺纤维化发生率,灌流器消耗数量。结果 (1)A组28例完成全消化道灌洗、开始血液灌流所需时间均在1小时内,B组19例完成全消化道灌流、开始血液灌流所需时间均超过1小时;(2)A组尿百草枯转阴平均时间6.6h,B组尿百草枯转阴平均时间8.2h;(3)A组28例24h、48h、72h尿百草枯均为0ug/ml,B组19例尿百草枯24h检测24h、48h、72h尿百草枯均为0ug/ml;(4)A组口腔溃疡(27例)96%、肝损害(5例)18%、肾损害(8例)28%、肺纤维化(5例)17%、治愈率(26例)92.9%。B组口腔溃疡(19例)100%、肝损害(15例)79%、肾损害(19例)100%、肺纤维化(19例)100%、治愈率(6)32%。(5)A组灌流器消耗平均5.6个;B组灌流器消耗平均8.8个。结论急救体系建立是前提,院前催吐、口服泥浆水干预,信息反馈是关键,用蒙脱土进行全消化道灌洗是百草枯毒物最好"解毒剂";血液灌流清除血浆中毒素效果是肯定的;病死率高低与血浆中毒物浓度高低有关,更与组织器官中毒素的多少有关,阻断百草枯进入组织器官达到致死量是救治成功的核心,急性百草枯中毒处置救治方案中血液灌流应该在服毒4小时内开始实施以减少百草枯入血时间,百草枯从组织器官再次分布入血可能性不大;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管理体制是实施救治流程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入院的百草枯中毒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白陶土溶液洗胃,甘露醇导泻,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B、E及血液灌流等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对照组病死率69.70%,肺纤维化发生率63.64%,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21.21%;观察组病死率27.27%,肺纤维化发生率24.24%,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3.03%;对照组病死率、肺纤维化发生率、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百草枯中毒能降低病死率,使肺纤维化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②方法2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均为服药24小时内入院的患者,常规行血液灌流2~3次。将住院期间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对其服白草枯的剂量、就诊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维生素、胃黏膜保护药及对症支持治疗等进行临床分析。③结果死亡组的服药剂量明显大于存活组,两组比较服药剂量有显著性差异;就诊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④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死率高,口服剂量越大病死率越高;早期血液灌流可以有效地治疗百草枯中毒。  相似文献   

15.
急性百草枯中毒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救治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对2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16例,死亡率80%,其中15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可有局部刺激症状及肺、肝、肾、心、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损害。死亡率随服毒量增大而增加,服毒量〉50ml者8例全部死亡,白细胞〉200×109/L者10例,低血压及昏迷患者全部死亡。12例行血液灌流,死亡9例,死亡率7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高。早期洗胃,及早进行血液灌流,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抢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血液灌流联合连续血液透析救治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3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均采取血液灌流、连续血液透析法进行综合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者中,有2例主动退出治疗,院后1周内死亡;16例患者因服药量超过100 mL发生肺纤维化,引发呼吸衰竭、多个脏器功能障碍;14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出院,均接受半年随访,经复查胸部CT无肺纤维化发生,且动脉血气正常,无严重脏器功能损害出现,治愈率43.75%。结论对百草枯中毒患者予以血液灌流联合连续血液透析救治,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对百草枯重度中毒患者致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百草枯重度中毒患者的救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探究研究对象筛选至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160例百草枯重度中毒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疗效比较.所有患者均经"泰山共识"进行百草枯的常规治疗,将此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治疗的7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8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并通过对治疗前后心脏、肝脏、肾脏等的检查探究对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记录最终的治愈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治愈50例,死亡35例,治愈率58.83%,显著高于对照组(41.33%),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K、CK-MB、ALT、AST、BUN、Cr、PaO2、PaCO2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d、7d后血浆SOD、MDA水平较治疗前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1d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d、7d观察组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百草枯重度中毒能显著提升治愈率,通过提升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器官功能衰竭,对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18.
梁文博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4):586-587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中死亡28例,死亡率为75.6%。其中发生呼吸衰竭或3个及以上脏器功能衰竭者无一存活;接受血液灌流者死亡率下降(53.8%)。结论百草枯中毒可导致肺、肾、肝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目前尚无特效救治方法。及时有效地清除毒物,早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血液灌流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姚世红  陈建峰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4):3623-3623
2003年至2005年15个月中救治14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现就其临床表现及救治情况做一回顾性研究,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14例患者均有明确的误服百草枯史。其中男7例,年龄20岁56岁,平均36.0岁;女7例,年龄20岁48岁,平均35.3岁。服百草枯量5 ml500 ml不等。所有患者均在当地及时进行了洗胃,其中9例于24 h内入院,5例在65 h后出现了多脏器损伤后由外院转入。中毒患者中仅1例既往有脑血栓病史,其余既往均体健。1.2治疗方法患者分为两组,即血液灌流加一般治疗组(灌流组)及单纯一般治疗组(未灌流组)。一般治疗包括补液,导泻清除毒物,激素抑制肺脏…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救治1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铭红  纪淑霞 《吉林医学》2006,27(10):1259-1259
我院自2005年1月 ̄2005年9月共收治百草枯中毒患者11例,其中10例患者进行了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护理情况做一回顾性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例患者均有明确的的服用百草枯史。其中男4例,年龄20 ̄51岁,平均36岁;女7例,年龄16 ̄58岁,平均年龄35.3岁。服百草枯量为5 ̄250ml不等。所有患者均在当地及时进行了洗胃,其中9例入院时神志清醒,2例患者神志不清。中毒患者既往均体健。1.2方法:10例患者进行了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其中1例因服药时间过长(78h)而错过了灌流机会。1例口服药量大入院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