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灵芝子实体和孢子粉中3种灵芝酸类成分的HPLC测定方法,为全面评价灵芝药材和孢子粉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方法测定,Diamonsil(钻石)C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03%磷酸(28∶72),体积流量1.2 mL/min,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5 ℃。结果 灵芝酸C2、灵芝酸G、灵芝酸A分别在0.40~10.06 μg(r=0.999 99)、0.40~10.00 μg(r=0.999 99)、0.40~10.00 μg(r=0.999 9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04%、99.39%、101.22%,RSD值分别为1.64%、1.86%、2.20%(n=6);灵芝子实体中3种灵芝酸的质量分数分别在0.06~0.29 mg/g、0.12~0.37 mg/g、0.19~0.41 mg/g,灵芝孢子粉供试品中3种灵芝酸的质量分数分别在0~0.01 mg/g、0、0~0.03 mg/g。结论 本方法简便,稳定,可用于灵芝三萜类成分C2、灵芝酸G、灵芝酸A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灵芝提取物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灵芝提取物中主要有效成分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姆松—华尔格法对灵芝提取物中的多糖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测得多糖平均含量为 16 .3% ,RSD =0 .75 % (n=5 ) ;平均回收率为 99.0 % ,RSD =1.0 2 % (n =5 )。认为姆松—华尔格法可作为灵芝提取物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灵芝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收获期中多糖肽和灵芝酸A、B的变化,为灵芝规范化栽培及制定产品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RP-HPLC测定菌草灵芝和仿野生栽培的灵芝提取物的灵芝酸A、B的变化。色谱柱为XB-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5%磷酸-乙腈(65∶35),检测波长254 nm,常温,进样量50 μL。以灵芝多糖肽为对照品,采用Folin-酚试剂法,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检测菌草灵芝和仿野生栽培灵芝不同收获期提取物的多糖肽。结果 灵芝酸A、B线性范围分别为14.8~371.0和16.4~409.0 μg/mL,平均回收率为95.0%、100.5%,RSD分别为1.18%、3.37%(n=6)。灵芝多糖肽在100~600 μg/mL与吸光度值呈线性关系,r=0.999 5,回收率95%~100%。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灵芝及其产品中多糖肽和灵芝酸A、B的质量控制。菌草灵芝沸水提取能将多糖肽和灵芝酸分离,既简化了灵芝水、醇提取工艺,又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孢子油中总三萜含量。方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与5%香草醛-冰乙酸反应,在高氯酸环境下显色,在545 nm处测定样品吸光度。结果:齐墩果酸在0.02~0.12 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11.033X-0.0441,r=0.9998。重复性实验,RSD为2.84%(n=6)。平均回收率78.43%,RSD为3.5%(n=6)。结论:经过线性、重复性、精密度、回收率实验,确认本方法适用于灵芝孢子油总三萜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粉多糖的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比较破壁与不破壁灵芝孢子粉多糖的异同。方法用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灵芝孢子粉多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灵芝孢子粉多糖的单糖组成,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灵芝孢子粉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结果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灵芝孢子粉多糖的得率不同,破壁后灵芝孢子粉含的多糖是不破壁的1.7倍;灵芝孢子粉多糖是由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杂多糖,破壁与不破壁的多糖组成完全相同,其相对质量分数略有区别;破壁灵芝孢子粉多糖的GPC有两个多糖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80×104和1.17×104,而不破壁灵芝孢子粉多糖只有相对分子质量为7.80×104的一个峰。结论破壁与不破壁孢子粉多糖的单糖组成相同,但破壁灵芝孢子粉多糖较不破壁孢子粉的多糖高出70%,增加部分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多糖。这可以解释破壁灵芝孢子粉的功效好于不破壁灵芝孢子粉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孢子灵芝粉剂中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Symmetry C18柱(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0 nm。结果各组分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3~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6%~99.3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回收率高、重复性好、准确可靠,为评价灵芝及其孢子粉质量提供一个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灵芝中具有苦味的成分灵芝酸B在灵芝中不同部们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灵芝菌盖的表皮层,木栓层,菌柄,孢子粉,菌盖子实体等部位分中灵芝酸B的含量,结果:灵芝药材中灵芝酸B主要集中在灵芝的表皮部位,其它部位则较少,结论:为寻找灵过的有效成分分布规律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灵芝胶囊质量标准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灵芝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对方中主要药味进行色谱鉴别,UV法测定灵芝多糖的含量。结果 灵芝多糖100-100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8.68%,RSD为1.18%。结论 本质量标准可有效地控制灵芝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灵芝真菌同时高效生产灵芝多糖和灵芝酸的发酵过程。在摇瓶中考察了氮源、接种量、起始葡萄糖浓度和装液量对灵芝细胞生长及灵芝多糖和灵芝酸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 ,酵母膏和蛋白胨复配作为氮源有利于细胞生长。接种量对细胞量有一定影响 ,但是对产物积累量影响更大。在 50 g/ L起始糖浓度下 ,细胞干重达到 1 6.7g/ L,胞内多糖、胞外多糖和灵芝酸分别达 1 .1 9g/ L,0 .854g/ L和 2 1 2 .3mg/ L。考察装液量发现 ,小装液量有利于提高细胞生长速率和产物的生产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测定灵芝药材中灵芝酸A质量分数的HPLC-ELSD法.方法 采用Welch XtimateTM-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体积分数0.01%醋酸(体积比37:63),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蒸发光散射器漂移管温度为105℃,空气流速为2.8 L/min.结果 灵芝酸A的进样量在0.8928~5.3568μg范围内,峰面积的对数值与进样量的对数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81%;不同批次的灵芝样品中灵芝酸A的质量分数范围为0.2143~2.8942 mg/g,结果差异较大.结论 本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为灵芝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确定硬孔灵芝三萜酸乙醇回流提取法的最佳工艺. 方法 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选乙醇回流提取硬孔灵芝三萜酸的最佳工艺. 结果 影响95%乙醇回流提取硬孔灵芝三萜酸的因素是: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最优水平组合为:提取温度60C、提取3次、料液比1:25、提取时间2h.