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615-5616
选取60例发病12h内入院的大脑中动脉区大面积梗死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CT扫描,分析CT检查结果及分型、表现。结果 60例患者发病1~2d行头颅CT平扫发现3例出血转化,对余下57例患者行增强CT扫描检查诊断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15例,行增强CT扫描患者1周内复查CT平扫发现出血性转化21例,增强CT扫描预测准确率为71.43%(15/21);21例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中边缘型7例(33.3%),中心型5例(23.8%),混合型9例(42.9%)。对大面积脑梗死后患者行早期增强CT扫描预测准确率高,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2005—01/2008—10住院治疗经头CT检查证实的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32例临床特征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44~82岁(平均63.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5例(78.1%),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17例(53.1%),高血脂12例(37.5%),糖尿病7例(21.9%)。32例中诊断脑栓塞21例,脑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11例。大脑中动脉主干梗死24例,颈内动脉主干梗死6例,小脑梗死2例。  相似文献   

3.
2008年2月~2011年2月,我院共收治脑梗死患者526例,其中经CT检测出血性脑梗死(HI)30例,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HI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55~76岁,平均58.2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其中合并高血压25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14例.均有3次以上连续CT检查资料.脑梗死部位:颞叶4例,颞顶叶9例,颞顶叶及基底节区13例,顶枕叶4例.梗死区均大于5 cm×4 cm.出血形态:小斑片及点状出血12例,条状及脑沟样出血5例,块状血肿13例.脑室受压变形15例,中线结构移位10例.出血时间为梗死后3~5 d 8例,6~10 d 19例,10~15 d 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特征。方法分析27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CT表现。结果所有患者伤后到院就诊时均立即行头颅CT检查,有12例颅脑表现为正常,另外15例出现颅内损伤、出血等改变。患者均于伤后7d内出现脑梗死神经定位症状。复查CT均于基底节区或脑叶内新发现低密度梗塞灶,有2例为基底节区与脑叶梗死并存。结论外伤性脑梗死在CT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病史比较容易诊断,CT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敏感性、准确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并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颅内血肿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总结分析 2 4例经头颅CT、MR证实为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及相应的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其中 14例同时行梗死侧去大骨瓣减压 ,10例于术后 1~ 3天经CT复查证实后再次行梗死侧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 ;按GOS判断预后的标准 ,恢复良好 8例 (33.3% ) ,中残 4例 (16 .7% ) ,重残 3例 (12 .5 % ) ,植物生存 1例 (4 .2 % ) ,死亡 8例 (33.3% )。结论 重度颅脑外伤颅内血肿患者随时可能并发大面积脑梗死 ,病死率极高。主要确诊手段是术后常规复查CT、MR检查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2000-01~2005-01收治重度颅脑外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52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2例,女10例,年龄23~68(平均36.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8例,坠落伤13例,钝器击伤6例,摔伤5例.本组受伤前均无脑梗死病史.本组均于伤后48 h内入院,入院时呈昏迷状态,GCS均≤7分,均有严重颅内高压表现,发生脑疝情况46例.根据入院时第1次头颅CT及开颅手术证实,脑内血肿18例,硬膜下出血12例,硬膜外血肿11例,脑室内出血6例,脑干损伤5例.均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根据复查头颅CT或MRI发现,伤后48 h出现大面积脑梗死19例,伤后3~7 d出现33例.梗死病灶均在4 cm以上,发生在外伤同侧38例,对侧12例,双侧2例.CT值10~30 Hu,MRI检查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图像呈高信号.  相似文献   

7.
我们从1997年9月至1998年6月对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13例脑梗死病人均符合1986年扬州第二次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男9例,女4例,年龄42~69(平均57)岁。全部经头颅CT检查确诊,其中基底节校死8例,脑叶梗死1例,小脑梗死2例,脑干梗死2例。单个梗死病灶直径均小于五.5cm。所有病例均有神经功能缺损体征。伴有高血压病11例,治疗前血压均已控制在21/12kPa内;糖尿病2例。用药前检测所有患者肝、肾功能均正常,凝血时间在正常范围内,无出血倾向。并在发病48小时以内开始治疗。治疗…  相似文献   

