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浆脂质及脂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解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时脂代谢的特点,观察了20例原发性单纯型NS患儿的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变化。结果:(1)全部NS患儿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Lp(a)]均明显升高;兼有TC、甘油三酯(TG)升高者,其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2)NS患儿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血浆TC、TG和LDL-C呈正相关(P<0.01)。提示:(1)NS患儿存在脂代谢异常,兼有TC、TG同时升高者,伴有更严重的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紊乱,存在着多种致动脉硬化及肾损伤的因素。(2)NS患儿脂代谢异常的程度与蛋白尿严重程度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肾病综合征(NS)可以由许多肾脏疾病引起,而多数以NS起病的肾小球疾病其预后往往较差,本篇只叙述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相关的NS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肾病综合征(NS)可以由许多肾脏疾病引起,而多数以NS起病的肾小球疾病其预后往往较差。本篇只叙述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相关的NS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流式细胞仪检测肾病综合征患儿血小板活化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小板在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为分子探针,检测了38例肾病综合征(NS)患儿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2P)、溶酶体膜蛋白(CD63)及凝血酶敏感蛋白(TSP)的表达水平,以探讨NS患儿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其临床意义。对象: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共38例,其诊断均符合1981年全国小儿肾小球疾病科研协作组关于NS诊断标准的修订方案,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1.5岁~12岁,病程1周~6年。单纯性肾病(SNS)26例,肾炎性…  相似文献   

5.
肾病综合征血液凝血因子VⅢ和抗凝血酶Ⅲ的改变申田,白桂珍,刘澄宇血栓形成是肾病综合征(NS)最严重的并发症,凝血异常是NS患儿发生血栓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观测了20例NS患儿凝血因子VⅢ(VⅢ:C)和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的改变,结果报道如下。对象...  相似文献   

6.
高蛋白饮食与蛋白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大多数蛋白尿为肾小球性蛋白尿,其主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异常增高所致。由于尿中蛋白丢失,特别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肾病综合征(NS),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及低蛋白血症,因此,人们通常给该类病人高蛋白饮食(HPD...  相似文献   

7.
以往临床医师常用人体白蛋白纠正肾病综合征(NS)的低蛋白血症,但易引起肾脏高灌注、高滤过,加重了已有病变肾脏的损害。我科自1993年以来,采用羟已基淀粉代血浆替代血浆制品用于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期的辅助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肾小球疾病血清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52例肾小球疾病患儿(肾病综合征急性发作期16例,肾病综合征恢复期16例,肾小球肾炎20例)及正常对照组儿童20例血清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LS)水平,并与临床表现、血及尿中β2微球蛋白(Sβ2-MG)、(Uβ2-MG)、血肌酐(Ser)、尿素氮(BUN)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肾病综合征和肾小球肾炎患儿血清EDLS水平均显著增高(P<0.001,P<0.05),肾病综合征恢复期血清EDLS水平恢复正常。血清EDLS水平与患儿的血压、SCr、BUN.Sβ2-MG、Uβ2-MG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肾小球疾病血清EDLS水平升高,并与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相关。EDLS在肾小球疾病的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患儿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牟一坤陈述枚为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AGN)和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NS)的B淋巴细胞(BC)功能状态,利用单克隆抗人IgG、IgA、IgM、IgD抗体,研究了AGN、INS患儿外周血携带上述4种表面免...  相似文献   