在此条件下,硬孔灵芝三萜...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复方灵芝颗粒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复方灵芝颗粒中五味子甲素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为:C18柱,(5μm,250×4.6mm),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75∶25),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五味子甲素在0.1608~6.432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7%,RSD=1.02%(n=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建立的定量方法可用于复方灵芝颗粒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灵芝对结核分枝杆菌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灵芝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抑菌作用及其抑菌有效成分分析。方法应用PhaB法检测灵芝水提取物、灵芝总多糖、灵芝总三萜以及4种三萜成分对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 rium tuberculosis,MTB)标准菌株和2株耐药菌株的抑菌作用。结果灵芝水提取物对标准菌株和耐药菌株在高浓度时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灵芝总多糖对MTB不仅没有抑菌作用,且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表现出一定的促菌作用;灵芝总三萜浓度500μg/ml时,对MTB的标准菌株和耐药菌株表现出明显的抑菌作用;CM119f、j6、Pa59、Sd164 4种三萜成分对标准菌株的MIC值为480μg/ml,对药多耐菌株的MIC值分别是240~480μg/ml、240~480μg/ml、480μg/ml、240~480μg/ml。结论灵芝对MTB具有抑菌作用,有效成分是灵芝三萜酸,不同的三萜成分不仅对敏感菌株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对多耐药菌株也具有同样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立灵芝膏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硫酸-蒽酮比色法,葡萄糖作对照品,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灵芝膏中多糖含量;并从制备条件(石油醚萃取与否、醇沉时间、醇沉次数),显色条件(波长、温度、时间)方面对测定方案进行研究。结果:6批灵芝膏中多糖含量为2.52%、2.41%、2.56%、2.51%、2.49%、2.5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8%。结论:该法能准确有效地测定出灵芝膏中多糖含量,且操作简单、稳定性、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制剂多糖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复方金线莲口服液中尿苷、鸟苷、赤芝酸C和灵芝酸A的含量,并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ZOBAX SB-Aq C 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乙酸铵(含13 mmol/L乙酸铵、pH=4)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 30 ℃,进样量20 μL。以鸟苷为参照物,建立其对尿苷、赤芝酸C和灵芝酸A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进行尿苷、赤芝酸C、灵芝酸A的含量计算,其定量结果与外标法定量结果比较,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尿苷、鸟苷、赤芝酸C、灵芝酸A分别在2~40,3~60,1~20和 1~160 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均为 r2=0.999 9); 尿苷、赤芝酸C、灵芝酸A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02,0.34,0.40; 一测多评法的计算结果和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S=0.999 9); 尿苷、鸟苷、赤芝酸C、灵芝酸A平均加样回收率(n=3)分别为94.5%,104.0%,86.6%和105.0%。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作为测定复方金线莲口服液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测定胃乐新颗粒多糖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硫酸.蒽酮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葡萄糖对照品1.7~15.0μg/mL多糖含量与吸收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5),加样回收率为98.13%,RSD<3.0%.结论:该法操作简便,重复性良好,精密度较高,可作为胃乐新颗粒多糖含量测定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用正交法研究了不同条件对灵芝菌生长影响,从中选出了灵芝 菌液体深层发酵的优化 培养基:葡萄糖 3.6%,蛋白胨 0.4%,pH 6.0,酵母膏 0.2%,KH2PO40.1%,MgSO 4· 7H2O 0.05%,Vit B1 0.005%,每升发酵液产干菌丝体 15.6 g,粗多糖 0.72 g。 经葡 聚糖凝胶层析对灵芝胞外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共有 5 个组分,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 ,气相色谱等手段进一步分析了灵芝胞外多糖的组成,结果表明灵芝胞外多糖系由甘露糖、 果糖、葡萄糖通过糖 β-D 糖苷键构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天赐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作为标准品,分光光度法于49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结果:多糖的线性范围为10-80μg/mL。相关系数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7%(n=5),RSD=2.58%,样品多糖含量为267.7-300.6毫克/粒。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吴霞  徐硕  罗容  于萍  毕赢 《医学教育探索》2010,41(9):1546-1548
目的 建立新疆维吾尔民间常用药阿里红中总三萜酸及去氢硫色多孔菌酸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比色法,以药材中指标成分去氢硫色多孔菌酸为对照品,检测波长为554 nm,测定总三萜酸的量。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61∶39)为流动相,242 nm为检测波长,柱温25 ℃,体积流量1.0 mL/min,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去氢硫色多孔菌酸的量。结果 阿里红中总三萜酸在0.040 4~0.242 4 m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9),加样回收率均值为98.56%。HPLC法测定去氢硫色多孔菌酸在0.022 3~0.133 7 m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加样回收率均值为100.68%。结论 两种方法均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可靠,适用于阿里红药材中三萜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阿尔泰狗娃花根部多糖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测定狗娃花(根部)多糖的含量。方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品,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狗娃花(根部)多糖的含量。结果:葡萄糖标准品在498.5nm有最大吸收,回归方程为A=16.9715c-0.08919(r=0.9995),精密度(RSD)为1.536%,多糖的稳定性(RSD)为0.223%,加样回收率为98.736%,狗娃花(根部)中多糖含量为0.0168%。结论:此测定方法为化学法,所需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狗娃花(根部)多糖含量的测定,也为其他多糖含量的测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