8.
1993~ 2 0 0 1年我们收治既往无心脏病及心律失常病史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76例 ,ECG异常 6 8例 ,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本组男 2 9例 ,女 39例 ,年龄 2 2~ 72岁 ,平均 5 2 .3岁 ,均为首次发病 ,符合 1995年全国第 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6 8例均经头颅 CT证实 ,平均 CT扫描厚度 1.98mm,分别于起病 1~ 6 h入院 ,头颅 CT检查于起病 12 h进行 ,入院常规 12导 ECG记录 ,并每 2 d复查 1次。按 Fisher分析法对SAH 级、 级采用日本国立研究所生产的 WEP- 75 0 2型室外4人遥控监测记录仪进行持续监测记录。 ECG异…  相似文献   

9.
降纤酶与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比研究(附14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腾  朱江 《临床荟萃》2002,17(3):140-141
为了比较降纤酶与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我们应用两药各治疗急性梗死 71例 ,进行对比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及对照组均为我科住院患者 ,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 2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第 2次修订的诊断标准 [1 ] ,均经头颅 CT检查而确诊 ,无活动性出血、血液病、出血性脑梗死及严重肝肾疾患等 ,治疗组男 42例 ,女 2 9例 ,年龄 45~ 80岁 ,平均 6 2 .3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5 2例 ,糖尿病 11例 ,颈椎病 10例。基底区梗死 5 3例 ,脑干梗死 4例 ,脑叶梗死 10例 ,小脑梗死 4例。对照组男 40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诊断在出血性脑梗死(HI)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头颅CT表现可分为非血肿型和血肿型。结论:头颅CT是诊断H I的可靠手段,对脑梗死特别是大面积梗死及心源性栓塞,不论临床症状有无加重,均须定期头颅CT检查,以及时发现本病争取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本文10例均急性发病1d内入院。其中脑梗死4例,3例为大面积梗死,l例为多灶性脑梗死。脑出血5例,出血量为45-70nil,其中1例为原发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年龄:59-sl岁。男性6例,女性4例。10例均经头部CT确诊。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及锥体束损伤,入院时4例浅昏迷,2例嗜唾,其余4例意识清晰,于入院后2-4d渐出现意识障碍,原有神经系统体征加重。l例有糖尿病病史,其余均无糖尿病病史。入院后应用20%甘露醇750-I000ml/d,4例速尿4Omg/d,地塞米松IOmg/d。相应给予改善循环、止血、营养神经对症治疗。1例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6-05/2008—12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腔隙性脑梗死45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病时间2h~7d,入院后经头颅CT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90例病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0~80(56.07±6.12)岁;合并高血压20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本研究探索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I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发病48h内入院12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首次300mg,以后75mg/d),对照组应用标准剂量氯吡格雷治疗(75mg/d),两组连用14d。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有脑水肿者适当应用甘露醇脱水治疗。治疗前、治疗后72h、第7天、第14天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定,并于随访3个月时再评估。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用药第8天复查头颅CT或MRI,观察梗死灶面积是否扩大或出血。结果治疗后72h、7d、14d,治疗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头颅CT或MRI,治疗组有1例梗死灶出现点状出血,对照组未见脑出血;两组各1例皮疹;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完成3个月随访者98例,治疗组50例,BI≥75者35例(70.0%),有效率≥18%者40例(80.0%);对照组48例,BI≥75者19例(39.6%),有效率≥18%者21例(43.8%)。治疗组BI≥75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早期应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明显较标准氯吡格雷更能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未发现安全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HI)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HI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因脑梗死症状、体征进一步加重,误诊为进展性脑梗死,占同期HI的27.34%。后经复查头颅CT后确诊HI,误诊时间3~72 h。予相应治疗2周~1个月,其中8例行去骨瓣减压手术,6例行血肿清除手术。出院后随访3个月,基本痊愈7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死亡4例。结论对本病缺乏认识,未及时行头颅CT检查是导致本组误诊的关键因素。提示临床遇及类似患者应及时行头颅CT检查以早期确诊,防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5.
对我院2000-06~2004-06就诊的出血性脑梗死(HI)36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为40~45岁2例,46~50岁3例,51~55岁5例,56~60岁8例,61~65岁13例,66~70岁3例,71以上2例,平均年龄(60.4±9.8)岁。既往原发性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10例,发病前心房纤颤16例,溶栓治疗6例,抗凝治疗4例。临床主要表现头痛呕吐13例、意识障碍15例、偏瘫30例、失语8例、抽搐6例、大小便功能障碍22例。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扫描诊断。1.2影像学资料梗死部位位于大脑皮质24例,基底节区9例,小脑2例,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1例。梗死面…  相似文献   

