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SOM)是儿童常见多发病之一,有资料表明,该病占学龄儿童体检人数的10%,占儿童耳鼻咽喉科患病数的3.6%,是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1];如不合理诊治,可能导致儿童听力障碍及言语、智力发育不良等。2009—01—2012—09期间在我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资料完整的236例(260耳)SOM患儿,发生误诊漏诊的22例(30耳)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中误诊、漏诊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列出3例典型病例的详细病史、检查、诊断及治疗经过,分析误诊、漏诊发生的原因。结果本组病例误诊或漏诊的主要原因为婴幼儿缺乏主诉,家长不易察觉其症状;客观检查不够详细或缺乏相应的仪器检查,被原发疾病掩盖等。结论婴幼儿出现听力下降时,应注意是否患有分泌性中耳炎,颞骨薄层CT检查有助于诊断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3.
分泌性中耳炎误诊漏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1988-1990年资料完整的230耳分泌性中耳炎中曾发生误诊、漏诊的病案共23耳。认为症状不典型,询问病史及观察鼓膜不仔细是引起误诊、漏诊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听力图应结合患者年龄及过去病史进行分析。“B”型鼓室导抗图的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8%。应作为小儿听力测试常规方法之一。即使患儿有明确的耳毒性药物史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4.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原因之一,根据病史、鼓膜像及声导抗检测结果诊断并不困难。1995年至2000年4月我院收治了被误诊误治及治疗后复发资料完整的4例、6耳的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分析1988~1990年资料完整的230耳分泌性中耳炎中曾发生误诊、漏诊的病案共23耳。认为症状不典型,询问病史及观察鼓膜不仔细是引起误诊、漏诊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听力图应结合患者年龄及过去病史进行分析。“B”型鼓室导抗图的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8%,应作为小儿听力测试常规方法之一,即使患儿有明确的耳毒性药物史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的误诊误治在临床上屡见不鲜,现将3例鼻咽癌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 1995年 6月~ 1998年 8月利用王永光 (1997)研制的咽鼓管导管在间接鼻咽镜下治疗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时 ,检查出 5例鼻咽癌病人 ,均以分泌性中耳炎为首发症状 (一般占鼻咽癌的 12 %~ 2 0 %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6~ 38岁 ;病史 40d至 8个月 ;均为单耳发病 ,左 3例 ,右 2例。症状 :均有耳内堵塞感 ,听力下降 ,耳鸣。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并颞部刺痛 1例 ,轻度阵发性头痛 1例。 5例在外院曾行鼓膜穿刺 ,鼓膜切开 ,鼓膜置管术。我们在检查中发现 3例咽隐窝粘膜粗糙 ,1例鼻咽侧顶后壁粘膜粗糙 ,1例鼻咽侧顶…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2岁。因左耳鸣、闷胀感、阻塞感3年余于2001年11月入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鸣,闷胀感,阻塞感,耳内流水感,随体位而改变,听力下降,但无眩晕、呕吐。既往无耳部流脓史。曾在多家大医院就诊,拟诊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次行鼓室抽液,均有淡黄色的黏稠液体,经抗炎、抗过敏等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诊疗过程中常见漏诊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1997—2001年间经1次以上门诊治疗或曾住院治疗,疗效欠佳或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6例进行系统的病因探讨与分析,检讨其诊疗策略。结果 39例患者存在相关病变的漏诊,导致治疗方案欠妥。结论 重视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的病因系统检查与分析,对防止漏诊,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漏诊原因,提高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94例(11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其中男54例,女40例,年龄2.7~11岁,平均6.8岁,病程1周~1个月,其中误诊或漏诊7例(12耳),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检查方法。结果患儿声导抗鼓室图多为B型,其次为C型,72例患儿鼓膜穿刺抽出淡黄色液,占76.6%。结论声阻抗是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手段,对防止漏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泌性中耳炎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耳科疾病,可以造成患者听力丧失,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质量,也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机制复杂,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准确诊断,进行及时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命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对近年来分泌性中耳炎有关的机制、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感染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86例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积液行涂片检查,细菌培养和鲎血试验,结果表明,分泌性中耳炎中耳腔中细菌和内毒素的存在是中耳积液发生或使积液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内毒素检出率高于细菌分离率与与抗生素的使用密切相关、提示用抗生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对中耳积液的消退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言障碍儿童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附1 10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语言障碍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关系。