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敏  杜靖  李艳芹 《解剖学杂志》2001,24(5):486-486
1 材料和方法1 1 动物取昆明小鼠 ,雌雄比例 3∶1同窝饲养 ,以雌鼠阴道精栓出现为第 1日计算胎鼠胚龄。部分孕鼠分笼饲养 2 0日后 ,每天早八时观察分娩情况 ,新生仔鼠按生后计算日龄。选取 1 4、1 8日胎鼠各 4只 ,生后 1、7、1 4日龄仔鼠各 4只为观察对象。1 2 光镜和电镜标本制作 在冷操作条件下切开胎鼠和仔鼠腹部 ,取左肾于 2 5 %戊二醛内固定。胎鼠做全肾树脂包埋 ,仔鼠肾脏经肾门做矢状面切开 ,皮质和髓质分别进行树脂包埋。LKB V型超薄切片机半薄连续切片 ,甲苯胺蓝染色 ,按Koseki判断光镜下凋亡细胞后制超薄切片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方法:在树脂切片上,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观察昆明小鼠发育不同时期的肾中凋亡细胞的分布及量的变化.结果:在肾发生发育的过程中,肾皮质和髓质内几乎所有结构都有凋亡细胞散在分布.其中,肾小体的凋亡指数在生后14 d达到高峰,而肾小管的凋亡指数从生后7d之后变化不大.同时,髓质中的间质细胞也发生了明显的凋亡变化.结论:伴随着肾各种结构的发生发育而出现的细胞凋亡是肾发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此过程延续到生后2周.肾单位的数量虽然在生后7d已经不再增加,但是肾小体结构的成熟和分化还在继续进行,可能将进一步促进肾小体滤过功能的成熟.  相似文献   

3.
小鼠出生后肾脏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增殖与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小鼠出生后肾脏发育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特征,探讨出生后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规律及其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分别检测小鼠出生后1~70d肾脏中PCNA阳性的细胞和凋亡细胞。结果:小鼠出生后1~70d,皮质中的肾小体、肾小管、髓放线以及髓质中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早期增殖活跃,随着肾脏发育成熟而表达逐渐减弱。同时,也存在着细胞凋亡现象,且凋亡高峰一般出现在增殖高峰之后。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在小鼠生后肾脏发育的整个过程中普遍存在,生后1~7d细胞增殖旺盛,增殖高峰之后出现凋亡高峰,生后28~70d两者活动均减弱。  相似文献   

4.
肾脏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肾脏细胞的凋亡受许多细胞外部刺激、生存因子以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在肾脏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参与许多肾脏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小鼠肾脏髓襻细段发育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鼠肾脏髓襻细段发生发育及逐渐成熟过程。方法:应用光镜半薄切片和电镜超薄切片观察小鼠肾脏髓襻细段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和结论:细段出现于胚胎后期,生后逐渐发育完善。上皮由立方细胞逐渐发育成扁平细胞过程中,细胞凋亡起着很大作用。细胞凋亡高峰时间发生在生后七天左右。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生后细段完善主要位于长襻肾单位的细段。结论:细段在胚胎晚期出现,生后发育。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是在细胞构筑过程中细胞凋亡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细胞凋亡是一种细胞自主生理性死亡 ,对多细胞动物机体的正常发育和自身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细胞凋亡失衡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近几年来发现细胞凋亡在肾脏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许多肾脏疾病有关。本文就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以及凋亡的调节和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1 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和凋亡的调节细胞凋亡 (apoptosis)又称程序性死亡 ,是一种不同于细胞坏死的细胞生理性死亡方式。其形态和生化方面的变化主要包括 DNA断裂、染色质凝集、膜结构肿胀、细胞皱缩、凋亡小体形成等。近年来 ,有关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研…  相似文献   

