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新编《医古文》六版教材选嵇康《养生论》“目惑玄黄”一句仍沿用旧注,“玄黄”释为“此泛指自然界的事物”,殊为不妥。玄、黄分别来解释,《说文解字》曰:“黑而有赤色者为玄”,“黄,地之色也。”皆指色彩而言。二者合释也多指色彩,如《诗经·卷耳》:“陡彼高岗,...  相似文献   

2.
研究《内经》应以训诂发端,舍此则无门径。何谓“训诂”?《说文解字》言部:“训,说教也”,段玉裁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这就是“训”字之意;《说文》:“诂,训故言也”,段氏注:“故言者,旧言也。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所谓“故言”,即前人传下来的语言。我们对前代的语言加以解释,这种学术工作就叫“训诂”。  相似文献   

3.
明人张介宾论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一书,尝谓“其发明玄秘尽多,而遗漏亦复不少。盖有遇难而默者,有于意未始合者,有互见深藏而不便检阅者”。以此言移易于评价《医古文》文选注释,庶几近之。兹将本人就《医古文》文选若干词语之考辨心得援笔成文,以与同道相切磋。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美学走入中医学的"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医的发展史上,随着哲学、美学对中医的影响不断加深,哲学、美学领域的各种概念和范畴,诸如:“形”、“气”、“象”、“情”、“志”、“意”、“精”、“神”、“和”等词汇都先后进入了中医的领域。正如美学将“神”定为最佳一品,中医之谓“神”,则是人所处的最佳状态,是“形”与“气”的和谐统一,是“意”对“象”的作用成果,从而使自身成为“平人”、“全德之人”,体现的是中医美学“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1“神”的初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记:“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示,天垂象见吉凶以示人”,“申,电也”,“申,神也…  相似文献   

5.
《医古文》教材所选课文中 ,“股”为史实而非喻词 ;“九原”原为晋公卿大夫的墓地 ,指代公卿大夫 ;“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当理解为“用来供给天下后世之人研究 ,就像扬子云研究《易经》而写出《太玄经》一样 ,(能够阐明其意、裨补其疏 ,写出新的著作 )” ;“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 ,以阙如为耻 ,不能举一反三 ,惟务按图索骥”句中“以阙如为耻”应在“鲜”的否定范围之中  相似文献   

6.
在各种版本的医古文教材中,编者对意动用法的举例、注释等,常有欠妥之处。现从教材中略举几则欠妥注释,结合谈一谈意动用法的认识,与同行们切磋商榷。例如: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扁鹊仓公列传》)1978年版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医古文》,把“客之”注释为:“把他当作客人,指用宾客的礼节接待扁鹊。客,用如动词,意动用法。”1983年版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医古文》,把“客之”仍注释为“以之为客。客,……贵客,意动用法。”笔者认为,上述注释欠妥,首先表现在概念上的混淆不清。注释者一方面把它看成为意动用法,即解释为“以之为客”,“把他当作客人”,另一方面又把它弄成为名词活用  相似文献   

7.
1“其高者引而竭之”含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有“……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吴注:“高,胸之上也,越之,吐之也”;“下,脐之下也,或利其小便,或通其大便,皆引而竭之。竭,尽也”。《类经》释:“越,发扬也。谓升散之,吐涌之,可以治其上之表里也。……竭,祛除也。谓涤荡之,疏利之,可以治其下之前后也。”即病位在胸之上者,可用涌吐升散法向上泄越邪气,病位在脐以下的,引导邪气从前后二阴而出。如,张仲景用瓜蒂散治疗“……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当吐之,宜瓜蒂散”,即是体现了在“高以越之”;应用…  相似文献   

8.
《医古文知识》90年4期所载张长城《探〈说文解字〉与医学训诂的关系》一文中所释“阳因而上”之“因”的辩论。张文认为,“阳因而上”的“因”在句中为形容词,意为“大,强大”,“阳因而上”译为“人身阳气强大上升,有抵御外邪的的作用”。本文征引众多史料,并据文理与医理予以辨析,以充足的论据论证“因”字既无形容词词性,在句中更宜释为“犹如”。联系上下文文理与医理及“因”字后边所省的指代前文的“日”字之“之”,“阳因而上”应通释为“人身的阳气象空中的太阳那样向上升腾而主表分”。  相似文献   

9.
论脑为"元神之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或称“脑髓”,又名髓海,深藏于头部,居颅腔之中,是精髓和神明汇集发出之处,又称为元神之府。《素问·五藏生成篇》云:“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云:“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本草纲目》载:“脑为元神之府。”所谓“元”者,乃起始而混然未分之谓也,《尔雅·释诂》云:“元,始也”。人体初生之神则曰“元神”,即元始之神,是曰“先天之神”,先天主生不主用。1脑为“元神之府”的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对"脑"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或称“脑髓”,作为人身中的一个脏器,确有其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在两千年前就对它的位置、形态和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随着我国社会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下,脑获得了许多不同的名称。脑,篆文作“盼’。《说文·匕部》说:“淄”、头髓也,从匕。匕,相匕著也,以象发,囱象瞄形”(段玉裁注谓“头髓不可象”,依《韵会》改作“囱象囱形”),《灵枢·海论第三十三》说:“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人药铆说:“贯尾阎,通泥丸”,傅金挂注:“泥丸者,髓海也”,《嵩山大无先生气经》卷上引…  相似文献   

11.
《薛氏医案》说:“人参但入肺经”。考诸家本草,如《本草衍义补遗》、《本草汇言》等,亦多谓其为肺脾二经之药。景岳《新方八略》,有“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黄芪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枸杞之属是也”之说。至赵养葵《医贯》,则断然云:“人参乃是脾经药,到不得肾经。”  相似文献   

