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占芹 《中外医疗》2009,28(14):165-165
目的了解血清低水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分布状态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疲分析技术对6620例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血清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确定浓度在5ng/m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标志模式。结果6620例受检者中HBsAg阳性共597例,其中HBsAg在5mg/mL以下者共129例,占受检者总人数1.95%,占HBsAg阳性人群的21.61%。在129例低水平HBsAg病人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中,以HBsAg.HBeAb和HBcAb阳性为主,共99例占76.71%.单纯HBsAg阳性者5例,占3.87%。结论在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中,有相关比例的患者HBsAg的含量呈低水平状态,提高HBsAg检测的灵敏度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人群中低水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人群分布及其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为寻找最佳筛查手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国产ELISA试剂对23225份献血标本进行血液筛查。对筛查为HBsAg阳性的样本进行分子生物学聚合酶反应(PCR)确证实验。同时做HBsAg滴度分析及其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共检出HBsAg阳性95例,确证阳性84例。滴度在0.5ng/ml以下占27.4%。结论应重视低水平HBsAg阳性献血人群,提高国产试剂的灵敏度,以降低经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抗体(HBsAg和抗HBs)同时性的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测定4204例HBsAg阳性病例的血清HBsAg、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其e抗体(HBeAg和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4204例HBsAg阳性病例的血清中,有98例(2.3%)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这98例中HBeAg阳性占60%(59/98),抗HBe阳性占28.5%(28/98)。HBeAg、抗HBe阴性占11.5%(11/98)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可发生于HBV感染的不同临床类型患者的血清中。结论:HBsAg阳性者即使有抗HBs的存在,也需要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低值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符合率。方法:分别用国产TRFIA试剂盒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标本。结果:在234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浓度介于0~0.5ng/ml的临床标本中,两种方法检测HBsAg同时阳性共41例,其中TRFIA检测阳性有46例,ELISA检测阳性有66例,符合率为87.18%。结论:在国产试剂HBsAg中,TRFIA与ELISA相比,特异性较高但灵敏度较低,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0.2~0.5ng/ml的低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低水平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表面抗原 (HBsAg)、e抗原 (HBeAg)在乙肝患者中的分布和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 :应用微粒子酶免疫技术 (MEIA)对 790 0例门诊和住院病人血清标本进行乙肝病毒 5项标志物的检测 ,根据临界值质控血清的值来确定质量浓度在 5 μg·L-1或 1μg·L-1以下HBsAg阳性数 ,以及浓度在 2nCu·ml-1以下HBeAg阳性数 ,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 M )的模式。结果 :共检出HBsAg阳性 6162例 ,其中质量浓度在 5 μg·L-1以下者占13 .5 3 % ,1μg·L-1以下者 8.4% ;HBeAg阳性者 44 0 1例 ,其中浓度在 2nCu·ml-1以下者为 2 1.9%。 5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发现不少特殊模式 ,HBsAg与抗 HBs同时阳性者主要出现在HBsAg质量浓度低于 1μg·L-1的标本中 ;血清HBeAg浓度在 2nCu·ml-1以下者 ,HBeAg和抗 HBe同时阳性的占 5 2 .4%。结论 :提高HBsAg、HBeAg检测的灵敏度有助于乙肝的诊断、治疗以及流行病学调查 ,MEIA法可对一些不明原因的转氨酶升高患者作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王泽  刘兴明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4):4340-4341
目的:了解低水平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各种血清模式的FQ-HBVDNA水平。方法:对792例利用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出的HBsAg浓度<5mg/L,并已进行了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分类血清标本进行,并逐一测定其FQ-HBV水平。结果: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还有71.21%的血清存在病毒复制,技术提示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应进行FQ-HBVDNA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住院病人血清HBsAg低水平人群的分布及其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检测19 654例住院病人HBV的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Anti-HBsAb)、e抗原(HBeAg)、e抗体(Anti-HBeAb)和核心抗体(Anti-HBcAb),并分析HBsAg低水平人群的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结果 19 654例病人中共检出HBsAg阳性病人1 352例,占所有住院病人的6.9%;低水平HBsAg阳性病人58例,占所有住院病人的0.3%,占HBsAg阳性病人的4.3%。HBsAg低水平人群的HBV血清学标志物呈现8种血清学模式,其中小三阳(HBsAg、Anti-HBeAb、Anti-HBcAb阳性)人群最多,占44.8%,大三阳(HBsAg、HBeAg、Anti-HBcAb阳性)人群最少,占1.7%。结论血清HBsAg低水平人群在住院病人中占一定的比例,不容忽视,应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检测HBsAg,以防漏检。  相似文献   

8.