7.
郭敏  李晓明 《解剖学报》2012,43(4):549-552
目的 观察小鼠胚胎肾脏发育过程中细胞坏死性凋亡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不同胚龄(E12、14、16、18d)胎鼠(各3例)的肾脏的细胞坏死性凋亡进行系统观察.结果 细胞坏死性凋亡确实出现在胚胎肾脏中,它同时具有坏死的细胞质和凋亡的细胞核.细胞肿胀,细胞膜破溃,细胞器也肿胀空泡化.核染色质高密度固缩,边聚,多呈月牙状.细胞凋亡被发现的机会大于坏死性凋亡和细胞胀亡.结论 细胞坏死性凋亡与细胞凋亡及细胞胀亡共同构成了小鼠胚胎肾脏发育过程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但坏死性凋亡和胀亡为辅,而以细胞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8.
小鼠胚胎肾细胞凋亡与胀亡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肾发育中细胞凋亡与胀亡的超微结构.方法: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不同胚龄大鼠肾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作为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胀亡出现在发育的肾中,但与凋亡相比出现的频率不高.凋亡与胀亡的不同仅在于细胞质的表现.结论:在肾发育中细胞凋亡仍然为主要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胀亡只处于辅助地位.  相似文献   

9.
小鼠肾脏发生发育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小鼠肾脏胚胎及生后发生发育规律。方法 应用光镜连续切片技术结合体视学定量分析方法。结果 皮质出现的时间为胚龄 14日 ,早期髓质结构出现在胚龄第 18日。皮质生肾区在生后 7日消失 ,生后 2 1日出现髓质内带。体现学分析结果说明 :髓质主要在生后发育完善 ,皮质体积在生后快速增大 ,肾小球的数目在生后 7日前发育完毕。结论 小鼠肾脏单位的发育是从胚胎后期 ,即胚龄 14日开始进行的 ,至生后 7日完成。胚胎 18日始到生后 2 1日是髓质发育期  相似文献   

10.
小鼠小脑皮质发育中的神经元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鼠小脑皮质发育中神经元凋亡的规律和机制。方法用激活型Caspase-3多抗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Hoechst 33258染色液染色,检测从出生至成年小鼠小脑皮质中神经元的凋亡,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小脑组织中Caspase-3和Caspase-8的活化片段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外颗粒层、普肯耶细胞层和内颗粒层凋亡细胞密度最高分别在出生后第8d(P8)、P5及P9,P20各层凋亡细胞密度都很低。Caspase-3活化片段的表达量在P5较高,P5以后逐渐降低,至P14消失;Caspase-8活化片段的表达量从P0到P10都较高,P10以后逐渐降低,至P30消失。结论P0至P14是小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重要时期,通过启动Caspase-8的活化进而激活效应性Caspase-3的细胞凋亡途径存在于小脑皮质的塑型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王灵均  郭敏 《解剖学报》2005,36(1):103-106
目的 研究小鼠肾小体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规律及形态学特点。方法 应用光镜、电镜技术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分别对不同胚龄和生后日龄小鼠肾小体内细胞凋亡进行观察。结果 胚龄14d肾小体发生时就出现细胞凋亡,胚龄18d左右达到高峰,l随后缓慢下降。肾小体内凋亡细胞以内皮细胞和足细胞多见。凋亡细胞的两种结局:1.被邻近的细胞所吞噬;2.落人肾小体的毛细血管腔或肾小囊中。结论 小鼠肾小体的整个发育过程均存在细胞凋亡现象,肾小体内细胞凋亡与肾小体发育的完善有关。  相似文献   

12.
小鼠肾发育中层黏连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敏  张萍  席焕久 《解剖学报》2005,36(6):688-691
目的观察层黏连蛋白(LN)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层黏连蛋白与细胞极性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素亲和生物素一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测定不同胚龄和日龄小鼠肾层黏连蛋白的表达。结果层黏连蛋白在肾组织中的表达随着胚龄增大和肾成熟程度而增加。在生后肾组织中的单个细胞、多个细胞无腔形成和多个细胞有腔形成时均有表达。在肾发育过程中层黏连蛋白表达于输尿管芽周围、肾小体基膜、肾小管基膜、肾小囊基膜和肾间质,且肾小管基膜着色早于肾小体基膜。结论在肾发生和成熟过程中,层黏连蛋白参与细胞极性的形成,层黏连蛋白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时空顺序,对基膜的发生、成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发育期小鼠肾小体细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敏  王旭  席焕久 《解剖学报》2006,37(2):211-214
目的研究小鼠肾小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PC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和光、电镜技术,对发育不同阶段肾小体的细胞增殖和凋亡进行观察.结果 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Ⅰ和Ⅱ期肾小体内几乎所有细胞PCNA呈强阳性反应,Ⅲ、Ⅳ期肾小体PCNA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Ⅴ期肾小体PCNA阳性细胞少见.TUNEL阳性细胞多出现在出生前,主要在Ⅲ、Ⅳ期肾小体表达.电镜观察:早期肾小体所有细胞核分裂象机率均高,Ⅲ期肾小体中的内皮细胞、足细胞核分裂象机率高,Ⅳ期肾小体中只见到内皮细胞核分裂象,Ⅴ期细胞核分裂象少见.电镜下所见的细胞凋亡多在Ⅲ、Ⅳ期肾小体,其中以内皮细胞、肾小囊壁层细胞凋亡居多.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行为在小鼠肾小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普遍存在,协同参与了调控肾小体正常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4.
小鼠主动脉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书民  李利军 《解剖学报》1997,28(1):106-107
应用醛复红HE染色方法,对胎龄炒9、11、13、15、17、19d(新生)的小鼠主动脉的发生过程进行了较系统地观察。结果显示,在9d胎龄的小鼠,其主动脉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随着胎龄的增加,动脉壁逐渐增厚,依次出现间充质细胞,平均滑肌细胞和弹性张,而形成具有内、中、外膜结构的主动脉。  相似文献   