16.
基底节区出血性脑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永红 《临床荟萃》2000,15(21):975-976
出血性脑梗死 (hemorrhagic infarction,HI)是指脑梗死后病灶内的继发性出血。随着脑梗死溶栓治疗的广泛开展 ,HI再次受到重视 ,但 HIOBG报道很少。我院自 1994年 6月至 1998年3月共收治基底节梗死患者 1475例 ,其中 18例发生 HI。现将本组资料报道如下 ,并结合文献对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CT与 MRI表现、治疗等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 41~ 80岁 ,平均 5 8.5岁。既往有冠心病史 8例 ,其中 7例合并房颤 ,风心病并房颤 2例 ,甲亢并房颤 1例 ,高血压史 5例 ,糖尿病史 4例 ,既往有脑卒中史 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H疗法对外伤后脑梗死的疗效。方法36例确诊为外伤后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前者采取常规疗法,后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给予3H疗法,分别于治疗7d和14d后复查头颅C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梗死面积变化,并用格拉斯哥评分(GO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后梗死面积比较及3个月后GOS评定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H疗法可明显降低外伤后脑梗死面积,改善预后,是治疗外伤后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深入探讨小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8年10月至2008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病及心脏病。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是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此外,头颅CT在诊断小脑梗死上受到一定限制,头颅MRI有很高的确诊率。本组总体预后好,45例经内科保守治疗,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总治愈率48.0%,病死率4.0%,脑疝为主要死因。结论小脑梗死宜早诊断、早治疗,头部MRI确诊小脑梗死优于头部CT,一般采用内科保守治疗,重视脱水治疗,及时复查头颅CT,病情严重者应外科手术,防治脑疝。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脑梗死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早期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梅尼埃病的小脑梗死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首发症状为眩晕、恶心、呕吐,伴视物旋转4例,伴头痛5例、行走不利5例、耳鸣4例,有高血压病史6例;均伴水平眼震,伴共济失调5例,听力减退4例,周围性面瘫1例,偏瘫3例,肌张力降低2例。10例入院后行头颅CT平扫均未发现责任病灶;6例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双椎基底动脉弹性差,血流速度慢。初步考虑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例,梅尼埃病4例,予相应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甚或加重。后复查CT和MRI,确诊为小脑梗死。误诊时间2~3 d。确诊后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9例病情恢复良好,1例遗留有轻微神经系统症状。结论 小脑梗死早期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临床医生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常规行CT检查,必要时可复查CT或行MRI检查,可有效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铸型性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双侧侧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脑脊液置换、尿激酶灌注的方法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全脑室铸型12例。结果12例患者,72h头颅CT显示脑室积血大部分清除,7d头颅CT显示9例基本清除,10d头颅CT显示2例基本清除。12d头颅CT显示1例血肿基本清除。12例患者,经治疗4周时,GOS评分:优良5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该治疗方法是一种治疗重症脑室出血全脑室铸型的有效的方法,可提高脑室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