正常献血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标志模式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光建 《海南医学》2005,16(5):121-122
目的 了解我区正常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模式。方法 对2003年来我站献血的健康人群中检查出的474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者,进行归类分析。为叙述方便,以“1”代表HBsAg;“2”代表抗-HBs,“3”代表HBeAg.“4”代表抗-HBe.“5”代表抗-HBc。结果 共有13种乙肝病毒感染模式.其中常见的模式有5种,占总数的87.1%;感染期模式以“135”和“145”为主,分别占总数的17.9%和21.3%;恢复期模式以“245”和“25”为主.分别占总数的20.1%和16.4%。结论 我区正常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模式比较复杂,随访结果显示.血清中低水平的抗原抗体是产生少见模式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HBV标志物转换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某社办学校师生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社会办学机构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抽取五个年龄组人群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b、HBeAb、HBcAb。结果:HBsAg、HBsAb、HBsAg、HBeAb、HBcAb的阳性率分别为9.1%、61.5%、4.7%、5.8%、32.4%。各年龄组HBsAg、HBeAb、HBcAb阳性率有显性差别;HBsAb、HBeAg阳性率无显性。男女性别除HBcAb阳性率有显差别外,其余各项血清学标志物无显性差别。乙肝病毒五项血清标志阳性结果有10种不同的组合模式。构成比最大的是HBsAb阳性(55%),其次是HBsAb和HBcAb双阳性(23%),其它八种组合模式构成比较低。结论:乙肝疫苗的接种对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效果是显的。  相似文献   

10.
王惠梅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249-249
目的:调查郑州地区大学生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乙肝两对半)感染及模式特征。方法:采用ELISA法对5468例大学新生血清中的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进行定性检测,并分析乙肝感染模式。结果:5468例受检者中HBsAg阳性212例,阳性率为3.87%。抗-HBs阳性学生2998例,阳性率为54.83%。乙肝感染模式以“HBsAg、HBeAg和HBcAb阳性”(32.55%)和“HBsAg、HBeAb和HBcAb阳性”(41.04%)为主。结论:郑州大学生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我国人群10%的携带率。应该继续在学生中实施乙肝疫苗计划。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组HBVDNA定量值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5项,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测681例样本中有HBsAg标志物组成模式组4种,检出HBVDNA总阳性率占68.75%(419/624),其中“1.3,5”阳性模式组即“大三阳”占97.6%,HBVDNA载量8.12±1.23copy/ml,“1.4.5”阳性模式组即“小三阳”占41.2%,HBVDNA载量5.38±1.62copy/ml,“1.5”阳性模式组占51.3%,HBVDNA载量5.37±1.16copy/ml。有HBsAb标志物组成模式组3种,检出HBVDNA总阳性率占7.02%(4/57),其中“2.4”“2.4.5”“2”模式组检出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4.3%,5.3%,4.2%,HBVDNA定量分别为3.11,3.12,4.01copy/ml。各模式组和“大三阳”模式组分别比较HBVDNA阳性率及HBVDNA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所有阳性模式组存在HBVDNA阳性检出率和HBVDNA定量水平;含HBeAg标志物阳性模式组HBVDNA阳性检出率最高,HBVDNA定量最高。将乙肝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定量结合检测有利全面分析乙肝患者感染和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ELISA检测血清HBsAg阴性的原因。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50例健康献血员、263例健康体检自然人群和21例不明原因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对检测出的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进行定量测定。结果: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1.3%、4.2%和38.1%。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未检出有5例,在0.05ng/ml~0.1ng/ml有7例,0.1ng/ml~0.5ng/ml有6例,0.5ng/ml~10ng/ml有2例。结论:隐匿性HBV感染在不同人群中广泛存在。血清HBsAg阴性的机制主要是HBV复制和基因表达的严重抑制,以及HBV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生乙肝携带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方法:收集了ELISA法对本校2003年、2004年度,年龄在15-22岁之间的3840名入学新生血清样本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乙肝病毒血清五项标志物排列顺序依次为:(1)HBsAg;(2)抗-HBs;(3)HBeAg;(4)抗-HBe;(5)抗-HBc,为叙述方便,出现阳性时仍用其序号表示。结果:HBsAg阳性者占总人数的3.85%,单项抗-HBs阳性者占总人数的31.69%,其他抗体阳性者占总数的7.94%;血清学标志物模式11种,HBsAg阳性模式仍以“135”、“145”为主,HBsAg阴性模式以“2”、“25”、“245”为主,其中“2”模式比例最高,“25”、“245”模式次之。结论:本批青年学生乙肝HBsAg阳性携带率低于约10%的全国平均水平,阳性者中仍以五种模式为主,恢复期模式比例较多。  相似文献   

14.