方法:对1108例语言障碍儿童进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和声导抗检测,并按ABR反应阈将1108例患儿分为反应阈正常组、轻度听力障碍组、中度听力障碍组、重度听力障碍组。结果:所有受检耳中,听力障碍者占59.97%,SOM占12.64%;语言障碍患儿中B型图在各组中所占百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轻度听力障碍组、中度听力障碍组、重度听力障碍组、正常反应阈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SOM患儿ABR反应阈治疗后的均值较治疗前下降(P<0.01),但在重度听力障碍组,治疗后ABR反应阈仍表现为重度听力障碍。结论:听力障碍是儿童语言障碍的主要原因;伴轻、中度听力障碍的SOM患儿随着SOM的好转,部分语言障碍可随之改善,但伴重度听力障碍的SOM患儿的语言障碍并不随SOM的好转而好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感音神经性聋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方法:对治疗后骨导听力下降仍未恢复的3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健耳和患耳在不同频率的骨导听阈情况,并分别就其发病年龄、病程、积液性质和积液量与骨导听阈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患耳在不同频率的骨导听阈均大于健耳(均P<0.01);年龄愈大、病程愈长,感音神经性聋发生率愈高;积液为黏液者发生率高于浆液者;但与积液量无明显关系。结论:分泌性中耳炎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其发病原因和机制是多方面的,年龄大、病程长、积液为黏液者更易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生;应提高认识,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腺样体肥大程度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腺样体大小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腺样体肥大的程度.将140例患儿分为腺样体中度肥大组和病理性肥大组。分析腺样体肥大程度对中耳功能的影响及两组间SOM发病率的差异。结果:两组之间SOM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声导抗图的类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腺样体肥大程度与SOM发病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鼓膜置管对鼻咽癌(NPC)放疗后的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方法:对27例、39耳NPC放疗后的SOM患者进行鼓膜置管和随访。结果:随访3个月~3年,治愈9耳(23.1%),有效25耳(64.1%),总有效率87.2%。结论:显微镜下鼓膜置管治疗SOM创伤小,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仙璐贝(Sinupret)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48例(155耳)分为仙璐贝治疗组89耳和对照组66耳。结果 治疗组显效75耳,有效9耳,总有效率94.38%;对照组显效41耳,有效15耳。总有效率84.8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仙璐见辅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有效,可减少鼓膜穿刺几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8.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及鼓室黏膜的光镜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微波烧灼双侧咽鼓管口,建立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光镜观察比较咽鼓管管腔及黏一软骨膜和鼓室黏膜变化。电镜观察咽鼓管鼓室段暗颗粒分泌细胞及其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变化。结果:各组咽鼓管管腔通畅,咽鼓管黏一软骨膜不易受炎症浸润及负压影响。鼓室黏膜水肿、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暗颗粒细胞分泌功能受损,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结构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咽鼓管黏一软骨膜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时机.方法 对26例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的重度或极莆度耳聋患儿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前对分泌性中耳炎进行必要的非手术治疗,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清理分泌性中耳炎病变、通畅引流,术后定期随访,同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评估.结果 26例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的人工耳蜗植入者均进行单侧耳手术,手术一次成功,其中左耳5例,右耳21例.术后1个月开机调试,26例均有主观电听觉.术后随访13个月~4.3年,分泌性中耳炎痊愈19例,鼓膜形态正常、声导抗检查为A型鼓室压曲线;分泌性中耳炎好转7例,鼓膜轻度浑浊内陷,声导抗吃不开C型鼓室压曲线;无鼓膜穿孔、中耳粘连或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发作病例.结论 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应及早手术,以争取术后听觉言语康复的最佳时期;通过术前必要的药物治疗、术中的病变处理与术后的治疗以及密切随访,都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人工耳蜗植入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