15.
P物质和P物质受体在小鼠胚胎发育期脑内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华  韩曙  郑轶  孙建刚  凌树才 《解剖学报》2006,37(5):578-583
目的研究小鼠胚脑发育期间P物质(SP)和P物质受体(SPR)的表达。方法分别取孕11、13、15、17和19d的小鼠胚脑和新生鼠脑。采用SP和SPR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SP和SPR表达的变化。结果SP自小鼠胚胎11d开始出现少量表达,并一直持续到出生后,主要出现在发育过程中的新纹状体等部位;SPR与SP同时出现并持续到出生后,主要出现在发育过程中的延髓中缝等部位。结论SP和SPR在小鼠发育期间的表达提示SP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形成和成熟调控。  相似文献   

16.
水通道蛋白-2、4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刘美菊  郭敏 《解剖学报》2006,37(5):588-591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2(AQP-2)和水通道蛋白-4(AQP-4)在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位置,探讨其与肾脏发生发育的关系及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染色和体视学半定量检测AQP-2、AQP-4的表达。结果AQP-2在胚龄17d的胎鼠可以明确检测到,其表达部位为集合管主细胞的管腔膜和胞浆内。体视学测量发现,从胚龄17d开始表达到生后1d的小鼠其管腔膜的面密度值逐渐增加,此后面密度值基本上没有变化。AQP-4在胚龄14d的胎鼠可见到微弱的表达,随着胚龄的增长其表达逐渐增加,到生后1d达到最大水平,以后随着13龄的增加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并且在每一个时期的表达量都远远小于AQP-2的表达量。AQP-4的表达部位为集合管的侧基底细胞膜。结论推测AQP-2对小鼠出生后肾脏水平衡的调节作用比较重要,而AQP-4对出生前水平衡的调节作用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17.
雌二醇诱导小鼠胸腺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雌二醇对培养小鼠胸腺细胞的影响,发现用1μmol/L、100nmol/L和10nmol/L17β-雌二醇处理胸腺细胞2h能诱导胸腺细胞产生典型的程序性死亡形态学和特征必一DNA“梯形”结构,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同时,Staurosporine和放线菌酮亦能抑制雌二醇诱导的胸腺细胞程序性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测量不同发育时期移植物的重量及观察其中生精小管结构和生精细胞组成情况,对去势雄性小鼠中移植的新生小鼠睾丸组织生长和发育进行系统观察.方法 将出生1~2d昆明小鼠睾丸移植到7~12周去势雄性免疫缺陷小鼠背部;在移植后不同时间段 (分为3d、1~11周和3~6月16个组)取出移植物,计算移植物的回收率,测定移植物重量,观察移植物中生精小管结构及生精细胞的组成.结果 从移植的450个新生小鼠睾丸组织,回收到405个移植物,总回收率为90.0%.重量比移植前增加约40倍.移植物中生精小管的发育及各阶段生精细胞出现时间与在正常小鼠中所见基本相同.移植时间超过8周后,生精上皮的退化现象显著增加.结论 将新生小鼠睾丸组织异位移植到受体背部后的发育进程与在体情况相同,第1次生精波结束后的时间应为获取精子细胞和精子的最佳时间,大约是移植后5~7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