银川某医院就诊人群血清乙肝病毒标志表达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银川地区人群乙肝病毒 (HBV)血清标志表达模式。方法 采用ELASI法对日常工作中的 394 1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为了表述方便 ,设定检测项目第 1- 5项的排列次序 :(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2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HBsAb) ;(3)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 ;(4)乙肝病毒e抗体 (HBeAb) ;(5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HBcAb) ,并以出现阳性的序号为该模式代码。结果 共 17种模式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组有 8种模式 ,占 33.88%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HBsAb)阳性组有 6种模式 ,占 6 0 .5 3% ;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阳性组有 4种模式 ,占 14 .6 4 % ;乙肝病毒e抗体 (HBeAb)阳性组有 7种模式 ,占 19.92 %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HB cAb)阳性组有 10种模式 ,占 6 5 .4 8%。结论 该样本人群乙肝病毒血清标志表达模式为 17种。揭示了HBsAb、HBsAg和HBcAb组阳性占有较高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67例HBsAg阳性的血清作前S1抗原及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进行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抗-HBc(+);HBsAg(+)、HBeAg(+);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HBc(+)等5种模式中,前S1抗原检出率分别为60.5%(245/405)、59.8%(52/87)、14.3%(72/504)和7.0%(5/71)。HBeAg阳性者与HBeAg阴性者前S1抗原检出率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同时亦能反映HBeAg阴性患者体内是否有病毒复制.与传统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荧光定量PCR检测的378份血清HBV-DNA,与其血清HBV-M各组合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对378份血清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含量,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HBV-M,再根据不同的结果模型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各HBV-M表现模式中,HBsAg/HBeAg/HBcAb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最高,达94.5%,其中含量〉10^5拷贝/ml的131例,占83.94%,HBsAg/HBeAb/HBeAb阳性组中HBV-DNA阳性率仍有66.21%,其中≤10^5拷贝/ml的占78.57%。结论:血清HBV-DNA水平与HBV-M表现模式相关,HB-sAg与HBeAg的存在影响HBV-DNA水平变化,HBeAg与HBV-DNA明显相关,抗-HBe、抗-HBc阳性者病毒未完全停止复制,只是复制水样降低。  相似文献   

17.
1783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海市中医院1783例患者接受乙型病毒性肝炎(HBV)两对半检测血清学标志物的特征,为HBV确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受检者血清中HBV表面抗原及抗体(HBsAg、HBsAb)、e抗原和抗体(HBeAg、HBeAb)以及核心抗体(HBcAb)。结果 HBsAg阳性总检出率为39.09%,男、女分别为46.94%和2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检者血清5项HBV病毒标志物表达模式有16种,以HBsAb阳性最多,占39.09%。结论血清病毒标志物表达模式反映了体内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对检查HBsAb阴性的患者,建议疫苗接种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D浓度与α—L-岩藻糖苷酶(AFU)及甲胎蛋白(AF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40例HBsAg阳性病例的血清,根据HBsAg定量的不同浓度分为1组(0.5ng/ml-150ng/ml)、2组(151ng/ml-300ng/ml)、3组(301ng/ml-450ng/ml)、4组(〉450ng/ml),每组60例,正常对照组60例,分别检测AFU、AFP,对其结果进行分析。AFU检测采用速率法,HBsAg检测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AFP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结果1组的AFU与AFP呈正相关(r=0.310,P〈0.05),2组的AFU与AFP也呈正相关(r=0.298,P〈0.05),3组和4组的AFU与AFP之间无相关性(分别r=0.298,r=-0.067,P〉0.05);各HBsAg浓度组与对照组AF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19,P〉0.05),而与对照组AF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0,P〈0.05);各组AFU阳性率随HBsAg浓度升高无升高趋势(X^2=1.44,P〉0.05),而AFP阳性率随HBsAg浓度升高呈升高趋势(X^2=8.28,P〈0.005)结论对HBsAg高浓度的HBV感染者同时检测AFP和AFU对观察肝脏损害的演变过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五项常见模式中的阳性表达,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6044份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等5种血清免疫学指标。结果 16044份血清标本中,HBsAg阳性2094例,阳性率13.05%,前S1抗原阳性1478例,阳性率9.21%。530例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中前S1抗原阳性430例,阳性率81.13%;1175例HBsAg、HBeAb、HBcAb的阳性模式中前S1抗原阳性755例,阳性率64.26%;205例HBsAg、HbeAg阳性模式中前S1抗原阳性134例,阳性率65.37%;270例HB-sAg、HBeAb阳性模式中前S1抗原阳性143例,阳性率52.96%;485例HbsAg浓度为0.5-100ng/m1样本中前S1抗原阳性105例,阳性率21.65%;173例HbsAg浓度为100-200ng/m1样本中前S1抗原阳性85例,阳性率49.13%;1436例HbsAg浓度〉200ng/m1样本中前S1抗原阳性1285例,阳性率89.48%。结论乙肝前S1抗原阳性率与HBsAg含量成正比,作为乙肝病毒常规五项标志物的补充检测,能较好地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20.
血清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定量检测HBV DNA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FQ-PCR法检测HBVDNA,比较不同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组合HBVDNA阳性情况。结果HBsAg、HBeAg和HBcAb性组HBVDNA阳性率为100%(155/155);HBsAg、HBeAb和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35.2%(50/142);HBsAg、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30.2%(38/126),HBsAg阳性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10.0%(3/30)。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衄VDNA含量可以准确地反映病人体内病毒的感染和复制情况,可准确地为临床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