10.
小儿难治性肾病病理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难治性肾病病理特征。方法 对小儿难治性肾病140 例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 小儿难治性肾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Mes PGN)占39-3% ,其次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 占29-3% ,再次为轻微病变和微小病变(MCD) 占14-3 %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病、膜性肾病、硬化性肾炎、IgM 肾病、IgA肾病等病理类型少见。140 例中单纯性肾病者以MesPGN、FSGS、MCD 为主,肾炎性肾病可见于各种类型;激素依赖患儿以轻、中度MesPGN、FSGS及MCD 为主;频繁复发者以MCD 及轻、中度MesPGN 为主;而激素耐药患儿可见于各种病理类型。结论 小儿难治性肾病病理类型多样,以MesPGN、FSGS、MCD 多见。病理类型与临床分型、对激素治疗反应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环磷酰胺(CYC)和苯丁酸氮芥(CHL)对频复发肾病综合征(FRNS)和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SDNS)的疗效,回顾性分析近40年来这两种药物在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SSNS)儿童中的治疗经验. 方法 通过Medline检索近40年来有关SSNS患儿应用CYC和CHL治疗的原则、疗效和副作用的文献,并通过引文迫踪利用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标准问卷调查肾病综合征(NS)的类型、治疗药物和剂量等. 结果 对包括 1504例患儿和 1573 次细胞毒药物治疗的38项研究进行系统评价。随着CYC和CHL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胆固醇及纤维蛋白原(FIB)在评估肾病综合征患儿肾小球硬化风险中的意义。方法 将6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按其病理类型分为微小病变肾小球病(MCG,n=39)组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n=24)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FIB及24 h尿蛋白定量的水平。结果 FSGS组中TC、non-HDL-C及LDL-C水平均较MCG组增高(均P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C、non-HDL-C和TC是影响肾小球硬化的危险因素(均PPP>0.05)。结论 血清胆固醇水平尤其是non-HDL-C对评估肾小球硬化的风险有重要意义;血浆FIB的水平尚不足以来评估或预测肾小球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7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对335例NS中并发ARF的1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其中8例的病理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本组NS患儿ARF的发生率为5.1%。临床特点:(1)ARF均发生于肾病活动期;(2)多以感染为诱因;(3)大多数为少尿型;(4)临床表现为水肿加重、血压增高;(5)肾活检呈多种病理改变(8例中1例为轻微肾小球病变,2例为中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为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I型,2例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例为增生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本组死亡4例,临床转归与病理类型相关。提示在NS活动期应减少诱因,防止ARF的发生。了解病理类型对NS合并ARF的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患儿的血清脂质变化情况,采用酶比色等方法,对23例肾病患儿的血脂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原发性肾病患儿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B100以及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比值升高,血清HDL-C及apoAI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单纯性肾病者的血TC、LDL-C及apoB100均较肾炎性肾病者高,且复发者的血脂异常较初发者更为严重,患儿的血脂异常与血清白蛋白浓度负相关(P<0.05),但与24小时尿蛋白无明显关系。建议应加强对肾病高脂血症的随访及防治,尤单纯性肾病及频复发者更应被重视。  相似文献   

15.
水蛭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粘滞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观察水蛭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儿高粘滞血症的疗效。结果无论单纯性肾病或肾炎性肾病的高粘滞血症,水蛭加泼尼松治疗组与单纯泼尼松治疗组相比,血浆粘度恢复正常天数、尿蛋白消失天数及水肿消失天数均明显减少(P<001)。水蛭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率及二磷酸腺苷(ADP)或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降低、凝血时间明显延长。说明水蛭具有治疗NS高粘滞血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细胞粘附分子(CAMs)介导的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粘附机制在多种形式的肾小球肾炎、血管炎、小管间质性炎症中的重要作用已引起特别关注。我们以免疫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对肾病综合征(NS)患儿观察了CAMsβ2整合素(CD18)、P选择素(CD62P)...  相似文献   

17.
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珉  宋红梅 《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2):757-760
人类对脂质与肾脏疾病的关系的认识可以追溯到 10 0多年以前 ,但真正引起许多肾脏病学家的注意并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是从 1982年Moorhead等首次提出脂质代谢紊乱加剧肾损伤的假说以后。众多的临床研究已经发现 ,许多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都存在不同类型及程度的高脂血症 ,如肾病综合征 (NS)、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及肾移植术后等 ,其中以肾病综合征最为突出。目前认为肾小球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相同的发病机制 ,持续高脂血症不仅可以引起血管病变 ,而且可以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系膜基质增加等 ,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一、…  相似文献   

18.
肾病综合征常具备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胆固醇血症四大临床特点,但目前国际上以大量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症作为诊断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依据,因在病之早期或在病情发展缓慢的病型,在诊断肾病综合征时临床上尚无水肿和/或高胆固醇血症,所以后两大临床特点就不再作为诊断肾病综合征所必需的条件。少数肾病综合征病例尚可伴有血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减退。肾病综合征可发生在多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程的某一阶段,它代表不同种类肾小球疾病所  相似文献   

19.
探讨小儿肾脏疾病血清补体对免疫沉淀的抑制作用(IIPC)及IIPC的低下情况。急性肾小球肾炎2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5例,肾病综合征30例,对照组20例。以PO和抗-PO作为免疫沉淀中的抗原和抗体,用光电比色法测定患者血清IIPC。IIPC在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中明显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改变不明显,表明IIPC与肾小球疾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小儿紫癜性肾炎与IgA肾病临床病理转归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紫癜性肾炎(HSP肾炎)与IgA肾病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疾病转归。方法:对HSP肾炎27例与IgA肾病17例,分别随访(46±18)和(24±12)个月。结果:发现两者都以单纯性血尿者居多,分别有10例和8例,而表现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均接近50%;肾脏病理均以不同程度的系膜增生伴肾小球硬化或(和)新月体形成。HSP肾炎属Ⅲ~Ⅴ级病变16例(占593%),较IgA肾病的8例(占471%)明显为多。虽HSP肾炎病变较重,但转归明显优于IgA肾病。随访结果(分4类:A:正常,B:轻微尿异常,C:活动性肾脏病,D:肾功能不全),HSP肾炎26例得到随访,(另1例失访)属C者仅1例(38%),而IgA肾病14例得到随访(另3例失访)属C、D者,有3例(21%)。结论:HSP肾炎与IgA肾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