12.
在艾灸疗法中,“壮”数的多少是古代灸疗作用量的标准,沿用至今未改。但对于“壮”的解释众说不一,如《千金要方》卷二十九曰:“凡言壮数者,若丁壮遇病,病根深笃者,可多倍于方数;其人老小羸弱者,可复减半;有依扁鹊灸法有至五百壮及千壮,皆临时消息之。”《东医宝鉴》针灸篇曰:“着艾一壮,如人丁壮之力,故谓之壮。”《梦溪笔谈》卷十八曰:“医用艾一灼,谓之一壮,以壮人为法。其言若干壮,壮人当依此数,老弱羸瘦者量力减之。”《本草纲目》卷十三曰:“一灼谓之一壮,以壮人为法也。”以上对“壮”的解释很易使人认为是“强壮”与“少壮”之意,对其真实涵义未能明晰,特略考供参。  相似文献   

13.
升降学说,历代医籍多有阐述,它在祖国医学理论中,广泛用于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以及指导临床的辨证治疗。本文就前人的有关论述,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试对升降学说略加探讨。一升降的基本含义《内经·六微旨大论》谓:“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巳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又说:“靠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可见所谓升降是说明宇宙对立统一变化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序》云 :“卒然遭邪风之气 ,婴非常之疾 ,患及祸至 ,而方震栗 ,……委付凡医 ,恣其所措。咄嗟呜呼 !厥身已毙 ,神明消灭 ,变为异物 ,幽清重泉 ,徒为涕泣。”“幽潜重泉” ,《医古文》五版教材无明释 ,仅释“重泉”曰 :“九泉 ,黄泉。指死后埋葬的地下深处。”幽 ,有深远、昏暗、僻静之意 ,又指阴间。“幽潜重泉” ,可简释为被深深地埋葬于地下阴间。然而 ,“幽潜重泉”这一词语中蕴含的古代传说和民俗寓意颇为神奇 ,对于我们理解词义和仲景序文或有裨益 ,兹述于次。重泉 ,《辞源》释义有三 :“一谓水极深处 ;二谓地下 ,死者之所居…  相似文献   

15.
按摩与推拿     
按摩疗法是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它是不以药物而以动作“摸、接、端、提、按、摩、拿”八大法以达到疗效的一种治病方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 :“按者 ,谓以手往下抑之也。摩者 ,谓徐徐揉摩也。”“推者 ,谓以手推之 ,使还旧处也。拿者 ,为两手一手捏定患处 ,酌其宜轻宜重缓缓焉以复其位也。”“按摩”与“推拿”之名即由此而得。“推拿”的名称 ,是在明代张介宾的《类经》中才开始出现。“按摩”与“推拿”只是名称不同的同一个治疗方法。关于按摩和推拿名词之互换 ,在明代周于藩氏有记载说 :“按即拿之说也 ,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笔者在教学中,对《医古文》五版教材九十篇文章的每词每句,每条注解,每个标点,深入钻研,反复查证,对各家的不同见解,进行了比较分析,自己有些粗浅的看法,抛砖引玉,现将《华佗传》一文的注释商榷十八条,请同道们指正。 1、病亦行差:病也就痊愈了。“亦”,也,副词。“行”,  相似文献   

17.
“守一”及“养和”吴家骏(云南中医学院昆明650011)关键词气功,养生论,守一,养和嵇康《养生论》中谓“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全国医古文函授教材》第二分册(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医古文研究会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语译:“又始终坚持如一,和合天...  相似文献   

18.
谵言、谵语、谬语、错语,均属神志症候之描述,由于词义相近,殊难区分,故每多互用。其实,四者词义有差异,概念不尽同。 “谵言”始见于《内经》。如《素问·热论篇》:“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王冰注曰“谓妄谬而不次也”。即因病势转重而致意识障碍,胡言乱语。 “谵语”首见于《伤寒论》。如《阳明篇》210条:“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成无己注“伤寒(讠严)语何以明之?(讠严)者,谓呢喃而语也。又作谵,谓妄有所见而言也。此皆真气昏乱,神识不清之所致。”(《伤寒明理论》)  相似文献   

19.
竹皮大丸一证出自《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对于此条条文,历代医家多有争执。有以“乳”为产后者,如《金匮要略论注》云:“乳者,乳子之时也”;有以“乳中”为产后者,如《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治病无分南北论》云:“夫乳中者,乳子之时也”;有以“乳”为哺乳者,如尤怡《金匮要略心典》云:“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者,乳子之时,气虚火胜,内乱而上逆也”,何任《金匮要略语译》亦云:“乳中虚,指哺乳期间中气虚弱”;有在“乳”后断句者,又有将“乳中虚”连读者。新世纪《金匮要略》教材第376页为:“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  相似文献   

20.
奇恒之腑考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前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和著作皆认为脏腑系统是由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三部分组成的 ,从文献学角度 ,此说颇有可商之处 ,现辨析如下。1 从脏腑之本义看脏腑 ,本作“藏府”。“藏”之为字 ,读音有三 ,一读为c偄ng ;其义有二 :作为动词 ,有保藏、隐藏之意。如《礼记·檀弓》 :“藏也者 ,欲人之弗得见也” ;《说文解字·部》 :“藏 ,匿也。”作为形容词 ,则有“深”之义。如《广雅·释诂》云 :“藏 ,深也。”《素问·长刺节论》“在头头疾痛 ,为藏刺之。”王冰注曰 :“藏 ,犹深也 ,言深刺之。”二读为z ang ;一为草名 ,如《史记·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